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11章 日谍阴影

第111章 日谍阴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重庆沙坪坝的一座小酒楼,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照在酒楼的窗户上,色彩斑斓,傍晚的清风徐徐吹来,将白天的燥热一洗而空。三三两两的食客,开始在二楼就座,声音开始渐渐地糟杂了起来。

    在一扇窗户边,一个中年男人悠闲地坐着品茶,他显然早就来了,占好了这个相对幽静又有凉风的好位置,在他的对面还放了一付碗筷,显然,他在等人。

    表面虽然悠闲,这个男人的内心却并非如此,偶尔闪过观察周围动静的锐利目光,显示出他内心的警惕和不平静。

    他是影佐祯昭,来到重庆前,是日本驻上海的武官,实际上在他到上海前,已经是日本参谋本部中国课的课长,担任武官其实是一种掩护,对他在上海建立情报机关的掩护。

    他在上海的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就接到了新的任命,由于西华的出现和崛起,对于西华的情报工作,成为了新的重点,影佐被寄托了厚望,他的上司和同僚对他的评价都很高,例如时任上海领事的石射猪太郎,就评价影佐“当面态度恭敬,说话轻松,在外是老练成熟的人物了,一点也不可麻痹大意,是个敏锐的谋略家。”

    此时的他还仅仅是一个中佐,还算不得特别重要的人物,所以组建对西华的情报网络这个任务,当然是重用。不过他也知道,帝国不可能仅仅将希望,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肯定有人负担着建立另外的情报网络的使命。

    在李思华的前世,此人在1939年在上海北四川路永乐坊,设立特务谋略机关,就是大名鼎鼎的“梅机关”,这个特务机构,是日本策动建立策划建立汪伪政权的执行者,也是臭名昭著的76号汉奸特务组织的组建者。未来的影佐,将以汪伪政权最高军事顾问的身份,成为背后的“太上皇”,煊赫一时。

    然而在这个时空,影佐自然不知道,他的命运已经发生了转折。

    领受了组建西华情报网络的任务后,影佐不敢怠慢,他亲自伪装成一名江苏的商人,带了一组日本情报人员,各自以不同的中国人身份,来到重庆,开展工作。

    来到重庆之后,他发现情况大出所料,他以前在民国上海和华东的特务经验,在这里简直是毫无用处。重庆与民国的城市已经完全不同。

    一开始他的情报组就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原因在于,中共的组织太严密了,而且已经将市民群众都组织了起来。他作为商人的身份,刚刚进入酒店就被侦缉民警盘问,了解他做何生意,来重庆的目的,打算呆多久,是否会离开重庆,到西华根据地的其它城市等等,虽然态度和蔼,但盘问的内容,几乎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不是事前准备充分的话,说不定他就露出了破绽。

    刚刚入驻重庆,他就感觉不妙,立即要求情报组分散,各自设法融入重庆社会,彼此之间规定了只能是单线联系,而不是聚合在一起。他本来入驻的客店,是在朝天门附近,但第二天他就单独去了沙坪坝区,换了住址。能够联系上他的,只有2位他的下属,其中一个,就是他今天要见的佐藤次郎。

    十几天下来,作为一个老练的特务,其实他感觉越来越不妙,似乎有一张大网正在笼罩下来,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就会被兜住。

    之所以让他产生这种感觉的,一开始是他发现的三件“小事”。

    一是共产党在城区,广泛地建立了居委会,每条街道的每个商铺或客店,以及每片居住区的每家每户,都被纳入了居委会管理,居委会有一些年轻人,但有很多的“大爷”、“大妈”兼任居委会的巡查员,虽然他们大部分时刻,是在检查卫生、处理邻里纠纷等小事,但对于在其居住区中的“异常人士”,显然负有监督之责,他自己就亲耳听到过有“大妈”吩咐住户,要注意防范间谍,有什么异常情况,可以向居委会或者民事侦缉警察汇报,那个可恶的“大妈”,还大大咧咧地说,举报错了不要紧,警惕性才是最重要的。当时恨得他真想把那个粗壮的女人,给一刀劈死。

    二是共产党迅速地建立起了户籍和身份证制度,他们居然给每个居民都拍照,然后登记家庭住址,赋予编号,发给带有敲盖钢印照片的身份证和户口本,据说每户的口粮、以及一些工业品,都是要凭身份证领取票证的。

    关键是这样做以后,本地民警几乎能够认识所有当地的人员,他亲自见到,民警查证入住酒店陌生人的身份证,将编号记下后,据说会和身份证当地的派出所核对。这样一旦遭到怀疑,伪装成本地人是很困难的,身份证可以伪造,但相貌相似是很困难的。而外地人,如果不住酒店,去租房居住,显然一开始,就会落入民警和居委会的管理和视线之中。

    在他换到沙坪坝的客店后,也有当地的民警向他询问,在他出示了“临时居住证”后,还提醒他,这张证件只有1个月的有效期,到期必须向临时居所的负责民警换证,说明延期的原因。

    三是最让他头疼的,西华的民事侦缉警察,居然负有协助居民业务的责任,在他入住沙坪坝后,就热心地根据他随口说的生意,向他介绍供应商,简直要让他发疯,民警说协助商人做好生意、满意而归也是他的责任,而他们的民事警察网络,可以为商人介绍各种适合的供应商或者销售商,这是免费的,是党组织活跃民间贸易和商业的基本举措。这简直要让他哭了出来,能不能少负点责任啊。

    所以没有几天,他就体会到了如坐针毡的味道。西华的城市居民管理,简直是严密到令人发指。他影佐也是老牌特务了,可是何曾见过如此严密的体系,如此“苛刻”的管理?他难以想象,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居民管理,共产党是对每个人从生管到死吗??1

    他很担心时间长了,他这样没有具体生意的掩护,是混不下去,必然暴露的。所以之前在构思,是不是干脆开一家什么方面的店铺,例如茶楼、饭馆或者书店之类的。不过他前期是说自己来西华是采购工业品的,这个转折太大,让他感到苦恼。他现在又不敢直接撤退,任务一点头绪还没有,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去的话,上司必然会大发雷霆,而自己的前程也会尽毁。

    按照影佐现在的判断,要在重庆建立情报网络,最好是以“孤狼”的性质,来重庆长期居住,完全融入本地后,再个别地启动。

    他一直在担心情报组的其它人员会暴露,他自己算得上特务经验丰富,都觉得如此艰难,何况那帮家伙。

    果然,今天就出事了,和他保持联系的一名情报人员小野,联系他,告之已经有两名组员失去了联系,关键是其中一人是报务员!是他们携带唯一电报机的人员!

    昨天他刚刚安排报务员发报,向总部汇报在重庆开展工作的艰难,以及了解到的一些重庆的表面情报,其实都算不上是情报,只是观察而已,他现在也只能拿这样的内容去搪塞。

    结果一发报就出了事情,这让他敏锐地意识到,共产党很可能有先进的无线电侦缉设备,电台开机后很快就暴露了。而报务员和另外一人,很可能已经被捕,他们这个情报组来重庆的情况,大概率已经被共产党知晓,对他们的搜捕肯定已经开始。

    幸好出事的时候是白天,而小野就在附近,于是第一时间通知了他,他赶紧离开了酒店,来到现在这个酒楼,这里是他和他的助手佐藤,约定的接头地点,他想与佐藤协商后,就要通知情报组的其它人员,各自撤退。

    影佐已经不敢再回居住的酒店,他们来到重庆的时间,是大家都知道的,如果共产党对那天抵达重庆的人员进行筛查,很难说不会顺藤摸瓜找到他。事实上,他的任务已经失败了,他内心在沮丧地想着。

    离开与佐藤约定的“正常”时间还有差不多半小时,影佐的思想飘散到了对帝国当下战略的忧虑之上,作为前途远大的情报官,他以身许国,自己的安危并不重要,但是不能影响帝国的大局。

    日本二十年代繁荣的“大正民主”时代已经过去,从1929年全球大萧条危机开始,日本就变得悲惨如地狱。

    1930年,日本的批发物价比1929年暴跌了18%,而接下来的1931年更惨,继续暴跌超过30%。日本主要的出口品生丝,从1929年12月开始,仅仅半年,就暴跌了50%的价格。其它重要的农产品,棉花下跌30%,大米下跌35%。整个日本农村,几乎完全破产,大量的农民,只能靠卖女儿去当娼妓维持生存,以至于一些农村,最后连20岁以上的女子,都没有了,因为全部都卖完了。

    农村如此悲惨,一些日本的青年军官,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军官,变得极为激进。他们对于日本政党的无能极为愤怒,认为日本的前途在于日军,不断刺杀首相和重臣,使得日本的政治,进入了不稳定的时期。

    以1932年刺杀日本首相犬养毅为标志,贫寒中下级军官为主的“皇道派”崛起,他们并不知道,在军部将政党赶下了日本的权力之台后,他们的利用价值也就结束了。

    在这个时刻,日本财阀们,对于这些“以武士传统而蔑视商人”的皇道派深感威胁,他们开始与代表军部主流的“统制派”合作,向他们提供军费,而统制派则为他们打开新的市场,其实就是侵略中国。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军财合抱”,军部排挤了政党,掌握了日本权力,而他们的权力,又依赖于财阀们的资本。这使得军部的侵略性变得极强,民国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目标。

    所以1931年918事变,日本占领了东北以后,并没有满足,这台野兽机器,已经停不下来了,在1935年这个时刻,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华北,正在准备制造“华北事变”,以类似东北的形式,将华北从民国中分割出来,如此反复蚕食民国领土,直到最后把中国一口吞下。

    不过,这种打算,还算是日本人中比较理性的,其实大多数日本军官,巴不得一次性就将中国吞并,其后屡次“暴走”,最终终于打破了日本的蚕食战略,发动了1937年7月的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影佐是个坚定的全面侵华派。事实上,日本情报机构的官员,大多数都是如此,其实也是“屁股决定脑袋”,日本侵华越厉害,对他们情报的需求就越多,他们的地位就越重要,他们人生的飞黄腾达,都寄托在日本侵华之上,所以不积极,才见鬼了。至于日本是不是真的具有这样的能力,他们是不愿意去深思的,大日本帝国怎么可能失败?

    不过,作为情报官员的本能,他们对于中国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任何变化,都是高度关注的,现在中国出了西华这个异数,已经占据了4省之地,而且在缅甸击败了英印军,据说还打败了中央军,俨然有民国新兴最强之姿。这使得军部对于以蒋介石政府为主要对手的策略,能否继续存在了疑问。这正是需要他们这些情报官员大显身手的时候。

    可是,自己的任务刚刚开始就失败了,影佐的心中满是苦涩:“真是变态的西华。”

    在他心中,西华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大敌,根本不是蒋介石政府能够相提并论的。虽然抵达重庆约十天了,他也没能得到任何重要的情报,尤其是有关西华的军事情报。但单单观察西华对城市的管理,就知道这是一个组织严密、管理严厉,手段彻底、非常强悍的团体。在这样团体中成长起来的军队,战斗力也绝不会弱,一定是皇军的大敌。

    影佐盘算着自己的任务,按照日本情报机构的规定,对华派遣间谍必须完成两类工作,第一类是平时的工作,包括调查各地驻军军队数量及其变动情形;调查各地的交通情形,调查一切建筑、电话、电报等各种设备配置;调查一切兵工厂工业情形及其设备、管理及产品;调查当地天然资源、银行及商业状况等;调查当地民众抗日组织内部及测验民众抗日情绪;结交当地领袖,掌握其品格及特性,以便利用。

    而等到战争爆发,就转而执行战时的工作,包括侦查及军事行动;进行扰乱后方及破坏工作;收买汉奸;挑拨离间军阀与政客关系等。

    自己现在算完成了什么?重庆的交通情况吗?眼下的情形,自己都朝不保夕,还谈什么发展下线?

    对于西华的情报工作,一定要尽快调整,按照以前对于民国蒋介石政府的模式,是绝对不行的。等到回去,即使被严厉处罚,也要向上司建言。

    影佐眼角已经看到了佐藤,他戴着眼镜、穿着长衫,一幅民国知识分子的样子,缓缓地向影佐的桌子走来。

    影佐眼角挤出笑容,站起来没有说话,佐藤也没有说话,两人像是熟悉的老友,笑了笑就各自坐下,然后都环顾了一下四周。

    影佐招呼了一下跑堂,让他开始上热菜。然后开始小心地向佐藤说着报务员被捕的消息,以及因此他们都有暴露的很大风险。佐藤在酒楼这样的公共场合,自然会掩饰自己的神色,可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失神了,脸上露出了极为震惊的表情。

    接下去,影佐没有再说话,他知道佐藤需要点时间来消化这个消息。

    等到热菜上齐,影佐也注意到佐藤至少表面恢复了平静,才开口说:

    “我认为我们的任务已经失败,西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始搜捕我们,我们需要撤退,最多留几个最不可能暴露的人员长期潜伏,等待未来帝国的召唤。”

    佐藤思考着,说道:“那就让水谷和宫崎留下来,他们两人是单独到重庆的,除了影佐君和我,与其它组员都没有直接联系。”

    影佐点点头,正要与佐藤商量撤退的计划,突然,一楼到二楼的楼梯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影佐神色一变,不好!他左手从兜里掏出一颗药丸放入茶水,端在手里。

    冲上楼的果然是西华军,有人冲着他喊着:“影佐祯昭!”他叹息一声,他们居然连他的名字都知道,那两个帝国的叛徒,到底招供了多少?他将茶水一饮而尽,药丸中是氰化物。他最后瞥了一眼佐藤,发现他脸色煞白却没有动作,毒性开始发作,他模糊地想着,可惜没有带枪,否则一定要让佐藤跟随他殉国。

    西华负责反谍的安全局,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找到影佐,是因为李思华安排在公安部门推行的一项技术,就是人脸画像还原,根据目击者的描述,还原画出嫌疑者的画像,然后根据画像调查。对于国家来说,这项技术显然不是难度,而是思路。所以公安部门迅速在社会上招募了擅长素描的人员,进行反复训练摸索,现在重庆,确实有了几个擅长画像还原的高手。

    这一次,影佐就栽在了这项技术上,但西华安全局俘虏两名日谍后,在严厉的刑罚下,很多有一人招供,他们反复询问了影佐的相貌,然后还原了影佐的画像,画像立即在侦缉民警中传阅,影佐一眼就被负责沙坪坝他入住客店的民警认出来了,影佐本来就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一个外来的商人嘛,不重点关注是不可能的。

    所以接下来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

    李思华知道此事后毫不动容,日本的间谍行为当然是毫不意外的,为了弥补国力的不足,这个时代的日本,是极其重视情报工作的。她只是要求同志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将防范日本间谍,作为当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严密机制,严密社会管控。

    她甚至没有想起来,影佐祯昭,这个有点熟悉的名字,在前世代表着什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