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川陕公路上的李涯(二)
尤其是四川段的4大险关,七盘关,明月峡、千佛崖和剑门关,上级还要求不得破坏古迹,可把指挥部难坏了。
七盘关还算好办,绕开就行了,从七盘岭山腰一侧,另辟路径,逶迤盘旋而下。
明月峡是古栈道半壁绝崖,指挥部用炸药炸出凹槽,形成“老虎嘴”形态,并且在一些地方浇筑了高架桥。相当于炸出的凹槽提供一边的支撑力,而连续的高架,则提供另一边的支撑力,道路就可以修在中间。
千佛崖就比较头疼,这里号称山是一面佛墙,佛墙是一面山。它位于广元城北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在长约420米、高约40米的崖面上,龛窟密布,重重叠叠,多达13层,全岩的造像有17000余座。是上级严令不得破坏的重要古迹。最后不得已绕路而行,多修了超过35公里的道路。
还有剑门关,如果要直行,就必须拆毁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也是不被许可的。于是在这里完全是通过大量的水泥钢材,浇筑高架而越过。
这一类的“天险地段”,不下十处。每一处都单独设立施工处,集中中外工程师的集体智慧,专门订立施工方案。李涯对此也比较自得,至少有两处,都是按照他提出的施工意见为主的。不管怎样,修路对国家总是好事,他也不觉得这样做,会是对国民党不忠。
而且他心中,对于西华现在的大建设,实际上是非常钦佩的,听说西华已经在规划,经过四川到陕西的铁路,那必然也是一个大工程,能参与这样的工程,也是值得自豪的人生。
他转眼又苦笑,我怎么真的从一个西华工程师的角度来思考了。
不过西华对于国际建筑科技的掌握,确实令人钦佩。按照美国工程师的说法,西华现在采用的建筑科技,是与美国同等级的,而且类似这样的山区道路施工的水平,恐怕美国也未必比得上,西华是被逼出来的嘛。李涯自己就非常钦佩川陕项目的总指挥,一个30多岁的男子,他的技术水平,李涯觉得自己没有了十年功夫,是比不上的。
在他和美国工程师们,熟悉起来后,他发现了西华的一个大秘密,那就是西华得到了一个有华裔背景的美国财团——安华财团的支持。按照他这一段时间的了解,这些美国工程师、以及大量的施工设备,都是安华提供的。从美国工程师们无意的一些谈话中,还要很多美国工程师,参与了西华在各地的工业建设项目,而他们全都是安华财团从美国聘请的。
按照这些美国工程师的说法,安华财团非常强大,是美国著名的德州财团中的一部分,他们在美国甚至有上市公司。至于安华为什么会支持一个共产主义的西华,没有人知道。不过美国人的意思,是谁关心呢?只要能赚钱就好,大萧条太可怕了,如果不是安华聘用他们,可能在美国都要饿死了。
这对于他也是新奇的,原来美国也不都是天堂,经济危机下无数人都饥寒交迫,连技术人员也一样。
安华在美国的头面人物很出名,是一位年轻的华裔女士,曾经被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夸奖为“美国第一位真正的女性企业家”,据说还曾经想评选这位女士作为封面人物,只是被这位女士拒绝了,真是奇怪,居然还有人不愿意做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的,富豪们的癖好,果然与常人不一样。
名字叫什么?“Li-Si-Hua”,是李世华吗?美国人也不知道,他们还奇怪这个华裔,为什么不起一个美国名字呢,如果不是她在美国太有名,而且实际上是他们的老板,他们才记不住这个古怪的名字呢。
李涯这几个月了解到的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以及他对西华体制的观察,他在半个月前写成了一封长信,通过联络员递交了出去。他寻思,由于不能使用电台,他的这封长信,也不知道在一个月内,能否传递到在西安的上司那里。
实际上,李涯的“情报”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民党在四川的情报布局,到处都被摧毁,类似他这个层次得到的情报,在当下也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在半个月之内,情报就已经在西安他的上司那了。而且上司阅读后,极为重视,立即拍发了电报给南京总部,在这会儿,已经被蒋介石总裁,反复阅读了。
蒋介石对于这封情报,非常激赏,要求戴立重奖这位情报人员。他觉得,一直以来西华的迷雾,通过这封情报,揭开了一角,现在他对于西华,已经不再是那么摸不着头脑了。
对于情报虽然激赏,可是他的心情是沮丧的。这封情报,让他更为明确认知,西华是前所未有的大敌,其实力之坚强,远非过去的共产党可比,对方已经占有4省之地,而且军事装备和战技士气,都在中央军之上。且在美国财团的支持之下,居然有能力大兴土木,进行大规模的道路建设和工业建设,已有建国之姿,民国的未来,因此而动摇。
几个月前,薛岳率领的5个中央师,遭到几乎全灭的败绩后,让他极为震惊。最近的几个月,他也没敢马上再发起对西华的进攻。对方的底都没摸到,进攻个毛啊。
但是3月份,在汉中附近的冲突,还是让他大感不妙,共产党已经开始进入陕西。
当时为了应对,他以胡宗南为统帅,汇集了第1师,第49师、第60师、第61师、第2师补充旅、第1补充旅等部,不惜暂时放弃在陕北的“剿匪”,总共4个师又2个旅共计4万多人,合编为“西北纵队”,在汉中与西华军对垒,但是结果很不妙,对方仅仅是缺乏重炮的轻装部队,明显从四川还掉不过来,结果胡宗南的第1师,就损失了1个多团,而第49师,几乎全军覆灭。剩余军队,只好让他们先全数撤退到汉中,做好防御准备。
西华军的战力,明显远远超出了中央军现在的对战能力。
李涯的情报,让他确认,西华军在7月中川陕公路竣工后,很快就会发起对陕西的进攻。
所以他现在面临的艰难选择是,要不要放弃民国对大西北的统治。
目前民国在西北地区的统治本来就很脆弱,那些西北军的旧军阀、以及宁马青马等回族武装,哪个是真的完全听从他的命令的?单靠胡宗南几人的嫡系部队,根本就控制不了。如果与西华军直接战斗,恐怕他这点在西北的嫡系部队,最后也会消耗完毕,结果却是一无所得。
他决定抛出一个毒饵,调动张学良的东北军,全部到汉中负责“剿匪”,再勒令杨虎城的西北军,共同进剿。胡宗南等的嫡系军队,则撤回河南。
东北军还有26万人,5个军,即49军、51军、53军、57军和67军。而杨虎城的西北军17路军,包括38军和7军两个军,有6万多人。这两部合在一起,就是7个军约33万人,部队的数量并不少。
就让东北、西北两家去和西华军争夺西北吧,蚁多咬死象,西华军要将这两只军队吃掉,自己也得有不少损失。如果这两军最后失败了,反正也不是他的嫡系,这些杂牌军,本来就是国民党中央军的潜在对手,被灭了也好。
蒋介石冷冷地一笑,杨虎城这个陕西省主席,不是一直自以为是陕西的主人吗?要维持你自己的地位,就去和西华军好好地碰一碰,最好就是以死相拼。进一步地想,如果西华军占领了陕西,那么进一步占领甘肃和宁夏,也是自然的,这就占据了西北的核心地域。
蒋介石想到日本人今年在华北不断的大动作,其全面侵华的态势日益明显,心头的忧虑不由更甚,他叹息了一声,日本人明显试图全面占领华北,复制其伪“满洲国”的故伎,进一步肢解中国,国民政府不断委曲求全,但日本人步步进逼,毫无妥协之意,他支撑得非常辛苦。
如果西华占领了西北,那在北方的东面,他们就几乎要与日本人对上了,不,是肯定会对上,日本又岂能眼看着如此大敌扩张而不顾?他们迟早要大战一场。也许这就是民国的机会,国民党的根基,毕竟在南方。
李涯并不知道,因为他的情报,让蒋介石定下了“借助列强之势,力保南方国民党中心统治区域;驱虎逐狼,引动西华与日本互战北方;顺便消灭残余军阀势力”的国民党大战略。
思考完对于西华的战略,蒋介石又想到了在西华背后支持的那个美国财团,即安华集团,他知道,李涯所说的那个“李世华”,应该就是美国安华的“李思华”,出身于广州的富豪之家,其后应该是去了美国,在美国大获成功,他还曾经安排驻美大使施肇基,去拜访此女,试图去交好使之支持国民政府。当时施肇基回复说,此女婉言谢绝,说不参与民国政治。当时他还有点不悦,不识抬举。
可是,不管怎样,这样的一个大富豪、一个大财团,怎么会去支持共产党呢?她和她背后的力量,不会不知道共产党,就是要革他们这些富豪剥削阶级的命啊?这不是羊去帮助狼吗?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或许,此女在广州的时候,因为什么事情,对于国民党,有着深刻的仇恨?所以利用共产党复仇?这种猜想很无聊,蒋介石摇了摇头,算了吧,不管怎样,安华支持共产党是铁一般的事实。
国民政府这几个月,已经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抗议,要求美国纠正安华集团支持民国内部叛逆的共产党势力西华的行为。可是该死的美国人,只是回复说安华集团与西华之间,不过是正常的商业贸易,他们会提醒安华,减少与西华之间的贸易,一点实质性内容都没有。这些帝国主义,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一个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国事多艰啊,先总理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现在的形势,又岂止是尚未成功啊?蒋介石的脸色,阴沉一片。
第二天,国民党国防部高级会议,接着,就是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调令,让他们进驻陕南和汉中,准备抵御西华的进攻。国民党中央的命令,并不要求他们主动去进攻西华,蒋介石知道,那样的话,这两个军阀肯定不会积极,但是等到西华进攻,再看你们地盘都要没了,还不抵抗?
过了两天,李涯就听说,美国安华财团驻西华的代表,李思华女士,今天要来视察川北公路指挥部。这下子他搞清楚了,原来不是“李世华”,而是“李思华”,这就是那些美国工程师说的大老板,支持西华共产党的背后力量的代表。
这让他很好奇,李思华来的时候,周围戒备森严,而他的身份,还轮不到陪同,只能远远地看了几眼,是一个年轻的女子,看上去只有二三十岁的样子,这让他和周边的同事们都有些吃惊,那么年轻,在美国就是大富豪了?
不过这一切对于李涯来说,都无关紧要,无非就是确认了他情报中有一点谬误而已。
李思华这次来视察川陕公路,确实是因为对这条战略公路的重视,但其实并不是因为蒋介石和李涯他们猜测的,西华军会等待川陕公路竣工,再开始进攻,时间上是有巧合,但并不是核心的原因。
在攻略陕西上,大量的重炮群和重型坦克,确实难以调动,穿越秦岭。其实川陕公路修好了也没用,因为过了汉中,真正进入陕西腹地,还要穿越秦岭,在她前世历史上,这是在1936年下半年,国民党修好了川陕公路的北段,即从汉中到宝鸡翻越秦岭的公路后,才能实现的,现在国民党已经停止筑路,未来还要靠西华自己的力量,继续修筑才行。
所以进攻陕西的20几个师,并不会携带大量的重炮和重型坦克,而是一只“轻型”的军队,但实力仍然是压倒性的,西华政治局并不担心,会由于不能携带最强的装备,以至于打不下陕西。
她确实极其重视川陕公路,但原因是,这是一条贯通西部南北的大动脉,在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了川陕公路,西南与西北这两个大区,才能构成完整的一个体系。
所以单单一条川陕公路还不够,在5月份,第二条川陕公路,即大致沿着荔枝古道,由达州经宣汉、镇巴、西乡北上,再折而向西,经城固到汉中的公路,也已经开工。这条公路更为困难,会大量地使用高架技术,穿山越岭。
传统上,秦蜀古道有7条,其中4条,其实是在陕西境内,从古都长安到汉中的道路,包括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故道,这4条道,主要是穿越秦岭;另外3条,则是从汉中入蜀的道路,包括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这3条道,主要是穿越大巴山。
现在西华修筑的,主要是从四川入汉中的道路,目前比较合适的路径,最好的是金牛道,前世历史上的川陕公路和宝成铁路,基本上就是沿着这条道。荔枝道其次,更逶迤曲折。米仓道其实最短,近乎直线,可惜山高险峻,非得有长距离的隧道不可,在这个时代修筑,技术上实在没把握。
所以,西华现在计划的,是由蜀入川,西面金牛道、东面荔枝道,各一条公路。等到占领陕西,除了完成国民党已有一定基础的、基于褒斜道的公路外,也会再选择一条新建公路,使得川陕公路的北段,也是两条战略公路,这样“2+2”的格局,才能保障大规模的物资和人员交流。
而且西华公路的标准,要比国民党的高很多,国民党大致是达到9~12米宽度,能够双向会车就可以。而西华要求是至少20米宽度,达到4车道的标准,而且对路基标准的要求也完全不同。
为了这4条公路,李思华和西华政治局准备了巨量的资源和人力,而且对于施工速度要求很快,南下西段的川陕公路要求在7月竣工,而东段,则要求在12月竣工。进入陕西后,北段工程要求立即开工,在1936年7月前完成全部4条公路的施工。
这次视察,看到川北公路中总体进展顺利,她还是很欣慰的,这就是正确的体制下,一个政权初期的蓬勃活力——不仅是同志们努力,各种工程师、工人、民工都被这种大建设,改天换地的豪情所鼓舞,加上充足的粮食和给养,就迸发出高度的热情和干劲。
她心中有着紧迫感,日本在下个月(6月份)就会和蒋介石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秦土协议》,逼迫国民党中央军从华北撤军,使之逐渐失去对华北主权的控制。
这个《秦土协议》,本身就是因为察哈尔驻军,驱逐了日本关东军驻内蒙阿巴嘎旗特务机关,派出的到察哈尔偷绘地图的日本特务,被日军挑起事端,逼迫蒋介石政府签署的。所以,日本人的黑手,已经开始从东北、华北伸向察哈尔,如果西华拿下了陕甘宁三省,就意味着在北方,与日军的前锋,中间已经只有一个绥远省了。
“世事如棋局局新”,她感叹了一句。心想,回到重庆,要向中央提出两个建议。
第一是西华部分轻装部队,应该提前前出,绕开汉中,直插秦岭,在秦岭一带建立稳固阵地,以防范敌人在秦岭居险而守,构筑防线,而且这样对汉中形成包围,待大部队沿川北公路北上,汉中就可一鼓而下,使之成为西华重武器部队经略陕西的大基地。
第二是等待全取陕西后,即将中央迁往西安,未来与日军在北方的大战,必然是将陕西作为最重要的基地。在明年1936年开始,即应从陕西开始渗透和经略山西、绥远前线,未来与日寇的大战,大概率会从这两个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