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316章 新日本的暴神风行动

第316章 新日本的暴神风行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暴神风行动的战略逻辑并不复杂,就是对澳大利亚的一系列目标,进行特种作战式的突袭,重点当然是美军在澳洲的存在,以此对全世界宣示新日本仍然存在,仍然具备强大的实力。这样做,还有可能重创澳大利亚,让其吸纳人口、发展经济的目标,完全化为乌有。

    很明显,哪个财团,会来投资一个随时可能遭到军事打击的国家呢?又有哪些人,愿意移民一个烽火连天的国家呢?就连现在的这些移民,恐怕如果能有移民美国或者英国的机会,也巴不得离开澳大利亚吧?

    至于来自美军和澳军的反击,没有这次袭击,他们还不是会来?只要不是美军使用几百颗上千颗这样的核弹攻击,新日本上层相信自己,都能够撑得下来,哪怕是毒气战也不怕。或者美军就要动员至少200万大军, 打一场空前的山地战,这当然不可能,美澳军的牺牲会空前惨重的,而且日本人已经知道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已经陷了进去,现在有差不多1/3的美军军力都在中东,所以怎么可能?

    虽然暴神风逻辑简单清晰,但细节是很丰富的,目前圈定了6个袭击目标和相应的袭击模式。

    第一个目标,是美军在北澳的达尔文基地,这个港口原来是英国在澳洲的皇家军事基地,现在这是美海军在澳洲存在的中心,有海军指挥部和空军基地。袭击方式是:劫持飞机安装炸弹自杀袭击、汽车炸弹、偷运轻炮袭击和火箭燃烧弹袭击。

    作战部放弃了袭击美陆军指挥中心的企图,由于不断围剿澳日,美国陆军的警惕性要高很多,而且处于“战争状态”,防卫森严。

    第二个目标,是达尔文附近的罗伯逊军营,这里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军营,驻扎有不少的军人。袭击方式:发射芥子毒气炮弹。

    第三个目标,是美军廷达尔空军基地,这是美国在澳洲最重要的空军基地之一,美国有许多飞机驻扎在这里。袭击方式:发射铝热剂燃烧炮弹。日本人现在已经自己实现了燃烧弹的生产,这是澳日近年不多的军事科技成就之一。

    第四个目标,是美国驻澳大使馆。既然要打击澳洲的经济和人口,当然必须有民用目标。细节方式:1200磅汽车炸弹。

    第五个目标:墨尔本的The Capitol影院,这座影院在日据时代被日本人摧毁,战后被澳洲人重建,现在再摧毁它一次!袭击方式:人员携带炸弹入内安装,无线电引爆,门口用汽车炸弹封门。

    第六个目标:墨尔本的Manchester Unity大厦,这是座非常壮观的美式哥特建筑,地处墨尔本繁华的金融街——Collins大街拐角处。当初日本人曾经以此为据点与美军巷战,战后也被澳洲人修复,现在同样再摧毁它一次。袭击方式:小队突袭保安,然后入内安置炸弹无线引爆,门口同样用汽车炸弹封门。

    最后两个民用目标都选在墨尔本的缘故,是便利日军的后勤安排。

    袭击的具体日期,是1963年的12月23日,这一天,是新日本的精神象征,明仁天皇的生日,可以算得上是新日本的国庆日。按照濑岛龙三的说法,这是日军以敢死的精神,向天皇陛下致敬!

    参与袭击的全部人员,都是精选出的“貌若白人”的混血儿中的精英,其中执行必死任务的多为辐射病患者,他们都经过严格的训练,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如果能顺利完成行动及时撤离是最好的,但如果来不及撤退或者受伤,那么他们将会自爆成仁,与敌人同归于尽,魂归高天原!

    山下奉文陡然睁开了眼睛,说道:“执行计划吧。” 濑岛龙三和一众将官都站起来低头行礼:“哈依!”

    12月23日达尔文港口的气候,正是澳大利亚这个南半球国家的夏季,天空异常晴朗,达尔文的夏日多雨,今早又正好下了一场雷暴雨,雨后天晴,阳光出来了,而空气湿润,且温度只有28摄氏度,这无疑是一个好天气。

    坂本开着车跟随着参观的人流,向着达尔文军港的方向慢慢地开去,几天有美国军舰对澳洲人开放参观,所以人流比较大。他心想,这样也好,到时在不远处的袭击,会让这些人惊慌失措和逃跑,或者可以对行动产生一些掩护效果。

    他注意到达尔文海边,有一些露天餐馆,还看到了“啤酒节”的广告,一些澳洲人显然在这些餐馆中,享受他们的假期。

    坂本嘴角露出冷笑,凭什么你们可以享受生活,而我们日本人却艰难求存,随时处于被你们毁灭的边缘?就让我们,为你们带来地狱!

    他望了望天空,不知道飞机小组的行动是否顺利,他们将在最近的一个通航机场,试图控制和偷窃12架飞机,然后在飞机上装满炸弹,低空飞行,假装误入美海军的指挥部,直接撞击!

    飞行员是不能生还的,这让坂本非常敬佩,不像自己还有一丝可能活着,这些人执行的是必死的任务!

    在离开海军指挥部不远的地方,大约相隔一公里,坂本将卡车熄火,开始了等待。他开的是一辆卡车,而且卡车是海军指挥部运输物资常用的型号,还全部进行了伪装,如果不仔细检查,人们当然会认为这就是一辆海军指挥部的军车。他需要利用的,就是在飞机炸弹袭击后,守卫可能的短期慌乱,将汽车冲进海军指挥部,让它在人多的地方引爆,造成二次伤害。至于坂本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他在现场的敏捷性,以及是否足够幸运。

    除了坂本负责的汽车炸弹,在地面还有一个轻炮小组和火箭炮小组,他们会利用现场的慌乱,选择位置向美国海军司令部发射炮弹和火箭炮,进一步杀伤美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坂本一边核对着大致的行动时间,一边注意地观察着附近的天空,按照他的位置,如果劫持飞机顺利的话,应该能看得到。

    果然,天空响起了低沉的引擎声,坂本抬眼望去,是两架澳洲常见的私人公务机。他心头一喜,太好了,这种飞机一般都属于富人,美军不会轻易击落!

    他点火启动了卡车,慢慢地向着海军部大楼的门岗开去,几分钟后,已经接近了门岗,门岗的警卫已经看到了他的车,挥手让他停下。

    就在这个时候,海军部大楼那里传来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然后又是一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转了过去,大楼那里火光冲天,到处是烟尘,而大楼明显已经塌了一半,坂本可以从侧面看到警卫们张大的嘴巴。

    就在这个时候,他狞笑了一声,一下子加速向着2个警卫冲了过去,卡车将猝将不及防的警卫一下子就撞飞了,然后飞速冲过门岗,冲向大楼前从各处汇集过来试图拯救大楼人员的人群!

    他听到背后传来喊叫,大致是有不明车辆闯入了基地,可是现在到处乱成一团,美海军显然没有任何遭遇袭击的心理准备,人员也没有应急训练,看到这辆车可疑,也没有人反应过来要制止他。

    坂本看到这种情况,反而放慢了一点车速,因为似乎自己还可能有活着的机会,他用一根绳将驾驶盘绑住固定方向,然后拉过车座旁的一个背包,打开车门,一下子就跳了下去并翻滚,卡车则向着原方向快速驶去!

    坂本眼角的余光里,看得到有两个人指着他大叫,但是并没有人开枪,他不顾一切,站起来拼命往边上跑!

    很快,爆炸发生了,一阵气浪冲过来,把坂本压得摔倒了,但他不顾脸上和手上摔出的伤痕,就在地上转头看去——到处是各种物资的碎片、是血肉横飞和哭喊,他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但马上,他又站起来往边上跑,要活命,他必须找到一辆车!

    到了无人的一个角落,他打开包裹,换上了早已准备好的美海军的少尉制服,擦掉了脸上和手上的血迹,然后开始到处搜寻车辆,这并不困难,这里是海军指挥部所在,每天来往很多军官,他们都有车。

    坂本很快选好了一辆,他掏出枪击碎了车门锁,坐到驾驶座后,从包裹中拿出一根线开始试图连接打火,就像训练的一样,越野车被发动了起来,他笑了笑,迅速驾驶车辆开向大门。他看了看表,从他驾车冲击大门到现在,只有5分多钟,美军应该还不能做到有组织地封锁整个大门,还有机会!

    突然,基地内传来了炮弹的响声,坂本根本不用看,就知道是轻炮小组在行动,他没有管这些,迅速驾驶来到了大门,但是有十多个美军士兵在大门口!看到有车出来,他们虽然没有用枪指着车,但脸上明显有着警惕。他的内心猛然一沉,大声喊道:“我奉命去罗伯逊军营!”

    有一个小军官,看上去也是上尉,对他回答:“你的上级是谁?我们已经奉命封闭基地。”他不再言语,猛然将油门踩到底,向着大门冲了过去!

    美军反应过来,开始向车辆和他开枪,没机会了!坂本引爆了身上的炸弹!炸弹爆炸,又引爆了这辆车的油箱,炸成了一片火焰,边上好几名美军士兵都被殃及,大声地惨叫,倒在了火焰和血泊中。

    就在坂本他们行动的同时,不远处的罗伯逊军营,已经是被笼罩在一片有点黄棕色的烟雾中,日军使用的芥子气的纯度并不高,所以还有颜色,如果是高纯度的芥子气,应该是无色的。

    田中满意地放下望远镜,看着有点静悄悄的军营,在开炮后的几分钟内的军营骚动已经没有了,这些家伙都完蛋了吧?没有时刻准备战争的准备,所有的防毒面具,大概都躺在仓库里吧?遭到袭击后,再想去仓库取防毒面具,来得及吗?

    他转身对着小组的其它成员:“炸掉所有的炮,我们需要撤退了。”

    小组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动身开车,跑了一段距离停下。几分钟后,一声巨响,他们彼此对视笑了笑,开车离开。

    而这个时候的廷达尔空军基地的跑道上,则是一片火海,不时还有飞机被点燃后油箱爆炸的声音传来,在机场上,甚至看得到美国最新战斗机F-4“鬼怪”的碎片,这种在今年(1963年)刚刚定型的美国空军的最新战斗机,在日军的燃烧弹袭击中,全部8架完全损毁。而机场上停驻的几十架各种军机,几乎无一幸免。

    12月23日接近中午的时候,美军驻澳的3个基地,同时遭到日军袭击,伤亡损失惨重!

    消息迅速传出,无线电信号越过大洋,传到美国和世界其它各国,澳日的其中一个目标迅速达成了——全世界都知道了,日本人还在与美国和澳大利亚不懈地战争,日本还在!

    在澳洲的记者们(主要是本土和美英两国的记者)开始疯狂地打探消息,而澳洲民众也被惊动,几个基地的外围,围了很多人,他们用望远镜眺望着已经被封闭起来的3个基地,有些“感情丰沛”的澳洲人,打出了“我们与你们同在,上帝保佑美国和澳大利亚”之类的看板,一副同仇敌忾的样子。

    到下午晚一些的时候,全球比较有影响力的报纸都出了号外,而各大电视台反复播送着新闻,美国人、英国人和澳洲人都惊呆了,“这是第二个珍珠港”的标题到处都是。到这个时候,还只有“可能有数千人伤亡”的模糊猜测,具体的伤亡现在还不清楚。

    但他们并不知道的是,这并不是这一天灾难的结束。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当日大约下午5点。

    美国大使馆的门口,两个警卫站立值岗,不过他们嘴里还在聊天,聊天的内容,正是此前发生的对3个军事基地的袭击。但他们并没有什么风险意识,满脑子都是值岗快快结束,能够回宿舍看电视,知道事情的最新发展。

    确实,大使馆能有什么风险呢?又没有任何的军事价值。但他们忘了,炸掉美国大使馆,对于日本是很有政治上的宣告价值的。

    早川驾驶着一辆皮卡,转弯到了美国大使馆所在的街道,看到大使馆,他的眼中冒出了疯狂的光芒,开始加速。

    他的辐射病已经越来越重,活不了多久了 ,这都是拜美国人所赐,这一次暴神风行动中的“死士”,绝大部分都是像他这样的辐射病患者,用自己的生命,向美国人最后地复仇。

    车速越来越快,到了大使馆门口,他猛然一拐弯,皮卡撞上了大门的铁栏杆,巨大的冲力,将两扇铁栏门向两边冲开,而皮卡车的前部用安全杠加固过,只有部分变形,继续冲向大使馆的主楼!

    警卫们目瞪口呆,根本来不及太多反应,皮卡车冲上了主楼的楼梯,就在冲锋的过程中,突然剧烈地爆炸,1200磅的炸药,让这栋不算大的建筑遭到了致命之灾,到处是砖石的碎块飞舞,而所有的窗户碎裂,火光从窗户中延伸出来,就像是火蛇在伸展它的舌头,整栋建筑被炸掉了至少一半,剩余的部分摇晃着,很快全部坍塌了下来!

    就在媒体们刚刚听到美国大使馆被爆炸的消息,开始忙不迭地报道新闻的时候,在另一个城市墨尔本,日本人的袭击已经准备就绪。

    The Capitol影院,在影院外不远的街道上,几辆雪佛兰皮卡车,安静地停在路边,日本人的整个袭击小队,在等候着影院傍晚6点的电影开场。

    时间到了!伊藤看了下手表,一挥手,人员开始下车,旁边的几辆车,几乎在同时,日本人都开始下车,他们对视后,伊藤领先向影院走去。

    走到门口,他掏出了装了消音器的手枪,在走进影院的过程中,看到有人就是一枪,不管是保安,售票员,还是其它人。在五六个日军的射击下,门口的人都被消灭,而已经进入影院观看电影的观众们还没有反应,他们还不知道巨变正在发生。

    袭击小队,早已把The Capitol影院的结构和内部建筑格局,搞得很清楚,于是有几个人,却部署在一些关键点的炸药,尤其是铝热剂炸药,而有几个人悄悄走进影院大厅,在出口处把守着。

    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一切就已经安排妥当。伊藤招呼小队成员们抓紧撤退,他则是最后一个。

    走出影院大约200米,伊藤停下来,说道:“可以了,引爆!”

    引爆员猛然扭动引爆机上的旋钮,完全没有意外,影院开始连环爆炸,燃烧的火光开始迅速扩大,整个影院似乎都燃烧了起来,而人们的哭喊和惨叫声,则不断传出来。

    伊藤和他的队员们,微笑着迅速跑向那几辆皮卡,他们要马上撤离。

    几乎就在同时——相差只有几分钟,Manchester Unity大厦也发生了类似的爆炸,伊藤他们在路上,都看得到远处升起的燃烧导致的滚滚烟尘,他们狂笑着,互相鼓掌,两边的行动都非常成功,终于给了澳洲佬,一个深刻的教训!

    墨尔本肯定马上会变得戒备森严,袭击小队需要化整为零“完全居民化”,有的人会躲到安排好的“有合法身份”人的“别墅”,在地下室呆上几个月,而大多数人则分散,迅速离开墨尔本,逃离也是一场战斗。

    西元1963年12月23日,这个日本明仁天皇的生日,“新日本”的国庆日,成为所有澳洲人甚至部分美国人,记忆中永远的灾难日。

    次日即12月24日,全球都被日本人对美军和澳洲的袭击震惊了,这是24日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也是各大电视台,几乎在完全不间断地报道的大事件。虽然最后损失还来不及清理,但根据各种消息的汇聚,所有媒体都判断,这些袭击造成的伤亡,可能接近万人——澳洲才有多少人?

    一场舆论风暴,随之在全世界引爆,再一次引发了中苏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方,而西方作为另一方的舆论大战。而澳日仍然残留的巨大力量,也震动了全世界,人们发现,澳洲仍然是个战争的前线地域,从这个时候开始,澳大利亚的复兴计划,成为了泡影,除了全球各大矿业公司来挖矿,还有澳洲人自己的农业和配套服务业,这里成为了产业的荒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