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324章 “中部横切”战略定型

第324章 “中部横切”战略定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西元1966年的5月,回到华京的曹子卿等人,推动了总参非洲战略的最后成型。5月21日,总参向政治局常委们汇报了非洲战略的概要,主席也出席了会议,他对非洲战略非常重视。

    汇报人正是此时担任总参副总参谋长的赵云腾,他略微有些尴尬,毕竟直接的主要汇报对象,就是他的“母亲”李思华。他定了定神,让自己冷静下来,向国家领导人们,阐述起了非洲战略的概要。

    总参的战略,简单地说就是“中部横切”,即革命之火,从坦国点燃,然后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向西,逐步“染红”整个非洲的中段。

    非洲最北端的4国,即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和埃及,中国是准备始终不动的。这些国家都是地中海沿岸,能够得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援,与欧洲的渊源也非常深,是资本主义国家影响非洲的最强点,所以很长时间都不会去考虑。相反,是将这4国作为非洲革命与欧洲之间的“隔离墙”。尤其是埃及和阿尔及利亚,与中国的关系良好,是我们在北非的战略支点。

    非洲最南端的南非,则是非洲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英国具有巨大利益的国家,必然得到英国的全力支持。目前南非,对南部非洲的其它邻国,例如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都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力。

    所以逻辑就很清楚,非洲的中段,才是帝国主义势力和影响力最薄弱的地带,是易于点燃革命之火的地域,中国的策略,自然要重点经营这个地域。

    中部横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还不是横切,而是从坦国开始,向北染红肯尼亚、乌干达、索马里,连接上埃塞俄比亚,使得非洲革命,先构成一个“东非之角”。这个过程,预计需要45年。

    第二阶段,才开始横切,从东非之角向西,染红卢旺达、布隆迪、刚果金、刚果布、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主要是8个国家。

    达成这个目标,实际上就中部切断了北非与南非之间的联系。但第二阶段最困难,因为非洲中部几乎被原始森林隔断,尤其是234万平方公里的刚果布,森林覆盖率为53%,约1.25亿公顷,占全非洲森林面积的47%。所以修路是必然的,必须有一条纵贯非洲中部的交通大通道。

    第二阶段的核心目标,当然就是最大的刚果布——非洲之心,这里应该成为未来非洲中国模式社会主义的经营核心。这个阶段,也预计需要45年。

    第三阶段,则是中心开花的两个方向,一个是西非,从尼日利亚到几内亚和塞内加尔,接上毛里塔尼亚;另一个方向则是向南,拿下安哥拉、赞比亚和莫桑比克三国。第三阶段同样需要45年的时间。

    所以整个计划,加上在坦国整备的2年,大约至少需要15年时间左右,来染红大半个非洲,只剩下北非4国和南非4国,即8个资本主义相对比较坚固的堡垒。对于这8个堡垒,需要再等待合适的时机。

    目前在第一阶段的所有国家,都已经建立了我党支持下的,所在国毛派GC党,作为革命的核心,而教育体系和NGO体系,已经渗透到这些国家的大部分地区,每个国家都在开始建立“雇佣兵组织”,形成一定的武装力量。

    第一阶段也需要更多的武力支持,所以战略开启的头两年(即坦国完成革命后的头两年),将在坦国组建,由坦国人和一阶段国家中招募的本国人混合组成的革命军队。

    这几年在一阶段国家的教育培训体系,当然需要大力加强,以储备大量的革命干部。非洲这一点非常让人头疼,大量的成年男性,已经习惯于原始部族的散漫生活,根本不是好的革命者人选。所以现在已经形成规例,主要是从1013岁左右的少年中,选择教育培训,在五六年后构成革命的中坚力量。既然这一代人不行,那就培养他们的下一代。

    赵云腾作为军人,主要汇报的,当然还是军事上的策略。

    在坦国必须屯驻重兵,建设一些军事基地,尤其是海军基地。未来印度洋将成为中美角逐的焦点。美国的重心在于中东,而中国的重心在于非洲,但双方都要通过印度洋的海上霸权,来实现对各自重点的掌控,各自海军的活动领域是重叠的,而中国启动非洲革命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与美国至少平分印度洋霸权的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美国的激烈反应。

    所以这是双方核武器威慑下的激烈角逐。但由于重点不同,可以预估还是冷战,不至于发展到热战,从威慑角度,如果美国干涉我们在非洲的行动,那么我们就要干涉美国在中东的行动,必须让美国人理解和认知这个基础,当然不经过几次危机的辩论,恐怕自大的美国人是不会认账的。

    在海军方面,预计到第一阶段开始的1969年,会有3艘航母已服役,这大致是够的,美国或许能在印度洋部署6艘航母,但问题是除了迪戈加西亚基地是可以制控整个印度洋的基地外,其余的重要基地,包括卡塔尔的乌代德、阿联酋的哈弗拉及巴林的贾法勒港等,都是以波斯湾为核心的基地群。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美海军就有一个重大的弱点——会被中国的第二代海洋监测卫星,捕捉到精确的方位。中国的“海洋2号”系列军用卫星,主要是用来探测、跟踪世界海洋上的各种舰艇,通过截获舰艇上的雷达、通信和其它无线电设备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对海上的军事目标进行监视。

    印度洋现在是中国监控的重点,在印度洋的上空,现在有3颗海洋2号同时存在,可以监控到印度洋的每一个角落。当然,此时海洋2号获取的照片,只能是在卫星飞抵次大陆南部地区上空时,弹射出来,并由我空军回收,然后再进行冲洗和认读,后世的那种实时数据传输,自然还早还呢。

    但以此就可以大致判断美海军主力的所在和航向,再配合其它的侦察手段,例如遍布印度洋的远洋捕捞船,就可以确定美海军比较精确的实时位置。

    这就为中国空军提供了对美军的有效威慑——从次大陆南部各基地,起飞的战略轰炸机H-10机群、加油机伴飞的J-10机群,足以对美海军在印度洋北部靠近非洲和中东部分的这小半个印度洋区域,构成致命威胁,与中国海军联合,构成对美海军潜在的空海联合打击能力,而美军部署在波斯湾中东7国的空军,是不足以应对我军正在不断增强的,在次大陆南部的空军力量的。

    总体来说,在印度洋几年内,就会形成美军海军强、空军弱,而我军空军强、海军弱的对抗局面,美军并不能占到上风。

    在第一阶段完成后,预计我军的航母将增加到67艘,在阿拉伯海保持4艘,整体格局与此前差不多。

    在第二阶段完成后,我军的航母会增加到10艘以上,在印度洋部署的至少是7艘,海军力量将与美国趋于平衡。因为美国以核动力为主的航母,预计最多会保持在1214艘,在印度洋这里部署一半,已经是最多了。

    至于其它的航舰,我军并不会落后美国多少。例如攻击型核潜艇,恐怕我军的数量,在印度洋还会远超美国,美国至少一半左右的核潜艇,必须配置在大西洋等地,对抗苏联。

    所以总的来说,美海军虽然还是世界最强,但因为其必须全球部署分散兵力,单独在印度洋这一个区域,我军是有对抗的能力的。

    除了海军和空军外,也要使用不小的陆战兵种。这主要是考虑英国、法国在非洲搞事的可能性,以及关键时候的一锤定音。

    因此预计要逐步派遣超过20万的特种部队、海军陆战队,以及陆军,制控一些中段非洲的战略要点和关键交通线等,配合当地的革命军队,建立足够的武装威慑。在这样的考虑下,未来要有一些在非洲的陆军和空军的军事基地。

    整个军事计划,可以说是一个“深度介入”的军事计划,从根基上,重新建立起非洲的中国模式社会主义体系,而不是那种简单的扶持某个左派力量,来机会主义地实现夺权。

    听完赵云腾的汇报,主席关切地问李思华:“这样的计划,投入的资本规模很大,对我们自身有大的影响吗?”

    李思华摇了摇头,说道:“经济上是可以承担的,压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她接着解释说,现在对非洲革命的预算,是每年相当于GDP的0.24%,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增加到0.4%,这是一个负担,但不算太重。预计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援助非洲革命的资本投入,总共会达到2500亿元,即1000亿美元左右。这样的资本规模,足够让非洲革命翻江倒海、红染大地了。

    而且这不是没有回报的,多数非洲国家资源丰富,如果我们能实现以上的非洲战略,那么中国的发展资源问题,可以说得到了彻底的解决,无论是油气、各类战略金属、稀有金属,以及其它资源,非洲大地,都是应有尽有。不要说未来远期,单单中国企业在这15年内得到的经济利益,都完全可能超过这1000亿美元的投资。

    更关键的,是建立起超过约40个非洲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国家后,推动其内部发展,如果能达到次大陆国家的程度(李思华在这里其实想的是,达到前世这些非洲国家收入水平的34倍),那么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圈,纳入了一个新的10亿人口规模的大市场,这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个海外世界级大市场,具有非常大的战略意义,届时与这个大市场一年的贸易所得,可能就会超越这全部的投资。

    而且我之所得,即敌之所失,未来中国本土20多亿人,非洲“社群”10多亿人,次大陆10亿多人(国大党印度也被裹挟在内),这就是40亿人,加上中国影响力占据优势的巴基斯坦、伊朗等地,中国控制的市场,就可能达到近50亿人左右,这是全球的60%人口。

    这样的市场规模,就能让资本主义相对于社会主义的市场优势,完全逆转,让所谓的美元霸权,最后变成一个笑话。西方在经济上的优势,会被逼退到完全的“边缘市场”。

    这才是李思华心中一直盘算的大帐,当她缓缓道来,政治局常委们都不由得兴奋了起来,原来在总书记的心中,是这样的一盘大棋局!

    这就是李思华的思考,与原时空很不同的地方。她曾经与主席讨论过,原时空中国有限的对世界革命的支持,很幼稚而无效,例如把大量的资本,花在了阿尔巴尼亚那个白眼狼上,最后亏损完毕。

    原时空的支援,中国对于支援的对象,没有任何的控制力,别人说翻脸就翻脸,而我们如同一个腼腆的男子,面对别人的背叛,还说不出话来。最惨烈的例子,当然就是越南,最后人家倒过来,不仅驱逐屠杀了百万华人,还和中国打了十年。

    不能只是尽所谓革命的“道义”,而不讲求任何的回报。我们确实可以不需要回报,但我们不能容许背叛和背弃革命道路,那同样是对中国人民支持的背叛。既然是革命的叛徒,就一定要消灭掉。

    她也不赞同苏联的那种支援模式,认为那同样是低效而无能的。苏联是典型的“投机主义”,看到谁有反美倾向,或者有获得政权的可能,就投上一笔,其实人家同样随时可以背叛你,而且你同样对别人的内部,没有太多的影响力。例如埃及,获得了多少的苏联支援,最后有用吗?都是扯淡。

    所以她相信的世界革命模式,那就是深度介入、深度影响,政党必须是按照中国模式来建立,必须受到中国GC党的深度影响,组织模式也是如此,军队更是遵循中国模式。中国的军事力量、政治力量、组织人员等,都必须深度介入新建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让这些国家,深深打上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烙印,如此才能将背叛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我们不需要苏联那样的太过强烈的大国沙文主义,我们与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平等贸易,不占他们的便宜,帮助他们建立起立国的经济和初级工业基础。除了初期的革命支援,我们也不会让他们占我们的便宜。正因为真正的平等,双方的合作才能长久。

    但我们必须保持对这些国家政治、军事、舆论和教育的影响力,避免其中心怀叵测的政客或军官,挑起民族争端,背叛革命道路,让中国支持的一切,化为流水。

    所以经济上通过贸易、未来再通过企业投资等方式,让其经济利益与我国一体化;军事上前期驻军、后期培养军官等方式,让其军队高层和基层,对于中国有强大的认同感;政治上注意舆论和思想的引导和培训,尽量让其高层的思想,与中国政治的主流思想一致化;教育则深入基层,让一代新人,都是按照中国模式培养出来,同时对中国文化有熟悉和亲切感。

    这样的一个完整深入的体系,才是中国推动世界革命和未来的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发展需要的理想环境,这都是从根基和底部出发,而生长出来的坚实体系,所以苏联那样的浅层投机,在李思华看来真的很拙劣,有个毛用?

    推动世界革命,过分强调利益不可取,完全不强调利益也不可取。实际上,只要未来与非洲这些国家,实现规模性贸易,中国今天的革命投资,最后必然是“一本万利”,没有收不回来的道理。

    李思华又将这些思考,告诉了政治局的常委们,她笑着对主席说:

    “主席,我可没有您那样完全是奉献的高尚情操。我在考虑世界革命的时候,可是非常市侩的,将本是一定要求利的。要是没有未来的利益,我可是会扭头就走的。”

    大家哈哈大笑。主席很高兴,说道:“还是你的方法好,这就是你一直说的,可持续发展嘛。光是让中国人民掏老本,他们确实也会变得不耐烦不支持的。这也是我们过去缺乏经济头脑的一种表现,以为世界革命,就光是无偿奉献了,没想到,革命也是可以赚钱的,当然,这赚的钱,可不是我们剥削非洲兄弟的,而是双方投入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大家再合理公平分配。到哪里,我们都不要忘记了平等二字。”

    李思华没有深入谈的,是她一些更深度的“暗黑”思考。她可不信任人性的长久性,所以在非洲,她还会通过未来的非洲革命管理中心和CFIA等机构,实施一套“暗黑策略”,模仿前世美国人在欧洲的做法——经济渗透是一方面,更深入的,是进行政治渗透和文化渗透,让非洲人民,都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生长和消费。

    喜欢中国的政治人,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谁向中国挑事,就会在政治上成为孤立者;非洲高层的子女,亲中国者,得到来中国进修和其它方面的机会,甚至包括一定的经济利益,反之恶中国者,就要剥夺他的一切。总之,做中国的朋友,就有前途;做中国的敌人,那你就消失在非洲社会主义国家之内吧。

    当然,这一套暗黑策略,不适合让太多的人知道,未来也很少人会知道。只有执行的几个机构,会长期地贯彻下去,在非洲社会主义国家,去形成持久的大趋势、大浪潮。

    新的时空,必须是一个“中国式文化”笼罩全球的时代,即使有些反对者,会视之为“文化侵略”和“肆虐”。我这算是走美国人的路,最终要让美国人无路可走?李思华淡淡地自嘲了一下。

    非洲革命的全面启动,开始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这个古老大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浪潮,即将袭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