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美国的辉煌与伊拉克撤军?
西元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开始了美国人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
李思华在电视里看到尼尔·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踏上月壤,说出了那句她前世就耳熟能详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她微笑了起来。
这确实是美国的高光时刻呀,不过在新时空,这样的高光时刻,还会有多少呢?她现在对战胜美国的信心,变得越来越强。
原时空后世对美国登月造假的说法络绎不绝,导致后来有几千万美国人,自己都不相信美国曾经成功登月。对于李思华而言,至少登月过程的大部分,她都可以确认是真的,火箭发射、火箭绕月、月球车等设备降落月球、在月球采集月岩和月壤这些,都可以确认是真的,中国卫星和情报机构监视不到的,无非是最后的真人登月,到底是真的,还是造假?这可监控不到。
对李思华而言,这种真假根本无所谓,美国人毕竟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作,为人类开拓了新天地。她甚至命令以中国政府和她个人的名义,致电美国总统尼克松,向美国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当年中国完成世界首颗卫星发射后,并没有像美国和苏联那样,将资源重点投入了航天竞争——从飞船到登月的竞赛,飞船到登月中国肯定要做,但不会投入非常大的资源,来强行快速推动,而是按部就班地发展。李思华更希望在这个方面,能够得到中国逐步发展起来的ICT电子信息的科技的加成,使得飞船和登月系统,有着更高的先进性。当然在那个时候,还有让苏联冲在前面的意图。
按照从1961“五五计划”中航天计划的规划,从飞船到有人登月,时间是2528年,要到1985年以后实现。这样的时间跨度,能够保证在长期但不过分的资本和资源投入下,取得更扎实的科技发展。这个领域,就先让美国和苏联去竞争吧,让他们各领风骚三十年。
中国近期的重点,就是火箭和卫星,火箭是与洲际导弹联合发展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而卫星三大体系(通信、侦察、导航)都在稳步发展,在卫星领域,中国仍然可以说是最先进的,原来有点落后的光学系统,现在也反超了。
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正在布网中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
北斗导航是分三个步骤实施。第一步,先建立双星定位试验系统,形成区域有源定位与导航服务能力;第二步,完成3种轨道10余颗卫星发射,建成区域导航系统,形成区域无源服务能力,向亚太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第三步,建成由3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无源服务能力。
19621965年,首先完成了双星定位,具备了国内大所述陆地和内海的导航定位服务能力。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二步骤,已经发射了大约6颗导航卫星,预计到1972年,可以建成区域导航系统,那个时候,整个亚太包括印度洋,都能够在北斗导航系统的覆盖之下。这很重要,因为一个重大的计划,正在李思华的酝酿之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1972年。
第三步,预计再在8年之内,到1980年,完成全部33颗卫星的发射和组网,正式形成北斗全球导航系统,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
所以李思华,并不为美国人取得的成绩而懊丧,国家竞争是一场长跑,美国人在这个阶段竭尽了力气,下一个阶段呢?
想到这里,她的微笑转为了冷笑。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最大成果,是推动了美国ICT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可是现在中国已经先行一步,在几乎所有的ICT领域中,都已经取得了商业上的优势。等到伊拉克战争失败,注意力重新转向国内的美国,到时候拿什么产业,来重振美国呢?她也很好奇呢。
同一天,美国华盛顿,白宫,总统晚宴。
新任总统尼克松与副总统阿格纽高声谈笑着,他们今天都很高兴,美国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领先了苏联和中国。
对于尼克松而言,他在今年1月刚刚上任,才几个月时间美国就登月成功,这对于他的总统地位,当然是一剂强心针,未来美国人都会记得,是在尼克松总统任期内,美国在全世界成为了第一个登月的国家,这种名留青史,当然是他最喜欢的。
当年中国发射第一颗卫星,以及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的耻辱,美国人终于通过第一个登月,把面子找了回来,让美国人恢复了信心——美国人的科技还是最强的。这有利于未来自己推出的各种政策,肯定遭到的反对会少一些。
其实他心知肚明,中国人就根本没有加入这场竞赛,按照CIA的情报,他们的注意力是在卫星上面,现在天空中,中国人平均每天有100多颗卫星在轨,远远超过了美国,美国不过只有20多颗,而且先进的程度,也赶不上中国。美国最先进的侦察卫星——锁眼-9型,预计要到1971年才能出来。这是情报界现在面临的巨大阴影。
美国海军现在对中国海军非常忌惮,至少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卫星,他们相信中国人对美海军航母舰队的踪迹,是非常清楚的,这使得双方对峙时,中国享有不对称的情报优势,而情报的优势,很可能在战时,就会转换为具体的战力优势。现在海军与中国人的角逐中,更多地考虑核潜艇的角色,这当然是不得已的。
但美国的资本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个方向都无限制地投资,在航天上既然领先了,那么就要保证这样的领先,苏联人已经在研究空间站了,这以后也许会比卫星更有用,美国不能落后,预计19731974年的空间站计划已经在路上了,所以能提供卫星领域的资源,不能太大。中国人不是也放慢了航天发展而专注卫星吗?他们也不愿意占用太大的资本和其它资源。
所以也算是各自有优势,是不对称的平衡吧。卫星落后的烦恼,美国美只有在能够腾出更多的资源的时候,再追赶中国。不多对于公众,就只能用登月和空间站,来掩饰卫星上的落后,这也是不得已的。
民主党担任总统的这些年,美国太自大了,在苏联的眼皮底下,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而伊拉克战争的发动,使得中国人也判断,美国是想独霸中东,剑指他们最关心的伊朗,伊朗一直是中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他们对美国的觊觎非常恼怒,所以也利用伊拉克战争反对美国。全世界就三大国,美国让其它两大国联合起来反对,怎么可能胜利?
当然,他内心理解从肯尼迪开启伊拉克战争背后的不得已,军工复合体已经不耐烦了,艾森豪威尔之后,没有人再能压制他们,民主党是靠他们对艾森豪威尔的不耐烦而上任的,当然不能违背他们的主要意志。
不过这场战争已经打了8年了,美军的伤亡已经突破了15万,1200亿美元扔了进去,仍然看不到完全胜利的机会,国民都不耐烦了,而军工复合体也该暂时赚够钱了,总要有所节制,不能涸泽而渔。自己这个总统上任了,必须要尽快结束伊拉克战争,希望能在2年左右的时间,搞定这件事情。
不结束伊拉克战争,美国就无法休养生息,恢复强盛的国力,财政已经很难看了,国债的负担节节上升;而美国也就无法离间中苏关系,欧洲对美国的帮助是有限的,只有让中国和苏联之间走向敌对,美国才有机会胜利。
前路很艰难,但对于此时踌躇满志的尼克松来说,总还是有无限的未来可以期待。就像美国登月一样,这不也是完成了一个神话吗?
他回过神来,笑着向阿格纽举起了酒杯:“Cheers”!
阿格纽微笑着举杯,将杯中已经不多的红酒一饮而尽。
尼克松开始尝试着推动伊拉克撤军,按照他自己的研究,他确信美国在伊拉克不可能取得完全的胜利,每天上亿美元的军费太高昂了,这可不是从伊拉克运出来的那点原油可以弥补的。
但他发现,除了他任命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兼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的亨利.基辛格,与他的意见完全一致以外,其它的所有人,在这个问题上都是非常犹豫的。
尤其是军方,坚决反对。国防部长梅尔文·莱尔德对尼克松说,如果他在美军中提出撤军,现在必然会被视为叛徒。军内高层的气氛,主战的将军们仍然是主流,他们无法想象美军会失败——如果从伊拉克撤军,这就是美国自二战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而且很多将军认为这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苏联和中国,会接管伊拉克,现在伊朗几乎已经被中国控制。
GC主义如果控制了两伊,美国在中东的地位就会全面动摇,海湾七国是美国最宝贵的盟友,他们控制着全球石油的一半左右,这是无与伦比的战略资源。而美国如果撤军,海湾国家对美国的信心,将大幅下降和动摇。推演到最后,就是美军丧失全球霸主的地位。
尼克松内心承认军方的说法,未尝没有一些道理。但问题是,不是他不想打,而是打不下去了呀。例如今年的1969年,美国的GDP大约是9300多亿美元,而预计的伊拉克战争军费,就要达到400亿美元,加上其它必需的军费,需要800多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美国GDP的9%!更何况,前几年为了登月,还花了200多亿美元,而至少此后的几年,还要不断花钱。
以美国的实力,是还可以撑一些年份,但这样高的军费比例,势必让美国的经济结构长期扭曲,不利于美国与中苏的长期竞争。关键是伊拉克战争还看不到头,中苏用美国的几十分之一的资源,就可以让那些狂热的伊斯兰分子,与美军“圣战”到底,这不就是让美国在打一场长期化的缩小规模的二战,不断耗损国力,而中苏在旁边休养生息,趁机发展强大吗?
美国二战的强大,靠的就是先冷眼旁观,让德国人与苏联和英法先去死斗。现在倒好,美国人的角色反而倒过来了,让中苏替代了当年美国的角色,即使美国人的对手,远远没有当年的列强强大,但道理不是一样的吗?这可一点都不聪明。
尼克松最近接见了一些企业界的大佬,他们开始对中国忧心忡忡,因为中国现在很多产业上,其商业化和科技,都做得比美国产品更好,例如那种新兴的大型计算机,可以供银行、石油等机构使用的,据说中国机器的先进,远远超过了美国。
今年中国人还在全球,第一次推出了个人电脑,美国完全还没有!IBM购买了几台,他们发现不要说硬件,单单配备的软件之完善,根本是此时美国人想都没想到的,他们预计单单要追上这台个人电脑的水平,可能就要七八年。
尼克松还记得其中一位IBM大佬的话:“总统先生,在我们看来,这才是美国最危险的时刻,中国人在商业化的产品科技上,完全领先了美国。从长期竞争来看,这比军事上落后更可怕。”
尼克松虽然觉得他们有点过度担心,商人嘛,总要说一些有利于他们生意的话,IBM不也是为了让美国政府和军方多采购他们的电脑吗?但这话也没错。中国一直是政府投资,再推动民间共同发展科技产业,美国也不能只是让私人企业单打独斗,一定的扶持还是需要的。
但老问题就突出来了,钱从哪里来?美联储这个时代还是很谨慎的,并不愿意让美国政府的国债太高。靠税收吗?最醒目的不就是军费了?
在上任前,他就想清楚了,不从伊拉克撤军,美国就无从解决这些更关键的问题。共和党一向与军工复合体的大佬们关系更密切,但正因为如此,大家都应该关注长远的利益,不能光顾捞钱,不去管美国逐渐的衰弱。
担任总统后,尼克松才得以把精力,从两党的政治斗争,转向对国际竞争的关注。他现在最担心的事情,正是中国不断地拉大与美国在经济上的规模差距,这种差距如果继续扩大,那么美国的国力相比中国,将越来越处于极端的劣势,这可能比与苏联在欧洲的争夺更重要,美国由于受到历史的影响,把欧洲看得太过重要了,以为那里永远是世界的中心,以为美国控制了欧洲,就是世界的霸主,但世界已经变了。
按照CIA的估算,预计到1970年,即中国第六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中国的GDP可能达到美国的2倍,而人均GDP也会逼近美国的40%,这是一个何其强大的国家?关键是,美国的年度GDP增长率,已经从六十年代初的3.5%左右,下降到了2.5%左右;而中国的GDP增长率,虽然不如过去那样简直是恐怖的增长速度,但仍然保持在每年10%11%左右,这样的天文数字,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但CIA一直强调,中国的数据是非常真实的。
不要说中国,就算是苏联,也在高速增长,有些机构统计的苏联这几年的GDP增长率,高达8.1%,CIA估计为5.25%,但表示把握度不大。两者取其中,苏联每年增长6.5%左右还是可信的。所以苏联的GDP已经超过了美国的一半还多,也许再有几年,就会达到美国的70%。
美国不能让再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了,美国必须抛去战争的负担,全力发展经济,提升增长水平,否则谈何长期竞争和保持霸主地位?现在这个霸主,也不过是西方人鼓吹罢了,估计在中国人那里,对此肯定是嗤之以鼻。
尼克松还有一个心头的隐忧,那就是挂钩黄金的美元问题。美元高估至少持续了三年了,因为官方的黄金储备,早已不足以覆盖西方主要国家持有的美元储备,更不要说其它国家持有的美元了,这种危机早晚会爆发,到时候唯一的办法,只能是让美元不能直接兑换黄金,但这就意味着,美元同其他西方主要货币一样,完全没有了“稀缺”价值。
虽然代价庞大,但美国总不能长期地打肿脸充胖子,这几个月美国的黄金储备不断减少,国际间的黄金贸易也不断减少,苏联和非洲生产的黄金,几乎都被中国人全部吸纳,他们对于美元一向谨慎,现在更是谨慎。中国人手头几乎不留美元,有了就会花光。
按照西方对中国金融系统的了解,中国的外汇储备上,无论是美元还是其它西方货币,现在都很少。他们似乎打定了主意,对全球任何地方的贸易,都以所谓的“货币互换”为主,拒绝美元,这让尼克松非常恼怒,但也承认,这也算是美国实力下降的副产品。
甚至有风声传出来,中国的央行正在考虑,与西欧各国的贸易,如果他们非要让中国用美元或西方货币来贸易,那就停止。除非他们与中国实现贸易互换——中国接受他们的货币,但他们也要接受中国等价值的货币,不用美元或者英镑,来作为中介,消息说,中国已经厌烦了使用美元,认为这是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大国的侮辱,所以不接受中国人民币,那就滚蛋。
美国未来的危机,是全面性的,这些将军们,只会考虑美军自己的利益。他们可不知道,作为总统,是要平衡全局,为美国综合的最大利益负责的。
而那些军工复合体,尼克松只能摇摇头,这些人太贪婪了,赚了8年钱,该满足了,美国要是不行了,他们赚的这些钱,又有什么用呢?但这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合众就是要统合统治阶层大家的利益,也只能一步步地推动,急躁了也没有用。这种困局,未尝不是表现自己这个总统能力的时刻,如果自己能解决好,未尝不可能被未来的美国人称为“伟大”。
尼克松决定,最近还是要加强对军方和其它重要人物的思想工作。大家都在美国这条船上,现在应该看清楚,美国正在步入危机,必须尽早未雨绸缪,而从伊拉克撤军,是其中关键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