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388章 步步紧逼的世界革命阶段

第388章 步步紧逼的世界革命阶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哈里.奥本海默扔掉电话,狠狠地一巴掌拍在大班桌上,手掌传来的痛楚,他似乎毫无所觉,巨大的愤怒让他几乎要失去理智。

    他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好一会才平静下来。但人平静了,就开始变得颓然,他坐回大班椅,感觉着自己的筋疲力尽。

    公司在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的一切努力都完了,GC党根本不吃他熟悉的那一套。

    哈里.奥本海默是主宰戴比尔斯公司的奥本海默家族的第二代掌门人,这个戴比尔斯公司为世人所熟悉,原时空著名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就是这个哈里在被他父亲派去纽约的时候,与著名的4A广告公司智威汤逊一起,为戴比尔斯打造出来的经典名句,这句宣传语在原时空,曾经被评为20世纪最成功的广告文案。

    奥本海默家族经营戴比尔斯公司的一贯策略,就是试图垄断钻石市场,通过控制产量达成物以稀为贵,从而高价出售钻石牟取暴利。一度他们家族也接近成功,因为家族控制了南非、纳米比亚与博茨瓦纳的钻石主要产量。

    他们的策略是,囤积大量钻石,但仅少量出售,一旦市场上出现竞争者,就大量倾销打爆竞争者。这种策略曾经很有效,戴比尔斯一度控制了全球90%的钻石市场。

    但自从中国人来到非洲,这种格局就被永久改变了。非洲其实很多国家都有钻石,天然钻石并不是什么稀罕品,不过是被戴比尔斯炒作出来的罢了。所以中国人推动那些非洲社会主义国家开采后,钻石的市场和价格都被改变了。

    非洲天然钻石成为了一种普通宝石类的珠宝,经过中国物价局的审核后,可以在中国出售,价格自然要比戴比尔斯试图维持的高价,要低几十倍,因为产量并不小嘛。

    戴比尔斯以往的钻石霸主地位,在这个新的市场体系面前,可以说是屁用都没有。这些国家以国家力量开采,销往中国,无论是哪个方面,都不关戴比尔斯的事情,奥本海默家族也根本无法插手,赤色GC的中国人,怎么会看得起他一个犹太商人?

    这本来就造成了戴比尔斯巨大的危机,因为随着非洲社会主义国家钻石生产量的扩大,“中国系”的钻石开始在西方市场出现,并逐渐被西方市场接受,这使得戴比尔斯根本无法维持高价,而且包括苏联在内,也开始大量开采钻石。哈里只有眼看着,戴比尔斯苦心维持多年的钻石高价市场,被这些野蛮人打得落花流水。

    他曾经努力在西方市场上抹黑这些“中国系”的非洲钻石,结果却被中国人暗中警告:你一个商人,做你的生意没关系,但是用这样的黑暗伎俩,难道是活腻了不曾?这使得他不得不收手,此后只敢宣传戴比尔斯的精湛工艺等,创造了高度的真正的美丽与永恒,但钻石价格仍然逐渐下降。

    家族苦苦支撑,没想到中国人在非洲的扩张野心,还没有满足,新一轮的非洲社会主义国家扩张,居然在1985年初来到了,为了保住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的家族财产,他动足了脑筋,试图让新生的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人民共和国,能够承认他家族的投资,结果却被毫不犹豫地拒绝,说奥本海默家族做了无数孽,是典型地依靠掠夺非洲资源和剥削钻石矿工的血汗发展起来的,当然要没收资产,没有直接找到奥本海默家族并枪毙掉,已经是两国尊重南非主权的缘故了,还敢来主动讨死吗?

    非洲的一切都改变了,家族何去何从呢?哈里陷入了苦恼之之中。

    导致奥本海默家族巨变的,正是中国在非洲推动的最后一轮革命。重点就是南部非洲的4个国家: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博茨瓦纳,以及津巴布韦。这4个国家的面积不小,总面积高达约26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千万,而只有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人口较多,分别有1100万和600万左右,其余两国人口很少。

    而原来苏联路线的安哥拉,其“人民运动”政府在非洲全面“中国模式化”的背景下,加上来自苏联的援助减少,在内部斗争后进行全面改组,与中国支持的安哥拉GC党重新融合,转变为中国模式,与其余非洲社会主义国家一体化。安哥拉很大,有124.67万平方公里,人口1020万左右。

    在安哥拉政府改组后,多个非洲社会主义国家组织的“志愿军”进入安哥拉,迅速消灭了美国支持的“安盟”,恢复了安哥拉的全面和平,使得这个国家可以开始经济建设和发展。

    因此经过此轮革命扩张后,整个非洲大陆,除了北非的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北苏丹、南苏丹7国,以及南部非洲的南非1国,还有3个岛国即马达加斯加、塞舌尔和毛里求斯以外,其余近40个非洲国家,全部按照中国模式“赤化”,在全球人的心目中,非洲大陆已经是一个“红色中国赤化的大陆”。

    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总面积超过2180万平方公里,占了非洲总面积的2/3以上,人口规模此时略超3亿人,人口规模大约也是非洲的2/3左右。

    基本上中国推动的非洲革命,到此为止。放弃北非7国的原因,是因为宗教和欧洲影响两个因素,使得这7国如果要进行从社会底层的变革,难度太大,所谓的“性价比”太低。

    南非此前惊慌失措,不过在中国特使与当政的国民党政府密谈之后,南非白人政府基本算是稳定了下来,因为他们从中国特使那里得到了保证,中国不会推动非洲社会主义国家进攻南非,但南非也应该保持对其余南部非洲4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沉默,不得敌对和派遣人员捣乱,这就是一种交换。

    放弃南非,自然是因为代价太大,这个时代的南非,算得上一个中型强国,拿到欧洲去,大约也只逊色于英、德、法、意、西这前几位的西方国家。

    南非白人政权,不是没有想过武装干涉南部非洲4国的“赤化”,但面对中国在非洲的30多万陆军,大量的空中力量,以及已经在南非附近海域集结的中国4个航母舰队,最后还是怂了。毕竟在南非向美国和英国求援后,这两国虽然口头一片支持之声,但说到出兵,都是顾左右而言他。

    难道单靠南非去对抗无比强大的中国吗?一旦惹怒了中国,南非这个国家可能都不会存在了,美英的怂恿,无非是“战斗到最后一个南非白人”而已,那个年代,美英可不像原时空2020年那样,已经渗透控制了西方各国的国政客群体。新时空的南非白人政权,可是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

    而且此时的南非,已经进入了“黑人民权”运动最激烈的时刻,白人政权的种族歧视,开始有点摇摇欲坠。国内一屁股屎,白人政权都怀疑一旦自己战败,恐怕国内黑人造反,就必不可免,怎么可能考虑对中国开战呢?

    南非虽然最为恐惧,但事实上最失落的,当然还是撒切尔夫人当政的英国,南非非洲除了莫桑比克归葡萄牙殖民以外,原来可都是英国的禁脔,但现在算是彻底失去了,对阿根廷可以打马岛战争,对中国根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同样失落的当然还有葡萄牙,他们更是连表面的抗议都不敢有。

    在非洲国家内部,其实在1978年中国完成了“中部横切”战略之后,就算是“大势已明”了,各国都明白,如果中国要在他们国家推动革命,那其他政治势力,一点机会都没有。而会不会推动某国的革命,只要看“XX国GC党”有没有成立就知道了。

    所以一些机警的非洲政治人物,在那以后都开始了拼命的“跳船”,例如津巴布韦著名的政治人物穆加贝,他领导的民盟在1980年选举中获胜。但他根本没有就此领导下去,而是申请本人加入“津巴布韦GC党”,以和平方式交权,当时舆论大哗,但最后西方也是无可奈何,在过去几年的时间,津巴布韦的民盟最终解散,部分被审核的人员加入GC党,整个政权变成了GC党的新一党执政。

    西方的舆论,一片哀嚎,然而历史的推进,并不会遵循他们的意图。

    最后阶段的攻略,之所以拖了7年多之久(从1978中部横切完成,到1985年),主要是中国认为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而是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现在最早阶段的东非和中非国家,经过了十几年到二十多年的建设,成绩斐然;而西非的国家,也经过了至少7年多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已经面貌一新,这才来完成最后的部分。

    其实就是从实力出发,收地容易,收心难。为了避免战线过场,所以拉长了整个革命的周期时间。

    现在来处理这些“后进”的非洲社会主义国家,就变得简单了,例如不再是单单依靠中国和次大陆的干部,而是已经有了大量的非洲本土干部,例如坦桑尼亚和肯尼亚这些解放时间比较长的国家,都可以提供大量的本土干部,来协助后进国家的社会底层重塑。

    整个218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地域,也足够中国输出自己的剩余资本,以及大量的待就业人口。

    现在东非和中非的中国干部,都已经撤离,只留下一些顾问团,负责纠正这些国家某些政策可能的经验不足。再有三年,除了最新这一批的南非4国+安哥拉,干部群体都会撤离。十年干部援助,然后撤离,已经成为非洲人熟悉的“中国规矩”。

    但是教育系统并没有撤离,相反是不断强化,非洲这些国家五十年之内,都无法单独依靠自身,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不过随着早期那些国家的经济好转,他们开始承担越来越大比例的中国教师薪资,总不能一直是中国无偿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和政治思想,对非洲青少年的影响就越来越深。

    真正吸纳了大量中国人的,当然是企业体系,非洲这些国家,靠自身的人力资源,短期是无法支撑起现代国家需要的生产体系,甚至不只是工业,连农业也不可能。

    伴随着中国的剩余资本输出,自然是大量的中国企业投资,在非洲这些国家建立各种企业,现在几乎都是混合制,招聘部分非洲员工,但骨干力量,多半还是中国人,这在短期是没有办法的,非洲无法提供足够的合格人力资源。

    在中央的战略中,非洲最近的二三十年,就是一个中国剩余资本和剩余劳动力的“大蓄水池”,因为中国自身的资本需求和劳动力需求,是动态变化的,有了非洲这个蓄水池,就可以从容许多。

    在资本和劳动力过剩厉害的时候,对非洲加大输出,可以创造大量的可持续可盈利的企业和就业;当中国渡过某一个发展关卡,对资本和劳动力需求扩大的时候,就可以从非洲回收部分,毕竟非洲人也会成长,逐渐对中国人的岗位和资本做一些替代,是随着时间而可行的。

    这样的弹性运作,就可以让中国本土的成长,更有回旋的余地,而社会矛盾就会更小。按照计委建立的“动态模型”,在高峰的时候,非洲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短期容纳上亿人的中国就业。

    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越大,高新产业的发展空间才越大,因为有足够的消费层支撑。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传统生产方式的低端产业必然外移,非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容纳空间,相比次大陆国家,可以说是翻倍。这个外移过程,自然是中国在投资和就业上,需要利用的重要趋势。

    西元1985年的6月3日,南美原玻利维亚,初兴城。

    胡安、古兹曼、陶志明、重房信子等人,看着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原来的国旗落下去,而新的“秘鲁人民共和联邦”的新国旗升起,不由得热泪盈眶,这是他们多年的心血成就,他们彼此拥抱,一个南美新的伟大国家,终于涅槃重生。

    一些“美国财团”的观礼人士含笑地看着这一幕,热烈地鼓掌,其实他们内心是一样的激动。

    而来自南美各国的官方观礼团,内心就很复杂了,尤其是历史上与玻利维亚多次冲突的智利和巴西,以及巴拉圭。特别是智利,本来不打算来观礼的,但其内部衡量,现在这个新兴的大国,并没有提出过去的领土争端,智利不能就此表现出敌意,让自身马上成为这个新大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还是派出了观礼团,祝贺曾经在南美过去历史上短暂存在的秘鲁联邦的重生。

    他们注意到,秘鲁联邦的新政府成员中,显然是以印第安人为主,这是早已衰败的印第安民族,在新时代的重生吗?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萦绕在他们的心头。巴西、智利以及阿根廷这原来的南美三强,无不是以白人统治为主的国家,现在看到这一幕,不免有点担心和诧异,这些白人统治者,过去哪里瞧得上印第安人?

    新秘鲁联邦,疆域超过238万平方公里,人口已经达到了8000万,不过对外宣传的人口,不过是5000多万。

    但毫无疑问,当初的两国,这几年的锋芒,已经不能完全藏而不露了,尤其是经济上,与中国的关系,是肉眼可见的密切起来,贸易的繁荣程度,也是同样肉眼可见的。各国都很清楚,在秘鲁1978年政变之后,不仅与玻利维亚的关系极其密切,而且两国协调一致,国内开展了南美罕见的工业化进程,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和中国财团的大量投资,让这两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这几年两国已经变成了南美主要的民生工业品输出大国,南美各国都从两国进口大量产品,而向两国输出大量资源,其实他们变成了两国的资源国家,甚至连巴西也不例外,工业品的性价比差太远了。现在看到两国合并,几个强国的心理,不免有些焦灼。

    智利军政府的代表,观看着新秘鲁联邦的阅兵式,内心感觉压力很大,秘鲁联邦对军事很重视,据说现有军队近30万人,海陆空齐备。而智利军队不过10万人左右,是不是太过疏忽了?回去要向总统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建议,智利需要强化军队建设了,毕竟智利历史上与构成秘鲁联邦的两国,都有深仇大恨,智利的西部领土,都是从两国手中夺来的,在于1879年至1883年南美太平洋战争中,智利吞并了秘鲁的塔拉帕卡省和阿里卡省,以及玻利维亚的安托法加斯塔地区。智利可以说是踏着两国作为跳板,成为南美强国的。

    美国大使安德森礼貌地鼓掌,但内心感到挫败,CIA动员了一切的力量,试图阻止这个秘鲁联邦的成立,但完全失败,根本没有能收买任何有效的政治力量,CIA的人员几乎都被逮捕并秘密驱逐。

    这一波操作,让本来似乎还是“亲美”的原来这两国的政府,都非常愤怒,直接恶化了新秘鲁联邦与美国的外交关系,而且美国很多的财团,对此也不以为然,安德森本人就接到了几个财团“善意的提醒”,他们认为CIA是在对他们的生意捣鬼,要求更换中情局长凯西的呼声,目前在国内有所发酵,受到了警告的凯西,也不得不收敛在秘鲁联邦的行动,毕竟总统里根也不愿意得罪这些财团。

    安德森遗憾地想着,这就是美国内部的问题。阻止这个联邦成立,符合美国一贯的分而治之、控制南美的总体战略,却与这些美国财团的“私人利益”不符合,他们乐于看到一个更庞大的统一市场,乐于看到在联邦之下,这个新国家能够得到更大的经济发展,那么他们的投资,才能回报更高更多。

    算了吧,先让这个联邦发展吧,现在这个国家还是严重依赖外来投资,按照统计,美国的投资仍然占57%左右,中国人大约占了37%,而其它的国家例如欧洲,总共占了不到6%。美国对其的影响仍然是最大的,如果美国逼的急了,他们多半不会妥协,而是倒向中国,这当然更不利。

    安德森看了看满脸严肃的智利军政府代表,心想这倒是一个加强美国对智利控制的机会,对于这个新联邦最忌惮的,可就是智利人了。智利是全世界最狭长的国家,而之所以狭长,就是他们当年通过战争,夺取了秘鲁和玻利维亚大量的海岸线领土,现在怎么会不担心这个新联邦的强大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