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南美大战与新格局
整个西元1988年,南美南部极度紧张,边境的小冲突接连不断,成为全世界新闻媒体关注的最热点地域——毕竟苏联已经从阿富汗撤军,中东的冲突又不新鲜,哪有南美这个美国本来的后花园发生的动荡,来得吸引全球的关注度呢?
几乎每个月,都有新闻惊呼大战要开始了,双方厉兵秣马的态势非常明显嘛。不过诡谲的是,整个一年,虽然形势严峻,但大战就是没有开始,媒体总结为双方都没有绝对把握,中美双方各自的核威慑,还是在发挥作用。
其实主动权在中国,但中国并不是太着急,而是要做好一切的准备。南美战争的目的之一,本来就是继续耗损经济危机中的美国国力,让其更难走出经济危机,所以时间长一点,并没有坏处。
这种备而不战的态势,对于南美三国的影响是明显的——他们的经济吃不消,只能靠美国不断输血。这三国,本来就没有完全从拉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而且长期的去工业化使得其本土生产力孱弱,需要从外界大量进口,甚至他们本来的最大进口国就是中国,当然现在需要赚个弯,三国的进口商们,都从次大陆甚至是东非进口。
自身缺乏工业力量,依靠大量进口,在战争风险下,全球的私人资本,疯狂地从这三国跑路,这三国的国债发行规模不得不狂飙,而且购买者几乎都是美联储指定的银行,私人谁买呢?这种情况下,三国失血严重,如果美国不支持,他们可能自己就政府崩溃了。
就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和中国军队直接参与的新秘鲁硬拼?实际上随着时间推移,包括美军和CIA在内,信心都开始逐渐低落——这种南美国家,各方面太拉胯了。当然他们也不想想,三国如此拉胯,他们美国人居功至伟。如果不是美国人长期的操控,这三国的本土力量,也不至于如此脆弱。
其实包括皮诺切特在内,如果不是美国人坚持,他们现在就要给中国给跪了,这样下去,国内都要沸反盈天了,还打个鬼的新秘鲁?
CIA的秘密报告认为,如果中国入侵,这三国的政府说不定都要垮台,美国不能把全部的筹码,都下在这三个政府身上,而是要“化整为零”,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都不是依靠当地的政府力量,而是民间的自我组织。美国应该投资大量的基层军官。但这个策略的争论也很大,三国的政府是对美国利益的保护,换了民间游击队,可没有这种效果。
这一年,南美的舆论变得混乱不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侵略与反侵略、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与新帝国主义、中美的正义与否、白人与印第安人、原罪与赎罪,国家利益与正义事业等等,大量的概念冲突,让南美的知识分子与民间舆论,变得无所适从,他们各自的立场,也因此而分崩离析。这是个好友转眼就彼此割袍弃义、而本来的敌人,转眼就有共同立场的“无正义”阶段。
但是历史的车轮既然启动,就已经停不下来了。
西元1989年2月,巴拉圭发生政变,本来亲西方的右翼执政党,被新秘鲁支持的“巴拉圭GC党”领导的“巴拉圭人民解放军”突袭首都亚松森,推翻了右翼政府,宣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新秘鲁立即承认,并派遣大量军队进入巴拉圭。
巴西、智利和阿根廷表示坚决反对,美国同样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不合法的政变,要求恢复巴拉圭的“民主秩序”,由于亚松森离开阿根廷的福摩萨省很近,一只阿根廷特种部队试图突袭亚松森,恢复右翼政权,但其企图被早有准备的巴人解粉碎。
新秘鲁和巴人解,认为阿根廷对巴拉圭发动了侵略战争,因此对阿根廷宣战,而巴西和智利马上加入了阿根廷的行列,一场表面上“2:3”的战争终于拉开了序幕,全世界的反应都是“终于来了”,这场战争终于还是无可避免。
美国在新时空的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原时空,尤其在ICT领域,完全被中国牵着鼻子走,很多战争新概念,并没有能如同原时空那样,已经形成,因此在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新的战法,立即让美国人大吃一惊,发现自己简直是全面落后了!
开战前,三国的总兵力,并不落后于新秘鲁,总数超过了150万人,装备了大量的美国机械化兵团的装备,自行火炮和坦克装甲铁流滚滚,美国还尽可能地提升了三国的空中力量。所以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国,都认为这次大战,恐怕要经过极其惨烈的厮杀,二战的一些惨烈战役,恐怕会在南美重演。
但是中国人的打法完全不同。一开始中国人就先用电磁干扰系统,破坏掉了三国的雷达及各种指挥系统。虽然美国人直接参与了与中国人的电子对抗,但并没有能占到便宜,毕竟他们不可能全部替代南美三国的军人。他们开启的电子对抗,大多数很快被发现位置,被新秘鲁的反辐射武器干掉。
伴随着电子干扰和对抗的电子信息战的同时,是一场高精度的远程打击战。中国人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威力,第一次在全世界人们的面前显露了巨大的威力。中国表面上没有直接参战,其航母集群并没有发动攻击。但新秘鲁国土上大量的导弹基地和空中力量,发射了大量的高精度导弹,这些导弹在北斗卫星卫定位系统的支持下,对南美三国前线和国土中部的重要军事目标,例如机场、军队集结部、交通枢纽、雷达系统等,进行了全面的打击。
这种以电子战飞机和预警机开辟通路,随后轰炸机对侦测出来的火力点进行定点“爆破”的精确打击,很快瘫痪掉了三国的重要军事机场和指挥系统,三国大量的战机根本就飞不起来,就被消灭。美国提供的军事情报,根本跟不上中国导弹的打击速度。
在三国的空中力量在地面就被重挫后,新秘鲁空军开始全面轰炸三国军事设施和部队,除了导弹的远程轰炸外,他们执行了大量的“防区外精确武器打击”的攻击,用精确制导的滑翔炸弹等武器,攻击三国的军事目标。而这些武器,超出了美国提供的各种近层防空导弹或其它防御系统的防御范围,使之只能被动挨打。
中国的“精确制导武器”、“中远程巡航导弹”,短短几天之类,就成为了全球民众最熟悉的军事名词。全世界都大吃一惊,原来新的战争,是这样的打法,过去的一切,都落伍了!坦克装甲和火炮,不再是“战争之神”,精确制导武器和高精度导弹才是!
新秘鲁的地面部队,根本不急于出动,每天等待三国的,就是无止境的远程打击和轰炸,在每天超过了3000架次的打击下,三国的空军迅速完蛋,而坦克装甲等陆军部队,不得不分散躲避轰炸,陆战还没有开始,全世界都知道,三国已经失败了,背后就是美国失败了。
如果说开战前,还有不少美军将领,以及美国的上层人物,主张美军不能向中国示弱,必须参与这场战争的话,在开战几天后,已经没有人再主张了。中国新的军事战争模式,把他们都吓傻了,美国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到现在并未完成,新的军事战法仍然在探索之中。但中国已经呈现了一整套完整高效的新战法,这是美军一时之间,肯定追不上的。如果参战,不是自己找虐吗?
ICT科技的落后,使得新时空美军的战术发展,落后于原时空,至少十年左右——大量的军用电子器件,美国都是缺乏的,必须使用中国进口货。但这样的话,“威胁国家安全”,军工复合体就不愿意用。各种拖沓之下,使得新时空的美国“新军事革命”落伍了。
美国被震慑住了,对于三国的支持很快放缓了力度,失败主义的情绪,不仅仅是影响了南美三国,对于美军和美国的影响,也是深重的。继续支持三国,在多数人看来就是浪费,因为失败已经无可避免,而且会来得很快。南美三国的机场、空军,甚至陆军的重装备,基本上都完蛋了,还打个毛呀?
新秘鲁却打得很有耐心,高强度的轰炸持续了一个多月,他们的弹药似乎无穷无尽,这使得南美三国的抵抗情绪更为低落,一些部队已经溃散了,明显失败了,还继续等死吗?
知道3月底,新秘鲁陆军才开始了对南美三国地面部队的全面进攻,但此时三国哪里还有战意?基本上,新秘鲁陆军每开到一个地方,三国的部队要么溃散,要么就投降,发生的地方冲突,都是很有限的。
虽然也有少数三国部队,意图构筑地面战线,抵抗新秘鲁军队的攻击。但这样的意图,都被轰炸给解决了,失去了空中力量的保护,所有的地面阵地,都是脆弱的。新秘鲁军队,根本不会与三国的地面部队,来一场什么坦克装甲大战之类的战争,而是通过大量的武装直升机群,扫荡前进。
美国人本来支持了南美三国不少的直升机,但问题是,在前期的轰炸中,损失太过厉害,已经难以与完整建制的新秘鲁直升机部队相抗衡。
到4月中旬,新秘鲁军队已经占领了三大战略方向要求的全部地域,宣布新秘鲁和巴拉圭已经收复全部历史失地,主动停战,但公告如果三国军队攻击占领区,那么新秘鲁随时恢复对三国的轰炸和打击。
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因为三国的政府都已经崩溃了,现在都是“看守政府”在艰难地临时看管国政。战争结束了,就好立即举行大选,任命新政府来收拾残局。很显然,中国和新秘鲁,并没有全面占领南美三国,灭掉这三个国家的企图。
美国也松了一口气,虽然损失惨重,丧失了大片领土,但毕竟这三国仍然在美国的控制之中,换个新政府,仍然是美国控制的势力范围。他们很清楚,这就是中国人的妥协,但美国人也不能要求更多。
对于新秘鲁和巴拉圭,宣布将大片历史上被巴西、阿根廷和智利占领的领土“物归原主”的公告,虽然这三国如丧考妣,但美国政府只是轻描淡写,先保住这三国再说,实力不如人,说多了都是白费劲。私下他们反而告诫三国新政府,先平静国内才是正途,否则惹恼了中国,新秘鲁继续进军,你们又能怎样呢?
美军开始了对这场南美大战的全面研究,他们深受震撼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他们认为,其实中国人使用的武器,美军都有一定的基础,落后的程度,还不算太远。关键是中国人把这些武器,组织成为了一个高效的体系,配套了合适的战法。因此对于美军,从作战思维、样式、方法、理念、指挥方式等入手,开展一系列的改革,才是更紧要的。
但对于中国来说,向美国展示全新的战法,本身仍然是消耗美国的一种战略。要跟上吗?投资吧,你们美国人,需要在军事上投资更多。总之,继续“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的战略。
苏联其实也有这样的认知,但以苏联此时混乱的格局,已经难以进行这样彻底的军事改革。
南美大战,让全球各国,彻底确认了中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每一个国家,包括西方的欧洲国家,都认识到,指望美国能够对抗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除了核大战,美国已经没有其它方式,能够“正常”地对抗中国。
南美大战后,最惨的其实是巴西,失去了38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剩余的国土,大致变成了一个倾斜的长方形。原来的南部与西部,都被新秘鲁给分割出去了。
阿根廷的损失也很大,其北部的50多万平方公里被分割,它和智利这两家,现在被社会主义的秘鲁-巴拉圭联盟,从陆地上与巴西等南美国家完全隔离,变成了在美洲最南部两个孤立之国。
智利失去了北部狭长的地段,这个最狭长的国家,狭长的程度,直接缩水了30%左右,大致失去了近2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他们失去的,自然是新秘鲁与巴拉圭所得,两国联盟控制的地域,现在大约是730万平方公里左右,大约相当于南美(1784万平方公里)的41%左右。这有点类似非洲,在南美洲同样完成了一个“中部横切”战略,控制了南美洲的中部地域。
秘鲁-巴拉圭两国联盟宣布,这里是印第安人的家园,美洲的印第安人,只要来到秘鲁或巴拉圭,都可以获得两国的国籍,成为正式公民。他们公开把两国联盟,称为是“印第安人的复兴”。这也是为了政治正确,是对西方舆论的针锋相对。一帮灭绝别人种族的强盗民族,面对原生民族的复兴,有什么资格宣传自己有道德上的优越性?
巴拉圭只有不到500万人口,而新获得的大量地域,都有一个特点,即地广人稀,只有原巴西的南部4州,算是人口相对比较稠密的地方。但这几百万平方公里的人口,加在一起,也不到3000万人。南美原来的特色,主要还是外来殖民的特色,大量的人口,居住在沿海,例如巴西原来8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大部分人口其实居住在沿海的一些城市中,阿根廷的人口格局,与巴西完全一致。
因此对730万平方公里的两国联盟,中国的策略非常清楚,那就是中国本土式的建设强度,现有人口共1.2亿人,从中国再以“双重国籍”模式,移民1亿人,按照中国内地建设的模式,对全部地域,进行高强度开发,建立发展完善的工业基础和大市场。
整个规划要达到的目的,是在10多年之后,这个两国联盟,基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独立对抗未来的美国。在人口上,除了中国移民,确实要吸纳整个南美的印第安人口,估计要有1000多万人,有可能被吸纳到新的国家来。
这里的优势是,除了煤炭以外,其余的矿产储量都非常丰富,足以支撑世界级的大市场形成。获得原巴西的南部后,就打通了大西洋航线,从非洲运煤过来,比起从东亚运煤,航线要短得多,这使得缺煤问题,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发展大工业,也就不存在严重的阻碍了。
这个两国联盟,通过南大西洋航线,可以与非洲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大规模的贸易,交换资源和产品,这有利于大市场的尽早形成。
从此,中国的经济布局,就形成了一个不规则菱形,中国本土,加上非洲中部、南美中部以及次大陆东部南部这4大块。且由于现在对苏联东部的相关布局,在大市场上逐步开始形成“5+3”个格局,本土及苏东的5个大市场,加上其它的3个大市场。这有点像原时空的“一带一路“,但深度要深得多,这是完全的一体化,而不像原时空,只能是”以利诱之“。
从李思华的角度看,世界革命强行“以力破之”的突破布局,到此为止基本上完成了,今后的重点,在全球核威慑的前提下,不宜于继续强行突破。例如南美三国,如果中国真的要把它们全部社会主义化,美国人说不定就拼命了。还是要通过蚕食的方式,需要有节奏,不急不缓。接下来的斗争,经济变得更关键,需要让全球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态势,远远地超过资本主义世界。
这是大逆转的大时代,虽然苏联衰落的速度很快,但在中国的连续打击下,美国衰落的速度也不慢,当然美国相对苏联而言,由于内部体制活力仍然存在,要“坚强”得多,但这并不能改变总体的历史趋势。
新的历史,在新时空,各处都已经变得与原时空区别巨大。当然,有的历史趋势,是很难改变的,例如苏联的崩塌。但新的难以改变的历史趋势,例如南美和非洲的变局,却也不是美国能够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