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美国战略的被迫改变
西元1990年11月,美国华盛顿,白宫。
总统克林顿怒火冲天,重重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咖啡杯都被震得跳起,撒了半杯咖啡在桌上,他似乎没有注意到手掌的疼痛,嘴里“Fuck Fuck”的不绝于耳。
中国人深深地羞辱了他,他还不得不把这口气吞下去,以至于今天被国会的那几个痞子羞辱。
伟大的美国,什么时候已经变得如此孱弱了?这几个月他多次与军方举行会议探讨,军方虽然有激进派,但重要的将官都劝他慎重。甚至私下对他说,不要犯傻,除了同归于尽,美国人没有别的办法战胜中国,他自己也是认同的。
军事上的理由,除了常规军力上质量和数量的巨大差距,现在中国的“反导弹系统”也是重要的原因,这使得少数核弹头的战斗没有意义,很可能被中国击落,唯一的办法,就是超大规模的核战,那就是同归于尽而已。
克林顿更重视的是经济,从经济的角度看,如果不想同归于尽,美国就必须妥协。今年即1990年,美国的GDP预计还不到4万亿美元,而中国则很可能达到44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1倍,中国对美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一帮保守派,还以为自己是过去那个伟大的山巅之国、上帝的宠儿呢,那个时代早已过去了。民主党之所以推出自己,不就是因为很多人认为,那帮老朽根本看不清世界的形势吗?
克林顿从去年(1989年)开始担任总统,接手的就是一个共和党里根留下的烂摊子,实在是再糟糕不过了,深陷经济危机,经济负增长,实体工业毫无竞争力,国家债务累累,民众高度不满,甚至已经销声匿迹的黑人运动,都卷土重来。
克林顿自诩为现实派,竞选中的口号:“笨蛋,是经济!”打动了无数美国人的心,大家都期待他能改善美国的经济状况,他也是这么想的。按照克林顿对美国的判断,里根的政策持续下去,不要说复兴美国了,恐怕美国会被拖死。
共和党与军工复合体的关系太好,这帮人在长期的冷战中,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理念,就是一定要打垮苏联,然后再打垮中国。所以出台了极其荒谬的政策,一边减税,一边加大军备,然后拼命补贴低油价。整个政策结构中,只有去福利,是为政府省钱的,其它全部是花钱,而且是花大钱的。这使得美国政府只能是靠借债度日,结果减税又不能刺激产业投资增长,全部都落空了。
克林顿把里根的政策组合,称之为“冷战赌徒策略”——全部都依赖于用低油价打垮苏联后,让美国回血。这不是赌徒谁是赌徒?现在克林顿的政策倾向则是,先把美国搞成一个“正常国家”吧,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还想什么“世界霸权”呢,真是可笑。这样下去苏联还没垮,说不定美国就先垮了。
不过上台后,他才体认到了要实现美国经济复苏的艰难,美国现在实体上还有什么产业有竞争力呢?中国人这几十年来,从本土开始,到次大陆、再到非洲,现在还有南美,建立了一个自身能够完全控制的从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的实体产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完全没有给西方留下位置。西方当然有自己的体系,可是一来并不完整,都他妈的想剥削发展中国家,谁也不愿意干低端产业,结果中高端又不争气,性价比比起中国人差得远了,而且更关键的,美国也无法控制整个西方的经济体系。
上台后,克林顿拼命推动美国ICT领域的发展,但这非常困难,中国的领先优势太大了,美国大资本都不愿意在这个领域去和中国人竞争,这个市场有一个时髦的名词,叫“红海市场”,都是杀得血海一般,所以只有少量的创投企业,愿意通过技术突破在这个领域发力。其它的企业,宁愿进口中国零部件,在美国组装,也不愿意自己去投资技术,觉得完全不合算。
实体产业起不来,又不敢得罪资本家调高税率,政府穷得跟鬼一样,只有考虑继续发行国债,以及降低军备。本身已经说服了很多资深的大佬——美国军备不能这样继续疯狂扩张了,中国人毫不费力,而拖垮苏联人其实也是在拖垮自己,这不就是中国人的那句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吗?中国人估计笑呵呵地看着美苏两国拼命加强军备呢,经济实力都与中国相差太远,再加强又能如何?
结果艾滋病毒事件一发作,与中国关系恶化,短期缩减军备就成了泡影。克林顿的内心,不由得对那帮推动此事的大佬们抱怨不已。这种事情也不知道要做得非常机密吗?在中国体系内释放病毒,当然就是最恶劣的开战,这帮家伙不会以为这种恶劣的事情没有后果吧?核战争是战争,病毒战就不是战争?真是可笑的想法。要打病毒战,就只能是在有了超级病毒以后,赌上国运进行决战,与核战争没有两样。搞了个不痛不痒,还不能分清敌我的艾滋病毒,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来,简直是丢人现眼!现在这口大黑锅,自己还不能不扛。
这一次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一帮冷战老将的气焰全都下去了。中国干掉摩根和洛克菲勒的时候,这帮人全部呼喊着报复,迫不及待地与中国开启了暗战,自己还不能反对,否则变成了他们眼中的“卖国贼”,日子就更难过了。现在CIA几乎被打掉了半个,外勤的那帮冷战老将,死了个七七八八,后果的惨烈,把他们也吓住了,以为自己够狠,别人就不狠吗?中国人什么时候不够狠吗?
发狠有个屁用,没有实力发狠,就是眼前的结果,被中国人当成了笑话。几个月的暗战打下来,美国不得不后退妥协,中国人有着无穷的资源实力,美国人却跟不起,所谓的盟国,又有谁想跟了?跟得最紧的英国和瑞典,吃了大亏不是,别的欧洲国家都吓坏了,谁也不想趟这碗浑水,他们对于美国搞出来的艾滋病毒事件,其实非常抱怨,美国的信誉大大受损。
最倒霉的,就是股市和债市了,资本都被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吓坏了。股票一度暴跌超过50%,国债收益率飞到了天上,居然连15%这种收益率都出来了,幸好现在事情过去了,正在逐步恢复,但资本市场的脆弱性,这一次是表露无疑,这是资本主义的巨大弱点啊,在美国强势的时候不会显露,但美国处于弱势的时候,市场心理是极脆弱的,这一次跳楼的人数,据说都超过了1929的大萧条期间。
美国的股市,现在仅相当于全盛时代指数的1/3,国债的收益率,仍然维持在10%左右,这都是非常糟糕的水平。如果长此以往,自己这个总统也不要想连任了,而复兴美国经济更是泡影。
只剩下唯一的一招了,克林顿叹息一声,心里盘算着这一次能否说服那些大佬。大家不要再头脑发热了,整天想着先拖垮苏垮联,美国已经要被拖垮了,先活下来再说吧。
克林顿与基辛格热情地握手,两人寒暄。克林顿对于基辛格这个民主党当年的智囊,还是非常尊敬的,他的智慧曾经启迪了克林顿。
闲聊一阵后,两人的话题步入了正题。在说明了一堆美国面临的现实困境后,克林顿说出了自己的意图:
“基辛格先生,如果美国如同20多年前那样强大,共和党以低油价拖垮苏联的策略确实很高明。但现实是,我国的情况并不比苏联好到哪里去。现在的事实是,苏联固然不断衰弱,但我们的情况同样非常糟糕。而且中国人虎视眈眈,我们即使拖垮了苏联,美国还能剩下几分元气?如何还能应对中国的攻势?”
基辛格深沉地点点头,他近年来一直在研究中国,对于美国不断落后非常着急。
“我个人的见解,在美国实力有限的前提下,拖垮苏联的策略并不真的高明,它让美国自身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作为总统,我的第一目标,是让美国的经济回血,现实的困境下,我能想到的最好策略,就是停止低油价策略,相反,联合中东,推动高油价策略。”
基辛格很感兴趣,他身体略微前倾,说道:“愿闻其详。”
克林顿说道:“里根总统期间,推动美国资本,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构筑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的产能,这是美国的宝贵财富。”
“由于长期的低油价战略,这样的庞大投资不但得不到利润,反而需要不断的补贴,这确实大大地打击了苏联,但代价是沉重的。”
“我们现在的情况,已经顾不上等到苏联崩溃了,在我看来等待苏联崩溃,多少有点一厢情愿的味道。美国的现实,要求将石油产能,转化为能够获得巨大利益的产业。这样的利润,才能弥补美国巨大的国家债务,恢复美元的信用,你知道,现在美元与中国人民币的比价,已经到了1.07,如果美国现在糟糕的情况持续,未来突破1的话,我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我的计划是,联合中东,协调各方油气产能,推动油气价格的上涨,现在的原油价格,大约在11美元/桶左右,如果油价能恢复到3040美元/桶左右,而美国控制的石油产能,即使从现在的每天6000万桶,哪怕缩减到3000万桶左右,按照我的计算,美国每年可以多2000亿美元的石油利润。这完全可以带动美国的经济复苏。”
“要实现这个计划,首先要说服国内,尤其是那些对于战胜苏联念念不忘的人士。其次要说服中东各国,不但要利益捆绑,还要做好产能的分配,我们需要分配到每天3000万桶的产能,价格还必须保持在33美元/桶以上。”
“我对这个计划的最大担心,当然是中国,他们是唯一有能力破坏这个计划的国家,因为他们不但是最大的油气消费国,其实也能够很快拥有庞大的产能,如果他们自身扩大了产能,那即使我们联合了中东,这个计划也有可能失败。我也想听听您的意见。”
基辛格思考了一下,说道:“有两个方面,我有自己的一些独立意见,提供总统先生参考。”
“第一个,是苏联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苏联已经在不断衰朽,美国是不是继续保持低油价,对这种趋势总体影响不大,所以我赞同总统先生的策略。低油价并不能决定苏联是否会崩溃,因为他们的油价成本,至少比我们在加拿大的油砂田要低。关键是苏联的领导层,现在极为幼稚,他们无法领导这个庞大的国家进行改革。但是苏联是否崩溃,取决于中国对它的支持力度,而不是美国对它的打击力度,我们只能等待历史给出结果。”
“第二个,是中国对油价的态度问题。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态度,很可能是中立的。原因不难理解,中国并不是单纯的石油消费国,油价越低越好。他们不仅国内有庞大的油气生产能力,而且这些年在中东以及非洲等地,取得了大量的油田,也拥有庞大的海外油气生产能力。油价上涨,对这部分显然是有利的,当然对其石油消费端不利。”
“中国的问题,当然是油价上涨到何等程度,是他们认为可以接受的。他们肯定欢迎油价的一定幅度上涨,因为石油出口国有了利润,才能购买他们的产品,这是一个经济循环。从经济利益而言,其实美国多一些石油利润,对他们也不是坏事,美国同样是中国产品的大量进口国。不过,如果油价上涨过高,他们显然还是会干涉,因为他们的进口数量实在太庞大。现在他们每年的石油消费力,已经接近9亿吨,按照目前的估计,他们海外加国内两个部分,一般来说,只会满足5亿吨左右,其余4亿吨要进口。”
“中国其实有庞大的石油储备,如果油价过高,他们当然会扩大自己的产能,业界一般预估,扩展到每年6亿吨都是可能的,毕竟他们有着最强大的工业力量。如果逼得中国自扩产能,当然油价就不可能保持高价。中国现在是全球制造的总基地,他要不买,其余市场很难填补空缺。”
听了基辛格的分析,克林顿内心更有数了,他觉得自己的战略,一定是可行的。他向基辛格提出,协助他说服国内的一些关键人物,以及在国内通过后,作为他的特使出使中东和其它石油输出国,说服这些国家,采取联合行动。
基辛格接受了总统的邀请,他觉得说服的难度不大,这有助于他的声望地位,尤其是出使中东,这些国家盼着油价上涨,都已经盼疯了,怎么可能不欢迎?这些年低油价的苦头,他们早已受不了了。
不过基辛格还是提醒克林顿:“我们的石油涨价战略,在欧洲必然会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这些年,欧洲经济,可是依赖于全球的低油价低成本。”
克林顿冷笑了一身:“我当然知道。英国与挪威有北海油田,肯定是支持我们的。倒霉的就是西德这些国家,但他们有什么资格,要求美国继续为他们做出牺牲?这些年已经是让他们占够了便宜了。现在为了美国的复兴,他们也该付出一些代价吧?当然必要的说服工作还是要做的,手段不能太硬,他们毕竟也是我们石油的重要市场,我们需要他们购买我们的石油,而不是都从中东购买。”
克林顿又叹息了一声:“加拿大石油的成本太高了,这几年的发展,也只能压制在22美元/桶左右,油价不上涨到33美元以上,利润就不够,这是我们务必推升油价到一个高价的本质原因,要不然能怎么办呢?”
基辛格点点头,他又对克林顿说道:“我还有一个建议。在国内通过以后,总统先生可以与苏联的戈尔巴乔夫见面沟通,在会议上送他一份大礼,美苏合作推升油价上涨,他肯定会非常感激,这有利于苏联高层,更加倾向与美国合作,其它的美苏问题能够因此得到推动力。”
克林顿眼睛一亮:“好主意!还可以拉上撒切尔夫人,她今年不得不退了,因为经济问题,在英国国内的声誉变得很差。不过英国仍然是保守党梅杰政府延续了执政,美国可以通过油价问题对英国保持积极的影响力。而美英可以联手与苏联媾和,这样的话,戈尔巴乔夫估计要高兴得飞起来吧?”
两人相视哈哈大笑,两人一致认为,戈尔巴乔夫真是个妙人。
美国推动战略由低油价转向高油价,很快在国内得到了财阀一致性的同意。当初支持低油价战略的财阀们,几乎都被说服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哪有什么为民主自由奉献的理想呢,这些年他们本身的忍耐,已经到了极点。现在克林顿推动转向高油价赚钱,正好是他们的需求。
这样的大战略转型,自然也在外界传出风声,很快CFIA将详细的情报汇总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们无不惊叹领袖惊人的判断力——李思华几年前早就判断,美国必然由低油价转向高油价战略,没想到他们等不到苏联的完全朽败,自己就已经憋不住了。
既然美国的战略完全在领袖预料之中,那么中国的对应战略,同样就可以遵循当年领袖的建议——推动美国朝向一个大号的以油气资源供给为基础支撑的苏联发展。苏联是大号的沙特,而美国就必须变成大号的苏联。
所以短期内,对于油价的上涨,中国完全可以推波助澜,按照国家石油战略研究中心的估算,到40美元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过最近要与美国做一个“对等协议”——如果美国更大地开放中国的产品进口,那么中国可以在油价上不做干涉,否则中国可能会回击而压低油价。不从美国那榨取一点东西,怎么能这样地便宜这帮资本家呢?
国际形势,又一次地开始剧变。几乎全球的每一个国家,都受到了油价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