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克林顿的反马歇尔计划
西元1995年9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白宫。
总统克林顿正在等待一位在美国内部享有盛名、但在公众舆论上几乎没有知名度的“战略大师”——安德鲁·马歇尔,虽然也是一个马歇尔,不过此人当然不是二战时著名的那个马歇尔将军,不过有一点他们是一样的,都不负“马歇尔(君王的辅佐)”之名。
苏联崩溃后,美国上层,才真正认知到安德鲁·马歇尔惊人的战略眼光和策略,早在20多年前,他对苏联的弊端,已经观察得非常清楚,他提出的一系列策略,很多被各届美国政府采纳,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而苏联最终崩塌的模式和结果,与他早期的预测几乎完全一致。这样惊人的战略眼光,让克林顿对这个马歇尔非常重视。
他近期已经几次接见了马歇尔,希望他能为自己的政府,也是为美国找出一条复兴之路,设计一套可行的战略。
这已经是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了,到1996年底,他就必须下台,他的妻子希拉里,希望能够在他之后,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成为美国第一个女性总统。虽然这种机会很小,尤其是在他之后马上实现,但至少可以先尝试一下。
民主党的政府需要持续,还有妻子的企图,让克林顿知道,自己任期的尾巴,最好能做得漂亮一些。实际上,这几年很艰难,1992年底的连任选举,他差一点就失败了,主要问题还是经济。幸好在第二任期,由于苏联的解体,大大改善了美国人对他的观感,让人们对美国经济的预期强了一些。
但他很清楚,美国相对于中国,仍然在不断地衰落,他六年多的努力,乃至苏联的崩溃,都没有能改变这种趋势,作为一个美国人,他内心也是为此而焦急的。
1995年美国GDP预计突破4万亿美元,按照2.7亿人口,人均GDP大约是1.48万美元/人。但中国呢?按照CIA的预测,GDP可能高达62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5.5倍,按照其人口约18亿推算,人均GDP将达到3.45万美元/人,是美国人均的2.33倍,或者反过来说,美国的人均GDP,已经只有中国人均的43%了。国民的中位数收入,更是只有中国人的1/3——这是没办法的,美国的富人总是占据GDP增量的很大份额嘛。
这样的经济差距,对于美国而言,真的就是中国人的那句成语“泰山压顶”,当年学习中文的时候,看到这样的成语,觉得中国文学也喜欢夸大,现在想来,真的是非常贴切。
美国的上层都有共识,如果不是还有核威慑,恐怕美国就要考虑如何向中国体面的投降了,因为这种国力差距还在不断地扩大,前景完全让人绝望。
就拿海军力量来说,美国扩充到14艘航母以后,现在维持这样的大舰队都很困难,可是中国现在是每年2艘核航母役,已经达到了30艘的总量,离开他们公开宣布的36艘核航母舰队的目标,大约只需要3年,到1998年底之后,面对中国部署在全球的36个核航母舰队,美国海军已经根本没有取胜之机。而且核潜艇的差距更大,CIA的估计是中国现在已经有接近400艘核潜艇,超过美国130艘的3倍。
幸好地球只能被毁灭一次,要不然中国人,早就可以把我们轰得渣都不剩,这是美国上层悲凉的笑话,其实这真的算是笑话吗?
而且中国厉害的,可不仅仅是本土的经济和军力,他们的全球体系的力量,太强大了。中国直接控制的,可不仅仅是本土的16亿人构成的大市场(18亿国民中,有2亿在海外),还包括次大陆的4亿人,南美的2亿人,非洲的7亿人,亚俄和中亚的2亿人,这是一个31亿人的,体系严密的超级市场体系,超过全球总人口(约60亿人)的一半。而中国通过自己控制的这个市场体系,又联动地使得其它大量的剩余市场,其实也变成了他们的附庸,就连美国最强势的南美和中美洲其它国家,现在中美在市场上也是平分秋色,甚至可以说中国更强,就算是欧俄和东欧,不也是这样吗?
中国对这个大市场体系的控制力,实在是让美国人羡慕,美国人当年拯救了欧洲,可是这些家伙,越来越成为美国的竞争者,美国对他们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对于美国而言,最难堪的就是南美了,原来这个美国完全控制的地域,被中国人硬生生地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建成了完全附庸于他们的新秘鲁联邦、厄瓜多尔和巴拉圭联盟,从地域上就割去了南美约40%的土地,这已经变成了美国的心腹之患,但中国的“南美根据地”已经是一个2亿人、军队武器装备强劲,与中国本土高度一体化的体系,美国已经很难撼动他们了。
包括克林顿在内,美国的上层们,虽然不想承认,虽然口头上仍然保持强势,但内心谁不清楚呢?美国相对于中国,现在经济和人口上,都已经变成了小国,靠着现在的国力,还想和中国争霸,哪有那个硬条件?也只能想一些“奇谋妙计”了。
这个世界,怎么会出现中国这样的一个怪胎呢?克林顿叹息了一声,中国单独一家,已经占到了全球GDP的约70%;而除了中国以外的全世界,美国的GDP大约也只占了1/5,欧盟大约占了1/4,中国体系的海外部分15亿人,则占了大约37%左右,剩余的其余国家合在一起也只有18%。美国与欧盟整个资本主义的联合体,只不过略超中国体系的海外国家的总量,而且看发展趋势,未来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超越美国与欧盟的合计,几乎是肯定的。
盎格鲁人难道就道此沉沦吗?克林顿这些年一直在思考对策,但实在是苦无良策呀,实力就是实力,歪门邪道,想打破中国的实力,哪有那么容易呢?
安德鲁·马歇尔走进了克林顿的办公室,他表面冷静,但内心有点激动。
在苏联崩塌之前,他也许只能算是美国战略研究方面,不算太著名的学者,美国有那么多的“战略大师”呢。可是苏联崩溃,美国人反过来总结并“论功行赏”的时候,才发现了他的贡献。
这一次,自己的战略能够再次发挥奇效呢?马歇尔对此有很高的期待。但这样“退守”而不是“进取”的策略,总统和上层建筑,能够真的接受吗?
克林顿热情地欢迎了马歇尔,两人闲聊一段后,马歇尔对克林顿正色说道:“总统先生,我现在有一个设想。”
克林顿身体前倾:“愿闻其详。”这本来就是他与马歇尔见面的目的。
“总统先生,先让我回顾一下我们美国现在的策略,这是从对苏联冷战的阶段延续下来的,仿佛同样的策略可以对付中国一样。这完全可能是一种错觉,因为对付中国,这样的策略根本不可能有效。”
“我们结盟欧洲的各个民主自由国家,以美国为中心,统合资本主义的世界,为此,我们推动了西欧的复兴,不管是德国还是法国,都是在我们的帮助下,重新成为二流大国的。大西洋两岸的这个联合体,是打赢了对苏联冷战的核心策略,这毋庸置疑。”
“因为西欧的生活水平、民主自由,对于东欧和苏联国家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也因为苏联体制的自我衰败,最终我们赢得了对苏联的冷战,它彻底解体了,甚至连俄罗斯本身,也分成了两个国家。”
“在北美,我们以美国、加拿大,甚至可以把墨西哥包括进来,这是我们的基本盘,是美国本土力量真正的核心。”
“总统先生,当年的马歇尔计划,复兴了欧洲,我们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不少的利益。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美国并不能控制欧洲,他们依靠我们的保护,尤其是我们在军队上的投资,得以安心地发展经济,时至今日,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接近,这其实是我们赐予他们的。”
“苏联失败,俄罗斯又一分为二之后,欧洲可以说失去了威胁,欧洲人对我们的需要少了,所以我们看得到欧盟这样的发展,他们企图通过整合的欧元、整合的经济体系,来实现一个统一的欧洲,使得欧洲与美国并列,独立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的两级之一,这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那么我的问题是,在新形势下,我们还需要一个原来的欧洲吗?”
克林顿内心悚然而惊,这句话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他内心的黑暗天空。
“对于中国而言,欧洲完全构不成一个牵制的力量,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乃至地缘政治。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支持欧洲的繁荣与强大呢?以至于让美国人为之流血?说得更不客气一点,即使欧洲衰败了,会影响对前苏联的已有成果吗?资本主义的边界,已经扩展到了东欧和欧俄,中欧和西欧在地缘上变得安全。而亚俄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被纳入了中国体系,至少短期内,我看不到他们有意图向欧洲扩张社会主义,这很明显是因为这些地域,不具备中国人所说的革命土壤,不值得他们花费大力气来改造。这样的社会,天然地适合资本主义生存。”
“美国要如何才能重新强大?中国人的经验,对我们参考的价值不大。我们的主体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我们的历史经验是民主和自由。总统先生,恕我说得放肆一点——所谓的民主,就是我们要控制能向美国提供价值的国家;所谓的自由,就是我们要能从这些被控制国家中,获得足够的利益。民主自由的国家,必须向美国提供足够的养分,我们因此才能复兴。民主就是我们来专制,自由就是我们来掠夺,这才是盎格鲁民族过去历史上的成功之道,我们不能放弃了这种最重要的历史经验。要不然凭什么说民主自由,是帝国的开道之旗呢?”
克林顿一下子觉得茅塞顿开,原来如此!他的内心激动起来。
“总统先生,请先确认一点。那就是美国现在无力与中国争夺全球霸权的地位,我们短暂的霸权时代已经过去。如果继续与中国对攻,我们几乎肯定是必输的格局,双方的实力相差太大了。我们的民主自由,对于中国体系几乎是完全无效的,因为我们既不可能控制他们,更不可能掠夺他们。”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实际的可行目标,我个人认为,那就是美国作为一个单体国家的复兴,让美国从一个衰落中的国家,先复兴成为一个能正常发展壮大的国家,一个回复到十九世纪那样欣欣向荣、不断开拓的美国。”
“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真的民主自由了整个欧洲,以及其它可以控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无力去民主自由中国社会主义国家体系,但我们应该成为整体资本主义世界的唯一统治者。”
“为什么说只能是唯一的?因为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大致只有10多亿的人口,而且消费力落后于中国本土。这样的市场空间是有限的,容不下更多的掠食者,也就是说,容不下与美国同级别的其它资本主义强国。在新的时代,他们作为我们盟友的价值,没有作为我们复兴养分的价值更大。”
克林顿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已经完全听懂了,马歇尔是试图摧毁欧盟国家独立的经济和政治体系,使其完全被美国操控,欧盟本来既是美国的盟友,但也是美国的对手,未来应该做到的,却是保留盟友的外壳,但其实他们完全被消化为美国力量的一部分。
按照马歇尔的战略,这其实是一个资本主义世界10多亿人提供养分,复兴2.7亿人美国的计划,欧洲必须在事实上成为美国的殖民地,正如过去印度为大英帝国提供的价值那样。
好一个毒辣的设计!但克林顿觉得自己很喜欢——既然美国打不过中国,就先绝对控制自身能够控制的体系,控制了这10多亿人,美国确实就有了复兴的基础条件。这些国家的人口、资源、市场、消费力、产业如果都能为美国所控所用,那样的情况,当然胜过现在无数倍。这不就是一个小号的资本主义中国吗?有了这个体系,就能在中国体系之外,生存得很好,而有着核威慑,中国也不能主动来打破这个“美国的绝对体系”。
马歇尔安静了一会,他知道总统正在思考。过了一会,克林顿才从激动的思考中平复下来,他对马歇尔说道:“非常好的设想!但是美国如何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欧洲可不是中国人说的软柿子。”
马歇尔笑了起来:“总统先生,这肯定需要一个庞大的计划,可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不过我可以贡献四个主要的思路。”
克林顿也笑了,确实这需要非常精密而庞大的长期计划,被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确定的。马歇尔继续说道:
“第一个思路,是战争。唯有深度影响欧洲的战争,才能驱赶欧洲的资本、产业、人才和其它资源,向美国转移。也只有这种转移,才能掏空欧洲的本体力量,并强化美国的本体力量,这种力量的失衡,才能让美国最终完全控制欧洲。”
“第二个思路,是美元。虽然美元并不算是全球的霸权货币。但在欧洲的影响力,仍然是决定性的。庞大的欧洲美元,其实就是我们的武器,适当的时候,或许可以通过反复加息减息的手段——加息推高美元,打低欧洲资产价格,然后美元收购;减息让欧洲对美元依赖增加,为下一次加息创造条件。通过不断创造美元与欧洲资产之间的差价,让我们能够控制越来越多的欧洲资产和企业。”
“第三个思路,是政客。过去几十年,我们都有意培养在欧洲亲美的政客,但仍然缺乏系统性。我们应该努力让亲美政客,占据欧洲各政府的领导地位,向这些人提供足够的好处和支持,搞清楚他们的弱点和把柄,向他们的家人提供在美国富贵的生活,使得他们可以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但无法背叛美国。对于那些不与美国合作的政客,自然要打压,不让他们有出头之地。”
“第四个思路,是北约。北约表面上是我们对抗中国主导的华盟的手段。但实际上,它在欧洲战略上更有作用。利用北约不断东扩,吸纳东欧国家,逼近欧俄边境,最终使得欧盟与欧俄的冲突加剧,这将使得欧盟和欧俄,都更依赖美国,欧洲就显得更不稳定,同样可以起到战争的效果。”
克林顿思考着马歇尔提供的四条路径,他嘴里喃喃自语:“战争,要在哪里发动才有效呢?需要发动战争,但不能让美国人陷进去了,我们承受不了一场美军自己下场的大战了。”
马歇尔习惯性地剪了个光头,戴着厚厚的宽边眼镜,显得有些凶悍。他身体向前倾,轻轻地阴恻恻地对克林顿说道:“总统先生,让沙特阿拉伯和海湾国家陷入火海如何?”
克林顿一下子站了起来,他太吃惊了。海湾七国,可是美国海外石油的盟国,因为过去石油美元构想的缘故,基本上是被作为美国的盟国看待的。他又重新坐下,开始思考这种可行性。
马歇尔接着说道:“如果这几个国家大乱,油价自然会涨到天上去。总统先生,美国现在是个控制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油气出口的油气大国,既然已经选择了高油价策略,那么更高的油价,也许对美国更有利。”
“但是很高的油价,例如到了80美元/桶以上,欧洲这个缺乏自身油气的地方,能源价格就会特别高,特别是德国,他们的制造业和其它产业的成本,就会飙升得很高,只能是向美国转移,否则难道转移到GC主义的中国吗?整个中欧几乎都是这样的情况,只有西欧的英国和挪威,因为有北海油田,法国有核电,会好一些。但影响仍然会是巨大的,这些都属于私人企业,他们也会跟随涨价,难道有钱不赚吗?”
“欧俄现在向欧洲提供的油气是有限的,欧洲只能是依靠中东和北非的油气供应,这个地方大乱,最受打击的国家,当然就集中在欧洲。而在美国虽然油气也会涨价,但我们至少无需高昂的海运费,成本上优势仍然是很大的。”
“当然,这会造成我们国内的通货膨胀,但这是必要的代价,战争嘛,怎么可能不付出代价呢?”
克林顿长出了一口气,这个马歇尔,真是阴险,但这样的策略,肯定有效,他非常喜欢,这才是有效的战略,可不是那些嘴炮能提得出的,这可以说是一个“反马歇尔计划”,与过去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正好用意相反。
第二天,克林顿对希拉里说了这个阴险的战略,希拉里比他还激动,她走来走去地思考,然后对克林顿说道:“亲爱的,只要这个战略能实施,我的1996总统梦想,就真的有机会了。”
克林顿猛然醒悟过来,如果美国上层建筑,同意了这个战略,他们就需要最好的执行者,有谁能比得上他们夫妇这样的策划者呢?这是连续的长期战略,由他们夫妇担任总统连续执行,当然是很好的选择。
而且这个超高油价战略,能够很好地讨好石油集团,让他们觉得在希拉里竞选时,不支持一向亲密的共和党,而是支持希拉里这样的民主党更划算。
单单利用这个战略,就可以与国内的各种政治势力,进行广泛的利益交换。夫妇俩对视了一眼,都是满脸的惊喜。
新时空的历史,进一步的扭曲和变化,美国复兴的邪恶祭坛,开始搭建。而被他们挑选的祭品们,此时还对此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