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谁才是真疯子
江城国际会议中心外,长枪短炮如林,闪光灯汇成的银色河流无声奔涌。
林曜从黑色宾利中走出,一身炭灰色高定西装将他衬托得愈发挺拔,腕上价值不菲的百达翡丽在光线下折射出冰冷而自信的光芒。
他从容地走向专访区,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属于胜利者的微笑。
“林总,”财经频道的当家花旦方琳将话筒递到他唇边,声音甜美却暗藏锋芒,“星海科技被誉为苏氏集团近年来最重要的一次转型布局,您对其未来似乎充满信心?”
“不是似乎,是绝对。”林曜的目光扫过镜头,仿佛在与江城所有关注此事的资本大鳄隔空对话,“星海科技是打开下一个时代的钥匙,苏氏只是有幸成为了第一位持钥人。我以我的人格担保,它向投资方展示的每一份数据,都真实、可靠。”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方琳脸上的笑容未减,话锋却陡然一转:“可据我们所知,三年前,星海科技的原始创始人及项目负责人顾慎,曾因一场惊人的投资失败而破产清算,甚至精神状况也出现了严重问题。林总,您是否会担心,这样的历史在苏氏手中重演?”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林曜脸上的笑容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刻薄的冰冷,他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直刺方琳:“方记者,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失败者,没有书写历史的资格,甚至没有被提及的价值。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有野心的人,但真正的疯子,是那些直到被碾碎,都不肯承认自己输了的人。”
他的话音落下,周围响起一片压抑的快门声。
镜头缓缓扫过攒动的人群,却无人注意到,在会场最边缘的角落里,一个戴着黑色鸭舌帽、身形普通的男人正低着头。
帽檐的阴影遮住了他大半张脸,只有紧抿的唇线透出几分冷硬。
他指尖微动,一个微型录音设备的外壳被他轻轻按压,将林曜那番话的每一个字节,都清晰无误地捕捉了下来。
这个男人,正是档案中被标记为“周默”的顾慎。
半小时后,峰会贵宾休息室内,苏氏集团的元老级高管周启年正准备最后一遍审阅自己的发言稿。
他打开助理送来的资料袋,一张小小的、对折的便条从文件中滑落。
他疑惑地捡起,展开,上面只有一行用打印机打出的、毫无感情的宋体字:顾先生三年前救母之恩,周总监可还记得?
周启年的手猛地一抖,那张便条仿佛有千斤重。
他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三年前那个绝望的冬天。
母亲突发急性心力衰竭,在ICU几度病危,医院下了数次病危通知书。
就在他走投无路之时,还是顾慎,那个当时在圈内声名鹊起的跨界天才,动用私人关系,亲自联系了京城最顶尖的心脏病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甚至熬了两个通宵,结合母亲的病例,为专家组撰写了一份详尽的用药调整方案。
正是那份方案,将母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他至今仍记得,顾慎当时拍着他的肩膀说:“周哥,钱没了可以再赚,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已经开始与苏氏接洽的林曜。
他得知此事后,也曾“好心”地许诺,可以动用他的海外关系,为周母打通“国际顶尖医疗绿色通道”。
可那条通道,直到母亲康复出院,都只是一句悬在空中的漂亮话。
恩与怨,虚与实,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清晰。
周启年喉头干涩,他攥紧便条,一种被欺骗和利用的耻辱感涌上心头。
他鬼使神差地打开手机,在加密浏览器中输入了“顾慎 死亡证明 江城”几个字。
搜索结果很快跳出,是一份来自城东殡仪馆的火化记录。
记录显示,死者身份信息模糊,被归为无名流浪汉,但火化申请的备注栏里,却清晰地写着一行字:家属自愿放弃尸检,要求尽快处理。
疑云瞬间笼罩了他的心。
一个破产的商业精英,怎么会沦为无名流浪汉?
他的家人呢?
更重要的是,如果他真的死了,那个放弃尸检的“家属”是谁?
他颤抖着手指,从通讯录的最深处翻出一个尘封了三年的号码,拨了过去。
听筒里传来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可就在挂断的瞬间,一条短信弹了出来,发信人正是那个号码:“您拨打的号码已注销。”
周启年死死地盯着屏幕,冷汗从额角滑落。
一个已经注销的号码,如何能发出自动回复?
他压低声音,对着空气喃喃自语,仿佛在问一个看不见的鬼魂:“他要是真的死了……那现在,到底是谁在给我传话?”
同一时间,江城郊区一间毫不起眼的安全屋里,顾慎正坐在数块屏幕组成的光墙前。
中央主屏幕上,一个复杂的系统模型正在飞速推演,无数条数据流交织成一张未来的可能性之网。
【方案B推演启动:若周启年选择在峰会当众发难,以其苏氏元老身份质疑林曜,可瞬间瓦解林曜现场建立的公信力。】
【辅助条件接入:若有权威媒体同步曝光内幕,引发监管层关注。】
【综合成功率计算中……76.5%。】
足够了。
顾慎他拿起一个加密通讯器,拨通了代号“老刀”的号码:“老刀,动手。把‘海星’的原始数据包,匿名上传到‘科技风投深水区’内网论坛。附言就用那句老话:三年前就有人看穿的骗局,今天还要让它在阳光下重演吗?”
挂断电话,他又拨出了第二个号码,这次是打给江城另一家主流媒体的主编,也是方琳多年的竞争对手。
“王主编,我答应你的独家爆料可以发了。标题就叫《万亿并购案的阴影:那个被强行抹去的创始人》。记住,重点突出顾慎的心理学与金融双学科背景,和他所谓‘精神问题’诊断的蹊跷之处,我要让业内所有懂行的人,都开始怀疑那份诊断报告的真实性。”
峰会现场,林曜的演讲正进行到高潮。
他站在舞台中央,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各位,星海科技代表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生态!我们将用资本的力量,重塑整个科技产业的格局!”
台下掌声雷动。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林总,我有一个问题。”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第一排的发言者——苏氏集团副总裁,周启年。
林曜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如常,风度翩翩地做了个“请”的手势:“周总但说无妨。”
“您在刚才的报告中提到,星海科技的核心用户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5%,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周启年缓缓站起身,目光如炬,直视着台上的林曜,“我想请问,这个数据是基于哪一份用户行为审计报告得出的?”
场内一片哗然。这个问题太尖锐了,几乎是在当众质疑数据的来源。
林曜面不改色,微笑道:“当然是基于我们聘请的国际顶尖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尽职调查报告,报告全文稍后会分发给各位投资人。”
“是吗?”周启年发出一声冷笑,那笑声在寂静的会场里格外刺耳,“可我公司作为星海科技最早期的合作方之一,我们内部系统监测到的后台数据显示,星海科技在过去一年的真实活跃用户数,非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12%。林总,你用的,究竟是哪家‘第三方’的报告?还是说,你用的,根本就是一份彻头彻尾的伪造数据?”
话音未落,他已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投影。
下一秒,一张布满曲线和表格的、真实的后台数据截图,被清晰地投射在林曜身后那块巨大的LED屏幕上。
那条代表着活跃用户的绿色曲线,以一种无可辩驳的姿态,缓缓向右下方倾斜。
林曜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
坐在主宾席的苏氏董事长苏振邦,脸色已然铁青。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对着全场沉声宣布:“今天的峰会到此结束!星海科技项目,暂停一切尽职调查,集团将成立专项小组,重新进行内部审查!”
而在风暴中心的另一端,苏氏集团总部大楼的总裁办公室内,苏晚晴也找到了她想要的答案。
她调取了三年前所有关于顾慎的档案。
她发现,顾慎的“破产”,根本不是投资失败,而是他的个人投资账户,在苏氏并购案第一次被他亲手否决的当天,被一股无法抗拒的庞大资金流强制清盘。
而当时拥有这个账户最高操作权限的,正是林曜身边最得力的助理——一个如今已被远远调往海外分公司,再也无法联系上的人。
她又翻出了那份决定顾慎命运的心理评估报告。
签字的心理医生,赫然是林曜的表兄。
诊断结论刺眼地写着“重度妄想型人格障碍”,可整本病历,却没有任何一次面诊记录,甚至连最基本的药物反应测试都是空白。
苏晚晴攥紧了手中的文件,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一团怒火在她眼中熊熊燃烧。
“他们不是看不起他……他们是怕他,怕他太清醒了。”
深夜,林曜的办公室内传来玻璃碎裂的巨响。
他将桌上所有东西扫落在地,价值百万的定制水晶摆件摔得粉碎。
他双眼赤红,死死地盯着电脑屏幕上已经开始疯传的“星海数据造假”新闻,以及那张被无限放大的后台截图。
他抓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加密号码,声音嘶哑而狰狞:“去查!我要找到顾慎的尸骨!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头!”
挂断电话,他喘着粗气,像一头被困的野兽。
他没有注意到,办公室那扇虚掩的门外,一道身影悄然离去。
方琳站在走廊的阴影里,缓缓按下了手机的停止录音键。
她低头看了一眼屏幕,删掉了早已写好的那篇吹捧林曜的特稿,然后重新建了一个文档,敲下标题——《从天之骄子到数据骗局?起底林曜的权力游戏》。
几乎在同一时刻,城郊安全屋内的顾慎,听到了脑海中一声清脆的提示音。
他面前的签到空间里,第三枚铜签缓缓浮现,泛起幽远的青铜光泽。
【签到任务完成:引发原著主线重大偏移——星海科技项目被官方终止。】
【检测到关键节点突破,特别奖励发放:初级舆情操控力(持续时间72小时),激活后,可对指定事件进行小范围定向舆论风向引导。】
顾慎抬起眼,望向窗外江城璀璨的夜景,城市的光芒映照在他深不见底的瞳孔中。
他轻声低语,像是在回答三年前那个狂妄的断言,又像是在宣告一场迟来的审判。
“疯子?不,林曜,真正失控的,是你自己。”
翌日清晨,无数人的手机上都收到了同一条新闻推送。
滨海市财经频道直播画面中,方琳站在镜头前,神情严肃:“今日……”
(/bi/285964/36619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