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3章 光
    姐姐那边正高歌猛进, 井熙这边也不差。
    DAWN实验室里很快就复现了南安普顿研究组关于稀土掺杂光纤表现出的激光放大作用,接下来第一个被解决的,是泵浦光源的选择。
    所谓泵浦光源, 是一种由泵浦激光器发出, 主要在激光放大器中起抽运作用, 实现光放大的辅助光, 简单来说就像帮水管加压的水泵,只不过这里被加压的, 是光信号而已。
    实验了市面上几种常见的激光器以后,虞英帆最后选定了650染料激光器做为泵浦光源,虽然只获得了28dB的小信号增益,至少也说明这条路线没有选错。
    光电实验室里, 经过短暂的磨合以后,蒋芸教授带领的团队也已经开始对极紫外光的基础探索。
    极紫外光是一种很麻烦的东西,几乎可以被包括空气在内的所有东西吸收, 因此必须配备高真空室, 才有希望开展相关研究。
    问题是,高真空室可太贵了, 光电实验室没有, 蒋芸以前的项目组,也压根买不起这玩意。
    要不然,她何必眼巴巴的往一个学生的项目组挤呢,关键就在于, 井熙是真有钱啊!
    之前两个成果的后续收益还在不断补充实验室的资金池,虽说一部分被学校和光电实验室拿走了,但是井熙的项目组这边还是存留了不少,更关键的是, 她的项目组人少架构简单,不需要管庞大的日常费用支出,可以把钱集中在几样项目组需要,实验室又没有的高精尖设备上,于是,也就能买到叫不少人都垂涎三尺的好设备。
    蔡司定制镜面也是标配,这玩意价格不菲,关键还是消耗品,而且不少实验用镜片和镜面还需要定做,光是把定金打过去,蒋芸的心都是一阵阵的抽疼。
    每当这时候,她都不由庆幸自己的选择——蒋芸的实验和教学水平都是一流,唯独因为性格原因容易得罪人,所以特别烦找经费这类事情,她早就想找一棵能拉经费的大树,直接躲在底下乘凉了。
    钱教授就是她物色的第一个人选,无奈光电实验室的规模不小,看上去颇丰厚的经费,稍微一均摊,就只剩下一个有点可怜的数字了。
    被她看上的第二个,就是井熙了。
    这小姑娘小小年纪,成果就一个接着一个的出,对底下人也大方,关键是,还特别会捞钱啊!
    在这样的人手底下做项目,怎一个爽字了得。
    蒋芸才不在乎其他人的风言风语呢,现在就是个本科生又怎么样,再过几年,井熙估计已经长成参天大树,那时候再来拜菩萨,说不定连边都挨不上了。
    还是自己这样及时出手,才是真正的明智选择。
    蒋芸一边小心翼翼把液态锡的微型液滴放入仪器里,一边叨念着这些东西的价格,心中满满都是幸福。
    井熙对极紫外光项目组的干涉不多,主要是建议尝试利用高能激光把液态锡转化为可发散极紫外光的电浆,从而实现对极紫外光的控制。
    光是这一步,就已经千难万难了。
    首先,高能激光器就很不好搞。
    这玩意最广为人知的大概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什么激光炮啦死光武器啦,基本都是它的衍生品,以至于光电实验室要引进一台高能激光器,还做了一圈政审,盖了好几个章,才把这台笨重的大东西拉回了实验室。
    这是一台固体热容激光器,平均功率10kw,10秒内能爆发出100kj的能量,这么大的功率,轻而易举就能击穿2厘米厚的钢板。
    但问题是,做成武器容易,但是要把这么高能量密度的激光约束在一个极小范围内,然后让液态锡变成能发出极紫外光的电浆,而这一切还需要在高真空环境下完成——光是复述一遍,都叫人头大。
    怎么约束光源,怎么调整输出功率,怎么把高真空仓改造成自己需要的模样,每一个步骤都是困难重重。
    目前而言,蒋芸直接就被难在了第一步上,虽然不至于寸步难行,但是进展缓慢是肯定的。
    井熙对此也不意外,毕竟EVU光刻技术从八十年代开始研发,直到2016年才开始小规模试产——这还是国外财大气粗的跨国大企业用大量的金钱,一代又一代顶尖人才,还有不受限的技术和设备砸出来的,至于放在国内实验室,需要多久时间,又能不能研发出来,其实井熙心里也没底。
    但是搞研究不都这样,就像在茫茫雪路中摸黑前进,只为了找到一个个被埋在雪堆里,指头大点的宝箱——至于找得到找不到,有时候还真得看运气。
    倒是超短脉冲激光那边,给了井熙不小的惊喜。
    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瞬态全息干涉计量做的,超短脉冲激光时间宽度短,所以能帮助实现瞬态成像,比如高速摄影,就是靠着这个技术,才有可能捕捉到子弹出膛的那一瞬间。
    实现这个技术的常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锁模技术,另一种是调Q技术,王聪选择的是第一种里面的碰撞锁模,这算是目前该领域最前沿的技术,脉冲宽度已经进入了飞秒阶段,比之前的技术跨越了整整一个量级。
    这些都没什么,顶多是沿着前人的脚步,走得还算不错,叫井熙有些惊讶的是,王聪竟然开始尝试新的激光器介质。
    之前的超短脉冲激光器主要是用有机染料作为介质,王聪却尝试着把固体激光器引入这个领域,尝试用钛宝石激光器作为种子源,做了一系列新尝试。
    井熙挑挑眉:“你是怎么想到用钛宝石的?”
    王聪摸摸鼻子:“我是受了蒋教授项目的启发,觉得类似的方法也同样可以用在这个项目上。”
    他没好意思说,这个灵感主要还是被危机意识逼出来的,毕竟新进来的同事是水平不俗的教授——这事搁谁身上都会忍不住的紧张。
    人一紧张就容易瞎想,想来想去,王聪就琢磨着,可不可以在介质上做做文章。
    他自己都没想到,结果还真做成了!
    “这又是一篇好论文,”井熙翻了翻他的实验记录,点头,“你这几天认真把它写出来,拿到一个IEEE的一作没问题。”
    王聪一听,嘴角差点咧到了后脑勺。
    对搞科研的人来说,好期刊的一作就是最好的兴奋剂,能够叫他三天三夜不睡觉那种。
    而钛宝石激光器的好处,也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固态激光器不像染料激光器具有毒性,它的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几乎完美的克服了染料激光器的一系列弱点,甚至有希望冲击更短数量级的激光脉冲。
    很难相信,之前竟然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尝试。
    不过超短脉冲激光器本来就是七十年代中后期才渐渐成熟的技术,这大概是新技术的好处——只要敢想敢干经费充足,总有机会淘到宝藏。
    说起来,井熙发现王师兄对各种实验仪器的敏锐度真是不错,之前的双频激光干涉仪他就已经表现不俗了,没想到在超短脉冲激光器上,优势依然不减。
    井熙摸着下巴,忍不住问:“王师兄,你对极紫外光那边有没有什么想法?”
    王聪马上摇头:“那不是蒋教授的项目嘛,我做全息这一块做得挺好的,还是想深耕这边的项目。”
    井熙马上知道王聪误会了,笑:“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蒋教授如今正好困在激光约束这一步上,你要是有什么想法,也可以提提意见。”
    “提意见我可不敢,”王聪憨笑,“蒋教授的水平比我可强多了,不过要是有什么新点子,我肯定会说出来的。”
    井熙点点头没太在意,毕竟这种一闪而过的灵感,本来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
    没想到她这话才说了一个多月,蒋芸那边竟然真的有新进展了。
    井熙在实验室里看到了强真空机里的锡离子电浆流,也不由大为激动。
    电浆又叫等离子体,是超出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外的物质第四态,本质上是被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以后,原子及原子团的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由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离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①
    “这是怎么成功的?”井熙好奇的问。
    蒋芸也十分高兴,觉得井熙的项目组大概是天生带运,要不然,怎么就连自己好像也更容易出成果了?
    她拍拍边上的王聪:“多亏了小王的建议。”
    王聪很无辜的笑:“也是正巧碰上了,我之前不是正好做过双脉冲嘛,觉得这里也可以尝试一下,没想到还挺管用。”
    使用双脉冲激光作用锡液滴靶,通过改变预—主脉冲之间的延时,从而使EUV光谱强度提升②,这一系列操作并不简单,偏偏,还真被他们做成了。
    “等,等一下,”井熙忽然打断他们的实验说明,捂着额头,开始思索着什么。
    如果没记错的话,她好像还真看过相关的论文……井熙在她的脑袋瓜子里,努力的回忆起来。
    想当年为了练英语,她刷过的论文可不少,那时候网络发达,各种科学最新进展也更容易接触到,井熙本来也喜欢这些东西,看论文就跟人家看小说类似,一本本就这么津津有味的翻。
    所以绝大多数时候,她对自己看过的论文其实印象都不太深了,顶多记住几个格外有影响力的结论而已。
    但是,她对这两个人现在说的这个实验思路,真就还挺熟悉的。
    思来想去,井熙的脑中忽然灵光一闪,想起了那篇论文。
    而她之所以能记住这篇论文,主要是因为,这是一篇非常新的,2015年的论文。
    也就是说,她的实验室突然放了大招,直接把本来要二三十年以后才能出现的技术,直接给做出来了?
    井熙忍不住一脸懵逼。
    当然,是她提议的用锡液,这算是一个小小的外挂,问题是在王聪提议用双脉冲激光以前,她压根都没有想到那篇论文!
    井熙神色复杂的看了王聪一眼,努力回想这人是不是以后的某位大牛——可惜一无所获,又有点怀疑这家伙是不是也是重生的——反正还有个神里神经的宋默予,也不差再多一个了。
    只可惜,看王聪一脸的无辜懵懂,这家伙大概……真就是好运。
    双脉冲碰上了极紫外光产生的效果,就连她自己都预想不到。
    这下子,极紫外光刻技术,好像真没有那么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