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 第477章 蜀道难

第477章 蜀道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不适?什么不适?”
    对于李白这没头没脑的询问,陆远颇有些疑惑的看着他。
    “没什么,没什么,只是昨夜醉酒之后,似乎与你同游云端。”
    李白揉了揉还有些不清醒的脑袋道。
    “同游云端?看来醉的是不轻。”
    陆远笑了笑,也没多说什么。
    往后的两月中,李白便跟陆远在嵩山脚下隐居了起来。
    只是李白嘛,他那性子就是好动。
    开始入住的时候,那写的诗词极尽夸赞。
    什么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什么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可两个月过去之后,李白就兴致缺缺了。
    于是陆远也结束了隐居生活,同李白一起出了嵩山,再次往长安而去。
    两人刚入长安,按照陆远的意思,本应该先去终南山见一下玉真公主的。
    但是,李白却恰好遇到了一个友人。
    这人名为王炎,与李白是同乡好友。
    王炎的运气是不错的,他科举中第,有了进士出身。
    但他的运气又是不太好的,虽然有才华,但没什么背景。
    科举中第之后,王炎想要留在京中,却无人可为他举荐。
    几年下来,他一直在京中待选。
    大唐虽然有科举,但科举中了那不一定就能当官。
    嗯........这样说也不对,是科举中了之后,不一定能在京城当官。
    比如王维,他是科举中第,但他想要在京城当官,即便有背景,也还得走一走终南捷径,要弄点关系。
    还有后面韩愈,孟郊等人,他们也是一样的,科举中了之后,都是要再参加后面的遴选,才能在京中为官。
    科举不糊名,虽然对学子有些不公,但那总归是有点希望的。
    可那吏部的选官,完全就是萝卜坑,没关系没背景,那除非你名满天下,让皇帝都知道有你的存在。
    不然的话,基本可能选上。
    当然,这种设定,也仅仅是对于京官而言,你若是想要外放,那只要科举中第,那基本上还是能够去当官的。
    只是这含金量差的就有点远了,对于官员而言,一个京中九品官,远比外地的七品县令吃香。
    就以王维来说,他在长安不过是一个太乐丞,九品的小官,可外发济州,他就是参军了,虽然也不高,但也是从七品了,而且还有些军权在手。
    可这对于王维来说,那就是贬职。
    王炎他考上进士之后,在京中混了几年,却一直没有结识到贵人,没人推荐,选官也就没他什么事了,于是便萌生了回乡为官的想法。
    恰好此时李白和陆远来到了长安。
    李白得知王炎要入蜀为官之后,便要前去相送。
    送出长安之后,临别之际,李白作出了那篇《送友人入蜀》。
    前两句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可谓是写出了蜀地之险,也写出了为官之路的荆棘丛生。
    但最后一句的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却已经放下了不少昔日的狂傲。
    他明知王炎此去入蜀为官,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若是按照他以往的狂傲性子,高低得来上一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可现在他也学会劝人了,仕途如何,自有天定,不必太纠结。
    “丹丘生,我已年至暮年,却依旧白身,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你说我这样的人,真能有武侯之志吗?”
    送走王炎之后,看着远处巍峨的蜀地山脉。
    李白有些失落的看向陆远问道。
    “呃........昔日汉太祖年近五十,尚在村中斗鸡遛狗。
    随后三年亡秦,四年灭楚,开大汉四百载基业。
    百里奚七十为奴,身值五羊皮。
    后辅秦穆公拓地千里,称霸西戎,终成“春秋五霸”肱骨之臣。
    姜太公耄耋之年,渭水垂纶。
    终佐文武二王灭商兴周,开八百年宗法之局。
    马文渊花甲南征,铜柱标疆,无愧老当益壮之志。
    赵充国古稀挂帅,屯田湟中,以粮代兵。
    终使羌人归附,边疆晏然。
    你才多大年岁?有什么好愁的?”
    陆远不由一笑道。
    “哈哈哈,是啊!古来多少英豪,老骥伏枥,白这年岁,岂能称老?
    只是这仕途多舛,官路多坚,犹如蜀道。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听完陆远的话后,李白道心似乎坚定了那么一下,可也就那么一下。
    随后目光远眺,见到蜀地巍峨山脉,又见到那远去王炎的背影。
    一首《蜀道难》,是有感而发。
    “好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文虽好文,就是怕后世学子,对你李太白要有所抱怨了!”
    听完李白即兴所作的《蜀道难》之后,陆远是狠狠的给他称赞了一番。
    只是语气之中颇有些咬牙切齿的意味。
    当年他读书的时候,可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当年为背诵这诗,他可没少下功夫啊!
    “嗯?丹丘生,此话怎讲?”
    李白听到陆远这话后,略有些疑惑的问道。
    “以你太白之才,所作诗词,自当为后世追崇。
    这一首《蜀道难》,日后学子背诵默写之际,其中之难,怕是不下于这蜀道啊!”
    陆远轻笑道。
    “我的诗词能让后世学子背诵吗?
    嗯,却有可能,或许后世学子诵读我李太白诗集,也将如我等诵读《昭明文选》一般。
    如此想来,若是日后仕途不顺,我便多作诗词。
    若是能让后世学子对我印象深刻,那我李太白也不枉世间走一遭。”
    听完陆远这话之后,李白瞬间就感觉神清气爽了不少。
    若是不能如武侯一般,留下治世之名。
    那如古之圣贤般,留下些许文名,为后世学子留下些许诗词,似乎也是一条不错的路途。
    “都看见了吧,义父亲口说的,《蜀道难》要求全文背诵加默写!
    同学们,你们有福了!”
    “我特么........其他的不说了,就开局七个字,噫吁嚱,危乎高哉,这第三个字,我对着抄估计都能错,你让我全文背诵加默写?”
    “亲身经历告诉你,越是这种难的字,其实越不会错,因为不管是你,还是你的老师,都会在这个字上讲解很多次,提示很多次。
    但是,你前面两个字写错的概率,将远远大于第三个字。”
    “合理的,正确的。”
    “李白:这不就是临时写的一首诗嘛,后世学子为什么要背诵?
    义父:你就写吧,包要背的!
    一众学子: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www.cd4d.cc。m.cd4d.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