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全球国战:贫道张角请诸位赴死! > 第615章 军校!一切为了活着

第615章 军校!一切为了活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哎...罢了。”
    “你们决定就好。”
    和珅见诸葛亮直接拍了板。
    虽有些无奈,但也只能点头同意。
    毕竟是东家的想法,他再有意见也得憋着。
    “嗯..”
    “既然之前的商贸是和珅在负责,那这改革的事情就不好让他出面了。”
    “得留个白脸。”
    “这样,这件事是交给你商鞅去做。”
    “但凡有不配合的你可自行处理。”
    “总之一句话,给你两个月时间将整个政策推行到川蜀云贵还有广西。”
    瞧着和珅也没再多说。
    诸葛亮这才朝着商鞅喊道。
    这家伙之前军改已经出了名。
    让他去负责这次民改想来也会轻松很多。
    “行,我去。”
    商鞅点点头很是干脆。
    这都小事。
    “好,那我再说说下面的事情。”
    “主公传令,除了这次民改还需大力发展工业。”
    “尤其是炼铁厂以及制作特产的工坊。”
    “我们的军队实在是太缺甲胄了,这是目前为止最大的问题。”
    “川蜀一地矿脉众多。”
    “主公要求我们务必将铁矿的产量拉起来,形成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
    “组织百姓以高额的粮食奖赏作为驱动,尽快将甲胄给生产出来。”
    “这件事就交给你和珅去做。”
    “后续的商贸由我来负责,你就专心组织生产。”
    除去民改,还有就是这产能了。
    就算主公不说,他这次回来也是要一口气解决甲胄问题。
    正好,有了主公的书信,推行起来更轻松了。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
    “无非就是需要人手,地皮,还有资源。”
    “地皮好说,缺的其实还是人手。”
    “之前由于那些蛮夷的祸害,整个川蜀地界的铁匠数量并不算多。”
    “早在几个月前我就已经把那些铁匠给集中了起来,但产能依旧不够。”
    提高生产吗?
    和珅摸摸下巴有些犯难。
    川蜀地界的百姓人口看似很多但实际上真不够用。
    光每年种田就得耗去总人口的六成。
    外加现在到处都在修路,实在是没多少人力了。
    “我知道。”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主公打算推行【学徒工制度】。”
    “所有家庭中年满8岁以上的孩童都可送到铁匠工坊学习锻造。”
    “按照工作量可以获得等额的粮食。”
    “虽然这些小孩气力不够,经验不足,但若是加以培养过个一年定能让产量暴涨。”
    “还有就是,军中不是有许多受伤的士兵?”
    “这些人很难在田间劳作,那就按照伤残等级将其分到各个工坊里面。”
    “很多都还是青壮,不能因为断了条手就成了废人。”
    缺人这事诸葛亮是知道的。
    照顾田地需要人,参军这块又占了一批青壮,剩下的大部分又以劳工的方式分摊在各地。
    川蜀能用的青壮基本都动起来了。
    想要在这个上面继续扣人手肯定是不行的,只能是把眼光往那些小孩以及伤残人士上看。
    “不光是他们。”
    “老弱妇孺都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老人可以编筐,妇女可以养蚕或者打扫街边卫生。”
    “反正一句话,除去那种还在地上爬的幼童,亦或者是老的动弹不了的老者,只要是能动弹的的都给我动起来!”
    诸葛亮这话说的是斩钉截铁。
    想要爆发生产力,这就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没有什么男女老幼之分。
    想要活命,就都给我动起来!
    “行,我知道了。”
    “我来安排吧。”
    和珅听完也是懂了。
    若是这样倒是可以解一些燃眉之急。
    “嗯,那这两件事就拜托了。”
    “对了,主公这边还有个事情。”
    “要求我们把整个川蜀地区识字的先生都集中起来。”
    “在各地创办免费学院。”
    “但凡是年纪在六岁以上的全部免费入学校学习。”
    “除去识字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这些孩童锻炼好身体,培养上阵杀敌的本领。”
    “考虑到这些孩童还需要去铁匠铺学习。”
    “学堂暂时定为半日课程。”
    “具体怎么弄我会给个规章制度出来。”
    “回头我还会把张曼成调来,让他负责这些学院。”
    这第三件事儿便是军校了,也是李晨发来的信件中笔墨最重的一项。
    借助打铁锻炼身体,通过识字开阔他们的脑子。
    未来的太平教不光需要士兵,更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这也会是个筛选的过程。
    “学堂?”
    “这个想法可以。”
    “就是不知道那些小孩能不能扛得住。”
    “高强度的训练就算是成人也会叫苦的。”
    “另外就是这太平教的教义是让百姓安居乐业。”
    “让小孩现在就接受军队训练,怕是会引起百姓不满吧。”
    和珅听完摸了摸下巴。
    脸上有些担忧。
    这不就是童子军吗?
    百姓可是很愚的。
    万一觉得是自家快扛不住了想要送这些孩童上战场,那可就不好解释了。
    “呵...”
    “乱世中,能学武本就是一种幸福。”
    “百姓虽愚但并不傻。”
    “自己的孩子若是能学得武艺傍身,那自然能够在乱世中多几分活下去的可能。”
    “你看着吧。”
    “这学堂一开,百姓绝对会把门槛给挤爆。”
    “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在乱世中活下去?”
    “我们的大院长可是张曼成,黄巾军中威望仅次于主公的存在。”
    “谁不想从他那里学点安身立命的本事?”
    “谁又不想借着他的关系,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
    和珅的担忧在诸葛亮看来压根没必要。
    说的好像不去学堂,这些小孩就能安稳长大一样。
    乱世一日不结,百姓永无宁日。
    再说了,蛮夷才走几天。
    这些百姓心中对于蛮夷的恐惧和仇恨可是一点没散。
    好不容易获得一个可以作为人的机会,谁还想当奴隶
    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孩子着想。
    而且在川蜀一地,百姓们也早就认可了一件事。
    那就是想要获得幸福的生活,保住太平教准没错!
    只要太平教一日不灭,他们就可在其庇护下安稳过日子。
    但如果太平教没了
    小孩保护的再好也不过是蛮夷的玩物!
    既如此,那为何不学武从军!
    支持太平教夺了这天下!
    一切都是为了活着。
    既然是为了活,那大家的利益方向就是一致的。
    而只要利益一致,就没有人会反对!
    www.5364.bar。m.5364.bar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