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我只想送快递,你非让我入编? > 第59章 胡主任诚不欺我

第59章 胡主任诚不欺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专项公关组的会议进行到第二周。
    胡建明觉得昨天和郑宇村聊得挺开心的。
    于是今天进入会场时特意寻常郑宇村,想跟他坐一起。
    只是在人群中没有找到他的身影。
    郑宇村没有来,但参会的人员再一次增加了。
    有两个来自成飞的专家列席会议,全程不苟言笑,并不关心科研的困难,只想知道碳纤维工程化的具体时间表。
    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自己从事的是什么项目。
    但所有材料学专家都能猜出来,来自成飞,项目保密,还大量需要碳纤维……
    具体是什么项目也无需多言了。
    胡建明觉得这二位的加入,并不能给项目带来具体的帮助,甚至还有些弊大于利的意思。
    因为他们只能给大家带来压力,没有其他助力。
    可第二天。
    胡建明就被打脸了。
    会议上一位组长宣布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了两个重点专项,全都是基础材料学的研究。
    和之前的吆喝不同。
    这一次是有真金白银的投入,而且看规模似乎有些不计成本的意思。
    第二周的第四天。
    碳纤维又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项目,六部委联合推进。
    一周之内两次巨变,胡建明不得不佩服这两位来自成飞专家的分量。
    但归根结底。
    胡建明还是觉得这一切是亡羊补牢。
    重视是好事,重视的晚了,现阶段也没有现实的意义。
    第五天。
    胡建明依然没有看到郑宇村。
    因此他心里有些犯嘀咕,找到了和郑宇村同一单位的人打听。
    “你们研究院的小郑几天没来了,生病了吗?”
    “请假去西京了。”
    “啊?这么关键的会议请假。”
    “我也不清楚啊,估计是有私事?”
    模棱两可的回答让胡建明摸不到头脑。
    在这个节骨眼上请假,还是因为私事,只有可能是人生大事。
    几分钟后。
    会议开始。
    胡建明拖着疲惫的身姿步入会场。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三个人快速的朝着梯形礼堂移动。
    走在最前面的正是郑宇村。
    他风尘仆仆但满面红光,像是有什么喜事一样。
    没等胡建明打招呼,郑宇村率先挥手致意。
    “胡主任你好!快入座吧!”
    “怎么了这是?风风火火的。”
    “您老一点都没说错。”开心的眼神在郑宇村的脸上根本藏不住。
    “什么?”
    “颜如玉和黄金屋,诚不欺我,您先入座,容后再解释。”
    说完。
    郑宇村风风火火去了,只留下胡建明一头雾水。
    年轻人云山雾罩的。
    胡建明回想着那天情形,好不容易才想起来这话的出处。
    这话的性质其实是半开玩笑的。
    看着这小子的样子,好像很认真的样子。
    “我说那么多,敢情你就只记住一个颜如玉?”
    “坏了!”
    “不会真让这小子找到颜如玉了吧?”
    几分钟后。
    梯形会议室里起满坐满。
    前几天一些请假回原单位的专家都再度返回。
    而且现场还多出了几个之前没见过的面孔,和郑宇村坐在一起。
    这几个人甚至都没来得及自我介绍。
    负责主持会议的组长和郑宇村四目相对,相互点头之后便急促开腔。
    “诸位,今天会议的议题临时更改一下。”
    “眼下我手里有个报告,拷贝份已经都在大家的桌面上了。”
    “先看完再说。”
    所有人齐刷刷的低头,纸张翻页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形成了共振。
    报告的扉页写的很清楚。
    这份文件来自于西研所高分子材料实验室。
    标题是【关于某单位送检的3种碳纤维材料的初步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之类的东西算是老生常谈了。
    没吃过猪肉,谁还没见过猪跑?
    碳纤维量产不了,但是拿个几克的样本送检还是有能力的。
    没什么稀奇的。
    前几天各单位都拿出过相应的报告,有东丽的,有东邦的也有三菱的。
    做不出来,检有什么用?
    “拉伸强度6千多?强度很高了。”
    “可说,看这个数据表现,像是东丽的产品。”
    “T1000G,这个等级的数据我都刻在骨子里了。”
    “……”
    窸窸窣窣的交流声中,酸味满满。
    组长也在大家的眼神中捕捉到了纯羡慕。
    他突然发声道:“各位,以报告的材料为主,我要个结论,这个强度够不够军用?”
    话音落下。
    人群沉寂了大约半秒钟。
    随后便是统一的口径。
    “军用?啥用都够了。”
    “这个数据表现算是国际一流了。”
    “咱有一说一,这个材料给我千八百吨的,我能申请今年的科技进步奖。”
    “我代表成飞说句话,报告的纸面强度完全符合我们项目的要求。”
    “可组长您说的简单,这玩意我们能军用吗?”
    角落里一位清醒的专家的发言有些扫兴。
    但事实就是如此。
    检测报告他们见得多了,都不能用。
    你别说军用了。
    就这个级别的碳布,想民用都被卡的死死的。
    就在这时,胡建明突然眯着眼睛开腔。
    “看这个报告,测试材料不是碳板,也不是原丝,这是成品吧?”
    提醒之下,所有人再次低头看。
    “还真是。”
    “这是个什么玩意?”
    “三层碳布的复合中空圆柱体吧……”
    送检材料的形状很特殊,大致上是一根锥形管。
    “我猜这个结构的设计意图是为了兼顾强度和弹性。”
    “这就很奇怪了,工程学上很少用到这种结构的。”
    “这是个成品,只是我们看不出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我懂了,保密战线出成果了!”
    最后一位专家的猜测让大家茅塞顿开。
    成品。
    奇怪的形状。
    强度很高。
    听起来像极了保密战线的战果。
    之前也有过其他领域也有过类似的情况。
    因为是保密战线的成果,拿到的东西往往都很神秘,大家也只能逆向科研。
    有几位搞应用化学的专家都已经开始猜测用途了。
    “这个形状很诡异啊。”
    “干啥用的?”
    “发动机?”
    “不像,我感觉像是什么超级跑车的构件。”
    组长和郑宇村看着大家无头苍蝇的样子,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他俩憋了好一阵,才由组长叫停了交头接耳。
    “我给大家透个底。”
    “这份检测报告室西研所做出来的。”
    “所检测材料来自国内。”
    www.5364.bar。m.5364.bar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