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我只想送快递,你非让我入编? > 第396章 申请资质很难

第396章 申请资质很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男人,难以琢磨。”
    卫筱放下了手机,又坐了下来。
    讲真。
    陈晨这种毫无保留支持的态度她是没想到的。
    毕竟陈狗是她成功路上的最大绊脚石,之前做的项目哪儿哪儿都有他,才导致自己命运多舛。
    他属于是那种贱嗖的,专挑自己身上的逆鳞摸。
    就算行动上不搞事,嘴上也不会放过。
    可今天,为什么?
    难道说八字这东西还带灵活适配的?
    “算了,有总比没有好。”
    卫筱不再纠结陈晨全力支持的原因,选择笑纳这份支持。
    再怎么说,人家也是制造业大佬,点头总比摇头强。
    而且人家这个大佬的头头衔,是一寸一寸打江山打下来的。
    大部分叫名是大佬,全靠岁数撑着。
    人脉关系网拿掉,基本上全都在裸泳。
    陈晨不一样,不到三十岁的年纪,掌握着电气工业中的多个核心生产线。
    晨盾虽然从来没有染指过汽车业务,但转型只是一眨眼的事儿。
    只要陈晨点头,图纸到位。
    晨盾在钱江的全自动机器人生产线能够立刻量产关键零部件。
    所以电机电控方面的问题,自家就能消化了,卫筱并不担心。
    剩下的其它部件,才是自己该考虑的重点。
    好在,老父亲在商场上多少年,也给自己积攒下了一些人脉,只要自己肯学,师傅肯定是有的。
    周六上午。
    卫筱来到了离顺风产业园不远的万兆集团。
    这里的掌门人卢斌是自己的叔叔辈儿,一位低调的千亿俱乐部成员。
    他执掌的万兆集团成立于半个世纪之前,完整的参与了国内汽车产业从无到有的过程。
    堪称制造业的活化石。
    虽然在消费市场上很少见到万兆集团的名字,可是在工业领域,人家是正经八百的扫地僧。
    路面上行驶的车辆有一辆算一辆,或多或少都有万兆生产的零部件。
    进入新世纪之后,人家还布局了新能源和农业机械业务。
    接近两千亿的市值,全都是在制造业里一颗螺丝一颗螺丝抠出来的,一点虚的都没有。
    当卫筱想要虚心请教的时候,卢叔毫无疑问的排名首位。
    “卢叔忙着呢?好久不见,给您带了点吃的。”
    办公室内,卢斌放下眼镜,喜笑颜开。
    “专门等你呢,我听助理说你要来,专门推了两个会。”
    卫筱也没把自己当外人:“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我寻思再不见见我大侄女,下次见面可能就是在遗体告别的时候了。”
    “卢叔你瞎说,我看你精神的很。”
    说罢。
    卢斌绕过办公桌,坐在洋娃娃的正对面。
    挨个问候着她的家人。
    得知老爷子彻底放权退休之后,卢斌羡慕的不行。
    “老卫真行,像我们这个岁数的,说退休,有几个能真正退休的?”
    卫筱微微一笑:“我爸可能是心态好吧。”
    “不,是基因好,小辈都很争气,堪当大任。”
    人都说富不过三代。
    可是像卢斌卫中军这种体量的,能富两代就差不多了。
    因为老一辈太过耀眼,小辈多优秀都不够看的。
    到了退休的年纪,小辈一接手企业,高下立判。
    不说再大再强,再创辉煌了,连平稳交接运行的都很少。
    但!
    华卫是个例外。
    老爷子退休之后,集团业务没有大的动荡,反而开辟了几个新的版块。
    青出于蓝胜于蓝,难能可贵。
    “嘿嘿,卢叔你说话真好听,多说点。”卫筱有些臭屁。
    “你父亲的子女优秀也就算了,关键是女婿还都很优秀,这上哪儿说理去?”
    “女婿?”卫筱突然提眉。
    “别装了,你和晨盾的那位陈总,啥时候办事儿?”卢斌一副长辈催婚的既视感。
    “我们还没到那一步。”
    “尽量早点,我想亲自随个礼,晚了我怕我躺盒里。”
    卫筱早瘪瘪嘴,敢情卢叔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夸自己只是附带的,真正欣赏的是陈晨。
    她有些吃醋道:“叔你别老说丧气话,我还指望着您给我撑腰呢。”
    “知道知道,你想造车这个事儿我也了解了一下。”
    卢斌呵呵一笑,顺着大侄女的话头进入了正题。
    他知道卫筱这趟来,有点商业咨询的意思。
    一般情况下,卢斌是不会见的。
    混到了这个地位,随口说一句话,都够后辈学一辈子的了。
    自己凭能耐积攒的经验,凭什么无偿教给别人?
    但如果是自家闺女来,那卢斌只有知无不言了。
    “你造车我是支持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您是制造业前辈,您的肯定对我太重要了。”
    卢斌摆摆手,让大侄女别客套。
    “支持归支持,你要把困难考虑充分。”
    “现在不像前两年,都是热钱。”
    “想在这里分一杯羹,内功得做足。”
    类似的话卫筱听过很多遍了,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所以我来请教您了嘛。”
    “汽车行业,笼统的说有三种模式。”
    “垂直整合、水平协作和虚拟集成。”
    “如果是理想的情况下,我建议你尽量搞垂直整合。”
    卫筱觉得听到了干货,立刻认真了很多。
    卢斌接着说道:“垂直整合是最传统的模式,也是最靠谱的模式。”
    “你自己掌控大部分的产品零部件,能最大化掌握话语权。”
    “功与过你一人承担,能排除很多不确定性。”
    卫筱闻言沉默片刻:“您这里有一个但是吧。”
    “聪明,但是这种模式需要的资源多。”
    “耗资大、周期长这些都是后话。”
    “最关键的是,一个资质就给你卡的死死的。”
    之前卫筱也听过一些眉目,资质是造车的入场券。
    除了那些老牌车企之外,现在市面上活跃的企业都在为资质这事儿发愁。
    有的造车前辈,入行六年有余,车都卖了上万辆,资质愣是没搞定。
    还有一些杀入战场的新势力,车造出来了,4S店开的满地都是,结果上面收紧资质,项目立刻叫停。
    “我有没有可能自己申请一个资质?”卫筱心存幻想试探道。
    “没可能。”
    卢斌想都没想,0帧起嘴,然后有些恨铁不成钢。
    “老鼠屎是会坏了一锅汤的。”
    “前两年资质比较松,资质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有些害群之马进来之后,不好好干活,只想着捞钱,把行业搞臭了。”
    “后来上面觉得这种重资源行业不能盲目,出手干预。”
    “申请资质这条路基本走不通,大部分都得从合作上入手。”
    别说顺风一个新入场的玩家了,哪怕是卢斌这个伴随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扫地僧,亲自出马都换不来一张牌照。
    “所以我的建议是,你找一个已经有资质的厂商合作。”
    “而且合作不能太肤浅,这样上面有可能也会卡资质。”
    “必须是得深度合作,你和代工方都得对项目负责。”
    “这样的话,整体模式就更偏向于垂直整合加水平协作了。”
    卫筱是聪明的,一点就通。
    你还别说,卢叔说的这种方式倒是挺适合现在的处境的。
    别说资质申请这种不可抗力了,就算自己能轻松拿到,她也不偏向于这条路。
    因为自己是奔着赚钱去的。
    如果选择垂直整合,那么顺风必须得重资源投入,折腾的动静大了,回本的周期也很漫长。
    相反。
    如果选择垂直整合+水平协作,成本自然是少一些的。
    至少能够省去全产业链建厂这个步骤。
    “不过这种模式拿到许可的难度也很高。”
    “你必须有地方的支持,还得自身过硬,让上面看到你不是来玩票的决心。”
    “这个过程中的博弈,弯弯绕绕估计会耗费一些心力。”
    卢斌苦口婆心,几乎全都在介绍卫筱将会遇到的困难。
    因为他觉得以华卫的体量,在真正的生产方面,是没有什么难题的。
    只要迈过了准入许可这条线,后续都是一马平川。
    甚至他都有些怀疑,凭小侄女一个人的量能,能不能顺利进门?
    如果不能的话,估计老爷子还得出马,利用关系打通一些节点。
    ……
    ……
    在洋娃娃上课的同时,陈晨来到了首都发展委。
    他向新成立的低空司提交了一份报告,并且亲自出席了低空司的论证会议。
    在钱江开放低空经济空域的事情几乎已经板上钉钉了。
    一码归一码。
    这个决定确实打乱了陈晨的阵脚,让飞行汽车板块又起飞了一波。
    但全局看,家里的决定对晨盾的其他业务也有巨大的加成。
    所以陈晨慌归慌,原则上还是很配合低空司的工作。
    等到汇报完了工作,他在低空司的杨晨光司长陪同下,转头来到了四楼的产业协调司。
    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面,刚开始的几分钟都比较僵硬。
    陈晨一直在用敬语问候:“张司长,我来您这儿和无人机的关系不大。”
    张震寰大手一挥:“我知道晨盾现在的摊子铺的很大,军事工业、低空经济甚至农业领域你们都有涉及,你放心,不管是哪个行业,我肯定都秉持上级的会议精神,大力支持。”
    作为产业协调司的一把手,张震寰的站位肯定是高的。
    最近几天口子里开会非常频繁,晨盾两个字出现的频率更频繁。
    而且之后的内容几乎是清一色的支持。
    张震寰甚至有一种后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扶持晨盾的错觉。
    陪同而来的杨晨光也让陈晨放宽心:“我说什么来着?你就把这儿当自己家。”
    陈晨勉强点头:“那我就不瞻前顾后了,实话实说,来您这儿,我想要一张牌照。”
    “什么牌照?”
    “造车的牌照,我们晨盾和顺风有意联合进入汽车产业。”
    陈晨不光是在言语上支持洋娃娃造车,玩玩嘴而已。
    作为这行的前辈,他甚至还有有一些经验。
    得知卫筱的想法之后,他第一时间捋了一遍,觉得其他方面问题不大。
    关键点就在资质这块。
    上次和小康的合作他们就遇到了一些困难,耗费了不少的时间。
    于是趁着这次来开会的机会,陈晨想提前铺垫一下。
    张震寰的反应业载陈晨的意料之中。
    他咬着嘴唇吸了一口凉气。
    “认真的吗?”
    “当然,初步考虑由顺风出资,我们晨盾负责提供生产线,再结合其他供应链,全身心的进入乘用车市场。”
    张震寰脑筋快速运转:“你们想走哪种模式?”
    “最好是垂直,顺风卫总已经表态了,我们不是玩票性质。况且市场已经到了淘汰赛阶段,不允许我们玩票。”
    “从设计到零部件,再到销售渠道,我们都想自己搞。”
    “假如公司顺利成立,公司的法人一定是顺风的卫总,不会是其他人挂羊头卖狗肉。”
    不管洋娃娃说没说过,反正陈晨是一口咬定了要全力造车。
    他想尽力的说服领导,给洋娃娃铺平道路。
    即便是这样,他估计领导也不能轻易的松嘴。
    毕竟在行业混沌期,领导在这方面也吃过亏。
    可令陈晨没想到的是,张震寰思考了十来秒。
    “原则上可以。”
    “嗯?”
    “我这没问题,你们给一个具体的方案文件,我替你们去上面走流程。”
    陈晨有些懵逼:“可以吗?我听说现在资质这块卡的紧,通过的概率大不大?”
    “卡的是那些垃圾产能,想过来圈钱的,你们顺风和晨盾没问题。”
    张震寰已经说的够明确了,冲着陈晨的面子。
    没问题。
    其实外界对于发展委,尤其是主管业务的产业协调司有偏见。
    甚至有传言说人家已经不给资质了。
    实际上标准只是严格了,而不是彻底关门了。
    晨盾加顺风,这四个字加在一起,安全感拉满了。
    给字都是行业内的翘楚,资金和生产力没什么问题,大概率不会有垃圾产能的出现。
    况且晨盾还是经过国防体系严选的,暴雷的概率降到了最低。
    有一说一。
    现在已经有资质的企业,都不一定有这俩靠谱。
    人家强强联合,反倒有可能优化产业,形成良性竞争。
    听到张震寰的承诺,陈晨如获至宝。
    而且后续人家承诺,只要提交的计划合规,他们会想办法开绿灯,扶着顺风进入汽车行业。
    陈晨再三道谢,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协调司。
    www.cc176.xyz。m.cc176.xyz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