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我为太子! > 第283章:良辰美景,被军情打破

第283章:良辰美景,被军情打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上午巳时。
    窝寇终于得偿所愿,全军在河北道沧州境内的海岸上登陆,并朝着西侧的沧州州城杀去。
    沧州距离海边,有五十里地。
    如果放在平常的时候,但凡稍微赶路快一些,日落之前都一定可以抵达沧州城下,然而薛仁贵自然不可能让他们就这么大摇大摆的过去了。
    于是。
    短短五十里路,总共十万窝寇,竟然走了整整两天半的时间!
    薛仁贵一路上分兵袭扰。
    将窝寇的行军速度拖慢的宛如乌龟爬爬一般。
    全军将士几乎是在用肉身性命,来强行拖拽着窝寇的前进步伐,为后方的赵节等人,争取宝贵的时间。
    ……
    河北道,沧州。
    赵节风风火火的带人从海岸边冲回来。
    入城之后,直接闯进了刺史府内,没等刺史召集沧州官员前来行礼,赵节就把军情说了一遍,然后迅速下达了命令。
    “赶快传练给沧州各县,让各县组织百姓,入县城据城自保!”
    “快去!”
    “谁胆敢消极怠慢,本官定斩不饶!”
    沧州一众官员连忙颔首领命,大敌当前,众人也完全没有心思来客套,立即作鸟兽散后将赵节的命令吩咐下去。
    而赵节自然也没闲着。
    从沧州刺史府里冲出来之后,就直接纵马赶到了沧州折冲府内。
    大唐在河北道,共设置了整整三十八个折冲府。
    而折冲府自然也是有等级的,共分成上中下三等,上府有六个团的兵力,每个团有下设两个旅,也就是说有一千二百人。
    而中府,则有五个团,也就是一千人。
    下付人数最少,只有四个团,也就是八百人左右。
    而河北道的三十八个折冲府的兵马加起来,一共有四万人上下。
    人数看起来不少。
    但问题是,其中一万人,正在长安城的十二卫中番上宿卫,另外一万人被抽调去了新罗、百济战场。
    也就是说。
    如今的河北道,全部兵马加起来,只有正在休养生息,操练屯驻的两万人!
    “两万人……”
    赵节一边喃喃嘀咕着,一边脚下动作不停,大步流行的冲进了沧州折冲府内。
    折冲府的守门将士听见动静。
    抬头一看,便看见了身着一袭紫袍,头戴官帽,一副火烧眉毛的赵节,以及跟在他身后的十几名千牛卫将士。
    “这位大人……”
    没等他把话说完。
    赵节就伸出手,一把薅住了他的臂膀,语气急切道:“你们折冲都尉何在?!”
    “呃……”
    守将愕然,下意识的纸的折冲府内的正堂。
    赵节颔首,随后径直闯了进去,一边走向正堂,一边扯着嗓子大声道:“本官乃是大唐崇国公,御史大夫赵节是也!”
    “沧州折冲都尉速速出来,有十万火急的军情需要与尔商议!”
    堂内。
    正在处理公务的沧州折冲府折冲都尉郜文宣一听这话,当即愕然抬头,手中浸满墨汁的毛笔滴下一滴墨水,在宣纸上留下印记。
    可郜文宣已经没心思再去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听见动静后。
    他就直接跳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冲出正堂,见到了大步走来的赵节。
    “下官见过崇国公!”
    郜文宣是见过赵节本人的。
    四年之前,他还是一个小小的旅帅,奉命入长安在讲武堂中学习。
    而当时的赵节,就在东宫中整日忙乎。
    甚至于还有一段时间是他来处理讲武堂的日常琐事,因此郜文宣自然是见过赵节的。
    “免礼!”
    赵节连忙将他拉起来,用最简练的话语,将发生的一切都说了遍。
    闻言。
    郜文宣瞬间双眼一瞪,怒斥道:“小小窝奴,竟然如此胆大包天?!”
    “他们胆敢冒犯我大唐,难道就不怕举国上下尽数被屠戮干净,化成一片白地吗?!”
    赵节摇头失笑。
    “蛮夷之辈,哪懂得这些道理。”
    “除非对他们来说劫掠大唐有利益,便就这么来了罢了,畏威而不怀德之辈,五十年的改革下来,觉得自己翅膀赢了,便想与我大唐较量一番……”
    “当务之急,不是说这些。”
    “郜文宣,本官手中有陛下的敕令,还有三省下发的公函,凭着这些东西,本官要调集河北道所有折冲府的兵马,前来抵挡窝寇!”
    说话间。
    赵节就伸手入怀,取出了一份李承乾亲笔书写的敕令,交给郜文宣查看。
    郜文宣接过后扫了眼,二话不说,便下拜行礼道:“臣折冲都尉郜文宣谨遵陛下敕令!”
    “崇国公放心,下官这就集结人马,死守沧州,只是还望崇国公下令,让沧州刺史府配合下官行事!”
    “这是自然!”
    赵节颔首。
    “除此之外,还要尽快将消息送去河北道各地。”
    “限期七日之内,河北道三十八个折冲府等等兵马,必须尽数集结于沧州,谁误了时辰,本官便依照军法从事!”
    调兵自然并非小事。
    如果没有天子的敕令和三省的公函的话,赵节是绝对不可能调的动兵马的。
    但还在他临行之前,李承乾为了以保万一,便写了一份敕令。
    敕令的内容。
    是允准赵节调兵,并与薛仁贵共同执掌,从而以防渤海高氏煽动民变从而酿成大祸。
    如今。
    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渤海高适没有翻出什么浪花来,但却来了不速之客,敕令刚好排上了用场。
    赵节下令之后,便走进正堂,将桌子上的公文丢到一边,重新取来一张信纸,提笔书写,并同时开口道:“郜文宣!”
    “下官在!”
    “本官写一份书信,你派手下人六百里里加急走驿路迅速返回洛阳呈报于陛下!”
    “后天日落之前,陛下要知道沧州发生了什么。”
    “倘若本官日后知道你手下人延误了时间,延误半天,你就滚回去当大头兵,延误一天,你这个折冲都尉,就可以准备准备下辈子投胎了!”
    “听见没有?!”
    郜文宣顿时扯了扯嘴角。
    洛阳到沧州将近一千四百几,便是快马加鞭,六百里加急,两天之内都难以送到。
    “大人,这……”
    “本官不是在与你商量!”
    “窝寇的人数,恐怕在十万人左右,河北道两万兵马,即便战力超群,即便击退了窝寇,也肯定留不下他们所有人的性命,而且还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所以这消息,必须要陛下知道,需要陛下派兵支援!”
    “军国大事,涉及河北百姓性命,必须要尽快再尽快!”
    “是!”
    “下官明白!”
    ……
    大唐昌明元年,二月初九。
    初春的天气,还是有些寒冷的,不过好在邙山抵挡了从北边而来的寒流,所以洛阳的天气,还算比较温和。
    太阳渐渐西斜。
    李承乾处理完一天的政务之后,正扶着已经初显孕妇态的皇后苏檀儿,在园林中缓缓行走。
    温和的天气,闲暇的时光,身侧还有爱妻相伴。
    这一切都很美好。
    只可惜……
    “陛下!”
    “河北沧州急报!”
    “窝寇十万人马进犯沧州,安国公薛仁贵率部殊死阻敌,崇国公赵节调集兵马,并派人六百里加急,请陛下出兵救援!”
    www.cb3fe3k334.sbs。m.cb3fe3k334.sbs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