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67章 儒教

第67章 儒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妖僧道衍。
    黑衣宰相姚广孝。
    朱棣最重要的谋主,靖难最大的推手之一。
    医学世家出身,十四岁削发为僧,却拜道士为师,后又精研儒学。
    可谓是儒释道三家贯通。
    他的情况完全符合马钰的标准。
    对儒家思想不迷信,也完全不在乎儒家的权威,更不会在乎社会压力。
    关键,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
    洪武八年,朱元璋征召精通儒学的人入宫应对,他就很积极的参加了。
    只可惜,学贯三教在宋朝以前,那是世人敬仰的大学者。
    可在宋朝之后的儒家眼里,就是不务正业。
    最终他并没有被授官。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太急于求成,过于表现自己,不被朱元璋喜欢。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次出仕都以失败告终。
    之后就是长达七年的蛰伏。
    这七年他隐去了自己的锋芒,结交了一些有用的朋友。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再次征召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
    他通过朋友的举荐再次获得了机会。
    这次他没有直接去找朱元璋,而是先见了朱棣。
    在经过一番长谈之后,成功说服朱棣。
    并在朱棣的主动要求下,成功迈出了第一步,成为了燕王随侍。
    之后又是长达十余年的经营。
    他一步步取得朱棣的信任,并在关键时刻推了一把,改变了历史走向。
    根据历史记录,他自己过的不说多简朴,至少不奢华。
    对美色、金钱完全不感兴趣,华夏人最重视的子嗣,他也毫不在乎。
    甚至权力欲望也很一般,至少史书上并未没有,他试图直接掌握权力的记录。
    他的权力,都是来自于朱棣的信任。
    如果非要说他图什么。
    或许是为了名。
    但马钰认为,他更多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让自己的一身所学有用武之地。
    亦或者说,他享受那种搅动风云的感觉。
    如果他真的是个清心寡欲的和尚,马钰还真不一定有把握说服他。
    但既然他是这种性格,事情反而就好办了。
    就直接告诉他,有没有兴趣在儒家头上动动土。
    相信他会立即加入进来的。
    接下来就是如何说服朱元璋和马皇后了。
    至于私下联系姚广孝……想都不要想。
    自己一举一动都在朱元璋的监视之下,想瞒着他找人根本不可能。
    况且,姚广孝第一次出山,直奔朱元璋而去。
    第二次出山降低了目标,找的也是朱棣。
    很显然,他的目标就是皇家。
    说白了,他想要的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而不是从基层一点点往上爬。
    虽然现在自己是马皇后的从侄,可说破天也是外臣,且才十来岁。
    靠自己是很难说服姚广孝的。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朱元璋的手把姚广孝找过来。
    剩下的就简单了。
    所以,说到底这事儿还是得找朱元璋和马皇后解决。
    马钰大脑急速转动,很快就有了思路。
    他还顺便调整了一下,等会儿要和马皇后说的话。
    要把朱元璋往自己期望的方向引导。
    等到达坤宁宫正殿,他已经彻底理清思路。
    当即就迈步进入正堂,发现朱元璋、朱标也在。
    对此他并不意外,儒家出了问题,那关系可是非常大的。
    朱元璋和朱标两人肯定会在场,以便于亲自了解详情。
    见过礼之后,他在朱标下首坐下。
    马皇后先开口说道:“这么快就出来了,没谈拢?”
    马钰点点头,说道:“压根就没谈,我只是试探了一下。”
    “发现他才是旧秩序的代言人,就离开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他是当世文魁,如果儒家真的出了问题,他会没有责任?”
    “你找他去谈,怎么可能会有结果。”
    马钰只是叹息了一声,并没有说什么。
    这时朱标问道:“表弟,儒家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想了许久却没有一点头绪,你就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们吧。”
    马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按照之前想好的思路,说道:
    “在谈儒家的问题之前,我先和你们说一说宗教化和世俗化吧。”
    三人都不禁精神一振,这是又要讲大课了啊。
    “宗教以超自然信仰为核心,就是有一个或者一群不容亵渎的神灵。”
    “通过仪式、经典和神职人员传承教义,形成独特的宗教文化形态。”
    “宗教普遍都很极端,除了自己的神和教义之外,其他一切思想都被斥之为歪理学说。”
    “他们将神灵置于一切之上,将神灵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
    朱元璋下意识的反驳道:“不尽然,道教就不太在乎这些东西。”
    马钰说道:“道教不过是道家的衍生物罢了,与其说他们是宗教,不如说在模仿宗教求存。”
    朱元璋想要反驳,他可是当过和尚的,这一块是有经验的。
    马皇后熟悉他的秉性,知道他好抬杠的毛病犯了。
    眼睛一瞪,说道:“你还听不听了。”
    朱元璋连忙道:“听听听,咱就是随便问问。”
    又对马钰说道:“你继续说,继续说。”
    马钰和朱标忍俊不禁,对朱宝具还是得马皇后啊。
    “世俗化,是以现实生活为根基。”
    “更加关注民生、生产力发展、社会秩序,强调理性,重视祖宗传承下来的经验。”
    “直白点说,世俗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让天下更有秩序,让百姓过的更好。”
    “只要能实现这个目标,所有手段、思想,都是可以拿来用的。”
    朱元璋、马皇后和朱标都不禁点头,这才对吗。
    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神灵不要也罢。
    马钰继续说道:“世界上大部分的文明,都是基于宗教思想建立的,宗教色彩非常的浓厚。”
    “唯有华夏文明,在诞生之初就摆脱了宗教影响。”
    “事实上,华夏自身从始至终,都没有诞生过真正的宗教。”
    “我们的祖先最初信仰天地自然,太一神、昊天上帝等等,其实都是苍天的具象化。”
    “再之后,就开始信仰祖先神……”
    “华夏子民信仰的神灵,都是为我们的族群,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祖先。”
    “是真实存在过的人,或者是某一个群体的具象化。”
    “其中以商朝最为突出,当时人们除了祭祀苍天,更多的就是祭祀祖先神。”
    “但是我们祭祀苍天和祖先神,不是因为他们神圣不可侵犯。”
    “而是他们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做出了贡献,所以大家才奉其为神。”
    “从一开始,华夏族群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能不能让天下变得更好。”
    “如果你能让天下变得更好,哪怕你就是个盖房子的工匠,都能被万民奉为神灵。”
    “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包括仓颉、嫘祖等等,都是因此被奉为神。”
    “还有很多,就是平时做善事,被大家奉为神灵了。”
    “比如南方流行的妈祖祭祀。”
    “如果不能让百姓过的更好,哪怕他真的是神,也没人会相信。”
    “天旱去龙王庙求雨,不下雨就砸庙,此类事情比比皆是。”
    “到了商末周初,周文王因有德而得天命,更是给后世帝王树立了一个标准。”
    “作为君主,必须要将天下治理好,要让万民过上好日子。”
    “周公制定礼法制度,把人们对待神灵的礼、敬等规矩,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
    “我们要用礼敬神灵的态度,去对待其他人。”
    “这也标志着,处在萌芽状态的宗教思维,彻底被抹去。”
    “我们只需要敬畏苍天,只需要感恩祖先,不需要虚假的神灵。”
    “我们做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四个字,国泰民安。”
    “孔子的本意,也是让社会重新恢复秩序,让百姓安居乐业。”
    “包括后续的诸子百家,他们的出发点和归宿,也都是这四个字。”
    “可是宗教化的国家不一样,他们将信仰神灵视为一切的根本,压根就不在乎民生。”
    “如果百姓和神灵只能选一个,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神灵。”
    “因为但凡犹豫一下,都是对神灵的不虔诚。”
    “不要说是百姓,就连国君都是神灵的仆从。”
    “国王登基,需要神灵加冕才行,否则就是不合法的。”
    “如果国君的利益和神灵的利益冲突,那被赶下台的会是国王。”
    朱元璋三人眉头都不禁皱了起来,神灵是一切,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说到这里,马钰话锋一转道:
    “你们对比一下现在的儒家,是不是已经具备了宗教特性。”
    “孔子从人变成了圣,四书五经成了经典,不容许有任何质疑。”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现在的儒生群体,已经将儒家的‘教义’置于百姓的生死之上了。”
    他看着若有所思的三人,主要是对朱元璋,笑道:
    “陛下要不要试着碰一下孔子和孔家,看看儒生们会是什么反应。”
    本来还不甚在意的朱元璋,脸色陡然变了,怒道:
    “放肆,你敢挑拨咱针对儒家。”
    马钰耸耸肩,说道:“就当是我在挑拨,但你就不好奇吗?”
    “你就不想知道,在儒家眼里教义、孔子和皇权哪个更重要?”
    “你就不想知道,皇权……”
    朱元璋怒喝道:“够了,咱不想听你胡说八道。”
    “难怪你不敢和宋濂说出你的真实目的,若你说出来,只怕他当场就让你血溅五步。”
    马钰大笑道:“看,你也知道,我不尊孔子会被血溅五步。”
    “那岂不正说明我说的话是正确的吗,儒家已经容不下异己之言了。”
    “孔子早就变成不可直视的圣人,是不可亵渎的神灵。”
    “我再说个你不喜欢听的。”
    “世上没有万世不灭的王朝,大明早晚也有灭亡的一天。”
    “到时候朱家子孙会从天潢贵胄,沦落为最底层的百姓。”
    “可他孔家,靠着圣裔的身份,只需向着新朝奉上一张降表,照样是高不可攀的衍圣公。”
    “到时候你朱家子孙跪在他孔府门前,恐怕别人都不会拿正眼看一眼。”
    “哗啦。”朱元璋终于被破防,化身桌面清理大师,将面前桌子上的东西全部扫落到地上。
    眼睛恶狠狠的盯着马钰:“你大逆不道,真以为咱不敢杀你?”
    朱标大惊就想要劝说,却被马皇后给阻止了,只能着急的看着。
    他不明白,表弟以前虽然也爱蛐蛐,但一直都很注意分寸。
    今天怎么会说出这般过激的话来。
    马钰深吸口气,正色道:“你自然敢杀我,但我知道你不会。”
    “因为你是大明的开国君主,知道谁才是为了大明为了万民。”
    朱元璋凝视他许久,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发出一声巨响。
    然后一声不吭转身离开了正殿。
    朱标连忙跟过去想要劝说,哪知道朱元璋却呵斥道:
    “你出来做什么?回去。”
    朱标有些懵:“啊?”
    朱元璋没好气的道:“啊什么,你也变蠢了是吧?”
    朱标这才醒悟过来,是让他回去继续听马钰还会不会说什么。
    但他又有些担忧的道:“您没事吧?”
    朱元璋眼神冰冷:“咱是很生气,但咱更想知道,孔家的虎须咱能不能摸得。”
    说完就不再理会朱标,转身去了乾清宫。
    孔家两面三刀,他早就看着不舒服了。
    尤其是去年三月徐达攻下山东,他下诏让孔家家主孔克坚来朝觐。
    结果孔克坚竟然称病不来,只让他儿子孔希学来应天。
    这分明是不把他朱元璋放在眼里。
    如果不是为了拉拢读书人之心,他早把孔克坚给杀了。
    现在王保保已经被驱赶出中原,再有几个月肃清北元残兵,大明就真正一统天下了。
    到时候也没必要与读书人虚与委蛇了。
    就算没有马钰这番话,他也想动一动孔家。
    现在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咱倒要看看,你们这些儒生会怎么做。
    另一边,朱标返回正堂,苦笑道:
    “表弟,你今天这话,实在有些过了啊。”
    马钰放下手里的茶杯,说道:
    “重症当用猛药,大明需要儒家来治国,就算我说的天花乱坠,你爹也不会轻易动儒家的。”
    “但现在就不同了,宗教化的儒家已经触碰到了他的逆鳞。”
    “等他证实了我的话,必然会采取行动的。”
    然后他看着马皇后说道:“姑姑也是支持我的,否则方才就阻拦我了。”
    朱标疑惑的看向自家母亲,她也是刚刚才听说这事儿吧?
    为何如此草率的就支持了?
    这么大的事情,不应该经过再三查证思索之后才能决定吗?
    马皇后沉默片刻,才开口说道:
    “我也不知道你说的是对是错,但我愿意相信你,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www.4e54.icu。m.4e54.icu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