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高武:我,修炼巅峰强娶长公主 > 第544章 进退两难

第544章 进退两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香妃点头:“若我们此刻出手,杀几个刺客,或许能震慑!”
    “但主公说过—‘不是杀一个报仇,而是护所有人的讲台!’”
    张青松沉声:“那怎么办?”
    “这时候发律令,再讲‘律能护人’,没人信!”
    “我们总不能把东瀛人的尸首拖出来示众,那不是秦律作风!”
    “可若不出手,百姓真会开始怀疑!”
    秦浩在这三日间未发一言。
    直到第四日,他才命人将那个被刺死的少年的尸身抬入秦王府后殿,不葬,不火,置于黑木棺中。
    命人在棺上书一句话:
    “他不是为秦律而死!”
    “他是为‘说出自己愿意’而死!”
    “不是我们叫他讲,是他愿讲!”
    “不是我们叫他信,是他愿信!”
    “他若不讲,不写,不言—他会活!”
    “他讲了,写了,说了—他死了!”
    “但他不是弱者!”
    “他说话的时候,是活着的!”
    “你杀得了他的人!”
    “你杀不了他留下的那句话!”
    他命律守将棺送至各地“讲约所”,每日选一处设祭,一日一人守棺。
    守的人不是军,不是官,而是讲律者本身。
    不是为了哭,而是为了讲。
    讲少年所讲未完之篇,讲他留下的那一页。
    每一处设祭之地,棺未开,文不撤。
    只是守、讲、写。
    第一日,仅十人。
    第二日,百人。
    第三日,千人。
    那页被血染过的《秦律·人则篇》重新被人誊写、传抄、讲述,传到千村万寨,有人甚至夜里点灯照着读,一字不漏。
    这一仗,没有兵马,没有战鼓,只有人,一遍遍把那一篇律—读出去。
    “人有其身,不容侵!”
    “人有其名,不容夺!”
    “人有其言,不容割!”
    “人可立其理,不需王命!”
    这一字一句,被百姓自己读出来的时候,那些潜伏的“忍者”便输了。
    他们不是没刀。
    是他们终于明白—你可以斩断一个人,却斩不断一千个“他讲得对”的回音。
    而他们最怕的,是这些回音里,没有“恨”,没有“复仇”,只有“继续”。
    继续讲,继续信,继续写。
    东风军未出兵。
    秦王府未封门。
    秦地没有杀一个报仇者。
    但整个讲约体系,反而更稳了。
    香妃收到边线密探传回的消息:“南楚近三日,原本在暗地联络的东瀛商使突然中断音讯,已三日未出面!”
    “齐地那边,有官员密报,说‘东瀛人所带之银未结算,疑被弃’!”
    “吴郡、蜀北亦传,忍者之踪不明,有人疑其悄然退走!”
    张青松合上卷宗。
    “他们走了?”
    “不,他们不是怕!”
    “他们是不懂!”
    “他们看不懂这个天下,怎么突然就不怕他们了!”
    “他们不懂,为什么杀了一个讲律的少年—别人反而讲得更大声了!”
    秦浩站在窗前。
    “因为他们错了!”
    “这天下,不是靠他们那套无声的刀来统!”
    “是靠百姓能不能在堂上说出一句‘我有理’!”
    “只要还有一个人敢说出‘我愿意’,你就打不赢!”
    “你杀了一个讲律的,百姓讲得更响!”
    “你烧了一张契文,百姓就写十张新的!”
    “你砍断一页纸,百姓就背下来!”
    东瀛暗线撤退后,十八国终于按捺不住。
    六月初四,大越与吴郡两地边军同时调动,分别派出一支先锋军压至秦地西南、东南两侧,其中大越先锋为“骑步混编”,总数约四千,设三营十旗,行军不急,兵不列阵,表面仍称“边境巡防”,实则深入秦地旧岭五里之地,逼近青池河。
    吴郡那边则更隐,兵少而精,不过一千二百人,但全数轻装快行,昼伏夜行,走山口小径,已悄然绕至新设的归户村落后方。
    消息传至王府之时,张青松面沉如水。
    他知道,这不是小事了。
    十八国虽然还没正式举兵,却已将“前线侦察”和“心理压制”运用到了极致。
    他们压线,不交战,不拔刀,就是逼秦地调兵,逼东风军出营,只要秦地一动,他们就能在舆论上反手一掌—“秦地挑衅在先,破盟先行”。
    香妃汇总边报之后也做出判断:这次来的是“试火先锋”。
    他们不是要打,是要等。
    等一个错。
    等秦地出一个“走错一步”的命令,他们就能回身召集十八国共兵,正名“伐乱”。
    秦浩翻阅了三份边军传报,没有开口。
    直到夜深,才在地图前落了一子。
    不是落在敌军所在之地,而是—敌军身后。
    他指着一处叫“乌草镇”的旧地道:“这里!”
    张青松一愣:“这是敌军的后勤?”
    秦浩点头:“敌军虽小,但粮必不短。
    大越那边三营十旗,骑步混编,按他们的补给速度,不可能全靠就地取粮!”
    “他们不是急攻,是拖压!”
    “但凡想拖,粮道就必设前置转运点!”
    “而乌草镇,三日前刚被一支三百人队驻过,次日即空!”
    “空得太干净,不像转营,更像‘清场’!”
    “他们是怕我们知道那边藏了东西!”
    “那我们,就去看看!”
    他没有派大军,只调出东风军第五游击营中的六十人,皆为骑兵斥候出身,熟夜行,通地势,不带重甲,只配短戟与哨笛。
    队伍从夜间出发,不走边道,避开归户村落,以“村使过路”为名,伪装成送契使团,沿青池河北岸绕行一夜,次日拂晓已潜入乌草镇。
    查无一人。
    但镇后粮仓的灶灰尚温,南口路旁有五匹马蹄印仍在。
    而在一口井下,他们发现了三口空瓮,内有腥味未散—是腌肉桶。
    这说明,此处数日内仍有后勤来转。
    秦浩拿到线报后,手指轻敲,落下一字:“扰!”
    不是打,是扰。
    不是出兵攻阵,而是“把敌军的后勤体系扰乱”。
    他分三步行事:
    第一,派“归户民队”伪装成难民商贩,在乌草镇至青池河北岸之间建三处“人烟点”,人不多,只搭棚设锅,日夜冒烟,装作有百户商民在此歇脚。
    第二,命律守假作过路讲者,于镇南三十里山口设“临时讲律台”,点香鸣鼓,借口“为归户行春祭”,吸引边地百姓聚拢。
    www.46795.icu。m.46795.icu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