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 第359章 我要创办《亚洲日报》

第359章 我要创办《亚洲日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九龙尖沙咀弥敦道172号,新华社驻港分社三楼位置。
    社长梁威霖一改平日里的沉稳,几乎是步履带风地亲自将一位特殊的客人,引向了走廊尽头的贵宾会客室。
    他脸上洋溢着无比热切的笑容,那是真的压抑不住的欣喜啊!
    更是对眼前这位神秘访客由衷的感激。
    这位访客,便是如今港岛炙手可热的日本富豪“小林天望”。
    此刻为了保持低调和隐匿行迹,林火旺戴着一顶压得略低的帽子和一副几乎遮住大半张脸的口罩。
    梁威霖心中感慨万千,不得不服啊!
    正是这位“小林先生”寥寥数语的点拨,就能让沉寂多年的左派报纸,瞬间便在港岛的报业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深知此人来历非凡,能量巨大,连廖公都对他如此的敬重,言明其对国家的贡献不可估量。
    梁威霖自然是万万不敢怠慢的。
    但是,走廊两侧的办公室门缝里,却是不可避免地探出了不少好奇的目光。
    分社的工作人员们目睹了梁社长那罕见的、近乎殷勤的态度,对这位只露出背影和少许眉眼的神秘先生充满了各种猜测。
    低声的议论迅速在各个角落蔓延开来。
    “喂喂,什么情况啊?社长亲自下楼迎接?”
    “这年轻人遮得严严实实的,看起来好神秘……”
    “你看梁社长那样子,笑得合不拢嘴,好像见了亲爹一样热情!”
    “肯定是大人物啊!不然怎么会让梁社长这么紧张?”
    “我猜是咱们内地派来的密使专家?专门来指导左派报纸的。或者是海外的华侨,在国外大学深造过的?”
    “别乱猜了,有保密条例的!小心挨训……”
    尽管好奇得心痒难耐,严格的保密纪律还是如同一道无形的壁垒,将那些探究的视线和可能的跟踪挡在了门外。
    大家只敢在办公室内压低声音交流,无人敢真的推门出去细看或尾随。
    然而,在翻译科的门后,郭琳娴心中那股按捺不住的好奇心,却是被梁威霖异常的态度以及满楼的议论彻底点燃了。
    强烈的探究欲压倒了对纪律的小心翼翼。
    趁着同事们议论纷纷、注意力分散的间隙,她悄悄推开一条门缝,身体微侧,小心翼翼地探出头去,目光紧紧追随着那个即将消失在会客室门内的身影。
    好年轻!
    这个背影……
    不知为何,这一瞬间,郭琳娴的心头猛地掠过,一丝极其细微却无法忽视的悸动——一种模模糊糊的熟悉感。
    似乎在什么地方,她见过这个年轻而挺拔的背影?
    但这感觉如同风中飘过的尘埃,转瞬即逝,任凭她如何努力在脑海中翻找着。
    那丝灵光就是抓不住,就像被一层浓雾笼罩,怎么也回想不起确切的时间和地点。
    而最让她感到惊异的是,这个有点熟悉的背影主人会是如此年轻!
    而梁社长,这位在港岛肩负重任、素来沉稳威严的新华社掌舵人,却对这个年轻人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与殷勤。
    这个年轻的“神秘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
    厚重的橡木门在梁威霖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和窥探。
    会客室内,清雅的花香混着淡淡的雪茄气息,营造出一片宁静。
    梁威霖热情地请林火旺在沙发上落座,自己则坐在对面,脸上抑制不住的笑意和激动几乎要满溢出来。
    “小林先生啊!”梁威霖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提高。
    “今日一役,完全可以说是震天动地啊!”
    “您简直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点石成金啊!”
    “先前您一席话,点出我们左派报纸的死穴,我们按您的思路一改……”
    说到这里,他就打开了话匣子,再也收不住,滔滔不绝地将左派报纸改革后所取得的惊人成果一一列举。
    “《大公报》那篇揭露北角女工血泪的直击报道,您猜效果怎么样?”
    “卖疯了!皇后大道、铜锣湾、旺角几个点,零售额暴涨三倍都不止啊!”
    “印刷厂开足马力加印都赶不及出货!”
    “工厂工会那边反应极其热烈,打电话过来感谢我们为基层工人发声!”
    “都说讲中了他们心窝里最苦的事!”
    他激动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继续道。
    “《文汇报》就更加厉害!九龙城寨!”
    “这个‘禁地’一探秘,简直引爆全港!”
    “油尖旺、深水埗,尤其九龙城附近的报摊,开卖没几个钟头就清仓!”
    “市民们好像追连续剧一样,围着报摊催下一集!”
    “电台都跟着报道!甚至有社团背景的人放话说我们够胆色!”
    “就早上短短几个钟,广告部电话就被人打爆了,好几家大百货公司抢着登广告!”
    “真是想不到啊!”
    “还有《香港商报》!”梁威霖眼中精光四射。
    “那篇关于汇丰偏帮大地产商的报道,真是一支银针直插要害!”
    “虽然汇丰的法务反应强烈,打电话来气势汹汹,要追究所谓‘失实’,甚至暗示要发律师函,但!”他重重一顿,语气斩钉截铁。
    “可我们手握铁证,每个数据都经得起查!”
    “他们想告?我们就陪他们玩到底!”
    “正好让全港市民看看,到底谁在搞‘严重失实’!”
    他放下茶杯,身体前倾,语气无比诚挚,带着深深的敬意。
    “小林先生,正所谓‘一言千钧’,您几句话的价值,真是胜过千军万马!”
    “我老梁做了几十年宣传工作,都忍不住要讲一句,您天生就是做传播、做舆论的一把通天手!神来之笔啊!”
    听着梁威霖热情洋溢、充满数据的汇报,隔着口罩,让人看不到林火旺的表情变化。
    但那一双露在外面的眼睛,平静如水,并没有因为巨大的成功而显露出过多的兴奋,更像是一切都在预判之中。
    他微微颔首,声音透过口罩传出,沉稳而清晰。
    “梁社长过誉了。”
    “左派报纸改革的效果,我来时也做了一番亲眼观察。”
    他语速不快,条理清晰地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发现。
    “从太子道出发,到铜锣湾,再到中环,无论是街角报摊,还是茶楼食肆,几份左派报纸的抢购热度确实远超平日。”
    “最值得留意的是中环。”
    林火旺特意强调。
    “那里写字楼林立,金领白领云集。”
    “我观察到许多穿着高级西装、拿着真皮公文包的年轻才俊,平时可能对左派报纸嗤之以鼻,但今日,他们经过报摊时,也会被那些醒目的标题吸引,驻足、掏钱,甚至一次买走几份。”
    “他们的主动消费,意义不凡。”
    “这说明我们的改革确实击中了某些焦点,引发了更广泛阶层的关注和思考。”
    梁威霖听得连连点头:“对对对!这正是我们新华社一直希望实现的突破啊!
    说起来相当的惭愧,我们这么多年没做到的事,小林先生一番提点,立马就超额完成了目标。”
    林火旺顿了顿,继续推进话题,提出了左派报纸下一步更精细化和渗透性的改革方案。
    “目前的成功只是第一波攻势。”
    “要真正深入人心,形成持续影响力,必须深耕细作。”
    “我认为接下来,报纸要进一步提升实用性。”
    “可以开设固定版面或者栏目,例如:‘今日市价’或‘民生通’,每日刊登港九新界主要街市的肉菜蛋奶价格变动,及时、权威。”
    “再比如,‘入学指南针’,定期发布各区政府资助学校、国际学校甚至幼稚园的最新招生政策、报名时间、所需文件明细、学杂费减免等信息。”
    “这类信息看似琐碎,却是千万家庭每日关切之所在。”
    ……
    洋洋洒洒,林火旺足足说了半小时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这些具体的改进建议,与他下飞机时向廖公和梁威霖提及的想法高度一致,现在终于到了具体执行的层面。
    “但最重要的是。”
    林火旺加重了语气。
    “我们在做这些实用、贴近民生的报道的同时,要学会巧妙地把内地相关的信息柔和地带出来,绝不能生硬做作。”
    “举个例子,”他深入阐释。
    “当我们报道香港工潮,工人争取权益时,可以在同版或者接续内容中,用极平实的语言提及:‘无独有偶,祖国大陆新出台的劳动法修正案,亦进一步强化了对工人工作时间、安全保障及福利报酬的保障机制,据xx工会负责人评价…’。”
    “或者报道港岛房地产炽热、市民置业艰难时,顺带提及:‘相比之下,祖国大陆近年来针对住房问题推行了多项惠及民众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政策,目标明确指向减轻普通家庭的负担……’。”
    林火旺强调道:“关键就在‘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把这种信息作为相关事件的背景补充或对照点呈现,而不是上纲上线、摆大道理的意识形态说教。”
    “避免使用‘社会主义优越性’、‘资本主义腐朽’等直接评判词语。”
    “要润物细无声地让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印象:哦,原来在某个方面,大陆也有了这样的规定和发展?大陆人竟然不用买房,工作就给分配房子之类的……”
    “或者,那边也在处理类似的问题?人家怎么处理得就更好呢?”
    “形成一种自然的对比与客观的关联。”
    “梁社长,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才是持久改变观念、塑造形象的真正利器,比任何强硬的宣传都要有效百倍。”
    “务必要把握好这个分寸!”
    梁威霖听得屏息凝神,一边快速点头,一边手忙脚乱地从口袋里掏出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和钢笔,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将林火旺的每一句建议都仔细记录下来。
    他的表情专注至极,按照金庸大师武侠小说里的情节来类比的话,就像是一个初入江湖的菜鸟,正在聆听着武林高手的绝世秘籍。
    末了,他紧紧握着这份刚写下宝贵思路的笔记本,感慨万分地抬头。
    “小林先生,句句珠玑!字字千金啊!”
    “我梁威霖搞宣传多年,今天才算真正摸到了点门道!”
    “我一定把这些宝贵意见一字不落地贯彻下去,这实在是我们在港岛开展新闻和宣传工作的传世宝典啊!”
    说到这里,梁威霖的脸色又变得严肃起来。
    他收好笔记本,压低了声音,向林火旺传递了一条来自新华社情报渠道获取的重要消息。
    “小林先生,您旗下的《龙jump》在港岛一经发布,就立马火爆全港。
    这样的锋芒毕露,成绩斐然,必然会触及港岛本土漫画杂志社方面的利益。”
    “我们有可靠的情报显示,港岛本土几家有影响力和背景的漫画杂志高层这两日频繁私下接触,似乎正在密谋对策,目标就是您旗下势头极猛的《龙jump》。”
    “根据信息分析,他们不会坐视《龙jump》再进一步蚕食市场,很可能会在近期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耍些不入流的花招。
    比如散布负面谣言、干扰印刷发行,甚至制造版权纠纷等等下三烂的阴招。”
    “小林先生,您的《龙jump》现在是树大招风啊,请务必提高警惕,提前做好防备!”
    面对梁威霖郑重其事的警告,林火旺只是从鼻子里发出一声极轻微的冷哼。
    他露在口罩外的双眼,闪过一丝了然而又带着轻蔑的光芒。
    “多谢梁社长的提醒。”他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丝毫紧张。
    “不过,这点事情,我早有预料。黄玉郎和上官小宝昨日亲自到我府中,表面上好言好语要我高抬贵手,实则却是来警告我的……”
    “商场如战场,有人眼红、有人下绊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他身体向后靠了靠,姿态从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对手出什么招,我接着就是。”
    “梁社长放心,我已做了相应部署,《龙jump》这边,我有信心能稳住阵脚。”
    这份平静,透露出的是绝对的掌控力和强大的信心。
    然后……
    林火旺才正式道明了自己此次亲自登门拜访的核心目的。
    他的身体再次微微前倾,声音依然不高,却掷地有声道
    “梁社长,左派报纸的改革走上正轨,成果喜人,这是一条有力的臂膀。”
    “但是,仅靠这一条臂膀,在复杂的舆论场上起舞,有时难免受到体制和立场的束缚。”
    “有些需要大刀阔斧才能劈开的领域,有些更能吸引眼球、贴近市井趣味却又不适合左派报纸身份涉足的内容。
    比如对某些涉及港府深层问题的深入调查、尺度更大更犀利的时评。
    揭露豪门秘辛的连载小说、带有较浓香艳色彩但情节引人入胜的通俗小说、连载漫画故事等等。
    这些需要另一条更灵活、更敢闯敢试的臂膀来开拓。”
    林火旺说这些话的时候,目光灼灼地盯着梁威霖,清晰地提出了他接下来的构想。
    “因此,我计划开办一份新的报纸,名字就叫《亚洲日报》!”
    “它的定位,就是要成为左派报系之外,面向更广泛普通市民读者群的另一条传播渠道、另一个发声阵地。”
    他随即提出了具体需要的新华社及左派力量协助的关键点。
    “不过我在港岛的力量有限,我需要你们强有力的支持。”
    “我希望能得到新华社驻港分社在情报消息来源方面的共享便利——许多重要的信息源和线人网络,靠我们单打独斗是难以建立。”
    “同时,希望能借助左派阵营旗下那些产能稳定、管理可靠的印刷厂来完成这份新报纸的印刷工作。”
    “无论是纸张供应、印刷质量还是排期保密,我相信有组织的集体力量,肯定远胜于我们初创时自己去敲小作坊的门。”
    这番构想,正是严格呼应了他向廖公提出的“两条腿走路”的战略蓝图。
    《亚洲日报》这条新腿的任务非常明确:去做那些《大公报》、《文汇报》等不便或不能做的内容,拓宽舆论引导的广度和深度。
    “《亚洲日报》?”
    梁威霖忍不住复述了一遍这个名字,原本因商讨《龙jump》事宜而微蹙的眉头瞬间舒展,但随即又猛地向上挑起!
    他脸上的表情,从略带思索到瞬间惊愕,嘴巴下意识地微微张开,瞳孔在刹那间收缩了一下。
    办一份新报纸?
    这个想法本身在时下的港岛并不新奇。
    港岛各种各样的花边小报,没有上千也有几百份了。
    只不过,大部分的报纸,都是为了博眼球和赚广告费的。
    内容上粗糙不已,有今天没明天。
    港岛几乎每天都有报纸倒闭停刊,也每天都有一些不知名的小报在默默成立发刊。
    但林火旺要创办的这个新报纸,竟然直接命名为“亚洲日报”?!
    这个名字本身所蕴含的庞大野心和咄咄逼人的气势,就好像惊雷炸响一般,狠狠砸在了梁威霖的心头!
    这两个字的分量太重、格局太大了!
    “亚洲”——这绝非仅仅瞄准港岛一地,其核心野心昭然若揭,意图覆盖整个东亚、东南亚甚至更广阔的区域!
    这“小林先生”的胃口,竟然磅礴如斯?
    他才多大年纪?
    心思之深远,气魄之宏伟,已经完全超出了梁威霖的想象!
    他万万想不到,“小林先生”登门拜访,不仅是来指点左派报纸接下去的改革方案,最后竟是又抛出这样一枚重磅炸弹!
    一时间,贵宾会客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窗外港口的汽笛声,也仿佛瞬间一下就被拉远了。
    梁威霖手里握着还带着墨迹温热的钢笔,身体保持着前倾的姿态,却如同凝固的雕塑。
    只有他那双瞪大的、充满难以置信神色的眼睛,直勾勾地望向被帽檐和口罩覆盖的林火旺。
    “亚…亚洲日报?!”
    梁威霖喉咙里滚动的喃喃自语,声音不大,却在这片寂静中被无限放大,清晰地回荡在会客室内。
    这份报纸连名字都没多加考虑吗?
    真的是要发于港岛,剑指全亚洲么?
    《亚洲日报》这名号……
    所代表着林火旺创办报刊的野心……也实在是太大了吧!!
    ……
    577ff.cfd。m.577ff.cfd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