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34章 冲锋枪和轻机枪,只要能用就行

第34章 冲锋枪和轻机枪,只要能用就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鲁路修回国后的第一站,就选择来图林根,找伯格曼公司,这并不是随便乱选的。
    因为他知道历史上就是这家公司,对于德军的重机枪改轻机枪项目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又在冲锋枪领域颇有建树。
    鲁路修想要组建暴风突击队,轻型自动火力是最绕不开的一个关键点。
    而且这些东西也是鲁路修本次要搞的几个项目里最难、见效最慢的,自然要优先处理了。
    “鲁路修上尉,殷麦曼上尉,你们真是年轻有为啊,都才二十出头吧,就已经做到上尉了,将来肯定是要做将军的。”
    老板埃米尔.伯格曼很是客气地寒暄着,还把二人让到一辆本茨轿车的后排坐下,他自己则坐副驾驶的位置。
    鲁路修上车后,也很是客气地开门见山:“伯格曼先生实在是太热心了,难怪公爵殿下让我回国后第一站就先来找您。
    后面这几天可要叨扰了,第6集团军有一些军备方面的需求,还得指望伯格曼公司大力支持。
    不过你放心,只要能做出殿下需要的东西,将来的订单和利润绝对不成问题。”
    伯格曼:“为帝国效力,这都是应该的,我先带你们去下榻的地方吧?”
    鲁路修看了下表,他一大早坐了六个小时的飞机,现在也才刚刚午后:“殷麦曼上尉开了6个小时的飞机,他需要休息,我在飞机上睡够了,午饭后先谈正事吧。”
    伯格曼也不由佩服起鲁路修的敬业,便临时调整了一下,安排公司的技术骨也来一起参加接风午宴。
    德玛尼亚是美食荒漠,大家都不讲究吃喝,所以午宴很简单,就在公司食堂解决了。无非专门为贵客加了几个菜,也就是焗烤猪蹄和鞑靼牛肉之类的。
    这种场合,关键还是趁机认识些人脉,谈谈正事儿。
    鲁路修很豪爽地独自干掉了一只焗猪蹄,也在饭桌上认识了两个知名设计师。
    “这位是我公司的技术总监路易斯.施迈瑟,这位是著名设计师雨果.施迈瑟。”
    “幸会。”鲁路修一边擦手,一边举杯和二人分别碰杯寒暄。
    经过短暂的接触,鲁路修也看出来了,这家公司的家族式经营氛围非常浓厚,是典型的威权式决策风格。
    老板埃米尔.伯格曼,就是初代创始人西奥多.伯格曼的亲侄儿。
    连技术领域,也是两个都姓“施迈瑟”的设计师说了算。
    历史上老施迈瑟,也就是路易斯.施迈瑟在1916年因为年老患病,不得不退休了,然后就轮到儿子雨果.施迈瑟继承他的职务,随后就搞出了MP18冲锋枪。
    连技术岗的负责人都能“世袭”,这在后世的科研企业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在20世纪初的德玛尼亚却很常见。
    毛瑟,西门子,保时捷,很多家族父子甚至祖孙都是技术大牛。
    鲁路修也没时间慢慢铺垫,于是敬完酒就把话题引到了自动轻武器领域:
    “听说贵公司自开战以来,就在钻研我国的自动武器轻量化改造问题,不知有什么最新进展么?”
    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冲锋枪”这个新名词,历史上第一把冲锋枪要一年半之后、才被一个意呆利佬造出来。鲁路修讨论时也只能换别的词替代。
    德玛尼亚军队在自动火力轻量化方面,一开始确实走得比较慢。
    他们的MG08重机枪是非常精良好用的机枪,射程、精度、可靠性都比布国的维克斯重机枪优秀,射速也相当。
    但唯独在整枪的重量方面实在是太重了——维克斯重机枪全重也就40公斤,而MG08全重可以达到惊人的65公斤!
    两者的枪身就差了8公斤,而脚架更是差了20多公斤——MG08用的是四脚架,足有37公斤重!
    当然这个四脚架的性能是非常好的,让MG08拥有当时冠绝全球的射击精度和稳定性,无论怎么扫射都完全感受不到后坐力,但就是太重了。导致这东西只能用于阵地防御,根本没法在机动进攻中使用。
    德军“低攻高防”的特性,一小半要归咎于这挺重机枪的机动不便。
    战争开始后,包括毛瑟、DWM母公司,还有DWM位于巴登公国的卡尔斯鲁厄子公司,乃至眼前的伯格曼公司,都尝试了各种轻量化改造计划。
    其中伯格曼公司应该算是走在最前面的了。
    不过如今毕竟才1914年11月,面对鲁路修的垂询,老施迈瑟还是有些没底气。
    他连忙介绍道:“我们已经尽力了,帝国之前的重机枪设计思路有点跑偏,过于追求阵地防御时的绝对火力,牺牲了机动性。想要一下子扭转过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也考虑过模仿丹麦的麦德森轻机枪重新造一款轻机枪,但那需要把很多东西都推倒重来,至少要一两年的时间。如果只是对MG08进行轻量化改造,大约再有几个月就够了,但具体能有多轻我就不敢保证了。”
    鲁路修:“不用急,你先说说,开战前4个月,你们取得了多少进展,目前把重机枪轻量到多少了?”
    这些技术细节参数老施迈瑟一下子记不清,他毕竟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于是就给儿子使了个眼色。
    雨果施迈瑟连忙接过话头:“MG08改造前全重65公斤,其中28公斤是枪身,37公斤是四脚架。要改成轻机枪,四脚架可以直接丢掉,我临时研制了一个只有3公斤的两脚架,这样就减掉了34公斤。
    另外,我对枪身结构也做了一些不影响性能的简化,大约能再减掉3~5公斤。
    目前我有两套方案,一套是继续沿用水冷模式的轻机枪,全重27公斤;
    还有一套是气冷模式的,也就是去掉散热水套,换上多孔的金属空套管,全重能再省5公斤,减到22公斤。但气冷抽风套管的结构还要慢慢试验优化,目前还没法保证散热效率——因为帝国原先没尝试过气冷的机枪,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积累,从外国货身上借鉴。”
    鲁路修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脑中细细斟酌了一会儿。
    他知道,历史上伯格曼公司就基于MG08重机枪,帮忙改良出了MG08/15型轻机枪。但如果没人干涉推一把的话,这东西还要半年多才能试验通过,一年后才能投产。
    22公斤重的轻机枪,虽然比68公斤的轻了三分之二,但要携行作战还是太累了。
    何况机枪手还要随身带至少一条弹链呢,这个时代用的都是全威力枪弹,毛瑟792弹头就有15克重,加弹壳加发射药,全重20多克,一条两百发弹链也得5公斤。
    鲁路修琢磨了一会儿,提出了两个方案:“枪管散热结构进一步优化的问题,可以慢慢来。我这里有一份之前从比利金刘易斯公司缴获来的机枪轻量化研发资料,你们可以借鉴一下,说不定能少走一些弯路。”
    鲁路修话一出口,雨果施迈瑟立刻眼神一亮,他显然也是知道刘易斯这位圈内同行的。
    有了他的资料,互相借鉴一下,应该也能查漏补缺、吸收点别人的长处,提升自己的研发进度和质量。
    而他也并不知道,原本历史上,刘易斯公司在比利金覆灭前,跟着国王和内阁一起逃出了德军的包围圈,随后去了布列颠尼亚,后来在1915年帮布列颠尼亚定型了刘易斯轻机枪。
    这一世,也算是鲁路修导致的蝴蝶效应,德军最后把比利金残余势力围歼在了奥斯坦德,没有让比利金人成规模地突围成功。
    虽然刘易斯这样的高端武器设计师,肯定优先级很高,跟随国王和内阁一起坐林仙级轻巡洋舰逃出了包围圈。
    但那种兵荒马乱的环境下,刘易斯手下的很多助手、外围技术人员肯定是捞不到船票跑路的,很多相关技术资料后来也被德军缴获了。
    之前李斯特上校的第16步兵团打进奥斯坦德城、接受比军投降时,其他军官都在忙着搜集值钱的东西,只有鲁路修想着先梳理一遍比利金人有没有值得缴获的军工资料,结果还真就被他捡漏了一些人员和图纸。
    当然,这些东西后来也都向上级汇报了,这次也是公爵殿下点头允许他带来、帮助伯格曼公司加快研发进度。顺便也好为鲁路修个人捞点人情关系。
    这种感觉,倒像是刘邦进咸阳,其他人都在忙着“财货有所取,妇女有所幸”,唯独鲁路修学萧何先找地图籍册。
    鲁路修一边说着,一边就从随身携带的资料里,掏出几本图纸,推到雨果施迈瑟面前。
    雨果施迈瑟展开稍微看了一会儿,就喜上眉梢,并给了他一个反馈:“有了这些东西,MG08/15的研发和投产进度,还可以再加快半年左右。明年年初就能定型,上半年就能量产!而且我估计能比我自己独力设计,再额外减重两三公斤。”
    “到明年年初定型……那就是两三个月之内了?作为一款成熟武器,这个周期倒也可以接受。不过眼下我需要一小批能在一个月之内就拿到手、并且投入实战测试的样品,可以做到么?”
    雨果施迈瑟顿感为难:“一个月?如果直接用机床加工,不开冲压件模具降本的话,倒也可以做到。但成本会比较高,作为研发样品是可以的。”
    鲁路修大手一挥:“你完全可以搞得更简单一些——我看你这款设计中的气冷式机枪的枪套,还是打孔圆管造型,这种东西,加工的时候难度太大,还不如直接搞成折角方管!
    这是枪套,又不是枪管本身,圆的方的重要么?能散热不就好了!而且作为测试样品,方管上打的散热孔,也不用那么细密。孔可以稍微大一些、数量少一些。
    要确保复杂作战环境下,有什么泥沙土块嵌进散热孔里,战士们能够直接把手指伸进去掏干净。你把孔打得那么密,比手指头都细,到时候都没法在战场上简易保养。”
    鲁路修随便就指出了好几个改良的点,都是针对如何降本易产、增加战场维护性的。
    而这些改良点,其实也不难想到——作为军迷,大多数人都知道,后世的MG34通用机枪其实比MG42更加精良,但就是成本高,难生产,难维护。MG34就是精准的圆管气冷散热枪套,而MG42改成了方管,直接用薄钢板轧钢冲压就行了,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历史上MG08/15的气冷枪套,原本也要搞成圆管,但有了鲁路修,这些“精益求精”的弯路就没必要走了。
    真到了战场上,方管跟圆管的散热效率几乎没差,生产成本和战场维护却极大改善了,岂不美哉?
    雨果施迈瑟听了他的建议,却是喜忧参半。
    他当然能看出,鲁路修上尉的办法,可以降低成本和增加可靠性、易维护性、易生产性……
    但堂堂德玛尼亚帝国的军工企业,居然不再精益求精,而是追求降本增效……雨果施迈瑟的内心还有点转不过弯来。
    而雨果的父亲老施迈瑟,更是完全想不通,他当即反驳道:“鲁路修上尉!我们伯格曼公司造的历来都是精品,怎么能为了省钱搞粗制滥造的东西呢?”
    (本章完)
    (/bi/285580/17237605.)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