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52章 梁家的糖衣炮弹

第252章 梁家的糖衣炮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随着保宁府第一次恩科落幕,中试士子们的名字迅速传遍了川北。
    吴熙的名字,自然也很快出现在了梁庭寺的案头上。
    管家恭敬地呈上一张清单:
    “老爷,这是小的打探到的消息。”
    “吴熙,籍贯是剑州团石村,万历三十七年生人,今年二十有五,未曾婚娶。”
    “其父早亡,家徒四壁,老母卧病,下有年幼弟妹,全靠他耕种糊口。”
    “此番高中,得授剑州同知,实乃一步登天。”
    梁庭寺捋着胡子,眉毛一挑:
    “团石村?”
    “莫非是与我梁家村一河之隔的那个破落村子?”
    管家点点头:“正是”
    梁庭寺闻言大喜过望:
    “这不就是半个乡党吗?”
    他立刻精神矍铄地吩咐管家,
    “备礼!准备白银五百两,上好精米百石,再挑些库房里上等的滋补药材!”
    “另外,把村东头那间闲置的两进院子立刻收拾出来,一应用度和丫鬟仆人都配齐。”
    “你亲自带人去团石村,把吴家老夫人和那两个小的,客客气气地请到新宅来,就说是邻里照应。”
    “再请族中大夫过去,给老夫人看诊。”
    管家会意,连忙带着人赶去收拾屋子,准备把吴家人接过来。
    对此,远在保宁府的吴熙对此自然是毫不知情。
    琼林宴后,他又在府城里逛了逛,趁着手头宽裕,给家里置办了些东西。
    三天后,吴熙乘着马车,风风火火地赶回了剑州赴任。
    刚到剑州,他就马不停蹄地先去拜见了顶头上司,知州李兴怀。
    李知州年约四旬,气度沉稳,是江油李家的现任家主。
    他先是例行公事地勉励了吴熙一番,并交代其分管剑州南部几个村落,其中就包含梁家村与团石村。
    末了,李兴怀看似随意地提点了一句:
    “吴同知,州衙已为你安排了住处。”
    “上任伊始,还是先把家眷接来城中安置为好,免得出了什么差错,徒增烦扰。”
    吴熙心中本就记挂老母,闻言更是归心似箭。
    谢过李知州后,他匆匆赶往团石村,满心想着将高中状元、官拜同知的喜讯亲口告知母亲。
    可当他走进那间熟悉的小院落时,迎接他的只有一片空荡。
    吴熙见状,心里猛地一沉。
    莫非是家里遭贼了?!
    可他家都揭不开锅了,怎么可能会遭贼?
    向邻里打听后,他才得知,自家亲眷竟已被梁家接走了。
    一股怒火瞬间冲上吴熙头顶,好个梁家,趁他不在竟然想贿赂自己家人。
    吴熙立刻点起随行的十几名州衙民兵,风风火火地奔向了河对岸的梁家村。
    可即便心里早有准备,当他见到村东头的新宅子时,也被梁家的大手笔给惊呆了。
    宅子占地将近两亩,外头不仅有亭台花园,内里更是古朴典雅,仆役穿梭其间。
    内院里,老母亲正躺在干净温暖的床榻上,呼吸平稳,脸色红润。
    倒座房外,一位大夫正坐在外间守着药炉。
    膳堂里,弟弟宏宇和妹妹宏瑶,正对着桌上的鸡鸭鱼肉大快朵颐,小脸上满是油光。
    “大哥!”
    眼尖的宏瑶最先看到吴熙,惊喜地跳下椅子,飞也似的朝他扑来。
    宏宇也紧随其后,嘴里还塞着酱肉,含糊不清地喊道:
    “大哥!你回来啦!”
    “听说你高中了状元!是最大的官!”
    吴熙一把搂住两个扑进怀里的小家伙,感受着他们身上传来的温热和激动。
    宏宇和宏瑶紧紧抱着大哥的腰,生怕他再离开半步。
    吴熙看着雕梁画栋的宅院,又看看两小只身上崭新的棉袄,心中无比唏嘘。
    曾几何时,当他还是个落魄秀才时,可曾有人正眼看过他?
    就连说媒的媒婆都嫌弃他家徒四壁,辛苦劳作几日,却连一副药方都抓不起。
    可如今呢?
    他不过是刚刚放榜,中了恩科的案首,授了州同知的官身。
    人还没回到剑州,梁家这头盘踞百年的地头蛇,就已如闻着血腥的豺狼围了上来。
    消息之灵通,动作之迅捷,令人咋舌。
    不仅提前把他病弱的老母、年幼的弟妹接了过来,还十分贴心的备好了暖屋新衣,珍馐美味,并延医问药。
    这一切的殷勤备至,不过就是因为他头顶上的乌纱帽而已。
    哪里是什么乡党情谊?
    “呵”
    吴熙心中冷笑一声,可惜啊可惜,梁庭寺那老狐狸还是晚了一步。
    于是,吴熙找来了梁家在此负责的管事。
    他面色平静,语气疏离:
    “梁老爷的好意,本官心领了。”
    “只是无功不受禄,这宅子还请你们收回去。”
    “至于今天舍弟舍妹吃的这桌饭菜,以及家母的汤药费”
    他顿了顿,腰杆挺得笔直,声音也抬高了几分,
    “你把账目算清,本官照价付银!”
    要是换做以前,面对梁家,吴熙是断然说不出这番硬气的话来。
    但今时不同往日,他已官至剑州同知,手握一方权柄,背后更是有大帅的支持。
    临行前大帅所赐的官银,此刻正好派上用场。
    梁家管事闻言,连忙上前劝道:
    “吴同知,这这可都是我家老爷的一片心意!”
    “你我两家仅一河之隔,正当互相扶持才是。”
    “老爷听闻您高中案首,喜不自胜,特意吩咐我等,好生照料老夫人和令弟令妹,不可怠慢。”
    他眼珠一转,压低声音,带着一丝谄媚:
    “老爷还听说同知您尚未婚娶,正巧,我家大小姐年方十八,品貌端庄。”
    “家中老夫人正有意寻个门当户对的良缘,您可千万别推辞。”
    “吴同知一人在外为官,家中弟妹,还有病榻上的老夫人都要人照料,您说呢?”
    梁家考虑得可谓是面面俱到,换做一般人来,恐怕还真接不住这招。
    可吴熙心意已决,他断然拒绝道:
    “不必了!”
    “俗话说得好,吃人最短,拿人手软,本官一人更是孤身惯了,请几个仆役来一样能照顾好家母。”
    “你把账目算清后,派人到剑州州衙报个信,本官自会付清。”
    说罢,他不再理会梁家管事,转而蹲下身子,看向吃得满嘴流油的弟弟妹妹。
    “宏宇,宏瑶,吃饱了吗?”
    “吃饱了就去收拾东西吧,咱不住这儿。”
    两个小的瞬间愣住了,刚刚还沉浸在美食和新衣服的喜悦中,以为从此过上好日子了,没想到大哥转头就要带他们离开。
    妹妹宏瑶怯生生地问道:
    “大哥,咱们还回团石村吗?”
    吴熙笑着揉了揉她的脑袋,底气十足:
    “不回去了。”
    “大哥在州城里有大房子!咱们进城住!”
    “真的?!”
    两个孩子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随即欢呼一声,蹦跳着跑回房间收拾那点可怜的细软去了。
    吴熙叹了口气,带着身后的大夫张济生走进了内院。
    病榻上的吴母听到动静,费力地睁开眼:
    “我儿.是我儿回来了吗?”
    吴熙眼眶一红,扑通跪倒在床前:
    “娘!孩儿中了!”
    “今科案首,状元及第,跨马游街,饮宴琼林!孩儿现在是剑州同知了!”
    吴母浑浊的眼睛里涌出泪水,枯瘦的手颤抖着抚上吴熙的脸颊:
    “我儿.自幼聪慧,是娘拖累了你。”
    “不然.不然你早该高中进士,入朝为官了。”
    吴母话语哽咽,满是心疼与愧疚。
    “娘!您快别这么说!”
    吴熙急忙握住母亲的手,指着门口的张济生:
    “是大帅恩重,特意点了我的名字。”
    “大帅临行前不仅赐下金银药材,更是派了府城名医来替您诊治!”
    “有张大夫在,您的病一定能好起来。”
    吴母看着那气度沉稳的老大夫,又看了看儿子身上的官袍,欣慰地点点头。
    她喘着粗气,细细叮嘱道:
    “既如此,我儿千万要好好做事,莫要辜负了人家的知遇之恩.”
    就在张济生仔细为吴母诊脉开方之时,梁家管事已经火速赶回梁家大宅,并将吴熙的反应,一五一十地汇报给了梁庭寺。
    梁庭寺眉头紧锁,背着手在书房里不停踱步:
    “无功不受禄?照价付银?”
    “他一个常年在田里刨食的穷酸秀才,哪来的这般底气?难不成是提前支了俸禄?”
    “银子、新宅、姻缘.这一套下来,就算是铁石心肠也该松动几分!”
    “他吴熙竟然真的油盐不进?”
    梁庭寺百思不得其解,这种拉拢新贵的手段,他梁家乃至整个大明的官绅圈子都玩得炉火纯青。
    对付新贵,大明官场有送、请、捧三字诀。
    送,就是先以“乡谊”、“提携后进”之类的借口送上厚礼,解决其窘境。
    请,就是请吃饭,请听戏,请逛青楼;通过这些手段,把新官员拉入当地官绅的圈子里。
    捧,是指官绅利用在本地的人脉和影响力,为新官员添设政绩,从而在官场上互相提携,结成同盟。
    多少寒门新贵,就是这样被一步步拉拢、腐化,最终成为他们中间的一份子。
    可偏偏这吴熙,竟然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先发一章,晚点还有,12点前
    
    
    (本章完)
    (/bi/285610/17237387.)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