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03章 李自成的蜕变

第203章 李自成的蜕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由于一时半会找不到李自成的部队,无奈之下,江瀚只能采取两手准备。
    一方面,他派出了好几队精干的斥候,组成小队,带着熟悉地形的百姓深入秦岭,四处搜寻李自成的踪迹;
    另一方面,他则是在凤翔府以及关中各州县,利用活捉并处决曹文诏所带来的巨大声望,策动了不少百姓起义造反,攻打县城坞堡,进一步搅乱朝廷在关中的统治根基。
    就在江瀚火急火燎地寻觅着李自成的下落时,他却万万没想到,此时的李自成,早就跑到了蓝田、商洛一带。
    江瀚给李自成的任务,是让他进山打游击,探清几条进入汉中道路的具体情况。
    说实话,李自成最开始并没能很好的完成这个任务。
    他带的队伍,一开始就连生存都成问题。
    他的麾下只有三百边军劲卒,剩下的都是在关中各地收拢的饥民和百姓。
    这些人空有一腔反抗的热血,但论起战斗力来说,确实是赢弱不堪。
    许多人上半辈子都是在地里刨食的农民,根本没有参加过战斗,更别提山地游击作战了。
    而他们的对手,却是久经战阵的曹文诏,左光先,邓玘等人。
    最开始,李自成等人还能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时不时给左光先等人来几下。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左光先等人也渐渐熟悉了地形,摸到了山地作战的窍门。
    这下李自成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几位宿将带着麾下精锐,在秦岭之中对李自成的部队展开了疯狂的围追堵截。
    曹文诏的骑兵虽然在深山中施展不开,但其他几位将领麾下有的是训练有素、艰苦耐战的边兵,战斗力远非李自成麾下的杂牌部队可比。
    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李自成的探哨往往刚发现官军的踪迹,对方的精锐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就已经杀到了他们近前。
    一帮连列队都够呛的新营兵们,面对明军的精锐,几乎是一触即溃。
    在这崎岖的山间小道上,新营兵们也根本谈不上结阵自保,只会在惊恐中望风而逃,然后被四面八方窜出来的官军绞杀。
    短短一个月,李自成麾下的人马就锐减了三成。
    每天都有上百人死在官军的追杀,或者死在山中恶劣的环境下。
    队伍里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许多人开始动摇,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逃亡。
    李自成心急如焚,如果再这样下去,不出两个月,他的这点部队就会被官军彻底剿灭。
    然而,俗话说得好,人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在绝望中,李自成那如同野草般坚韧的性格,也被彻底激发。
    他狠下心来,大刀阔斧的对自己的队伍做出了调整。
    他把新营和旧营的部众重新整编,毅然决然了送走了军中的老弱,并将整个队伍的人数压缩到了两千人左右。
    送走了老弱病残后,李自成就能把所有资源,都投注到这两千部众身上。
    全军上下所有能吃的,无论是打来的野味,还是采来的野果,甚至是磨成粉的树皮,都一股脑的塞给了这两千人多人。
    好在是提前送走了军中的老弱病残,李自成才得以节省出粮食,让这群人吃饱。
    他也想通了,与其照料几千人的吃喝拉撒,还不如精简人马,保持核心人员的士气和战斗力。
    就这样,在大量资源的倾斜下,这小两千的人马被养的膘肥体壮。
    于是,李自成带着他们,毅然决然的从秦岭的最高峰太白山,翻了过去。
    队伍一路急行军两天两夜,一举跳出了官军的包围圈。
    说实话,要是带着几千人的队伍和辎重,李自成肯定无法做出这种战术动作。
    好在是把官军甩掉了,紧接着李自成便利用行军的间隙和休整期,开始对麾下的部众进行强化训练。
    训练的内容很简单,逃跑、藏身、偷袭。
    逃跑,这是第一要务,也是作为一名合格流寇的必备技能。
    这一项训练,主要就是在崎岖的山路上进行长距离奔袭,背着负重爬上陡峭的崖壁,学习如何在密林中快速穿梭而不发出大的响动。
    跑不动的,会被江瀚手下的老兵们用藤条毫不留情的抽打,直到他们能一口气在山里跑出四五里,才算合格。
    李自成就是要让这群新兵们明白,不论是在山里还是在平原上,跑得比官军快,就是活命的第一要素。
    当然了,总有意外的时候。
    要是碰上了路况或者是天气不允许,没办法顺利跑掉,那就只能就地藏身了。
    新兵们要学习如何辨别风向,选择能够遮风挡雨,而且有水源的隐蔽地点安营扎寨;
    学习如何在离开时抹去痕迹,布设迷阵和陷阱误导官军;
    学习如何利用地形地貌,设置明哨暗哨,并用身上的物资构建临时警戒线。
    在崇山峻岭中,提前发现敌人,从而隐藏身形,同样也是保命的诀窍。
    训练的最后一项便是偷袭。
    如果只是一味地逃跑和隐藏,那就谈不上什么游击战了,肯定要在恰当的时机和地点,冷不丁的给官军来那么一下。
    这项训练,不需要费时费力的训练阵法,只需要练习如何伏击。
    李自成亲自带着这帮新兵们,反复勘察地形,教他们如何选择狭窄陡峭、林木茂密的伏击点;
    老兵则教他们,如何利用地形布置滚石檑木,并将其威力发挥到最大,又教他们在山间要道挖陷坑,埋设绊发石雷。
    只要一击得手,不管战果如何,立刻沿着预设的路线远遁。
    核心思想只有一个:打了就跑,绝不恋战。
    他们目标不是歼敌,而是用最小的代价,杀伤和袭扰官军,致使官军不敢深入追击。
    就这样,紧锣密鼓的训练了几周后,李自成便化整为零,将这小两千人,分散在了傥骆道和子午道附近的山脉当中。
    一来是做起了占山为王的勾当,打劫在汉中、关中两地来往的商帮;
    二来则是能够探明附近的地形地貌,完成江涵交代的任务。
    最开始,李自成还担心自己麾下的队伍,会不会误伤到普通的过客行商,可后来他才发现,自己完全是多虑了。
    这年头,敢于穿行秦岭的,来往于关中和汉中的商帮,背后无一不是藩王高官、豪绅大户,根本没有几个是普通人。
    于是,李自成不仅把商队的财货给劫了,而且更是废利用,将这些背景深厚的“肉票”当做筹码,吸引官军前来救援。
    说实话,要是一般的商队被劫,人质被绑,曹文诏,左光先等人理都懒得理。
    但是,这些商队敢出来做生意,可都是有背景的,不少人甚至就是藩王、官绅们的亲族家眷。
    这下,压力就全来到了负责剿匪的几位将领头上。
    关中和汉中的官绅们在家眷被绑后,立刻向几位剿匪的将领施压,甚至以断绝粮饷补给为威胁,逼迫官兵进山剿匪。
    无奈之下,曹文诏、邓玘等人也只好硬着头皮,加快了追剿的步伐,一头撞进了李自成早已精心布置好的陷阱之中。
    李自成等人把绑来的肉票,分别安置在了傥骆道附近几处险要地带,并且放出风声,逼迫官军分兵来救。
    第一个遭殃的便是邓玘的部队。
    邓玘麾下的把总万涛,亲自率领着一支三百余人的小队,小心翼翼地朝着其中一处山谷摸去。
    山道崎岖,两侧皆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林木茂密,处处都透着一股杀机。
    万涛不断派出哨探,反复侦察,可除了发现一些敌人仓皇留下的痕迹外,并未察觉到任何异常。
    当他们顺利的拐过几道弯后,前方豁然开朗,只见几十名力夫学徒、司账主事都被捆在一起,丢在了山间的几座石屋当中。
    周围只有寥寥七八个贼寇在看守巡逻。
    万涛见状,大喜过望,想都没想就带人冲了上去,准备杀光贼人,救出人质。
    可就在他带人冲锋时,却一脚踩中了埋设的石雷,当场便被炸断了右腿。
    在场的官兵大惊失色,立刻意识到这是中了贼兵的埋伏,一时间不敢再上前,生怕重蹈覆辙。
    就在官兵们准备退兵时,头顶却落下了一堆巨石和滚木。
    滚木巨石砸入阵中,瞬间便压得官兵们血肉横飞,惨叫声、骨骼碎裂声不绝于耳。
    原本还算齐整的撤退阵型,被硬生生砸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乱石更是堵死了他们来时的道路。
    混乱之中,埋设在道路两侧的陷坑发挥了作用,不少官兵在躲闪时失足跌入,被削尖的竹矛刺穿了身体。
    紧接着,山谷四周箭如雨下。
    那些经过数周训练的新兵,虽然准头依旧堪忧,但胜在占据了绝对的地利,居高临下,只管朝着人堆里射,依旧给官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杀——!”
    就在官军阵脚大乱之际,李自成亲自率领着百余位老营劲卒以及四五百新兵,从一侧的密林中冲了出来。
    有了老兵们压阵,新兵们面对官兵不再惊慌失措,而是以小队为单位,紧紧跟在老兵身后,用新学来的简单战术,杀向了落单和受伤的官兵们。
    万涛大惊失色,强忍着断腿的剧痛,急忙指挥部队重整阵型,试图反击。
    可是李自成的目标,根本就不是跟官军决战。
    在短暂的交锋过后,新兵们抢了一批兵器甲胄,并且成功将肉票们带走后,李自成毫不犹豫地吹响了撤退的号角。
    接到命令,新兵们如同潮水般退去,甚至没来得及打扫战场,便顺着熟悉的山间小道,迅速消失在了密林之中,只留下满地狼藉和百余具官兵的尸体。
    万涛抱着断腿,脸色铁青,这伙贼人难不成吃药了?
    怎么和之前大相径庭?
    同样的场景,在接下来大半个月里,在秦岭各处不断上演。
    分兵追剿的官军,无一例外都遭到了贼人的伏击,损失惨重。
    接二连三受到埋伏,几位带兵的将领一合计,发现还是不能冒进,只有稳扎稳打地推进最好。
    只要把贼兵围住,过不了一段时间,贼兵就会弹尽粮绝的。
    事实证明,这招确实有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自成带进山里的箭矢、弹药已经消耗殆尽,粮食也快见底了。
    虽然粮草军需时不时能得到补充,但还是没办法满足两千多人的日常消耗。
    而他们斩获的战果,却因为官军的警惕而越来越少。
    邓玘等人在吃了几次亏后,变得无比小心谨慎,他们步步为营缩小着搜索范围。
    并且加派了大量的探哨反复侦查,绝不轻易进入任何可以的狭窄地带。
    这让李自成等人精心准备的几次伏击都扑了个空。
    最危险的一次是伏击被提前侦破。
    早已有准备的官军精锐从四面八方反包围过来,新兵们虽然拼死抵抗,但毕竟人数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眼看着就要被全歼。
    危急时刻,还是江瀚派过去的三百多精锐,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这支队伍在李自成的麾下,一直扮演着救火队和突击队的角色。
    当伏击战顺利时,他们隐而不发;当局势危机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
    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熟练地配合,这帮劲卒们硬生生冲出了官兵的包围圈,并且断后拼死挡住了官军的追击,这才让被围的新兵们得以全身而退。
    经此一役,李自成的部众虽然逃出生天,但也是元气大伤。
    江瀚派来的精兵伤亡近半,李自成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点家底,又被打回了原形。
    他的处境,再一次变得无比艰难。
    就在李自成弹尽粮绝,几乎要被活活困死在山里的时候,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传了过来,
    宁夏告急,洪承畴一纸调令,将曹文诏,左光先等部,尽数调离了秦岭!
    这可救了李自成一条老命。
    参与围剿他的官军,就只剩下了邓玘的川军,他的压力骤减。
    由于少了大半兵力,邓玘根本无法拦住贼兵的脚步。
    李自成趁此机会,带着部队在关中和汉中之间反复穿插,神出鬼没。
    他们时而北上关中,劫掠西安府附近的大户;时而又南下汉中,骚扰明军的补给线,截断商队。
    李自成在一次对蓝田县的袭击中,还找到了他命中注定的麾下猛将,正在打铁的刘宗敏。
    两人一见如故。
    刘宗敏甚至不等李自成多劝,当场便抄起家伙,带着李自成抢了附近的大户,随后便义无反顾地投奔了李自成麾下。
    就这样,李自成的队伍在秦岭山区彻底扎下了根,兵精粮足,声势日渐浩大。
    与在山中如鱼得水的李自成相比,邓玘的部队可就惨了。
    由于迟迟不能剿灭匪寇,导致商路被断,人质也救不出来,关中的老爷们,终于彻底失去了耐心。
    他们干脆直接停发了邓玘部队的所有军饷和补给。
    你们这帮丘八,连个小小的流寇都剿灭不了,可谓是丢尽了朝廷的脸面,还有什么资格吃粮?
    邓玘派去西安府和汉中府催要粮饷的军需官,数次被挡在衙门之外。
    最终不仅空手而归,甚至还被当地巡抚寻了个“言语不敬,冲撞官衙”的由头,当众打了一顿板子,受尽了羞辱。
    这个消息传回军中,邓玘麾下的川兵们,当场就炸开了锅!
    这支川军,自从崇祯二年北上勤王以来,至今已有三年多未曾回家。
    他们南征北战,从京师打到山东,又从山东追到陕西,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今,巴蜀故里就在秦岭的另一头,近在咫尺。
    可他们却为了皇命,强忍着思乡之情,跟着邓玘一头扎进这深山老林,不畏艰险地追剿贼寇,可谓任劳任怨,忠心耿耿。
    可他们换来的,不是朝廷的嘉奖,不是应得的粮饷,反而是刻意的折辱!
    以王允成为首的一众军官,再也压抑不住胸中的怒火,二话不说,当场发动了兵变。
    愤怒的士兵们手持刀枪,将邓玘的中军大帐围得水泄不通,喊杀声震天。
    若非邓玘平时为人公道,赏罚分明,对下属颇为体恤,在军中威望甚高,恐怕早已被乱兵当场砍成肉泥。
    王允成也并非真想对邓玘动手,他只是想裹挟着邓玘,去攻打县城,抢个痛快,发泄一下心中积压已久的怨气和屈辱。
    面对着群情激奋的部下,邓玘好说歹说才把他们给劝住,让他们放弃了攻打县城的想法。
    但他也知道,如今是军心已散,不可能再去剿匪了。
    于是邓玘下令停止追剿李自成,然后让各部避开防备森严的县城,专门盯着关中和汉中附近的村庄、坞堡,自行“就食”。
    邓玘彻底摆烂了。
    他不再管什么军纪,也不再理会什么朝廷法度,默许了将士们的劫掠行为。
    我真的,太努力了,八点回家还能干出五千字.
    
    
    (本章完)
    (/bi/285610/17237436.)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