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麻木的关中百姓
得知上山虎进军关中的消息,洪承畴心急如焚。
妈的,这帮贼寇怎么和苍蝇一样,无孔不入?
他好不容易肃清了陕西的贼寇,现在好了,一个疏忽就被找到了突破口。
如今贼寇重返陕西,说不定刚刚镇压下去的陕西群贼们,又要重新冒头了。
洪承畴不敢怠慢,当即找来传令兵,准备调集麾下精锐回援陕西。
王嘉胤的余党已经跑进了河南,洪承畴干脆放弃了继续追剿,将其扔给了河南巡抚玄默。
反正他头上挂的职务,是“总督山陕地方军务”,河南的地面,名义上还真不归他管。
此次围剿失利,主要责任在前线堵截的王朴和杨进朝等人,他洪承畴在皇帝面前,总还有个圜转的余地。
但西安府要是出了事,那他这个三边总督可就跑不掉了。
此时,洪承畴麾下的嫡系精锐离陕西较远,他只能让邓玘、曹文诏、左光先等人先沿着潼关方向进军,追剿上山虎。
而他则带着张应昌、贺人龙等人,从平阳府绕道,看看能不能从韩城入陕,堵在贼寇前方。
很快,一道道军令便被送到了各路将领的手中。
但回陕之路,却远比想象的要漫长。
且不说远在泽州的张应昌、贺人龙所部,就连最近的曹文诏和左光先等人,此时都还在渑池附近修整。
想要赶到潼关,即便是日夜兼程,也至少需要数十日左右。
趁着这个时间,江瀚已经带兵攻破了华阴县。
华阴县坐落于华山以北,古人通常将山的南麓称为阳,北麓称为阴,故而得名华阴。
此地乃是连通陕西、河南、山西三省的咽喉要道,更是关中平原的大门,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可就是这么一座重镇,江瀚率兵仅仅攻打了不到半日,便轻而易举地拿了下来。
守城的官军,几乎是一触即溃,毫无抵抗之心。
江瀚很纳闷,这城池,未免拿得也太过轻松了一点?
直到他入城之后,才终于明白,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里的军民们,根本没心思守城了。
江瀚骑在马上,缓缓走在华阴城的街道上,看着城里麻木来往的百姓,眉头紧皱。
他身后的亲兵队长冯承宣,也是一脸的惊疑与不解。
“大帅,这.这是怎么回事?”
冯承宣策马靠近,压低了声音,
“这华阴县,怎么跟座鬼城似的?”
“咱们攻城炮轰了半天,喊杀声震天,城里的百姓怎么跟没事人一样?”
江瀚没有说话,只是用马鞭指了指街道两旁。
那里,没有逃难的民众,也没有惊恐的尖叫。
有的只是一双双空洞、麻木、毫无生气的眼睛。
城中的百姓,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有的倚靠在墙角,面无表情地看着面前的大军,眼神里没有愤怒,没有恐惧,甚至.连最基本的好奇都没有。
仿佛他们看到的,不是一支杀气腾腾的军队,而是一群与他们毫不相干的路人。
不远处,一个瘦骨嶙峋的老汉走着走着,突然身子一软,便悄无声息地扑倒在地,再也没了动静。
可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却仿佛没有看见一样,径直从他的尸身上迈了过去,就好像那不是一个刚刚逝去的生命,而是路边一块碍脚的石头,一滩挡路的积水。
此情此景,看得冯承宣是头皮发麻,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脊梁骨直冲后脑勺。
他忍不住翻身下马,三步并作两步,冲到一个看上去还算精神的中年汉子面前,想要问个究竟:
“你们怎么回事?不知道我军攻城了?”
“大军过境,怎么躲都不躲?”
那汉子缓缓地转过头,木然地瞥了他一眼,随即摇摇头,便准备转身离开,仿佛连多说一个字的力气都没有。
“嘿!你他娘的聋了?”
冯承宣火气上涌,一把将他拽了回来,
“老子问你话呢!”
可那汉子依旧不言不语,只是机械的转过身子,拔腿想走。
冯承宣拳头捏紧,正准备给这个家伙一点颜色瞧瞧,问点情报出来。
“等等。”
江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翻身下马,拦住了冲动的冯承宣。
随即,江瀚从怀中掏出了一块麸饼,递到了那汉子的面前。
见到饼子,那汉子浑浊的双眼中,终于闪过一丝微光,他忙不迭的接过饼子,狼吞虎咽的塞进了肚子里。
吃完后,他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将目光转向江瀚。
江瀚看着他,又从怀里掏了块麸饼出来,在他眼前晃了晃:
“想吃吗?”
“想吃就老实回答我问题。”
那汉子听罢,眼前一亮,忙不迭的点头同意了江瀚的要求。
江瀚见状也点了点头,沉声问道:
“你是哪里人,叫什么?”
“这华阴城里的百姓是什么情况,怎么一个个都跟丢了魂似的?!”
“大军入城,不躲不避,难不成都活腻了?”
江瀚很诧异,以往不论是官军还是义军,队伍所到之处,百姓们哪个不是避之唯恐不及,生怕惹来杀身之祸。
怎么自己一脚刚踏进关中,就看到了如此诡异的一幕,仿佛城里的都是一群行尸走肉。
那汉子闻言,只是麻木地耸了耸肩,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回将军,草民叫王大。”
“家里原先有八口人,现在就剩我一个了。”
“咱们活着都不怕,死算什么?”
他顿了顿,沙哑的嗓音,开始缓缓讲述一段浸满血泪的故事:
“今年秋收,官府来收税,说是要供给大军剿匪平乱。”
“他们冲进家里,一口气把咱们活命的口粮,全给收走了。”
“我们说没了粮,这个冬天会饿死人;可官府的老爷们却说,剿匪是军国大事、头等要务,让咱们体谅朝廷,共克时艰。”
“后来,有人饿得受不了了,就去偷,去抢,结果被吊起来活活打死了。”
“有人想逃荒,还没出关中,就死在了路上。”
“还有人实在熬不住了,一家老小,手拉着手,投河自尽了。”
“将军,您说,这好人、坏人、想活的、想死的无论什么法子都试过了。还能怎么样呢?
“就这么熬着呗,熬到哪天算哪天,到时候眼睛一闭,腿一蹬,就解脱了。”
江瀚沉默了,心头仿佛被一块巨石死死压住。
在王大那平淡的语气中,他终于明白了这满城行尸走肉的由来。
江瀚本以为,关中应该是富饶之地,这里的百姓应该也能糊口。
毕竟任谁都知道,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其境内水系丰富。
即便是整个陕西都遭了大旱,但关中靠着渭河、泾河、洛河等数条大河的滋养,怎么也不至于像陕北一样,落得个十室九空,人尽相食的悲惨境地。
可坏,就坏在这“富庶”二字上。
去年,洪承畴升任三边总督,崇祯皇帝为了让他能心无旁骛的全力剿匪,特地下旨,准其“便宜行事”,可以就地征调陕西夏秋两税的钱粮,以供大军周转。
可洪承畴遍观整个陕西,除了富庶的关中平原以外,哪还有什么产粮的地方?
由于连年的大旱与兵灾,陕西的其他地方,早已是烽烟四起,遍地狼藉。
官军和义军来来回回,反复拉锯,几乎将陕西全境,都打成了一片白地,连根毛都榨不出来了。
于是,陕西境内仅剩的这片膏腴之地——关中平原,便理所当然地,独自承担起了供养朝廷数万剿匪大军的重任。
也正是得益于从关中榨出来的血汗钱粮,各路官军们才有力气顶着漫天风雪,进山追剿贼寇。
否则,大军早该哗变了。
关中的良田,十有八九,都攥在那些非富即贵的地主手上,尤其是最大的地主头子,西安府的秦藩。
这些人,别说地方衙门,就连洪承畴,也不敢轻易招惹。
于是,供养大军的担子,自然也就落在了那帮挣扎在温饱线的平民百姓头上了。
一时间,关中各州府的税吏差役,如同疯狗一般,倾巢而出。
他们闯入百姓家中,翻箱倒柜,将百姓们手里仅剩的,用来过冬活命的口粮,都给搜刮得干干净净。
还美其名曰:“倾尽所有,以报君恩。”
于是,被逼上绝路的关中农民们,也反了。
一时间声势浩大,整个关中为之震动。
洪承畴得到消息后,不惊反喜,正好,他正愁没有借口将主力大军开进关中腹地呢。
以曹文诏,贺人龙等人为首的屠夫毫不手软,把整个关中地界都犁了一遍,杀的是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这些人在平叛之余,仍旧不忘初心,又顺手在各地搜刮了大量钱粮,以充军需。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样被血腥地镇压了下去。
活下来的人,只能苟延残喘。
他们的精神和灵魂,早就已经在这无休无止的苦难与绝望中,被彻底碾成了齑粉。
剩下的,不过是一具具尚在呼吸的行尸走肉罢了。
可随着江瀚接连攻破华阴周边的数个州县,缴获了不少地主的钱粮后,事情却又出现了转机。
跟在他军队后面的饥民百姓越来越多,粗略估算后,竟不下数千之众。
其中不少人还是听到消息,大老远专程拖家带口赶来的。
这帮人不顾严寒,紧紧跟在大军屁股后头。
他们除了希望能捡一些残羹冷炙果腹外,心里还抱着一丝微弱的幻想。
他们希望能加入江瀚手下的部队,为那些死在官府催科和官军屠刀下的亲族同乡们,报仇雪恨!
然而,对于这帮想要投军造反的饥民百姓们,江瀚的军中,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大帅!”
中军帅帐之中,几个带兵的把总正激烈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我觉得这帮人跟在屁股后面,是个不小隐患;不如趁早将他们赶走,以绝后患。”
说着,他环视一圈,声音又更大了几分:
“大帅您看,这群人里头,不少人都是些老弱病残,严重拖慢了咱们的行军速度!”
“官军随时可能大举围剿而来,带着这么些累赘,咱们到时候想跑都跑不掉。”
“依我看,当断则断,让他们自生自灭去吧!”
“我等提着脑袋造反,可不是开善堂的!”
说话的是李老歪,他的意见很直接,也很现实。
这群饥民未经训练,收编入伍后,只会稀释安塞营的战力。
要是放任不管,那就会导致大军出现危险,容易被官军裹挟着饥民冲阵。
江瀚沉默不语,手指轻轻敲击着刀柄,他内心深处,其实是倾向于李老歪的意见的。
他此行重返陕西,目的是去甘肃、宁夏等边镇招募那些边军,而不是收拢一群嗷嗷待哺的饥民。
可惜张天琳、刘国能那帮首领不在,否则,把这批饥民塞给他们,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李自成外,其他的首领都没跟来陕西,而是一路掉头南下,往湖广方向去了。
就在此时,一直侍立在旁的书办赵胜,却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
“大帅,我觉着吧,这帮人或许还另有可用之处。”
他迎着众人疑惑的目光,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这帮饥民虽然看似战力羸弱,但他们对官府的憎恨,却是实打实的,这是一股可以利用的力量。”
“依属下看,咱们不妨打开县城的武库,将缴获的武器都发下去,让他们也跟着起兵造反。”
“到时候,不仅能自谋生路,又能为我等,吸引官军的注意力和兵力。”
说到这里,赵胜的声音压得更低,透出一股寒意,
“又或者.给他们一口饱饭,让这群人去冲锋陷阵,爬城填线!”
先发一章,明天还有
(本章完)
(/bi/285610/17237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