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拿义子顶债
鼓响三通后,各营首领便陆续赶到了江瀚的中军大帐内。
江瀚放眼望去,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一个个皆是灰头土脸,衣甲不整,浑身上下疲惫不堪。
但疲惫归疲惫,各营首领依旧需要上报战损。
帐内气氛凝重,众首领纷纷落座,开始清点麾下损失。
江瀚这边,由于应对得当,此战只折损了四十多名弟兄,重伤十二人,轻伤二十八人。
这些伤亡,大多都是被曹文诏那一波投矛,再加上具装骑兵冲阵时造成的。
而作为代价,曹变蛟和孙守法也留下了四十二具人马尸体,再加上艾万年麾下的二十八名边军步卒。
单从战损来看,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互有胜负。
但对于大塬之上的其他首领来说,这个夜晚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首先是李自成、张天琳、刘国能等人。
他们的营寨先是被曹文诏烧了大半,紧接着又被曹变蛟衔尾追杀,损失惨重。
几人欲哭无泪,本来夜袭刚开始的时候,靠着江瀚派来的亲兵协助,他们麾下的兵将还能勉强保持冷静,维持阵型。
可谁曾想,曹变蛟裹挟着张献忠的数千溃兵,如同山洪一般冲了过来,瞬间就把他们军阵给冲得七零八落。
更可气的是,真正死在官军刀枪之下的士卒并不算多。
大多数人都死在了逃命路上,互相拥挤踩踏、拔刀相向的士卒,占了大半。
正因为如此,李自成等人看着张献忠、马守应两人,皆是一脸不悦。
妈的,老子在这塬上呆得好好的,你俩倒好,非要把官军往这儿领!
张献忠看着众人的眼神,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今晚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张献忠和马守应。
本来曹文诏发动夜袭,就是冲着他俩的营寨去的。
关宁兵们先是四处纵火,把张献忠手底下的兵将们,如同赶牲口一般从营帐里逼出来,然后再远远地抽射。
粗略估计,死于大火浓烟之中,以及被官军当场射杀的,恐怕就不下一百号人。
但更多的人都死在了后续的大溃逃当中,被自己人踩死的,黑暗中不分敌我自相残杀的,足足有五六百之多。
张献忠和马守应从蒲县带回来一千多残兵败将,经过战后清点,如今只剩下了不到三百人。
更让张献忠欲哭无泪的是,前两日江瀚借给他的三千石救命粮食,他还没捂热乎呢,就被烧了个一干二净!
大火足足烧了两个多时辰,其间不断有人试图救火,可终究还是杯水车薪。
张献忠的老脸黑得跟锅底一样,在心里把曹文诏的祖宗十八代都操了个遍。
狗日的曹文诏,怎么偏偏就逮着老子一个人往死里揍?
他也顾不上什么颜面了,起身朝着江瀚和在座的几位首领鞠了一躬,略带歉意的开口道:
“大帅、各位首领,这次遭到官军夜袭,全都是我一人之过。”
“如今遭此大败,兄弟我也没脸再待下去了,我准备带着残部去王屋山里头发展了。”
“这平原大坝,我等实在无力与官军对抗。”
江瀚闻言,连忙上前扶住张献忠,出声宽慰道:
“八大王,夜袭本就难防,更何况来的还是官军精锐。”
“既然已经败了,从头再来便是,不必妄自菲薄。”
“你我并肩作战,将来未必不能东山再起。”
开玩笑,江瀚还想着挖张献忠的墙角呢,张献忠要是钻到王屋山里去了,自己还怎么挖人?
甚至,江瀚的内心还有些期待,万一哪天张献忠不小心战死了,自己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把孙可望和李定国两人给挖来。
到时候这两人一内一外,岂不美哉?
可张献忠似乎决心已定,连连摇头拒绝:
“大帅的好意,在下心领了。”
“只是,此番害得各位首领损失惨重,张某实在没脸,再和诸位并肩作战。”
“我意已决,明晚收拾妥当后,便启程去往王屋山。”
“只是.在下还有一不情之请,还望大帅能救救兄弟。”
江瀚有些诧异:
“什么不情之请?”
张献忠抬头看了一眼江瀚,硬着头皮开口道:
“您您能不能再.再借点粮食给兄弟周转一二?”
“我不要多了,有个.有个八百石,不,五百石!五百石就够了!”
张献忠说完这话,只感觉自己的脸有些发烫,他也知道这个要求有些过分。
前些日子,他才刚刚从人家手里借走了三千石粮食,这才没过两天,竟然又要借粮,而且一开口又是五百石。
江瀚听罢,眉头紧皱,迟迟没有点头回应。
张献忠这小子竟然想跑,那我这笔买卖不是血亏?
帐中其他几位首领也是面面相觑,不敢出声。
江瀚在心中暗自盘算,这张献忠的部队屡战屡败,几乎成了个无底洞,自己若是再继续无偿援助下去,恐怕迟早要被他拖垮。
他沉吟片刻,当即便想开口婉拒。
张献忠看见江瀚这副模样,哪里还不知道对方心中所想?
他生怕江瀚摇头拒绝,到时候可就再无转圜余地了。
情急之下,他脑中灵光一闪,急声道:
“大帅,兄弟我也知道,空口白牙地再向您借粮,实在是说不过去。”
“这样吧,大帅,我.我把义子李定国,先暂时押在您这里,等日后还上了粮食再说。”
“他他虽然年纪小了点,但自幼聪慧,但日后必成大器!”
“而且而且他还和大帅您的小侄余承业相熟,两人亲如兄弟,早已义结金兰。”
张献忠这回是真的没办法了,只能厚着老脸,把自己的义子拿出来顶债了。
他手上现在是啥也没有,弹尽粮绝,麾下兵将就剩下三百多人,这些都是他日后东山再起的筹码,是绝对不可能拿出来顶债的。
而他麾下的另外三个义子,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如今勉强能够独当一面,是他领兵打仗的倚仗,自然也不可能拿出来顶债。
思来想去,盘算了一圈,也就只剩下一个年幼的李定国可以拿来顶债了。
因此,年仅十一二岁的李定国,硬是被张献忠吹上了天,想要“卖”个好价钱。
此话一出,饶是张献忠脸皮再厚,也不禁涨得通红。
当着一众首领的面,说要拿一个十来岁的小子来顶三千五百石粮食,他实在是难以启齿。
但如今他走投无路,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口,希望江瀚能再借他点粮食。
江瀚听了张献忠这番话,人都懵了。
什么?
谁跟李定国亲如兄弟?
(本章完)
(/bi/285610/172374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