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72:点石成金,真神仙也
书籍古旧,显得有些破损了,显然传世已久,并经常被人翻阅。
灵视观感之下,可见纸张上有丝缕清气缭绕不散。
这是具备法韵的表现。
由此可知,该书乃是真本,而非粗劣的手抄本。
《点相摄魂术》。
确认过书本没有问题后,陈晋拿起,慢慢翻阅起来。
这是一门左道术法,脱胎于观想感应的根本法门,事先把目标的相貌观察入微,是谓“点相”;
然后描绘到特殊的法纸上,形成人像。
这人像必须形似,大到五官,小到皮毛痣痘等,细节越是酷似真实,施法的成功率就越高;
当观想施法,即可感应到对方的方位所在。不过有一定的范围限制,脱离范围之外,就难以捕捉得到了。
至此,陈晋明白过来,原来对方是这样一路跟踪上来的。其为术士,善于隐匿,还有其他的本事手段,就连小慈都无从发现。
“点相”只是前戏,后面的“摄魂”才是法门,通过人像破绽,闯入目标的魂识内,即可为所欲为,轻而易举就能把人弄成痴傻、疯癫、而或捏造记忆,甚至直接吞噬掉魂魄等。
那天晚上的古先生就是这么做的,可他万万没想到陈晋竟有魁星神君护持,杀人不成反被杀,算是自作自受。
总体而言,此法并不难学,符合旁门左道的定位,能快速上手,但又有着不小的副作用。
其中最大门槛,居然是丹青画术。
毕竟想把人画得形神兼备,并不简单。
如今陈晋可没有学法的工夫,就先搁置起来,开始运转单薄的法念来将金条取出。
金子沉重,每一块都足斤足两,分外吃力。
直至法念疲惫不堪,难以动弹,堪堪取了三块。后面再想摄取,估计得休养好几天才行。
不过也够用了。
他倒也想给壶天袋上一把“锁”,设下禁制,无奈力有不逮,根本做不了,唯有作罢。
深感疲惫,倒头就睡。
第二天起得晚了些,石奇峰已经熬好一锅美味鸡粥。
吃过早饭,陈晋叫住他:“老石,钱是不是快用光了?”
石奇峰抓了抓头,含糊回答:“还有的,够用些日子。”
“你不用瞒我了。”
“先生放心,我已准备到州城看看,找份工作,能赚到钱。”
闻言,陈晋哑然失笑:“老石,你实话说,当初选择跟随于我,现在是不是后悔了?我并非你想象中的那种仙人。”
石奇峰沉声道:“我年轻闯荡江湖时,听闻不少神话传说,说世上神仙不食人间烟火,能飞天遁地,能长生不老。也曾动过心思,想去当一回神仙。不过后来想通了,哪有这般逍遥神仙?不过是凡俗民间的臆想罢了。先生平易近人,教了我很多东西,都是我以前不敢奢望的。比起这些,我替先生做的琐碎俗事,算得什么?”
陈晋点点头:“你是个明白人,那从此以后,不再叫‘先生’了,倒显得生分。”
石奇峰就等这一句,忙道:“那我便唤一声‘公子’。”
陈晋笑了笑:“至于打工之事,不提也罢。我这有钱,你先拿去用。”
说着,扬手排出三根金条,顿时金光灿烂。
石奇峰看到,不禁目瞪口呆。
他与陈晋一路相处,当然知道自家公子身上有没有钱,铜钱或许有些,但绝不可能有金子。
眼前这一幕,端是变戏法般。
忽而想到某个话本故事,忍不住问:“公子,你莫不是会点石成金?可千万不要我拿出去兑换时,突然变成石头,可就惨了。”
陈晋哈哈一笑:“十足真金,尽管放心。”
石奇峰连忙收起,欢天喜地:“那我就去兑换了。”
出到外面,内心笃定:都能点石成金了,还说不是神仙?
他出门后,扑棱一响,小慈飞回,落在陈晋的肩膀上。
陈晋便问:“你去游览州城,观感如何?”
“大,非常的大!饶是我会飞,也得好久才能绕过一圈。”
小慈张嘴说道:“而且很多地方气机笼罩,我无法靠近去。特别这里,陈氏祖地中龙盘虎踞,我就往那边看了一眼,就感到头晕目眩,十分厉害。”
陈晋微微颔首,知道它所言不虚。
州城偌大,除开陈氏本家,另有各种势力存在,称得上藏龙卧虎。就说城池本身,定然都布置有阵法加持,使得气象凛冽。
所以小慈出入之际,都得谨慎小心,切莫被人“降妖除魔”了。
……
陈氏祖地跑马圈地,有山有水,有墙有门,俨然城中之城。
六房嫡系在祖地中各自盘踞一方,各有发展。但见屋宇连绵,亭台楼阁林立,其中一座座的举人牌坊,一座座的进士牌坊,无不彰显着姓氏的世代荣华,好一番繁盛光景。
陈寿年所在的第六房位于祖地东南方位,相比其他各房,占地面积要小一圈,规模也略差一筹。
他这一房确实已有衰落的迹象。
两子一女,女儿与郭氏联姻,可惜早逝;大儿子陈和明举人出身,年逾五十,进士已无望,在都察院当御史,正七品的官员;二儿子陈和生四十来岁,连举人都没考到,终日寄情山水,吟诗作对,风流自许。
为了维持这个家,陈寿年端是把心操尽。
但人事浮沉,起起落落,很多时候有心无力,难以阻止。
今天,陈寿年从下面县城赶回来了,风尘仆仆,略作收拾,想起一事,派人把陈方找来,问道:“陈晋可来到州城贡院报考了?”
陈方连忙回答,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道出,没有任何的遮掩修饰。
听完,陈寿年呵呵一笑,赞许道:“不错。”
他赞赏的并非因为陈晋通过考验,而是陈晋能顺利抵达州城。
从茂县到州城,称得上漫长的旅程,途中自有风霜凶险,更存在另外的意外因素。
陈晋平平安安地来到,本身就能够说明问题。
当下又问陈方对于陈晋的印象,陈方老老实实地回答了。
陈寿年抚须含笑:“既然如此,老夫不妨好人做到底,再送他一场机缘。”
陈方倒想问是何等机缘,不过心底明白有些事情不该自己过问的。
陈寿年话题一转:“二爷去哪儿了?”
陈方知道问的是陈和生,忙回答:“二爷早上出门,说是要去旧衣巷看看。”
“嗯?”
陈寿年眉头一挑,面色不愉,转念一想,以自家儿子的脾性,却也做不出什么事来,便由他去吧。
成绩数据虽不好,但这本必要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弥补遗憾!
(本章完)
(/bi/285532/17237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