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40:乌鸦说谎,先生教我
夜已深,王家别院依然亮着灯。
青松道长盘膝打坐,闭目养神,拂尘横在膝上,有模有样。
扑棱声中,红眼乌鸦从窗户飞进,势头一个踉跄,差点摔了个跟斗,可见惶恐。
道人睁眼看来,直接问:“老鸦,你可否打探到什么消息?”
红眼乌鸦稳住身形,左顾右望,似乎情绪不定。
道人起身,低声喝道:“还不说?”
“回禀仙尊,那书生并无异样,就是个普通的人。”
“哦,我知道了,你去吧。这几天给我去衙门盯着杨县令,务必盯出些隐私事端来。”
“明白。”
红眼乌鸦瞧了他一眼,张开翅膀,飞入茫茫黑夜。
青松道长一甩拂尘,不再打坐,准备睡觉。
对于陈晋,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只当是个有些小聪明的读书人,不足为患。
等日后寻个机会,略施手段,便能将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当下给王家瞧过风水,狠狠赚了一大笔。下个阶段,道人的目光已经放到一县之尊的杨大人身上。
根据小道消息,这位杨大人正在四处活动,想要继续升官了。
……
一夜无事。
第二天陈晋出门前往街市逛书店,看有无值得购入的经义典籍。他并没有让石奇峰驱车相送,又不是赶远路。
石奇峰便留在武馆,负责收拾修葺,打扫卫生,尤其是清理那座废弃的马厩。
想当年,青山武馆刚开张之际,颇有几分景象,有人捧场、有学徒可教、馆内拥有两匹健马,马车一辆。
不过由于他无心经营,懒得钻营,武馆很快就败落下来,门可罗雀,车马都变卖折现了。
养马的成本不小,每天都得精料饲喂,不只人工,钱财花销甚大,比养个人还难。
如今为了方便出入,又买了辆马车回来,自得精心打理。
茂县为大县,街道纵横,街市成片,店铺林立,十分热闹。
陈晋背负书笈,轻车熟路地来到有名的书店一条街,“翰墨巷”。
他以前来过不少次的。
那时候囊中羞涩,无钱购书,到这边逛荡,只得个“看”字。偷偷摸摸地翻阅几页,很快便被一脸嫌弃的店家给赶了出去。
店铺各有规定,不允许白看。
今时不同往日,身上有钱,底气自足。
不过一间间书店看下来,一无所获。
众多书店内售卖的书籍主要分为两大类形式,一类印本,一类手抄本。
诸如经义正典,多为原本刊印,这些都是必读必考的东西,陈晋手头上早有了的。
随着朝代发展,经典流传,期间不知被多少大儒名家引经据典,注释解析过。到了如今,简简单单一句原文,大概寥寥几个字,分析解释的文章却一大堆,加起来的话,洋洋洒洒过万言,堪称奇观。
最复杂的是众多文章观点并不统一,甚至矛盾相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个时候,该学谁的?
倘若考试时真出了这般题目,又该写上哪边的观点论据?
有言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旦表达错误,只能饮恨考场。
笼统地说,文章要人情通达。
但只要考上了,金榜题名,便都是好文章。
简直废话。
要不怎么说自有大儒辩经呢。
话说回来,多看多写多积累,总不会错的。
书店内的正经印本不用买,所以注意力集中在手抄本上,一本本堆积如山,新的旧的,厚的薄的,什么样都有。
正因为多,便显得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大部分的手抄本质量都不高,来源早不可稽考,也难以知道是谁抄写出来的。粗略一看,或为残本、或是冒牌货、而或内容拼凑,杂七杂八,其中更是错漏百出。
在这种情况之下,很难分辨出抄写者是故意还是无心,完全靠购买者的眼力,稍不留意,便会花钱上当。
不管印本还是手抄本,价格都居高不下,毕竟笔墨纸张的成本都算在里头了。
沙里淘金,颇不容易,陈晋逛了大半天,最后只买了两刀草纸,以及些笔墨之类。
日常练字写文章草稿,不用多好的文房四宝,白白浪费钱。
然后打道回府,回到武馆,见地方经过收拾后,显得整齐干净多了。
吃晚饭时,石奇峰低声道:“先生,我埋藏好的那箱东西,等过了风头,即可取出,兑换成铜钱使用。”
陈晋目光一凝,慢慢道:“你处理就行。”
两人论及的“那箱东西”,正是截杀赵主薄一行后,缴获的战利品,以金银为主。
赵主薄去宜县赴任,随身当然会带上钱财,加上城中各家赠送的程仪贺礼,总数着实不少。
其中部分东西惹眼,一旦被人查到,就百口莫辩,所以断不可贪,亦不可留。
石奇峰用箱子装好,埋藏起来的,主要为容易脱手的黄白之物。
纵然如此,也不能贸然拿出来使用。
在别人眼中,石奇峰落魄江湖,突然间挥金如土,难免招惹嫌疑。
马车倒还好解释,毕竟是事发之前就买下了的。其作为一馆之主,重新振作起来,想要东山再起,给武馆添置些家当无可厚非,能说得明白。
但在别的地方,不宜张扬。
赵主薄的事,短则三五天,长则七八天,就会被发现的。
当宜县那边等不到人,两边一通气,便能获悉赵主薄一行失踪的信息。
此事必然为大案,会惊动上峰,随之而来的是地毯式的搜寻,以及各种缉捕。
所以很多时候,杀人只是开端。
杀了人后,才是更大的麻烦。
更何况,如今不见了的,是一位赴任的七品县令。
这也正是陈晋一直按捺不动,要等到赵主薄出城赴任的途中,再决定出手的一大原因。
现阶段的他可还没有在城内大开杀戒的力量。
而且到了城外荒野之处,现场要容易处理得多,事后也会有着诸多环境因素干扰,使得案情扑朔迷离,难以追查。
其实如果赵主薄能够主持公道,都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奈何作死!
做下此案后,昨天黄昏时分陈晋去王家借书,今天又去街市逛荡,行迹可查,可掩盖嫌疑。
始终谨言慎行,随机应变。
石奇峰身为老江湖,则更加镇定,毫不留破绽。昨日早上出城,都是走的另一侧城门,再绕大圈过去的。
恰好赵主薄在亭驿中收礼,喝酒,与各家惜别,滞留了足够的时间。
……
夜幕降临,忽忽而过,又到了子时。
陈晋收拾好文房四宝,刚熄了灯,准备歇息,忽地听到“笃笃笃”三下敲门声。
敲得轻盈,节奏有致,很有礼貌的样子。
陈晋目光一闪,迈步过来打开房门,就见到那只红眼乌鸦退立在门外三尺处。
月光映照之下,此鸟忽而低头磕首,口吐人言:“请先生教我!”
请各位看官姥爷教我,到底怎么写才能火呀!
(本章完)
(/bi/285532/172375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