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剑出人间 > 第39章 39:意念灵视,观想灯火

第39章 39:意念灵视,观想灯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山上时,陈晋做惯饮食。随着身体条件的提升,手法越发娴熟了得,一口铁锅,一把铁铲,端是耍得出神入化。
    端出来的菜肴更是色香味俱全,颇为别致。
    吃饭之际,石奇峰受宠若惊,甚至怀疑这些饭菜是不是施展了某些仙家手法,吃之大补?
    不知是否心理作用,吃过饭后,精神奕奕。
    当即趁机向陈晋讨教起炼器之术。
    之前陈晋手抄给他的《五行格物论》入门版,对于陈晋是简易,可石奇峰拿来学,就显得疑难重重,难以理解了。
    必须虚心讨教。
    然而越是讨教越觉深奥,很快下定决心,要跟随在陈晋左右,当个车夫也在所不辞。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
    比起学到的东西,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今两人身份换了个样,石奇峰本想把主房让出,但陈晋不要,继续住在偏房内。
    练剑则在院子的演武场上。
    这里本就是武馆,虽然经营不善,门庭败落,但各项设施齐备,有模有样。
    到了如今,石奇峰也不再招收学徒了。重新振作起来,练武之余,专心致志地来学炼器。
    其实他还是有些积储的,最重要的是整间武馆产业完全自主,不用交租。
    对王复说的“宁愿饿死,也不去当护院”,不过是回绝的狠话罢了。
    之所以自暴自弃,归因于自身遭遇。
    当重拾信心和希望,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俱是不同起来。
    这一点,套在陈晋身上同样适用。
    陈晋选择在演武场上练剑,并不怕被人窥视偷学了去。《黄庭养吾剑》何等剑法?外人再怎么看,也只能看到些招式皮毛,用处不大。
    而且偌大武馆,就他与石奇峰两人。
    石奇峰看似粗犷,实则心思细腻,处处主动避嫌,毕竟老江湖了。
    故而那时候陈晋对王复说“石师傅是个挺好相处的人”,不是随口敷衍的。
    随着破境,实力增长,再度来练玄铁重剑,那股吃力感一扫而空。
    虽然尚且达不到“举重若轻”的地步,但已经显得就手,十多斤的重剑施展运用起来,虎虎生风,刚劲十足。
    这个时候,重剑本身的威能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嗯?”
    一招势大力沉的“劈剑式”后,他以剑拄地,抬头朝着东南角看去。
    那里的院墙之外,长着一棵杏树,枝叶茂盛,一部分枝丫盖过了院墙这边。
    陈晋若有所觉,感觉在那团枝叶中似乎藏着什么东西,正在对他进行窥视。
    这种感觉一般不会错的,乃是“意念灵视”,脱胎于“观想感应”的根本法门。
    观想与感应,正是相辅相成的条件关系,分为主动与被动。
    好比说当你置身在某个地方,当身后有人在看着你,一直这么盯着,你就会生出感应。
    感应分强弱,弱时或许会忽略不计,但强烈之际,便会“如芒刺背”,显得坐立不安。
    陈晋开了窍,相关的感应能力远胜常人,稍有不对,立刻便能发现。
    于是他迈步走了过去。
    “呱!”
    猛地一声噪叫,一只大鸟从枝叶间飞出,疾掠高空。
    陈晋停步,认出了这只红眼乌鸦,不由眉头一皱:这只扁毛畜牲很可能是人为豢养的,它先出现在王家,而今又跑到武馆中,显然是别有目的。
    刺探?
    而或监视?
    不过对方已经飞走,无从追索。
    他只得作罢,提剑回屋,把剑装回剑匣内,用水洗脸,洗漱身子。
    忙完些琐碎事,坐下来,又拿出一盒肉脯,用作点心宵夜。
    炼精中期后,食量倍增,吃喝得更多,加上练剑消耗,很快便饥肠辘辘。
    这般吃法,贫寒门户怎么可能支撑得起?
    不管练武,还是修行,永远都离不开资源基础。
    魁星踢斗灯已经如常般点亮起来。
    灯下,陈晋没有读书写字,而是在思考。
    没有从王复那里借到书,倒不气馁,也不气恼,毕竟人家并没有欠自己什么。
    他心里想的,是看城中有没有别的渠道可以买到齐全的《四书注释全集》。
    至于价钱,手头的那锭金元宝仍在,绰绰有余。
    对于此书,陈晋颇有期望。
    他年少读书,有天资,十六岁录取童生,被乡人们赞誉为“神童”。
    然而回头看看,再放长眼量,跳出乡野的圈子,跳出县城的圈子,可以得知所谓“神童”,并不值一提。
    这人,最怕的便是比较。
    与乡野村夫相比,与同村蒙童相比,或许陈晋较为突出,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号,可拿到外面来,就完全不够看了。
    但那时候的他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被一声声“神童”称呼,叫唤得自矜自得,心性飘然起来了。
    随着屡考不中,心性又变得破防,失去了信心希望,最终破罐子破摔。
    终归到底,还是他根基太浅,并没有真正读过多少经典文章。
    如今有了机会,当亡羊补牢,奋起直追,未为晚矣。
    嗡!
    思想间,桌子上的魁星踢斗灯灯火摇曳不定,一如陈晋的心潮起伏。
    他明白这绝非是自家造成的,也没起风,而是外面有了动静。
    那只红眼乌鸦竟又来了!
    正在屋子外头,或许藏在檐下、或许站在屋顶上、又或者躲在别的地方……
    陈晋修为尚浅,无法准确将其定位,更难以进行驱赶。
    赶跑了也没用,它能跳善飞,随时可以去而复返。
    遭遇窥伺的感觉颇不舒服,令人心烦意燥,就想着冲出去叱骂一番,又或者将门窗全部紧紧关上,不留下一条缝。
    但陈晋并没有做那些,而是端端正正坐着,开始磨墨写字。
    也不是写“静”字,而是写了几句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屋外,夜色已深沉,月朗星稀。
    一只红眼乌鸦就站立在那棵杏树上,它不敢靠得太近,也无需靠近。
    其视力非凡,目光如炬,能洞察分毫。
    通过敞开的窗户,它看到了在写字的陈晋,看到了那盏造型古拙的铜灯,并很快为那团温暖的灯火所吸引住,目不转睛地注视着。
    观想之下,渐渐地,竟感觉自己沐浴在灯火之中。
    那灯火蓦然大盛,发出刺眼而炽热的光芒,如同一把烈火,要将它焚烧成灰烬。
    “呱!”
    红眼乌鸦大骇,急忙振翅飞逃,再不敢回头。
    感谢“小安谢谢”、“m龙霸天”“可洺”等的月票支持,给南朝增添几分信心!
    
    
    (本章完)
    (/bi/285532/17237600.)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