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两个学院联合培养人才
信院专业的郭昊强和曹恺他们,因为对数论筛法并没有深入研究过,闻言关注点立刻放在毕业论文上。
顿时纷纷将眼睛瞪的滚圆,微张着嘴巴。
其中王雯丽更是失声道:“学弟都开始写毕业论文了?”
在她的认知中,徐铭虽说专业课学习进度很快,但到底还是大一新生。
入学报到刚大半年时间。
结果她听到了什么?
眼下竟已经在撰写毕业论文。
这岂不是说,很快也会成为研究生,直接和她达到同样的学历。
关键她本科可是花费四年。
“太快了吧,简直比神六飞船还快。”
“当年我要是能提前毕业就好了,这样现在早博士后参加科研项目。”
“这人和人之间果然不能比。”
徐铭把大家的话悉数听进耳中,轻咳两声比较谦逊的开口回答。
“只是才确定论文选题方向,还没正式撰写。”
说完。
目光重新放到师兄林伟身上,点点头确认自己的毕业论文内容。
“师兄说的没错,确实是数论筛法。”
“筛法门槛低,深入学习起来难,连我都只敢选择微分几何领域研究。”
林伟听到徐铭的话,先是自嘲一句,紧接着又对徐铭给予鼓励。
“不过你的数学天赋是我见过最高的,接触新知识掌握起来非常快,或许真能在筛法上搞出些名堂来。”
“纵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能随时更换选题。”
“到无什么影响。”
“导师给我推荐了郑以中教授。”徐铭闻言回复林伟。
后者眼露惊讶道:
“我之前听过郑教授的数论公开课,确实是数院里的顶尖水平。”
而许崇兴这时也没再沉默,待林伟的话落下,当即接上一句岔开话题。
且脸上表情挂满遗憾。
“老张下手太快了,这么急着让你毕业读研,不就担心我把他数院的宝贝给挖走嘛。”
说这句话时还不忘瞥了林伟一眼。
林伟则略显心虚低起头。
仔细讲起这件事,许崇兴那叫一个憋屈。
因为这次的无线定位系统项目,见识到徐铭在编程算法领域上的水平和天赋后,便有了挖人的心思,想给自家信院也弄个天才。
毕竟每年燕大这么多状元保送生,信院拥有的数量确实少的可怜。
和数院和光华完全没法比。
本想着徐铭才刚进大学,时间还早不着急,完全可以慢慢劝说挖人。
谁曾想到张鲁平率先下手不讲武德。
直接在年前,就定了本科毕业保研的事情。
显然是明摆着防他。
最重要的一点,对方事后更是主动过来,然后装作不经意的随口提及。
若非张鲁平还喜欢健身,他肯定当场把人赶出信院。
车内的郭昊强和王雯丽作为许崇兴的学生,这时候自然和自家导师站在相同战线。
依次表达自己的遗憾。
“徐师弟不能来信院读研究生,确实太可惜了。”
“要是学弟当初直接报考信院多好。”
对此徐铭自然是哭笑不得,略作思考重新开口,向许崇兴表明态度。
“数院和信院本来就有很多课题上的合作,以后需要我帮忙的地方许教授尽管说。”
许崇兴听到徐铭这句话顿时眼前一亮。
接着他像是想到什么,没去接徐铭这句话,反而抛出个新的问题。
“干脆这样吧。”
“你来我这再读个信息硕士。”
“再读一个研究生?”徐铭意外之下重复句。
许崇兴则理所当然道:
“双学位在燕大又不是啥稀奇的事,以你的天赋还怕课程多到学不完吗?”
“只要你同意,老张那边我亲自去说,就权当做是两个学院联合培养优秀人才。
尤其讲完最后一句时,脸色越来越兴奋,仿佛终于找到了解决难题的最佳方法。
至于周围的其他人,则已然说不出话来。
完全被徐铭的待遇震惊到。
严格意义上讲,作为大一新生,便能被两个学院联合培养读双学位硕士。
确实是其他人无法想象的。
而徐铭这会儿则有些陷入到沉思,不过他并非是想拒绝许崇兴教授的提议,相反以此为契机有了新想法。
如今数学提升到3级学科,信息和物理学科都能继续获得经验值。
既能够读双学位让信息迈入3级学科,物理自然同样未尝不可。
直接三个学院联合培养也是可以的嘛。
他的字典没有课程太多这一说。
不过燕大的物院要求,本科阶段需熟练掌握普通物理以及四大力学。
且选择主修方向进课题组参与科研实践,
完成后方能有读研资格。
他虽然学习了理论力学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剩下的电动力学与量子力学进度还未达到。
需多投入些时间才行。
然而念头正停留在这里,只见车辆突然停下,已然到达最终答辩地点。
考虑到这事需要几个学院坐下来商讨,并非三言两语就能拍板决定,徐铭便索性先搁置脑后暂时不去思索。
专心应对接下来的最终答辩。
……
众人戴上燕大证件,从车上下来走进会场大厅。
因答辩尚未开始,参加的团队成员小组,暂时聚集在这里做最后准备。
许崇兴丝毫没掩饰脸上的自信,放眼扫视一圈很快找到箐华所在的位置。
当即表示道:“走过去给老熟人打个招呼。”
话落。
立刻大步朝前方走去。
郭昊强林伟等人,则挺起胸膛紧随其后。
徐铭把这幕看在眼里,知道这又是燕大和箐华两个老大哥之间的传统了。
作为国内两座顶尖学府,从招生到科研成果,都充斥着互相较劲学术竞赛。
总之谁也不服谁。
加上这种竞赛意识有助于科研进步,哪怕到了教授级别依旧乐此不疲,总之学术上能拼就拼学术成果,科研项目不行就比学生的优秀程度。
“佟教授。”
许崇兴近前后率先开口喊人,说话时堆满笑容一副很熟悉的样子。
箐华此次场馆无线定位项目负责人佟永峰,抬眼看到是许崇兴倒也没有迟疑,转过身忙伸手和对方握了下。
“原来是许教授啊。”
“听说你们的ZigBee加惯性方案优化了模型,相比上次首轮测试提高了定位精度?”许崇兴没有卖关子第二句便直入正题出言询问。
佟永峰倒也未有隐瞒,颇为自信的介绍起来。
“我们的方案有着低消耗电池续航久的优势,这次又成功提高定位精度。”
“中标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许崇兴笑了笑问道:
“可我怎么听说,你们箐华又投标了奥运村的能源监控项目?”
“为打造数字奥运,自然想多出一份力。”佟永峰眼中闪过一丝尴尬连忙补救。
而谈话进行到这里,许崇兴并未继续往下说,反倒扭过头看向徐铭颇为郑重的交代一句。
“小徐啊。”
“等下你报告可要更加认真才行,不然恐怕不是佟教授的对手。”
“知道了许教授。”徐铭点点头回答。
当这番话传进对面佟永峰耳中,表情顿时浮现出些许疑惑之色。
“许教授不打算答辩?”
在这种重要的环节,往往都是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报告接受奥组委评审会的答辩。
听到许崇兴竟交给学生来,难免会感到意外。
“这不是想多给年轻人一些锻炼机会嘛。”许崇兴摆摆手云淡风轻。
佟永峰闻言则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起徐铭。
尽管面熟却想不起来。
他们两个项目团队,早在刚宣布招标的时候,就在会场上碰过面。
印象中郭昊强才是许崇兴的博士,现在却把答辩资格放心交到一个陌生学生手中,要说半点不感兴趣那可以讲绝对是假的。
何况眼前男生看上去年龄很小。
念头停留在这里,佟永峰没忍住再次问了句。
“许教授啥时候还有这么年轻的学生?”
“小徐是我们燕大数院去年报到的本科新生,我特意借过来帮忙的。”
许崇兴说完不忘让徐铭叫人:“快认识一下佟教授。”
“佟教授好。”徐铭礼貌打起招呼。
上次在鸟巢首轮测试时,主要是郭昊强他们搭建测试网给出定位数据,对方不怎么认识他实属正常。
只是此句话却让佟永峰摸不着头脑,猜不到燕大这边究竟再打什么主意。
居然让一位数院的本科新生答辩。
不打算竞标了?
就连他身后的箐华项目组成员,也都瞪大眼睛目光注视着徐铭仔细打量,似乎想找到到底有什么特殊。
反倒郭昊强王雯丽几人,使用全身的力气努力憋笑。
与此同时。
伴随大厅内响起一句张院士,瞬间吸引在场所有人的视线寻声望去。
只见奥组委评审会小组迈步走过来。
领头的正是张乃同院士。
在众多人注视下,张乃同院士到箐华和燕大,两个项目团队中间停住脚步。
分别和许崇兴与佟永峰握手交流后,接着则把注意力停留在徐铭的身上。
下秒出声询问道:“你就是徐铭同学吧?”
徐铭尽管在车上的时候,从许崇兴口中得知,张乃同院士看过他的那篇无线通讯顶刊论文,且还似乎给出了比较好的评价。
但显然没料到,对方会在这时和他交流,短暂怔了下迅速自我介绍。
“张院士您好,我是燕大数院的学生,我叫徐铭。”
……
求月票!
(本章完)
(/bi/285558/172375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