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真假画中画
我深吸一口气,胸中的所有郁结和不安,仿佛都随着这口气,被我吐了出去。
我抬起手,按住了还在我耳边嗡嗡嗡的李子轩。
“行了。”
我的声音不大但很平静。
李子轩的滔滔不绝,戛然而止。
他有些愕然地看着我。
我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
“别叫我姐夫。”
李子轩愣住了。
连沙发上的李月萍,都微微挑了挑眉。
我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只是继续用平稳的语气说道。
“说吧。”
我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仿佛刚才那个自卑、迟疑的人,根本不是我。
“让你花五百万请我出手。”
“要我鉴定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的话音落下,大厅里再次陷入一种诡异的安静。
李子轩脸上的谄媚笑容,僵住了。
沙发上的李月萍,那双好看的凤眼,微微眯起,眼底深处闪过一丝赞许的亮光。
就是这一丝亮光,让我挺直的腰杆,又硬了几分。
几秒钟后,李子轩脸上的僵硬,忽然化开了。
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啪地一声,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好!”
他大喝一声,中气十足。
“姐夫,果然是爽快人!”
“我李子轩就喜欢跟爽快人打交道!”
他这番变脸的功夫,让我心里暗自咋舌。
这家伙,能在豪门里活下来,果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能屈能,脸皮够厚。
“秦先生,您说得对。”
李子轩的表情,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
“生意归生意,咱们先谈正事。”
“只要您今天能帮我把这眼给掌了,不管结果如何五百万的酬劳,分文不少!”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我,又看了一眼好整以暇的李月萍。
“而且,我李子轩当着我姐的面把话放这儿。”
“只要您能让我心服口服,从今往后,您就是我亲姐夫!”
“谁敢不认,我第一个跟他急!”
这话,他说得掷地有声。
我的心脏不争气地又加速跳动起来。
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五百万的生意。
这是李子轩给我的一个考验。
一个证明我有没有资格站在李月萍身边的考验。
我的目光扫过李月萍。
她正端起管家不知何时重新奉上的热茶,轻轻吹着气,眼皮都没抬一下。
仿佛这一切,都与她无关。
可我却从她微微勾起的嘴角,读出了一丝玩味。
这个女人是在看戏,看我怎么接下这个挑战。
好。
既然你想看。
那我就演一出好戏给你看!
我深吸一口气,将所有杂念都压了下去。
“东西呢?”
我的声音,沉稳得不像话。
“拿出来吧。”
李子轩的眼睛,彻底亮了。
他猛地一拍手。
“好,来人!”
清脆的掌声,在大厅里回响。
一直像蜡像一样站在旁边的管家,立刻动了。
他微微躬身,转身快步走进了偏厅。
很快,他和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的壮汉,两人合力,抬着一个用厚重红绒布包裹的长条形物体,走了出来。
那东西看上去,分量不轻。
两人小心翼翼地,将它平放在了大厅中央那张名贵的紫檀木长案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块红绒布上。
李子轩走上前,脸上带着一丝期待,和一丝掩饰不住的紧张。
他做了个深呼吸,像是要进行什么神圣的仪式。
然后,他伸出手,抓住了绒布的一角。
猛地一掀!
一幅古意盎然的山水画,呈现在我们面前。
画卷已经展开,装裱在精致的画框里。
画上是层峦叠嶂的远山,云雾缭绕,几间茅屋坐落在山脚,一条小径蜿蜒而下,一个身披蓑衣的渔翁,正独坐江边垂钓。
笔触苍劲有力,意境悠远。
即便是我这个半吊子,也能看出这画绝非凡品。
“秦先生,请。”
李子轩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退到了一旁。
我没有立刻上前,目光在画卷上停留了数秒,然后转向了李子轩。
缓缓开口,问出了我心中最为关心的问题。
“说说吧。”
“这画什么来头?”
李子轩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说来惭愧。”
“这幅画,是我三个月前,从一个港城商人手里收来的。”
“对方说是祖传的宝贝,急用钱才出手。”
“我当时找了几个圈内还算有名的师傅看,都说是明代大家唐寅的真迹《独钓图》。”
“我一时头脑发热,花了大价钱八千万拿下了。”
八千万!
饶是我现在也算身家千万,听到这个数字,眼皮还是忍不住跳了一下。
原本以为,有这些钱已经算是人物了,可跟眼前的李子轩一比,还是小丑一样的角色。
想到这里,我不免有些心虚,冲着李月萍扫了一眼,这才收回目光。
李子轩的脸上,满是懊恼。
“结果呢?”我追问道。
“结果,买回来不到一个星期,香江的佳士得拍卖行春拍预展上,就出现了一幅一模一样的《独钓图》!”
李子轩的声音,透着一股压抑的愤怒。
“构图、笔法、题跋、印章,几乎完全一样!”
“拍卖行那边,有完整的传承记录,来源清晰,被各大专家一致认定为真迹。”
“消息一传出来,我手里的这幅,就成了圈内的大笑话。”
他指着桌上的画,自嘲地笑了笑。
“之前那些说我这幅是真迹的师傅,一个个都改了口。”
“说我这幅是仿得惟妙惟肖的赝品,是高仿是苏州片。”
“甚至有人说,我这是被人设了局,当了冤大头。”
我静静地听着。
这些故事,在古玩行里并不少见。
打眼了就得认栽,这是规矩。
“可我不甘心。”
李子轩的拳头,猛地攥紧了。
“有一个细节,我一直想不通。”
“什么细节?”我问道。
“当初给我掌眼的师傅里,有一个姓张的老先生,在行里德高望重。”
“他当时看到这幅画,是在不知道拍卖行那幅画存在的情况下。”
“我记得清清楚楚,他当时激动得手都在抖,嘴里不停念叨着神品、真迹无疑。”
“可拍卖会的消息一出,他改口比谁都快,还反过来劝我,就当是花钱买个教训。”
(/bi/284332/36671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