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内修蒸元外施强权(上)
七月的京师真不是一般的热,那大太阳一出来就如同烧蒸笼一般,把大街小巷都烧得热浪滚滚,好不烫人。
小冰河天灾时期的天气还就是这么怪,冬天那是冷得要死,夏天那是热得要死,这忽冷忽热的,着实是折磨人,尤其是灾民,那简直就是在水深火热之中煎熬。
朱觉之所以大力发展工业,那不光是为了让大明变得强大起来,他还想平民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呢。
冬天严寒的问题他已然想到办法解决了,只要有足够的橡胶,他就能大批量的造锅炉,供暖气,严寒的冬天那也能变得温暖如春。
夏天酷暑的问题他貌似也找到办法解决了,这冰风车就是解决之道。
小冰河时期自然不缺冰,任何人,只要勤快点,挖个冰窖,冬天多存点冰,夏天用来消暑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他还得给平民百姓多造点冰风车,且这东西还不能用手摇,手摇的话风太小,摇的人那也会热得受不了。
这东西还得用蒸汽机来带动才行。
他一番提点之下,宋应星那是很快就把这东西给做出来了。
这天上午巳时许,正是酷暑难耐之时,朱觉还是招来了几艘八百料的车轮舟轮船,带着郑芝龙和王承恩一行往通州城赶去。
他们都没骑马了,皆因地上都热得烫人,尤其是内城的石板路,马蹄子那都能烫伤了,他们不想让战马受这罪,那就只能坐船过去了。
这船上也热得很,皆因八百料的车轮舟轮船那锅炉就是直接装船舱里面的,内外交加之下,船舱里那真得就跟蒸笼一样,根本就没法坐人。
朱觉坐船舱里蒸了一下,那也不得不跑出来跟大家站船头了。
这轮船以后肯定都要装冰风机,要不然到了夏天操船的将士那也会热得受不了。
还好,这会儿车轮舟开起来之后还是有点风的,外面就算晒着大太阳也不是很热。
他们一行很快便出了皇城,来到了内城的什刹海航道。
这一带本就是京师最为繁华之地,原本这里还是元大都的时候,什刹海可是漕运码头,往来的舰船那常日里都有上千艘,是故,钟楼和鼓楼那都建在什刹海旁边,这就是城中心的标志。
朱觉举起望远镜看了看高大雄伟的钟鼓楼,又左右扫视了一番,那都不由得暗自感慨。
这天热的时候老百姓日子是真不好过啊,街上的行人那都是汗流浃背,满头满脸都是汗水,还不得不在大太阳底下忙活。
车轮舟轮船的速度着实很快,这内城几里航道是很快便过去了,船队出了德胜门水关,那就是北外城了,这一下视线瞬间开阔,北外城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小望远镜那都望不到尽头。
这北面还没开发起来呢,或许可以考虑把锅炉厂往这边建,他们要想发展民用蒸汽机械,需要的蒸汽机可不是一点点,需要的锅炉那更多,皆因暖气都要锅炉来供应。
若是要满足整个大明两京十三省的需求,怕是吧北外城建满翻砂铸造的厂房都不够。
还好,北外城两侧还有东北外城和西北外城,那都比北外城大得多,建翻砂铸造的厂房应该是够了。
他们从德胜门水关出来走原来的北护城河这一段也就不到十里,不一会儿,船队便往南一拐,进入了原来的东护城河。
这边就是他最为熟悉的东城了,那造船厂一溜的船坞水道就建在这边,不过船坞水道后面还是空着的,那是准备用来建木材加工厂的。
没过多久,船队又往东一拐,进入了通惠河。
这一片他就更熟了,北岸的造船厂他都不知道去过几回了,南岸的瓷器厂、玻璃厂、炼钢厂他也去过很多回。
京师也就这一片开发的最好了,满满当当的那都是船坞水道和厂房,看上去就如同后世的工业城市一般,布局整齐,厂房林立。
他发现,这坐船也有坐船的好,起码他可以拿着望远镜一直扫,对两岸的开发情况那是一目了然,不像打马骑行,还得看路,不能老举着望远镜看。
或许,他以后就该经常坐船出来转一转,看一看。
他正琢磨着呢,船队已然穿过高耸的通惠桥,往南一拐,来到了通州漕运码头。
这里的船就不是一般的多了,皆因南来北往的商船乃至漕船都要在这里装货卸货,这是原来就遗留下来的功能,现如今这些漕船和商船还没其他地方可以停靠。
看样子这漕运码头也要换个地方了,通州城里可都是现如今大明的核心机密,造出来的东西那也是要通过这漕运码头往外运送,这漕运码头人山人海的,太容易泄露机密了。
朱觉这一路都没吭气,其他人也不敢说话,他们就这么默默的下了船,很快便来到通州城里,进入机器厂一个车间之中。
这里面锅炉和蒸汽机那都是二三十台,那也不是一般的热,里面干活的匠户穿着单衣那都汗流浃背了。
朱觉细细扫视了一圈,那都不由莫名其妙,宋应星人呢?
他可是跟着宋应星的门生进来的,这会儿就连那小子都不见了。
很快,宋应星便从一个墙角里疾步走出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哦,这家伙原来躲在墙角里,那墙角还砌了两堵墙,难怪见不到人。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冰风机就在墙角里是吧?”
宋应星连连点头躬身道:“是啊,陛下,快随微臣来,这里太热了,里面凉快。”
朱觉闻言,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跟着他走进墙角围起来的小屋子里。
这里面的冰风机就不是手摇的了,而是蒸汽机带动的,那家伙,转得就如同猛兽在嘶吼一般,那凉风刮得呼呼的,把人头发和衣服都吹得一顿乱舞。
朱觉见状,那都不由得哭笑不得。
你这凉快是凉快,但风也太大了。
这家伙也学王徵的,直接把普通的风车放大了一倍,那里面的风扇叶片足有两三尺大小一个。
不过,这隔离了一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皆因锅炉和蒸汽机都在墙外面,就一根转动的连杆伸进来,热气根本就进不来,这里面就光剩下凉风了。
他细细看了看,随即微微摇头道:“长庚,你这冰风机转得也太快了,若是要写个字什么的,不但纸要被吹飞了,墨水那都会吹得到处都是。”
这个就不是给书房用的。
宋应星连忙解释道:“陛下,微臣这是准备给厂房里干活的匠户装的,书房里不用这么大的,也不会转这么快。”
你这想法倒是不错。
问题,这会儿哪来这么多冰啊?
朱觉不由微微叹息道:“这个今年怕是没法给他们装了,我们就没准备什么冰块,这种大风机消耗的冰块可不是一般的多。”
宋应星连连摇头道:“陛下,这个不用冰块啊,微臣也没给里面装冰块,这里面就是深井里打上来的凉水,也挺凉快的。”
哦,难怪只是凉快,没有冰凉的感觉。
朕还以为是里面的冰块都化成水了呢,原来里面装的本就是水。
朱觉闻言,微微点头道:“嗯,不错,加水也可以用,总比没有强,朕刚都看到了,干活的匠户们那都热得浑身是汗啊,你赶紧大批量的造,把所有厂房都装上。”
啊!
所有厂房都装上?
宋应星闻言,小心道:“陛下,其他厂房里其实都没机器厂这么多的锅炉和蒸汽机,也没有这么热。
再者,这会儿京师的厂房怕是有上万座了,我们若是要全装上,那锅炉和蒸汽机根本就造不过来啊。”
朕要打造的可是蒸汽时代,锅炉和蒸汽机产量自然要提上来。
朱觉闻言,干脆问道:“你现在配置了多少机床在造蒸汽机,一天有能产多少台蒸汽机?”
宋应星细细解释道:“陛下,蒸汽机全套部件要配五台机床同时加工,五台机床一天就能造出一台蒸汽机来,一个厂房二十台机床每天能造四台蒸汽机。
微臣给一尺的蒸汽机配备了两个厂房,两尺的蒸汽机和三尺的蒸汽机都配备了一个厂房,都是二十台机床的,一天就能造出十六台来,这样造船厂、机械厂和我们自己这边都够用了。”
这是我们还没有大规模打造民用蒸汽机械呢。
还有造船厂那边,产量也还没有提上来。
朱觉缓缓摇了摇头,随即果断道:“我们在东北城那边兴建厂房,专门打造蒸汽机,铸造锅炉,蒸汽机和锅炉的产量最少都要提升到一千台一天。”
啊!
您怎么什么都上千上千的算啊?
宋应星愣了一愣,这才小心提醒道:“陛下,造蒸汽机需要铜和橡胶啊,一天上千台,哪怕造最小的,一天都要几万斤铜啊,一年就是一千多万斤,若是一天造一千台蒸汽机,我们现在的铜光用来造最小的蒸汽机都不够啊。”
嗯,不错,提到产量就能想到原材料供应。
朱觉微微点头道:“铜和橡胶的问题朕来想办法,你准备建厂房吧。”
(本章完)
(/bi/283048/17237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