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李典:到底是谁在整我?【5000】
豫州,梁国。
此前李典奉命领军佯攻梁国,负责镇守梁国,由陆逊指导的乐进兵团虽有心驰援他处。
但因梁国广大,各处皆需镇守,而李典采取流寇式的骚扰战术,避实击虚,四处流窜。
于是李典兵少,难以真正攻克梁国,乐进兵团也受他牵制,双方就此在梁国僵持。
直到曹操一封急信,要他撤军,赶回洛阳。
此时的李典,本就已经因为以少量兵力,长期牵制梁国主力兵团而焦头烂额。
在陆逊的排兵布阵,乐进的围追堵截下,他这支流寇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少,辗转腾挪越发艰难,本就自觉难以为继。
适逢得此曹公书信,李典哪有不从的?
即刻拍案而起,引军自当下袁军包围中为数不多的缺口里,挑了一个撤去。
然而陆逊同乐进布局和他玩了这么多天,自然早等着了。
所谓围三阙一,当你察觉自身在一点点被包围时,偏偏留了一个缺口生路,不用想,那必然是敌方所设陷阱。
虽然李典因曹操一封书信而突然的仓促撤军,使得陆逊他们始料未及,所做的布置尚未完善。
但事已至此,自然是能留下多少,便是多少。
当即陆逊也毫不迟疑,除了下令此前布置的埋伏,随时准备动手外,也急令乐进提大军去追。
“将军请走此小道,只要过了前面这处林地,便能回到鲁国。”
望着面前小道,李典心中疑虑重重,围三阙一的道理,他如何不知?
只是当你真正面临围三阙一的处境时,又哪还有选择的余地?
此时留给他的,也唯有杀穿面前层层埋伏,杀出一条活路。
略一沉吟,向麾下士卒吩咐了倘使遭遇埋伏,应该如何应对之语,李典定了定神,一马当先率众走入小道。
林深树茂,寒鸦三啼,士卒的脚步踩在枝丫腐叶上,发出细微的轻响,李典始终警惕着周遭动静。
麾下一众曹军,此前得了他提醒,自然也是谨小慎微,处处警惕着,不敢有丝毫大意。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众人草木皆兵了一路,居然安然无恙看到了小路出口。
当一马当先的李典,第一个领兵走出小路的时候,他犹自有些不敢置信。
难道是自己多虑了?袁军并未埋伏自己?又或者他们的埋伏地点不在此地?
然而就在众曹军一点点自小路出来,心神松懈之时。
只听一声“放箭!”,随即漫天箭雨袭来。
李典急呼喝令!
“举盾!快!速速举盾!”
尽管有他及时下令提醒,但也有不少人反应不及,中箭倒地。
也就是不少曹军还在密林里没出来,这才躲过一劫。
然而成也是此,败也是此!
几轮箭雨过后,便是埋伏此地的袁军骤然杀出,此时大量的曹军还陆续挤在身后密林里。
李典不得不带少量兵力迎上在此埋伏的袁军,与之倾力厮杀,守住路口,为身后曹军争取从中出来的时间。
“诸君死战!
典已得了丞相书信,召集我等回转洛阳。
在整片南方战场上,我等是所有攻袁兵马中,少有取得优势,未逢大败的。
丞相于书信中大赞我等有功!
诸君皆有赏,岂能绝归途?
今当死战,随我回洛阳领赏!
只要逃回鲁国,此番战事就结束了,这最后一战,我李典愿为先锋开道!
回家了!儿郎们,你们的亲人,正在家中等你们回家啊!!!”
李典朗声高呼,言罢提刀纵马,匹马单刀朝袁军杀去。
曹军为他之英勇打动,亦知只有杀出去,才有生路,此番不为贵人,只为自己回家而战。
一时间竟奋起血勇,同埋伏此地的袁军战作一团。
袁军占据埋伏优势,又有弓矢劲弩,大量杀伤曹军。
可曹军乃是李典麾下全部兵团,人数近万,杀掉多少又不断有人自后方密林里涌现出来。
而因为李典撤军突然,袁军埋伏圈尚未完备,不知李典会自哪个缺口逃出,因而要分兵堵住几处。
所以此时在此的只是一员寻常小将,领两千人在此埋伏拦截曹军归路。
特别是曹军得李典指挥,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兵马人手,都远胜袁军。
当下有李典亲冒矢石,冲杀在前,后续曹军又源源不断,袁军终究难以抵挡。
在付出了惨重伤亡后,竟还真被李典找到机会,冲入敌阵,强杀了那员指挥袁军的小将。
小将一死,曹军势众,其余袁军当即做鸟兽散,四散奔逃。
明明冲出了包围圈,总算逃出生天,可李典看着死伤近半的麾下士卒,却半点开心不起来。
顿了顿,他才咬牙朝众人挤出一抹笑,道了句:“走,咱们回洛阳领赏。”
然而好景不长,众人才跑出去没多远,只听士卒焦急来报。
“将军,不好了!
追来了,袁军追来了!!!”
是的,因为李典走的仓促突然,袁军还没来得及把包围圈堵死,但前面堵不住,后面可以追啊!
平东将军乐进,已厉兵秣马,怀揣着对曹营满腔的恨意,尽提两万大军,追杀入鲁。
可以说除了还在其他几个缺口的埋伏兵力,以及少量留守梁国的郡兵,乐大将军已经把能带上的家当,倾巢而出,誓要灭尽曹贼!
听闻乐进已然追来了,李典看了看周围排除伤患之后,仅剩的五千余残兵,脸色发苦。
眼看生路在前,已经撤入鲁国,马上就能逃出生天。
此时如果他下令要人断后,只怕没等袁军追来,他们自己便要人心尽散各奔东西。
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心下叹了口气,面上继续信心满满的为众人鼓劲。
“诸君莫慌,鲁国薛县就在前方,只要逃入薛县,据城而守,必能迫使袁军退兵。”
众人闻言也是强打精神,提上一口心气亡命往薛县而逃。
后方不远处,袁军打着【乐】、【陆】两面大旗,已然追来。
但行军速度却不似李典所想的那般急迫,反而不急不缓,老神在在之态。
不过就算如此,李典军才被埋伏所阻,刚经历一场血战,此时各个带伤奔逃,又如何能逃得过?
一路碾着李典军追,乐进不由蹙眉问向身侧少年。
“伯言何意?些许曹军,我只大军压上,一鼓而破,又何需这般猫戏老鼠?”
陆逊白衣偏偏,轻笑答之。
“些许老鼠,算得什么?
乐平东,逊今日送你一场泼天大功。
只听我的,咱们控制好追击速度和距离,就要给他们一种我们越追越近的紧迫感。
他此去东逃,必是往薛县而去,而我们就要恰到好处的,在薛县城外碾上他们。”
乐进亦精通兵法,略一沉吟,便知此计妙处。
“伯言是要借这李典为我们赚开薛县城门?
确实,以我等只两万兵马,强行要打下薛城,倒也靡费时日。
此番若能借助李典,就此夺下一县,我等在袁公入荆以来,始终无甚功绩之事,倒也能交代了。”
然而少年闻听此言,忽得朗声而笑,他策马上前,白衣长袖在风中猎猎作响。
“一县之地,又何入我眼?
将军且看,我此计定要叫这鲁国举国狼烟。”
乐进为之不解,这段时间以来,他也是发现了,这袁营的人,好像有一个算一个,都挺疯的。
听说陈国那边,以三万打刘、吕联军八万,还敢分兵作战。
自己这里呢?总共只带出来两万兵马,打鲁国是攻城又不是守城。
有机会打下一二县城,已是幸事,何谈轻取一国之地?
乐进摇了摇头,不再多想,只红着眼望着远处曹军逃窜的方向。
计谋什么的他不管,别耽误他杀曹贼就是。
另一边,一路仓皇逃窜,远远望见薛县城墙的曹军,甚至都有些不敢置信。
他们真的逃出来了!
城墙、活路、酒食、美人,就在城里。
一时间他们仿佛又能挤出力气来,朝那扇远远望见的薛县城门奔去。
也就在此时!
一阵喊杀声响,追了他们一路,越来越近的袁军,也恰好赶上了他们。
“不!我还要回洛阳领赏的!”
“我为朝廷立过功,丞相还在洛阳等着封赏我呢。”
“娘希匹,俺说好了亲事,回家就成婚,怎么能死在这里?”
这一刻,没有人回头与袁军作战的。
各个带伤,又紧赶慢赶逃了一路,哪个有力气回去跟敌军拼命厮杀?
眼看己方城池在前,当然是谁跑的快谁活命,落在后面的,算你倒霉。
血战厮杀中活下来的喜悦,几次死里逃生的侥幸,被袁军追杀的焦虑恐惧,亡命奔逃至此的求生之念。
此时此刻,在袁军的逼迫下,于近在眼前的薛县城池诱惑中,一起爆发。
这一刻,即便是李典也再控制不住这支求活之军!
谁拦他们活路,便是在要他们的命,谁要他们的命,谁便先去死吧。
于是乎,分明袁军在后碾杀,可曹军在前根本不管不顾,只蒙头朝着己方城池,发起了决死的冲锋。
及至城下,曹军高呼:“开城!”
“总领梁、鲁战事,平西将军李典在此,县尉何不开城?”
“我等皆是曹军,速速开城相救!”
“见死不救,害死李典将军,汝等欲谋反乎?”
县尉:“.”
我只是一个小小县尉啊!
没办法,李典可是朝廷亲命总领梁、鲁战事,甚至特地为了对标乐进,而封的平西将军。
此刻兵败,逃难至此,他一个小小县尉,怎么也不可能见死不救。
“我等在前线死战时,不见你等郡兵,怎么眼下还要在城外坑害我等不成?”
“就是,我等为保鲁国血战厮杀,你等却在此地坐享其成。”
眼看城下曹军的情绪越来越激动,似乎再不开城救援,不用等袁军来攻,这些曹军先要攻城了。
至于李典,他此时也不敢当这个众矢之的,况且背后足足两万袁军,就在城外除非投降,否则必死无疑。
可有了乐进的前车之鉴,他是宁死也不敢投降呀。
是故还不如放任此事,果真逃入城中,只要能将追来的袁军抵挡在城外,及时关上城门,或许倒有一线生机。
未几,随着城门缓缓打开,城内的县尉组织了郡兵,还想在袁军冲来时抵挡,不想先被这些拥挤抢入城门的曹军冲溃。
李典此时倒是站了出来,毕竟只要入了城,那么接下来挡住袁军才能活命,大家的利益重新回归一致。
他即刻便高声下令,组织守城。
然而城外的袁军碾了他们一路,等的就是这一刻,这等好机会又岂能放过?
当先就是一支千人骑兵,军旗飘扬两个大字【杀曹】!
正是乐进这些时日以来,痛定思痛,苦心孤诣所练之【杀曹军】!
由乐进率领,皆提长柄大刀,千人拖刀在后,扬起漫天尘沙。
随着乐进高呼一声,“杀曹!”众人冲入城门就是一刀拖刀斩。
无可匹敌,无可抵挡!
枪挡枪断,盾隔盾碎,普通士卒如何挡的住这借着马力的拖刀一斩?
一时间城门处无数曹军身体两分,血流成河,目见之者,谁不胆寒?
原本拥堵的城门为之一清,袁军趁势杀入城中。
近身之后,大刀使着不便,乐进当即下令,”换刀!”
于是杀曹军将士,将手中长柄大刀的中段一拧,当即分做一柄长刀,一柄短枪。
众人或持刀,或持枪,配合后面拥上来的袁军步卒,再度厮杀起来。
有先前千人拖刀那震撼人心的血腥一幕,此时又有源源不断的袁军涌来。
这些逃了一路,被杀破了胆的曹军,只觉袁军恐怖,根本无可匹敌,很快就再度奔逃起来。
“诸君随我死战!
只要将这入城少量袁军杀退,再关上城门,我等方有生路。”
李典还在这里奋力高呼,想要整顿兵马阻敌于城外呢,然而很快他就被一众曹军抢了出来,护着他往另一处城门逃去。
于是熟悉的一幕上演了,众人死战得脱,险死还生的逃出薛城,然后李典带着人在前面逃,袁军派人在后面追。
区别的只是李典周围这次只剩下三千多人,就这还是某位陆军师,极力从乐进刀口下保住的活口。
不过这次追在他们后面的袁军,也只得五六千人,毕竟新得了薛城,袁军主力自然要在城中休整整顿。
至于李典麾下这些?
派人盯着就行了,这帮子曹军一路逃命都没时间休息,精疲力竭之下,又能跑多快?
甚至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食水,可别死在路上了。
薛城之中,躺在县府大床上,吃着美酒佳肴的陆逊,忽然想到他可怜的曹军兄弟们日子是不是太苦了?
即刻命人给他们送了点吃食过去。
于是乎,当正在逃往蕃县的李典军,实在坚持不住,找了个地方安营扎寨,小心翼翼睡了一夜后。
发现可怕的袁军没有追来,今晚是平安夜,纷纷欢呼雀跃,庆幸自己又活过了一天。
只有李典脸色铁青的看着这一幕,仿佛明白了什么。
先前逃往薛城,可能是一开始离得远,袁军追不上他们也就罢了。
这会逃往蕃城,他们甚至休息睡了一晚,袁军都没追来,其意不言自明。
特别是当众人饥渴难耐,寻找水源之时,恰好在河岸附近,捡到了不少被人遗弃的腐败食物。
数量不多,刚好能够他们不被饿死。
“将军,多少吃点吧,你已经两天水米未进了,大家伙还指着您带我们回洛阳呢。”
当眼睁睁看着副将递来一块腐败生虫的饼子,李典一掌拍开,气的拔剑出销。
“竖子,安敢辱我!”
他骂的不是副将,而是那个背后算计的小人。
言罢,他便要自刎当场,幸得副将眼疾手快,一面上前拦阻,一面呼喝众人。
待大家一起将李典抢下来,这才心有余悸,没有李将军在,可不一定喊得开蕃城城门,入不了城,活不了命,到时候谁带他们回洛阳呢?
他们之中倒不是没有聪明人猜到眼下的处境。
可对聪明人来说,随波逐流,各安天命或许能活,真没了利用价值,一会袁军冲杀上来,岂不是必死无疑?
等到李典被自己麾下的士卒解了武器,甚至派人盯着,防止他寻死,李典心里那叫一个恨啊!
到底是谁在整我?
未几,一行人逃至蕃城,和薛城不能说十分相似,只能说一摸一样的一幕上演。
曹军用李典叫开城门,袁军随后杀到,蕃城失守,李典又一次死里逃生。
李典:“#@&*!”
这一次李典身边的人更少了,只剩千余人。
逃往驺县的路上,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疲惫,使众人意志愈渐薄弱。
那些曾经疯魔般控制着李典,把李典当做救命钥匙的士卒,再一次将希望放在了他身上。
他们仰起面黄肌瘦的脸,深望向他。
“将军,我们还能活下去吗?”
是啊,他们只是求活,自己答应了要带他们活着回洛阳领赏的。
李典幽幽一叹,“能的!想要活下去,就得听我的!”
终于,时隔多日,他重新拿回了自家军队的控制权。
李典:QAQ
(本章完)
(/bi/286452/17237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