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秦晋
北极武一人一马来到了农家口。
这里的人都认识北极武,几个千户陪同北极武到达了晋州商人们聚集的商贸区。
“拜见主人!”
乔国忠带着家族百余口,以及所有在商贸区的商人掌柜一起跪在地上,给北极武行大礼。
北极武看着浩浩荡荡两千多人。
“这些都是你雇佣的人?怎么这么多。”
面对北极武的疑惑,乔国忠立刻道:“回禀主人……”
北极武打断他的话,“称呼我为侯爵就行了,你不是山农族人,也不是山农郡人,以官职称呼,或者直接称呼大人即可。”
不能喊主人,那就不是亲信。
不能喊族长,就不是自己人。
乔国忠感觉到了强烈的危机,急忙说道:“回禀侯爷!这些都是……”
“别擅作主张!”北极武生气了,“让你喊什么就喊什么,我不喜欢侯爷这个称呼,喊山农侯也好,算了,直接喊大人就行了。”
“是,大人。”乔国忠紧张的回答说:“回禀大人,这些都是小人在晋州的族人,这两年晋州连年大旱,百姓民不聊生,又听闻最近朝廷打算对秦晋两地动手,所以不少晋州商人都带着家人躲到了这边。”
北极武听到这种理由,就点头说:“原来如此,合法纳税就行了,我倒是不怕你们人多,这里粮食也够吃的,但是我提前和你说一条红线,就是我手下四百万亩公田是重中之重,也是所有山农人最后的依仗。”
“你们别把地主那套用在我的田地上,也最好别动军屯民田,不然碰了就是死罪,我把话讲明白了,也防止你们做错事情。”
乔国忠松了口气,忙点头:“是!谢谢大人提醒,小人一定约束族人,绝对不会去碰那些田地。”
北极武这才满意说:“你们可以自己找地方开荒,山农族不打压商人,但也依旧鼓励务农,你们开垦出来的荒田记得找官衙报备,我看你们这里也有两千多人了,就按照一个千户来算,允许你们开垦出五万亩田地耕种。”
四百万亩耕地并不是极限,北极武觉得能开发到八百万亩。
乔国忠没想到自己竟然能成为千户,大喜过望。
“多谢大人恩德!小人没齿难忘!”
北极武随意道:“我要的东西搞到没有?都起来说话吧。”
“谢大人!”乔国忠带领族人一起起身,又弯着腰回答道:“回禀大人,这大半年来不断从西域过来的商人那里询问,未曾听说过马铃薯玉米红薯等物。”
北极武点头说:“慢慢来吧,找到后通知我。”
“是,大人。”乔国忠忙应下这事情。
北极武也没有问税收的事情,直接在市场附近行走。
乔国忠在北极武走后才松了口气。
附近乔家少爷高兴说:“叔叔,咱们家以后就是军户了,又能经商又能带兵,还能务农!”
乔国忠露出思索的神色,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这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
商人一般只有钱,不会给太大的官职,也不会给武官职位。
可现在有钱有兵有武器有地盘,这就不怕人造反吗?
换成是文朝,基本上不可能有这种待遇。
然而山农族一切皆有可能。
北极武杀人确实多,也经常把不听话的都杀了。
可只要不作死就不会死,北极武不会无缘无故的杀人,他要办的事情给他办好就没事情,非要添堵就等着死吧。
北极武只在两个事情上杀人,一个是山农族重视的农业事情,一个是偷窃事情。
贪污不至于死罪,偷窃北极武的东西才容易触及到死罪。
不管农业事情还是偷窃事情,核心都是公共户口和公田。
也就是只要不跳脸北极武,其余时候在自己封地干什么事情,北极武压根就不管。
归化王攻打各个部落,北极武问都不问。
附近的契丹人蒙古人鲜卑人女真人汉人西域人,只要不闹事,就算知道是探子也不管他们。
敢闹事就杀,不怕报复。
不惹事,也不怕事情,山农族就想好好种田吃饱饭。
得益于北极武对权力的放任,也得益于众人对他的了解,几个晋州商人回到屋子里讨论这个事情。
被北极武卸掉一个胳膊的鹿元奎说:“我看不如把老家的人都叫过来吧,在山农侯这里总比在晋王手下好。”
其余老掌柜们都还在思考这个事情。
乔国忠直接说:“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朝廷这一次只是对那些流民动手,我们这些好好在老家做生意的人没有事情。”
鹿元奎看着乔国忠,极力的劝说道:“这次没事,下次呢?晋王府在那里,谁能逃得过去?他老子都管不住他,我们难道相信他不会动我们,就真的不会遇到他?”
乔国忠沉默了,晋王那畜生当了两年晋王,直接搞得晋州城里无不怨声载道。
老掌柜乔广生缓缓开口道:“留一些人在老家没有错,故土难离,老家的宅子也要有人看着,而且这山农郡也刚一年不到,先等两三年再说,听说族长上个月有了孩子?”
乔国忠回答说:“生了个儿子,暂时还没有起名字。”
乔广生点了点头消瘦的脑袋,缓缓说:“这就好,有个孩子,这才踏实。”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组织的未来。
尽管北极武很年轻,但众人依旧是希望有一个孩子来作为以后的保障,毕竟北极武总是打仗在前面,留下一个孩子更能让如今的众人稳住军心民意。
山农郡的人可以防守住南边北面的进攻,只需要一个稳定的统治者在,就不怕外面的进攻。
乔国忠看了一下附近众人,“族长没有询问今年的税收,等这次秋季商市结束后,咱们也该把税交上去了。”
众人都点了点头。
这不是税,是保护费,必须要交。
税可以偷税漏税,但是保护费少一点都不行。
晋州商人都清楚税和保护费的区别,如今依仗的就是北极武提供的保护和支持。
想要话语权,就要多给钱。
能拿钱买话语权,这对商人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情!
茶马盐布贸易里,北方提供马和布,南方提供茶和盐。
北极武不缺战马铁器布料,只缺盐和茶。
晋州商人的作用就是从江南和蜀地搞到茶叶,而晋州本地就有产盐的盐池。
茶和盐都是刚需,草原盐不如中原的制盐技术好,尤其是地理位置基本都在西边,东边草原的人只能依靠和汉人的交易。
游牧饮食以肉乳为主,缺乏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
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微量营养素有效预防了坏血病和消化道疾病,尽管大家不懂这些,但是身体对维生素补充的依赖和活下来的案例让大家产生了正确抉择。
茶叶中的儿茶素能提高脂肪代谢率15-20%,这对日均摄入4000大卡高脂饮食的游牧民族至关重要。
草原地区缺乏沸水消毒习惯,茶叶的煮沸过程实现了水源净化,茶多酚的抗菌作用使痢疾发病率降低60%,草原民族习惯以茶代药,生病时侯多喝茶水。
生存的智慧让草原民族产生了“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意识。
如果搞不到茶叶,就会通过武力获取。
能不打仗也都不想打,如果能用羊毛羊皮牛皮牛骨交换到茶叶和盐巴,自然愿意和山农族继续做生意。
北极武对着身边几个千户说:“这里是四战之地,将来鞑靼人鲜卑人契丹人都会打过来,依照你们的能力难以挡住这里。”
“既然封了你们当千户,就不能让你们没有领地可以管理,也不能让你们没有完整的军户,我会在土壤肥沃的蔚州平原给你们各五万亩上好的田地,等秋收之后人闲了,你们自己建造府邸和宅子。”
“府邸修建的要认真一些,修建的坚固一些,高一些,关键时刻能让人进去住,也能进去守城,你们平时也可以住在里面的大房子。”
“我会给你们五千两银子当启动资金,以后如何管理土地就看你们自己的了,除了按时交税和打仗的时候帮帮忙,其余什么事情我都不管,你们就算是穿龙袍盖皇宫,只要有钱你们就随便折腾,山农族不在乎这些。”
吕思明被北极武说的心潮澎湃,又急忙谦虚地说:“奴才不敢!”
北极武说:“都说了我不在乎这些,等下你们几个一起去丈量土地,每个千户五万亩,吕思明最先跟着我,守城也有功劳,多个一千亩也没事。”
“为了防止今后大军入侵的时候你们受不住,无法保护领地内的子民坚持到我过去救援你们,你们最好在领地里修建一个专门用来防守地军事堡垒传给儿孙,最好是高塔形状,我回头让人把图纸给你们,修建城堡地人会给五千两启动资金。”
众人这才发现北极武是真的让他们随便折腾。
“谢主人!”
一想到即将去肥沃的平原土地当领主,还是世袭的那种,又可以修建宫殿城池,众人就忍不住期待了起来。
北极武则是另有打算。
农家口这里是贸易枢纽,汇集了各个地区的商队,今后会越来越大,税收也越来越多。
如今大家对这里的印象就是这里不适合耕种,也比较危险,所以自己当个好人不把他们封在这里,而是打发他们去种地。
这种关键性的税收地带,当然是自己掌握了。
农家口北边通往蒙古草原,东边通往华北平原,西边是山岭,南边是通往晋州的桑干河盆地。
草原里分布大大小小的部落上万个,整体面积大的离谱,从一边到另外一边要跑五六千里路。
农家口和同州就是在中间两个位置,正好适合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草原人进行交易。
依靠着个人威望与分封的理由,北极武将一群千户都打发去乡下盖房子享大福,自己安排一批人管理市场,附近多个千户轮流过来驻防,提供武力支持,顺便赚点外快。
眼见北方没什么事情,北极武又去监管秋收的事情,用实际行动证明山农族对农业的重视。
明刑罚,保生产,整军纪,用人唯贤,最重要的是能让人信服。
不管是胡人还是汉人,都明确知道他就是这里的老大,就连各个千户手下那些亲卫也同样认可他这个老大,所以避免了内耗。
意见可能不统一,但是行动上都很统一,北极武说什么就做什么,不存在觉得糊弄北极武之后自己还能活着的侥幸心理。
毕竟糊弄皇帝,皇帝天高地远看不到。
糊弄北极武,北极武扭头看到后,必死无疑。
总共就一百个千户,十万户五十万人,北极武自己的三万公共户口是他自己管,其余七万户就是七十个千户。
七十个千户又分布在九州各地,互相之间也不是一条心,根本玩不过北极武。
千户和公共户的生活水平对比,决定了千户治下的军民在关键时刻,可以杀了千户自己去当公共户。
法统上所有人都是投降的北极武,千户只是带着他们这些原来文朝士卒一起投降的长官,所有人真正效忠的还是山农北极武。
领主造反,杀了有赏。
北极武的分封制和普通分封制不一样,分封制之后只要按时纳税,就算不是原来那个千户也无所谓。
既不管领主如何虐待百姓,也不管百姓如何反抗千户。
就算领主带着子民一起造反,附近的领主也不会惯着他们,各个管卡卫所能把人卡死。
北极武把主干道和河流附近的农田都收为公家资源,就是开出了一条只有自己掌握的交通要道,不论是商人还是自己人,都可以一路畅通无阻的通关。
如果是战时,公共户口的人也会加入战斗。
为了防止自己不在的时候老家被偷了,北极武在秋收后开始训练民兵。
***
这个秋天,秦晋两地大批难民死在了雁门关附近,哀号遍野。
西北地区人口更少了,大量村落农田开始荒废。
在军队有计划的屠戮了大量流民之后,留下了白骨和瘟疫,等冬天的时候十室九空,百里无人烟。
这种屠了两州百姓的事情,在百年乱世里也算是很离谱的事情了,很多时候都是屠一个城乃至一个州,直接屠两州的事情,就连经常杀人的胡人知道后都觉得他们太缺德了。
(本章完)
(/bi/286218/17237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