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皇明 > 第267章 外戚入宫,骤贵有危

第267章 外戚入宫,骤贵有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翌日清晨。
    天刚蒙蒙亮,东方天际才泛出一抹鱼肚白,坤宁宫的窗纸上已透出微光。
    朱由校与张嫣几乎同时睁开眼,彼此对视时,都从对方眼底看到了一丝未散的倦意。
    昨夜那场酣畅淋漓的温存,来得炽烈而绵长,仿佛要将新婚的浓情都揉进骨子里,到最后两人都累得睁不开眼,连相拥的姿势都没来得及调整,便沉沉睡去。
    张嫣先撑着身子坐起,锦被滑落肩头,露出白皙的颈项。
    她抬手理了理微乱的鬓发,脸上虽带着几分慵懒,却透着被春风拂过般的润泽,连眉梢都染上一层淡淡的绯红,像是熟透的蜜桃,透着健康的亮色。
    那是被彻底滋养过的模样。
    倒是朱由校,打了个哈欠坐起身时,眼角眉梢带着掩不住的困倦,眼下甚至隐隐有了点淡青色的阴影。
    他望着皇后容光焕发的样子,自己却觉得腰肢有些发沉,不由得在心里暗叹:
    老话果然没说错,这世间向来只有累死的牛,哪有耕坏的田?
    张嫣见他揉着太阳穴,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伸手将滑落的锦被往他身上拉了拉,声音带着初醒的软糯:“陛下要不要再歇会儿?离早朝还有些时辰呢。”
    朱由校握住她的手,指尖摩挲着她细腻的皮肤,摇了摇头,眼底的倦意渐渐被清明取代:“不了,还有奏折等着批呢。”
    他翻身下床,看着张嫣裹着锦被倚在床头的模样,又忍不住调侃。
    “倒是皇后,瞧着精神得很,看来昨夜的‘功课’,你倒是学透了。”
    这话一出,张嫣脸颊“腾”地红透了,嗔怪地瞪了朱由校一眼,却不知该说什么反驳,只能埋下头假装整理衣襟,耳根子红得能滴出血来。
    帝后间这点亲昵的调笑刚歇,宫人们便端着早膳鱼贯而入。
    一番服侍穿着之后,两人便到了坤宁宫东暖阁。
    才到暖阁未久,尚膳监的人便开始上早膳了。
    两人相对而坐,刚用了几口早膳,司礼监太监魏朝便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在殿门口踌躇片刻,才躬身禀道:
    “启禀陛下,太康伯与太康伯夫人已在午门外候着,说是要来给陛下与皇后谢恩。”
    “哎呀!”
    张嫣手里的玉勺当啷一声碰在碗沿,她猛地抬头,脸上满是懊恼。
    昨夜被陛下缠磨到那般晚,连父母入宫谢恩的事情都忘了。
    好丢人啊!
    朱由校见她这副模样,低笑一声,摆手道:“无妨,本就该来的。让他们进来吧。”
    他心里清楚,此前册封张嫣为皇后时,已一道下旨封其父亲张国纪为太康伯,虽是流爵,却也是正一品的尊荣,其母亦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按制,受封后需入宫谢恩,这是规矩,也是给足了皇后娘家体面。
    魏朝应声退下。
    “丢死人了,下次绝对不能这么晚才睡了。”
    张嫣抱怨一声,下意识地理了理衣袍,坐直了身子,眼底掠过一丝期待与紧张。
    自选秀为后,她已有多日未曾见过父母了。
    约莫一刻钟的功夫,坤宁宫东暖阁的回廊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先进来的是张嫣的父亲张国纪,他本是秀才出身,平日里穿惯了布袍,此刻骤然换上一身绯红的一品伯爵礼服,头戴七梁冠,腰间玉带硌得他有些不自在,连脚步都显得拘谨了些。
    他身后跟着张母,一身石青色诰命夫人袍服,领口袖口绣着精致的鸾鸟纹样,只是她没读过多少书,此刻踏入这金碧辉煌的暖阁,望见上首端坐的朱由校,顿时被那股无形的帝王威仪慑住,头垂得更低了,连眼皮都不敢抬。
    亏得礼部官员先前领着他们排练了好几遍礼仪,此刻总算没出大错。
    两人走到殿中,规规矩矩地跪下,声音里带着几分紧张的颤音:“太康伯张国纪(伯夫人张氏),恭请陛下圣躬万安!恭请皇后娘娘凤体安康!”
    朱由校与张嫣并肩坐在铺着明黄色软垫的宝座上,见两人行礼拜见,朱由校微微颔首,语气平和:“太康伯、伯夫人平身吧。赐座。”
    “谢陛下!”
    两人齐声应道,缓缓起身时,依旧低着头,不敢直视御座。
    宫女早已搬来两张黑漆描金的坐凳,摆在离主位丈许远的地方。
    张国纪夫妇谢了恩,侧着身子坐下,屁股只沾了凳面的一角,后背挺得笔直,双手局促地放在膝盖上,连呼吸都放轻了。
    朱由校看张嫣那副既想替父母周全,又怕他们失了规矩触怒天颜的模样,眼底漾起一抹暖意,伸手轻轻握住她微凉的手掌。
    他的掌心温热干燥,指腹带着练武射箭的薄茧,轻轻摩挲着她细腻的肌肤,递去一个安稳的眼神。
    那眼神仿佛在说“有朕在,不必慌”。
    张嫣感受到掌心传来的温度,原本微蹙的眉头渐渐舒展,脸颊泛起一丝红晕,悄悄抬眼望了他一下,又飞快低下头去,指尖却不自觉地回握了他一下。
    朱由校这才转回头,目光落在局促不安的张国纪夫妇身上,语气平和地问道:“太康伯夫妇初来京城,住得还习惯吗?吃食上可有不合口味的地方?”
    张国纪连忙欠身,双手在膝上握得更紧了些,声音里满是感激:
    “回陛下的话,好!都好!崇文门内那处宅子,宽敞得很,别说住我们一家,再添上百十来口人都绰绰有余!至于吃食……尚膳监每日送来的菜,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好些都是我们这辈子没见过的稀罕物,全托陛下的洪福!”
    他说着,又要起身磕头,被朱由校抬手止住了。
    “满意就好。”
    朱由校笑了笑,转头看向张嫣,语气温柔了几分。
    “你自选秀入宫,算算也有些日子没跟家里人好好说说话了,今日便留在坤宁宫,陪他们多叙叙旧。”
    随即凑近她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低语:“近来有些臣子心思不正,总想着托关系找到你这里,想让你在朕面前吹吹枕边风:无非是想让朕裁撤厂卫,换上些他们自己人,美其名曰‘贤臣’。”
    他目光扫过殿中略显局促的张国纪夫妇,声音压得更低。
    “你聪慧通透,自然不会上这种当。可太康伯夫妇久在乡野,没见识过京城这些明枪暗箭。若有人借着亲戚故旧的名头来拉拢,或是说些厂卫的坏话挑唆,他们若是轻信了,被人当枪使,那可就麻烦了。”
    张嫣耳尖微微发烫,却瞬间听出了话里的深意。
    后宫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步步皆是暗礁;朝堂更是波谲云诡,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自大婚之夜她便暗下决心,绝不当后宫干政的祸水,绝不让自己成为皇帝的拖累。
    此刻听朱由校这般提醒,她连忙点头,目光清亮地看向父母,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陛下放心,臣妾的父亲母亲都是本分人,最是听劝,断不会轻信旁人挑唆。”
    朱由校见她领会了意思,便松开她的手,转向张国纪夫妇,语气恢复了平日的平和。
    “朕还有政务要处理,便不多留了。”
    话音刚落,侍立一旁的黄门太监便扬声唱喏:“摆驾乾清宫~”
    “恭送陛下!”
    张嫣与张国纪夫妇连忙起身,齐齐躬身行礼,直到朱由校的明黄色身影消失在暖阁门外,脚步声渐远,张国纪夫妇这才暗暗松了口气,紧绷的脊背一下子垮了下来,连呼吸都顺畅了许多。
    天知道方才皇帝在座时,两人有多煎熬,那龙椅上的年轻人明明语气平和,可周身那股久居上位的威仪,却像无形的网,让他们连大气都不敢喘,手心早就攥出了汗。
    “嫣儿……哦不对,现在该叫皇后娘娘了。”
    张国纪转过身,看着端坐主位的女儿,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与自豪。
    皇后啊!
    这可是天下女子能企及的最高位置,竟是他张国纪的女儿!
    他这辈子不过是个秀才,却能有个做皇后的女儿,说出去能让乡里乡亲惊掉下巴。
    张嫣脸上漾着温和的笑意,目光落在父母略显局促的脸上,语气依旧是往日在家时的亲昵。
    “父亲母亲不必多礼,在女儿这里,依旧是嫣儿。”
    她顿了顿,想起朱由校方才的嘱咐,又补充道:“往后在宫外若有什么难处,或是缺了什么物件,尽管让人往坤宁宫递牌子,女儿自会让人打点。”
    张国纪连忙摆手,脸上的激动渐渐沉淀下来,换上一副郑重神色:“如今吃穿用度都是宫里供给,宅子田地也都是陛下赏赐的,啥都不缺。你呀,就安安心心当好这个皇后,辅佐陛下,莫要行差踏错,便是给我们老张家挣最大的脸面了。”
    他虽是乡野秀才,却有难得的通透,知道女儿身处高位,最忌外戚干政,与其想着借势谋利,不如让她在宫里站稳脚跟,这才是张家长远的福气。
    也正是这份不贪权势、明事理的开明,才能教出张嫣这般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又有洞察世事的聪慧的女子。
    “父亲能明白就好。”
    张嫣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目光沉静地望着父母。
    “京城不比咱们祥符老家,在县里,县令老爷便是天,可到了这儿,别说八品官一抓一大把,就是六品、五品的京官,走在街上都寻常得很。达官显贵更是多如牛毛,稍有不慎便可能得罪人。”
    她话还没说完,张国纪便呵呵笑起来,摆了摆手:“皇后娘娘放心,我和你母亲在京城定然老实本分,不多言,不多看,就当咱们是来做客的。”
    “你们想老实,未必有人肯让你们老实。”
    张嫣放下茶盏,语气重了几分。
    “父亲母亲可要睁大眼睛看清楚,京城里攀附权贵、挑唆生事的人多着呢。若是你们一时糊涂做错了事,被言官参上一本,女儿便是想护着也难,真到了被赶回老家的地步,女儿这个皇后,也要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外戚不贤’,那才是真给张家丢脸。”
    这话像一记警钟,敲得张国纪夫妇心头一震。
    张国纪当即挺起胸膛,拍着胸脯保证:“嫣儿你放心!我和你母亲在京城住几日,看看新鲜,就回祥符去!咱乡野本分人,还是地里踏实。”
    他望着女儿,眼中满是恳切。
    “我听说当今圣上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你在宫里好好辅佐陛下,把后宫打理得妥妥帖帖,比给我们金山银山都强,咱们老张家能出个皇后,已经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张嫣听着父亲这番话,心头一阵暖流涌过,眼眶微微发热。
    有这样明事理的父母,是她的福气。
    “父亲母亲放心,女儿省得。”
    只要父母守好本分,宫里的赏赐、日常用度,她都会打点得妥妥帖帖,绝不会亏待他们。
    可若是真犯了原则性的错……
    张嫣望着窗外宫墙的飞檐,眸光渐渐坚定
    她是大明朝的皇后,更是陛下的妻子,绝不能因私情让陛下为难。
    暖阁里的气氛渐渐松弛下来,张母拉着张嫣的手,絮絮叨叨说起老家的琐事,那些熟悉的乡音,让张嫣暂时卸下了皇后的重担,变回了那个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女儿。
    只是这份温情里,终究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距离。
    不过,张嫣早有准备。
    从她踏入这深宫的那一刻起,有些路,便只能独自往前走了。
    PS:晚一点有六百月票加更!
    (本章完)
    (/bi/286248/17237370.)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