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葭莩联戚,秉钺司禁
而朱由校继续在东暖阁批阅奏章,坐得累了,便起身打一套八段锦、五禽戏,活动身子之后,又投身批阅奏章的深渊里面去。
不过,门外太监的声音,也是很快打断了他批阅奏章的节奏。
“陛下,锦衣卫指挥佥事王昇已在殿外侯旨。”
“让他进来。”
这个王昇不是别人,正是他生母王氏的弟弟。
新君登基,照例是要蒙恩外戚的。
朱由校的生母孝和皇后王氏出身寒微,其家族在明代外戚中属于低调且势力薄弱的一支。
王氏原为太子朱常洛的选侍,并非高门贵族之女。
其父王天瑞最初仅为锦衣卫百户,属于低级武官,并无显赫家世。
泰昌帝即位后,追封王天瑞为新城伯(流爵,不世袭)。
而朱由校登基之后,便追封王天瑞为新城伯,加太傅,弟王昇袭锦衣卫佥事。
外戚出身如此低微,却又是自己人的国舅,朱由校当然要重用了。
毕竟他现在,缺的就是可以完全信重的人。
他在召见王昇之前,已经派锦衣卫将王昇的关系网、生活习惯、爱好、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调查清楚了。
总得来说,因为没什么钱,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不良的爱好。
至于能力
没干过什么大事,但本职工作都能完成。
稍加历练一番,应该可以托付重任。
毕竟治理国家没有那么复杂。
刘邦当年带着一县的人才,便能将大汉治理好。
此刻。
乾清宫外。
王昇立在乾清宫外的汉白玉阶下,细雪落满他肩头的青织金妆花飞鱼服,连眉峰也凝了层霜。
他攥紧冻得发红的指节,喉结上下滚动,这身新赐的佥事服制此刻竟像铁甲般沉重,压得他脊背发僵。
宫檐下的铁马被北风撞得叮当乱响,每一声都敲在他突突跳动的太阳穴上。
他偷眼瞥见廊柱旁肃立的锦衣卫力士,那些绣春刀鞘上凝结的冰凌,正映出自己惨白的脸:方额阔口本是英武之相,此刻却因紧绷的肌肉显得僵硬如石。
“宣锦衣卫指挥佥事王昇觐见!”
太监尖细的嗓音刺破雪幕。
他膝盖一软,险些踩到曳撒下摆。
司礼监随堂太监赶忙搀扶住王昇,笑着说道:“国舅爷,小心了您。”
“多谢这位公公。”
怀着忐忑的心情,王昇穿过朱漆描金的殿门,扑面而来的暖香裹着炭火气,熏得他眼前模糊。
朦胧中只见两侧蟠龙金柱如巨蟒盘旋,藻井上的承尘金漆晃得人目眩。
在迈过第三道云龙纹门槛时,他忽然瞥见自己靴尖沾的雪泥正在猩红地衣上洇出深色痕迹,慌得用袖口去擦。
领路的太监轻咳一声,他这才惊觉已到东暖阁门前。
那挂着貂毛边厚棉帘的雕花门隙里,隐约传来朱笔划过纸笺的沙沙声。
随着领路太监进入东暖阁,王昇头都没敢抬。
“臣臣王昇叩见陛下!”
他扑通跪下的动静太大,震得腰间鎏金銮带哗啦作响。
朱由校放下笔毫,居然从御座上起身,缓缓走下来,亲自将王昇搀扶起来,笑着说道:“国舅无须多礼。”
王昇受宠若惊。
不知道是喜的还是怕的,话语也是磕磕碰碰。
“臣臣.”
臣了半天,居然愣是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哈哈哈~”
朱由校大笑一声,拍了拍王昇的肩膀,说道:“国舅乃是朕的至亲,无须拘束。”
王昇还是有些放不开。
“陛下贵为天子,臣不敢放肆。”
朱由校佯装愤怒。
“这么说,国舅不认朕这个外甥了?”
皇帝这么一说,吓得王昇差点又跪了下去。
只是因为被朱由校牢牢箍住,才没有跪下去。
“陛下,臣不敢。”
王昇偷偷的抬起头来,此刻站立在他面前的年轻天子,竟有七分似姐姐的杏眼,只是那眸子里淬着的,是帝王的威严。
“国舅无须多礼,今日朕将你召见过来,便是要看看母亲的兄弟,朕长于深宫,没有见过几次母亲,现在居然连面孔都觉得有些模糊。”
说着,皇帝面露伤感之色。
“朕幼时还想着等朕登基之后,便让母后过上好日子,没想到朕还没登基,母后就.就去了。”
两行热泪,已经在朱由校眼眶中积蓄了。
历史上,因为王氏在宫中地位低微,朱由校小时候见过王氏的次数极少,导致朱由校的童年缺乏生母的直接照顾,转而依赖乳母和宦官。
而王昇听到皇帝这番话,心中好似有一根弦被触动了。
深宫暗藏刀光剑影,而陛下登基不足两个月,光是他在茶馆听说书人说的事情,便让他为皇帝捏了一把汗。
宦官、群臣、勋贵.
三座大山压得陛下喘不过气来,若非陛下英明神武,我大明险些要完!
如今,陛下渴求亲情,他身为国舅,岂能陛下拒于千里之外?
王昇动情说道:“陛下,臣是你的舅舅,你母亲小时候的很多场景,臣还历历在目,可惜,她年纪轻轻,就不在了。”
她姐姐是如何死的,王昇不清楚。
更不敢追究。
只希望陛下在宫中好好的。
而朱由校对于这个素未谋面的母亲,实在没有什么印象,更积蓄不出什么感情来。
然而,要收心王昇,通过这个母亲,才能让王昇感受到亲情,才能让这个国舅爷全心全意为他做事。
好吧~
朱由校感觉自己确实有些冷血了。
现在每天想到的事情都是权谋,几乎脱离了个人的情感。
但天家无情,他这个做皇帝的,只能更无情。
有情就有破绽,有破绽就容易被其他人利用。
他只能做冷血无情之君。
当然
表面上,还是要维持圣君的人设。
毕竟,虚伪,也是每一个领导所必须具备的本能。
他作为大明的皇帝,便更需要如此。
因此,朱由校脸上淌下两行热泪,颇为好奇的问道:“国舅,不妨你和朕说一说,母后小时候的事情罢。”
王昇的喉头滚动了几下,目光渐渐变得柔软。
他望着东暖阁窗棂上摇曳的烛影,仿佛透过那晃动的光晕,看见了三十年前的北平城。
“那年开春,护城河的冰刚化开,你外祖父带着我们去西郊打马球。”王昇的声音像浸了蜜的棉线,在炭火气里慢慢舒展。
“你母亲才这么高——”他比划着到腰间的位置。
“穿着杏红比甲,非要骑那匹枣红小马,结果被马驹掀下来,滚了满身的草籽。”
朱由校不自觉地攥紧了袖口。
他看见幻影里的小女孩摔在草甸上,发髻散开成乌黑的云,却咯咯笑着去捉惊飞的蚂蚱。
暖阁地炕传来轻微的炭火爆裂声,像是应和着记忆深处的马蹄响。
“后来呢?”皇帝的声音轻得像是怕惊碎什么。
“后来啊”王昇忽然笑出声,眼角的皱纹堆成细浪。
“她偷了厨房的饴糖抹在马槽里,那马驹舔得欢实,第二天就肯让她骑了。”
他抬手抹了把脸,笑着说道:“你外祖父发现后,罚她在祠堂抄《女诫》,结果她在宣纸上画满糖葫芦”
朱由校的指尖无意识地在御案上描摹,墨汁在宣纸上晕开成小小的糖葫芦形状。
窗外细雪扑簌簌打着棉帘,他恍惚听见小女孩踮脚偷吃供果时,祠堂老木门发出的“吱呀“声。
“最淘气是端午那回。”王昇突然压低声音,像在说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她带着巷子里七八个孩子,把雄黄酒换成了姜糖水。等龙舟赛开始,整条胡同的孩子都没醉倒,急得里长直跳脚。”
暖阁里的沉水香突然变得鲜活起来,混进了记忆里艾叶与菖蒲的气息。
而王昇的声音渐渐低下去:“后来你外祖父升了总旗,家里有了小院。她总爱趴在井沿数星星,说要把北斗第七星摘下来当毽子”
他的手指在空中虚抓了一下,又颓然落下。
“那会儿井水清得能照见人影,现在”
说了这么多小时候的故事,王昇一想到自己的姐姐已经没了,便是再铁石心肠的硬汉,也忍不住落泪。
朱由校摸了摸自己的脸颊,他发现他也在流泪。
他的身体好似不受控制一般,拼命的流泪。
或许,渴望母爱的天启皇帝,听到自己亡母的故事,也会情不自禁罢。
“请陛下节哀。”
王昇见到皇帝流泪的模样,心中一软。
之前对皇帝的疏远顿时散去。
这是姐姐的血脉,他是大明皇帝,但同时,也是我的外甥!
“才知道母后小时候也如此顽皮,朕对自己的母亲,又有新的认识。”
朱由校擦了擦面颊的眼泪,收拾情感,对着王昇问道:“国舅是朕不多的亲人,不知道如今是何官职?”
王昇愣了一下,感情陛下不知道他的官职?
国舅爷缓缓说道:“蒙恩得了个正四品的锦衣卫指挥佥事。”
朱由校故作疑惑。
“朕记得,上个月追封外祖父为伯爵,怎国舅没有继承爵位?”
王昇摇了摇头,说道:“陛下,那是流爵,不能继承的。”
朱由校佯装生气,说道:“朕的国舅,岂能无爵?”
他对着门外喊道:“召礼部侍郎入殿!”
很快,在门外候着的礼部侍郎孙慎行快步入殿。
“臣礼部侍郎孙慎行,恭请陛下圣恭万安!”
“朕安,起来罢。”
孙慎行是孙承宗的恩师,孙承宗起势之后,朱由校对这小老头也颇有青眼。
当然
既然和皇帝亲近,和孙承宗亲近,自然是被东林党人排斥的。
孙慎行被外臣归类到幸进之臣的行列,属于帝党。
没错。
虽然朱由校明说了不许党争。
然而这些人明面上不敢明言结党,但暗地里,却给各个官员划分派别。
只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大明的顽疾,不是一个圣旨,一个政策就能够扭转的。
“陛下召臣,不知有何事?”
朱由校开门见山问道:“孙卿,朕问你,朕的国舅,可蒙恩为伯否?”
孙慎行瞥了一眼眼眶通红的王昇,当即说道:
“陛下圣明!《大明会典》有载:‘国朝外戚之封,恩及三代。’今新城伯王天瑞既蒙追赠,其子嗣承爵,合乎祖制。”
他略作沉吟,又补充道:“臣查弘治年间旧例,孝宗皇帝封后弟张鹤龄为寿宁伯,亦属流爵转世袭之典。若陛下欲殊恩,可援此例。”
朱由校抚掌笑道:“善!便依弘治故事。”
朱由校是个行动派,他当即便对侍立在侧的司礼监随堂太监吩咐道:“取黄绫圣旨来。”
那太监闻言,立即躬身退出东暖阁,不多时便捧着一卷明黄云纹帛书回来,身后还跟着两名捧着朱漆托盘的小太监,托盘上盛着青玉螭纽“敕命之宝“,一盘放着青花海水龙纹笔舔,里头已研好朱砂墨。
孙慎行见状,主动上前接过帛书,在御案右侧的紫檀木矮几上铺开。
而在这个时候,朱由校又召翰林院学士,来撰写礼仪性诏书。
这个翰林院学士不是别人,正是今日方才来面圣过的孙如游。
只见他挽起袖口,从笔架上取下一支紫毫笔,蘸墨时瞥见皇帝正扶着王昇的胳膊低声说话,便刻意放慢动作,待君臣叙话完毕才轻咳一声:“请陛下示下诏书细则。”
额.
朱由校说道:“册封国舅为新城伯。”
孙如游脸色顿时一垮。
好吧。
虽然领导的要求有些不着调,但孙如游的文学素养过硬,还是很快完成了诏书书写。
“请陛下御览!”
朱由校看了看里面的内容,满意的点了点头。
“孙卿笔锋犀利,票拟正正好!”
皇帝没有盖印,将圣旨递给孙如游,转头对王昇温言道:“舅舅且听封!”
王昇慌忙伏地,只听孙如游朗声宣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惟《春秋》重亲亲之义,《礼经》著睦族之文。尔锦衣卫指挥佥事王昇,乃孝和太后同怀弟也,温良笃慎,克绍家风。
特晋尔为新城伯,食禄千石,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尔其谨守忠孝,永保禄位。钦哉!”
暖阁内炭火噼啪作响,映得王昇涕泪纵横。
他重重叩首,哽咽道:“臣臣肝脑涂地,难报陛下隆恩!”
朱由校将王昇搀扶起来,说道:“你我血脉相连,何须说这样的话?”
转头,朱由校看向孙如游,说道:“孙卿,这票拟好的诏书,还是按照流程走罢。”
他着急忙慌宣旨,主要是为了收心。
虽然这个圣旨发中旨也没什么。
但方从哲主持的内阁,朱由校还是决定给他点面子。
毕竟老方黑锅替他背的够多了。
让他少被御史弹劾,也算是他的圣恩了。
孙如游当即点头。
“微臣领命。”
众人离去之后,东暖阁中,便又只剩下王昇一个外臣了。
“朕敕封国舅为新城伯,却也有难言的苦衷。”
圣恩隆隆,新晋新城伯王昇捶胸说道:“陛下都说了,你我血脉相连,如今陛下的事情,便是臣下的事情。”
“国舅乃真忠臣也!”
将王昇高高的捧在天上,朱由校的话这才缓缓说出来。
“不久前,宫中发生刺君案的事情,国舅可知晓?”
王昇脸色顿时阴沉,他点了点头,说道:“臣下听说了,是卖国的八大晋商,要害陛下性命。”
这些事情,崇文门外的茶馆,说书人说过。
“哎~”
皇帝长叹一口气,面色十分忧愁,说道:“其实,要害朕性命的人,何止八大晋商,朕如今在宫中,连个觉都睡不安稳,这才去整顿四卫营,然而,四卫营整顿之后,该交给谁掌管,护卫宫禁呢?”
王昇愣了一下,很是上道的说道:“臣下虽然才能不够,但对陛下绝对忠心,做一个护卫乾清宫的千户,臣下是绰绰有余的。”
朱由校摇了摇头,说道:“以国舅的能力,千户实在是屈才了。”
千户还屈才?
他的父亲,到死都才是一个百户。
他咬了咬牙,说道:“护卫宫禁的卫所指挥使,臣下有信心去做!”
朱由校还是摇头,最后缓缓说道:
“朕要你提督四卫营!”
提督四卫营?
咕噜~
王昇愣住了,他有些颤抖的说道:“我听说成国公方才是一卫指挥使,国公之尊,岂能屈居我下?臣下提督四卫营,恐怕会被人非议。”
“国舅无须多虑。”
朱由校颇有豪情的说道:“国公算得了什么?在朕看来,国舅比国公尊贵多了,你先去四卫营了解情况,若有不明白的,可直接去问李如桢,再有不懂,可面圣,朕来告诉你!”
王昇嘴唇微抖。
这是何等的权柄啊!
怎么有些害怕呢?
然而,看着自家外甥期待的目光,想到自家外甥在宫中的处境,王昇将心一横,当即说道:“既然如此,臣下便是舍了性命,也要将陛下给的差事办好!”
朱由校欣慰的点头,再说道:“王家之中,若有才俊,亦可上禀,考校之后,朕亦可赋予重任。”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王昇起势,手底下也得有人可用。
“家中确有几个子弟,或可堪一用!”
(本章完)
(/bi/286248/17237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