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盖棺定论,敕封贵妃
哪怕是正午时分,也没有什么阳光。
太阳躲在云层后面,灰蒙蒙的天上,簌簌的落下细雪。
一点一点,慢慢将大地冰寒,覆上一层薄薄的雪衣。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酷寒的天气,让乾清宫值守的太监、卫士直打哆嗦。
然而,东暖阁中却温暖如春,朱由校在里面批阅奏章,并不需要加多厚实的衣裳。
至于原因,从东暖阁的名字,便可窥见一斑。
乾清宫墙体厚实,部分墙壁内部设有夹层(如“火墙”),可减少热量散失。
窗户采用双层木框糊纸,既透光又防风。
并且东暖阁地下设有烟道,与殿外灶口相连,燃烧木炭或煤炭后,热气通过烟道加热地面,使室内温暖均匀。
这个设施,有点类似现代“地暖”,但燃料需人工添加,由太监专门管理。
为了保温效果更强,东暖阁入口挂厚棉帘或毛毡门帘,防止冷风灌入。
部分区域还设屏风隔断,减少空间散热。
为了保证东暖阁炭火不断,宫廷专设惜薪司,也就是之前魏忠贤当差的地方,负责供应木炭、煤炭,并管理火盆、地炕等设施。
便是到了夜间,也有太监值守,确保火源安全并添加燃料。
为保障一个皇帝的舒适,仅保暖这一项,便有数百人围着他转。
在大明朝当皇帝,还真是朴实无华,且枯燥。
御座之上,堆着小山一般的奏疏,朱由校笔毫轻握,缓缓批阅奏章。
之前他还需要与张芸儿练字,如今却是省去了这个步骤。
一日批阅奏章上万字不止,也就只有后世的网络写手能和自己比惨了。
日夜批阅奏章,也顺带练字,皇帝的书法,也是慢慢有了长进。
“咦~”
朱由校眉头微皱,对着下面侍奉的司礼监随堂太监说道:“召孙如游来问话。”
司礼监随堂太监闻言,当即快走出了东暖阁,朝着文渊阁的方向而去。
朱由校批阅奏章,时常要问策,六部之中,至少有留一人在乾清宫,随时等候皇帝问策。
都察院的御史、翰林院的学士,六科的给中事,也要留人在此处。
寻常事情,皇帝问他们就够了,但有些问题,还是要召阁臣问对。
很快。
孙如游便至东暖阁中。
“臣礼部尚书孙如游,恭请陛下圣恭万安。”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朕安,孙卿不必多礼。”
随堂太监早早搬来小凳,孙如游没有直接坐上去,而是问道:“不知陛下召微臣前来,所谓何事?”
朱常洛的谥号、庙号都已经定下来了。
谥号是: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懿安皇帝。
庙号则光宗如故。
其实朱由校也想给朱常洛安一个熹宗的。
这个破庙号,他才不要呢!
但熹宗得是长命一点的,朱常洛登基一月不到就驾崩,熹宗谥号强安下去,他的吃相有些难看了。
恐怕到时候朝臣也会有意见。
朱由校虽然可以不怕朝臣反抗,但给皇帝上谥号这件事,已经得寸了,就不要进尺了。
他到底还得让一些官员替他办事。
而且名声,也需要稍加经营一下。
故而他也退了一步,依东林党人所请,庙号上光宗。
不过,与韩爌在时,东林党人要求大行皇帝的谥号为光宗贞皇帝,以期能够打压政敌,摄取合法性。
如今的光宗懿安皇帝,已经是朱由校偏向方从哲的结果了。
朱常洛的谥号与庙号,也是朱由校向朝堂释放的一个信号:东林党人扶大行皇帝上位的功劳,他承认,但东林党人对他有从龙之功,他是不承认的。
不过,今日朱由校将孙如游召见过来,倒不是讨论皇帝谥号、庙号的事情。
这些都已经定下来了。
改无可改。
他另有目的。
朱由校在留中的奏疏堆中抽出礼部上表的奏疏,问道:“大行皇帝的谥号、庙号都已经定好了,怎哕鸾宫的那位的名份,还未确定?”
礼部上的奏疏里面,追谥光宗皇帝的嫡妻郭氏为皇妣孝元贞皇后,朱由校的生母王氏为孝和皇太后,却没有对李选侍的处理。
孙如游偷偷瞄了皇帝一眼,说道:“这个,礼部尚在议论。”
朱由校缓缓说道:“尽快议论出结果来。”
这倒是苦了孙如游了。
这议论,到底要议论出什么结果来?
孙如游在一边试探道:“李选侍移居哕鸾宫,这哕鸾宫本就是先帝遗孀集中居住之地,按照规制,可议为妃,俸禄400石,陛下以为如何?”
朱由校摇了摇头,说道:“议为皇太妃。”
李选侍在他登基上位之后,一直本分老实,除了一直想方设法给他塞女人过来,没有其他的过分举动。
对于这种听话的人,不妨待遇高一点。
皇太妃的俸禄为800石,一应配置也比太妃高出不少。
不过与太妃一般,政治权利几乎是没有的。
也只有到了皇后、皇太后这种位别,才有典礼、咨政之权。
当然,朱由校对李选侍这么好,也不是心血来潮。
命运的每次馈赠都已经标好了价格。
后面,他还有用到这个女人的时候。
先给她点好处,之后好使唤。
孙如游作为皇帝的亲信,马上说道:
“陛下圣明!李选侍虽居深宫,然自龙飞御极以来,恪守妇道,夙夜忧勤。昔移宫之时,未尝以私废公;今居哕鸾之地,尤能谦抑自持。此诚《关雎》之遗风,《葛覃》之懿范也。若蒙陛下推恩,晋位太妃,既彰天家慈孝,亦慰先帝泉壤,臣谨奉诏,当命礼部速拟仪注。”
言毕又顿首道:“如此,则六宫观感而德化,天下沐泽而颂圣矣!”
朱由校点了点头。
手底下有办事的人,他的话才叫圣旨、金口玉言,否则,那就是放屁。
“速速去办罢!”
“微臣领命。”
孙如游刚要后退,但好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问道:“陛下,既然要给李选侍议妃,郑贵妃可要晋尊?”
郑贵妃在朱常洛活着的时候,并没有议为皇太妃,所以她现在的名位还是皇贵妃。
朱由校眉头微皱,问道:“依孙卿的意思,朕要给她议一个太皇太妃?”
孙如游听到皇帝的语气不善,顿时知晓自己说错话了。
他赶忙改口,说道:“郑贵妃的名位,大行皇帝之时未议论,我等自然要效大行皇帝之时来做。”
这个时候,皇帝就没有驳斥孙如游。
孙如游瞅准时机,当即说道:“微臣告退。”
“在乾清宫候着罢。”
孙如游当即点头,道:“微臣遵命。”
这位进入内阁方不久的礼部尚书,终于是从东暖阁中出来了。
只不过出来之后,这后背简直是快湿透了。
陛下自从搬入乾清宫后,整个人便更难琢磨了。
圣心难测!
伴君如伴虎啊!
(本章完)
(/bi/286248/17237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