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女频小说 > 还好我重生了! > 第327章 割裂的生活

第327章 割裂的生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火锅,好吃。
    四川火锅,一般。
    吃火锅,还是要到重庆。
    一行人到达成都青羊第三天中午,便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青羊正街的老灶火锅,蜂窝煤噼啪作响,柜台电视机正播着《成都新闻》:“今日双流机场T2航站楼奠基,总投资26.7亿.”
    陈学兵掏出麒麟手机对着桌子拍了张照,给星联软件里的两个人同时发了过去。
    to“Flora_Y”:今天还是吃火锅,晚上回酒店打给你。
    to“煎bingo子”:没有豌豆颠,饭都吃不好。
    to“煎bingo子”:今天有点忙,早安午安晚安。
    “Flora_Y”瞬间回过来了:“好。”
    随后又收到两条裙子的照片。
    Flora_Y:“?”
    陈学兵都没点开加载细看便回了过去:“两条都买,刷我滴卡。”
    Flora_Y:“.敷衍!看背景!我的衣柜!我问你出门穿哪条!”
    陈学兵老脸一红,但未穿透脸皮:“听妈妈的话吧,冬天要穿棉裤。”
    Flora_Y:“(笑脸)(笑脸)”
    微笑警告。
    陈总淡然祭出工作牌:“有领导坐我旁边,一会回。”
    对面立刻乖巧:“好吧,那你好好吃饭,mua~”
    九宫格铜锅正好端上来,旁边坐着的领导——陕西来的副总工刘泽辉的眼镜立马起了雾,但也规矩坐着没动,等待董事长发话。
    陈学兵把整盘洋芋片倒进正中格,红油立刻翻出密集的泡沫。
    “我们重庆崽儿一般只吃红油锅,点鸳鸯锅要遭决(骂),除非有豌豆颠儿。”
    领导发话,大家应声而笑。
    “人越来越多了。”陈学兵转头看了看旁边的两个桌子感慨——旁边桌是毕亚雄新招来的八个项目经理,再旁边,是两个退休的国土局干部,担任政策顾问,一名刚离职的湖北地震局高工,担任技术监察,还有几个组建办公室的管理人员、两个年轻的测量员。
    新来的总共二十个人,都是毕亚雄和总工汤乾坤、还有西北勘测院退休那位顾问张庆忠一个个电话从各个单位挖来的。
    有的人是前两天来的,有的今天上午才到,一帮人面对财大气粗的新老板,坐姿都还有点拘谨。
    陈学兵看大家都安静等他动筷子,又朗声笑道:“都随便一点!众口难调,南方北方的人都有,咱们先吃几天火锅将就一下,爱吃清汤吃清汤,爱吃红汤吃红汤,总指挥部的地址已经落实了,这两天正在打扫清场,等我们搬过去,马上安排成立食堂。”
    刚来,总要流浪几天的,现在全部安置在酒店。
    若是一般的工程队伍要在异地城里施工,尤其是省城,光安置这一步就得派个先遣部队,提前联系空地和活动板房,还得去附近租房子和仓库,给管理人员居住和以备贵重物品的囤放。
    好在交通厅领导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位于青羊的高速路指挥部,人已经撤了,地方挺大的,是个院子,现成的楼房、办公室、会议室一应俱全,还有七八亩空地可以停车,每年只用付三十五万租金。
    现在只需要把车配齐,指挥部就可以运作起来了。
    “陈总,听毕总说你让我们过来打硬仗!队伍和锅碗瓢盆我都带了!饭我们自己可以做!就等开工!多久能干活啊?”
    说话的是个项目经理,声音浑厚,短发,和旁边的人很不一样,坐得周周正正的,背不靠椅,有点军人范。
    陈学兵打量了他一眼,饶有兴致地道:“叫什么名字?”
    “黄超!”
    毕亚雄凑过来低声介绍道:“湖南的,专门干房建,我们葛洲坝罗副厂长调到湖南建工以后一手带的徒弟,干了十年了,前两年考上二级建造师升了经理,带过两个学校和医院的项目,大项目也跟过,活干得漂亮。”
    房建项目经理,一要有证,二要有项目经验。
    证嘛,二级建造师起步,能负责中小型项目,一级建造师才能带大型项目,一级建造师才能担任大型项目的项目经理。
    一些专业工程师职称可以作为补充。
    经验方面,学校和医院一般都属于小项目,干过商业综合体和城市地标的等级则要高一些,干过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设施的,更高一些。
    在座的项目经理大都是科班毕业的一级建造师,有过中大型项目管理经验。
    建造师和建筑师是有很大区别的,建造师工作场景是常驻工地,协调施工、质量、成本管控,注册于施工、监理或招投标公司,而建筑师是主导建筑设计全流程,涵盖项目前期规划、方案设计至施工图完成,工作场景主要在建筑设计院、图纸审查单位,侧重设计和技术审核。
    比如他身边这位副总工刘泽辉,有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证,而且是94年的第一批注册建筑师。
    一级注册建筑师,全国也只有一万多人。
    这个开口的黄超,在资历方面是比较弱的。
    不过陈学兵也不在意这个,技术班子有总指挥部,质量把握还有监理公司。
    这个小伙的精气神,他很喜欢。
    “我看不错,把他留在成都吧,去负责都江堰的项目,离你们比较近,多指导指导他。”陈学兵说道。
    成都的项目提成和奖金肯定要高一些,他当众表示欣赏这个具备军人气质的黄超,并把他留在成都,算是千金买马骨。
    领导喜欢属下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不需要直说,只要挑一个标杆,不断给他奖励,其他人自然就懂了。
    如果这个人的特质还不够明显,那就等项目全面开工了,再挑一个雷厉风行的标杆。
    黄超的特质其实很明显,毕亚雄立即意识到了董事长的意思,拍胸脯道:“我找来的人,都不是吃软饭的!小黄文化虽然差点,但也是跟过大项目的,管工地是一等一的好手!这些人,每个都能打硬仗!”
    其他几个项目经理听闻,身子也坐直了一些。
    陈学兵这才笑道:“项目的事情很快,我们这是大规模投资,有领导在关心,建设厅也很看好我们的计划,答应帮我们桥接拿地事项,只是我们的单个用地要求都比较高,地方上还要协商一下。”
    重做“城市群卫星新城”计划以后,为了环绕“成渝经济圈”的主题,确立了以成都为核心,围绕成都的德阳、绵阳、资阳、资阳形成微型新城,顺手就把雅安也拉进来了,从文川到马尔康便变成了交通节点,以交通项目为主来开发,更加契合成渝经济圈的发展方向。
    真就成了“一带(成都经济带)”+“一路(西北方向经文川至九寨沟出省)”。
    阿坝受灾人数排名第四,主要灾区就在文川县,靠成都很近,这样就不需要投资整个阿坝,只要找个理由往文川塞两个房地产项目即可,青藏草原的建材运输成本也随之下降。
    原本的小区模式变成了联动组团。
    一个居住组团的人口规模通常为1000-3000人,对应户数约300-700户,三个组团下来,也就1500户左右。
    但用地面积变大了。
    对于居民来说,菜市场、诊所、商店覆盖多了,基础服务上去了。
    应急和公安部门覆盖效率高了,公共安全上去了。
    愿意来做生意的人多了,商业带多了,社区活力也上去了。
    道路等级也会提高。
    通过住宅、商业、产业、公共服务的组合配置,形成“15分钟生活圈”。
    对于开发商来说,承担了部分城市运营商的角色,可以增强运营经验。
    拿地逻辑上,捆绑出让可以获得地价折扣,主动共建区域基建,也可以获得更多政策红利。
    还可以搞自己的IP品牌。
    而且按照现在的成本逻辑,地价远低于建安成本,多拿点地,白得了一块商业权,长期利润回报不低于房地产本身。
    决定要进四川做房地产的时候,他想着事急从权,完全没考虑项目利益的事,甚至可以赔本,但事后董事会成员经过商量,又以这样的方式把利润点给拉起来了。
    但这样的居住板块要全部临街,又要便于紧凑规划,就要选择对街地块或者十字路口,最好是方方正正的地块,那么选择性上就要少很多,还要防着地方上把一些垃圾地块塞过来。
    这事必须要建设厅帮忙。
    四川的动作倒是很快。
    建设厅帮他搞定指挥部,交通厅主动召开“成渝物流通道建设专题协调会”邀请他和重庆交通委员会参加。
    但鲜厅长打电话给他,问他能否支持青白江铁路专用线建设的四亿融资。
    他当然是表示爱莫能助,说了一堆资金紧张的理由。
    其实四个亿融资,或者垫资,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青白江铁路可是在今年四月就获批了国际铁路港,定位为西部国际物流枢纽了的,而且后世也确实是成都首趟中欧班列的开行地,这也是他为什么提到合作青白江的原因。
    青白江成为铁路港是有资质的,也有通行基础,只是因为国家级开放平台资质的阶段性缺失,暂时没法跟国外直接连接。
    说白了,就是有政策但缺手续,没有国际铁路口岸审批手续,未纳入国家班列统筹体系,没法调度境外通道资源。
    而重庆能搞保税区物流园,是先一步获得了上层的默认。
    重庆拉成都进来玩,四川也想顺势而为,把青白江铁路给建设起来,但苦于没有批复,也想学重庆,玩民间平台的路子。
    这本是件好事,大家在竞争中成长。
    但他不能去当这个二五仔。
    至少不能当在明面上。
    想到这里,陈学兵夹起一片烫熟的洋芋片,目光扫过众人,停留在两位国土局退休顾问的脸上。
    “明天上午成渝物流通道建设专题协调会,交通厅牵头,川渝两地的相关部门的领导都会到场,我们的投资计划和要在会上过堂,一会有几个问题我想找两位协商一下。”
    这两天陈学兵跟他们了解了不少情况,这俩人在四川国土部门待了几十年,下面各市州的情况都很清楚,完全是行走的情报网。
    其中一位姓李的老顾问推了推眼镜,说道:“建设厅帮我们桥接,也只能是优先推介、协调沟通,最终拍板还得看地方政府的意愿和条件,这个会,主要是打通省级层面的共识和政策绿灯,地方层面的骨头,还得我们一根根去啃。”
    “我知道。”陈学兵点头:“但我只能帮指挥部解决到这个层面,接下来我也很忙,剩下的你们要自己想办法。”
    毕亚雄接过话头:“明天的会,蔡总、阚总和我陪陈董去。刘总,这边队伍整合、临时指挥部入驻、车辆设备采购这些后勤保障,就辛苦你了,冯代强,你也跟我去听听会,感受一下气氛,项目落地后协调地方少不了打交道。”
    他也点名了一个看好的项目经理,准备安排到成都的市中心项目。
    陈学兵看了看大厅,大半都是毕亚雄拉来的人,摸了摸下巴,慢悠悠道:
    “老蔡,这次让你来,是因为你不能对集团的主要业务失去了解,第二是集团的人事部门要开始组建了,我们要对子公司的人事安排给予支持.不止是股安建设,还有奇点,奇点年前要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集团,还要进行第一次融资,这次股份制改造的资产评估工作要请权威的机构,人事也要调整到位,哪边工作都很重要,你要盯着点。”
    蔡志坚心中了然。
    要控权。
    尤其是财务。
    董事长已经意识到他那批老兄弟已经顶不上用,帮他管理财务的手彻底换成了自己,要从控股集团下调人手,三家子公司的财务都要牢牢把握。
    “好,奇点要面对国际资本融资,会计师机构就请普华永道吧?我也熟一点。”
    陈学兵满意颔首:“我就是这个意思。”
    普华永道是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总部在伦敦。
    此行四川过后,他的下一个目标,也在伦敦。
    土味浓重却铺满金钱的房地产,充满精英味道却需要金融续命的科技公司,是如此割裂。
    为了相互弥补,他不得不穿梭其间,这就是现实。
    桌上的手机响动,拿起来,看到“煎bingo子”的回复。
    “感谢陈总百忙之中还和我聊了个预制天,早安,午安,晚安。”
    陈学兵笑了一声。
    这又是一个很割裂的部分。
    (本章完)
    (/bi/286214/17237305.)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