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成渝经济带!
西南有句歇后语。
——说得轻巧,衔根灯草。
这么多等着上马的项目,个个都要钱。
而且要完成这样的项目,大家都得把时间单位换算成小时来过,且项目复杂,股安没有对应的部门,无从下手。
可以说陈学兵下达命令以后,大家都没什么头绪。
还好有毕亚雄这个悍将,很快列出了一份价格清单。
以目前的商品房地价来说,成都最高,三千多元一平,其次是绵阳、德阳、资阳、眉山,从八百多到五百多不等,雅安四百左右,阿坝地广人稀,面积顶一个重庆,均价最低,两三百一平方。
文川县城靠近成都圈,地价要高一些,七八百一平方,但对新建住房有两类补贴,基础补贴200元,高原户籍补贴(AB州农村户籍购房者补贴400元/㎡),算下来也差不多。
但建安成本反倒是阿坝最高,运费很贵,要达到2800元一平方。
规划方面,成都的容积率要做最高,3.0左右,也就是说要盖高楼,要做16楼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户得房约在100平,公摊15平。
阿坝地价价值不高,设计的容积率最低,大概在1.5左右,七八层就行了,得房85平,公摊也是15平,全部按照一百平宣传。
按照陈学兵的规划,成都两个项目,绵阳四个,德阳三个,资阳两个,雅安三个,眉山两个,阿坝四个。
总用地约在150万平方左右,土地成本不到10个亿。
但是建安成本比较高,加上抗震升级,起码在40亿以上,加上开发间接费(管理/财务/营销)约占建安费的15%,不可预见的费用约占总成本的5%,成本约在51亿。
这个数字比陈学兵预想的百亿要低,因为他对建安的想法要高一些,而且预算是110-120平标准户型,细细想来,这年头只要是电梯房,已经算是改善房型了,房型大了很多人也买不起。
公摊也是必须的,否则他没法跟周边的商品房比价,进而导致卖不出去,没人住就是白干活。
让利,必须让在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当然,这个公摊比例和周围的市场均数如果有优势,也可以拿出来比较。
这账算出来,一众董事会成员心里也算有个数了,成本上大概准备15个亿就能启动开发,地块10亿拿到后质押70%,7个亿+5个亿可以撬动剩下的建设。
利润上,光是成都、绵阳、德阳、眉山四地的房产全部卖出去,就能回本。
只是毕亚雄不明白为何要在AB州这个没有商业价值的地方做项目,还要做四个,房子必须卖3500以上才能回本,比成都房价预期也就低2000,一个五线城市,售价比绵阳这个强三线还要高,就怕到时候不好卖,还得亏本出售。
陈学兵也不好说。
想了想,只能以“高原地区适合磨炼队伍”为由,让毕亚雄不明不白地走了。
他现在无心解释,解释的口径要等方案确定好以后再定,首先要想着怎么解决问题。
必须解决的是绵阳的北川,其次是阿坝的文川。
北川是一个被环山包围起来的县城,处在山洼地,地震时四周山体塌方,这已经不是房子塌不塌的问题,而是被龙门山断裂带能量释放造成的地表破裂加上周围山体崩塌给埋了。
文川则是道路狭窄,且损毁率接近100%,那时几乎是没有路,救援难进,黄金72小时难以实现。
这两个地方,地质风险完全大于建筑技术,不能靠建筑结构解决问题,要采用别的办法。
北川,迁走是最好的。
文川面积太大了,阿坝的面积跟整个重庆差不多大,建点抗震医院和学校,囤点安全物资和药品在当地,或许更实际。
只是切入点不太好找。
他把两地的产业分布拿出来研读,忽然看到一条政策。
国发〔2000〕33号文明确:公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布局西部。
建设成本:享受中央财政30%补贴+土地出让金减免。
运营收益:政府保底租赁(年回报率8%)+物流附加收入。
关于国发〔2000〕33号文,全称为《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西部大开发。
他曾想通过这里得到一些项目,只是那份赔钱造公路的计划收效甚微。
现在,他开始重新研读这份长达二十几年的战略。
两天后,一辆考斯特大巴自市政府而来,进入纽约大厦。
42楼的劳务公司变成了股安建设集团总部,收购了德邦绿建和立城置业两家公司,扩充了不少人,这几天更是加入了许多新面孔,虽然租下了整个楼层,依然显得很拥挤。
“听说你们办公室装得很豪华嘛,就这?”黄领导左右打量沿途走廊两边坐满了人的方正办公室。
“那是楼上的长征资本,在45楼,金融投行需要激发灵感,工程公司没这个必要,严肃一点好。”陈学兵笑道。
“你们现在搞这么大规模,没想着自己建个办公楼?市里可以给你们批地嘛。”黄领导试探道。
陈学兵干笑,不接茬。
搬还是要搬的,只是缓一缓,把需要的政策先拿到手再说。
接近走廊尽头的一间办公室,里面正在大声讨论。
“这个政策允许外商投资优先用地!一定要好好利用,我联系了新加坡凯德置地,用他们外资身份拿成都地块,地价起码能降10%!”
蔡志坚的香港普通话从里面传来。
陈学兵甚是尴尬地咳了一声,重重敲了两下门,而后开门。
黄领导领着秘书走进,无甚避讳地笑道:“你们今天找我来,不会是给你们的房地产计划添砖加瓦吧?”
沙发上的蔡志坚赶紧站了起来,办公桌后的毕亚雄则快步过来和黄领导握手寒暄。
“黄领导,好久不见!”
黄领导点了点头:“听说了你来股安,直流电网缺了你这样的专家,是个遗憾,你应该再等一等。”
电网的事情他是知道的,虽然交流电更早立项,直流电未必没有机会,上面还在商量。
毕亚雄却振奋道:“没有辞职!陈董事长同意我留职上岗.不过我对现在的工作充满了期待!非常有意义!”
黄领导听到这话,睖了陈学兵一眼:“你腐蚀干部的速度挺快的嘛。”
陈学兵听得出玩笑的意味,却笑着认真解释道:“绝非腐蚀,而是梦想的吸引力,民营企业的扩张不需要像国企那样按部就班,生产计划可以自行调整部署,毕总是在这份工作里找到了乐趣,在国企一贯配合国家宏大的基建项目方面,其实只要我们民营的规模够了,也可以积极参与嘛。”
“哦?”黄领导笑了笑:“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基地还不够大?你们还有余力?准备怎么参与?”
今天陈学兵到市政府找他,以商量物流园募资的名义请他过来,这么大的事,整个班子都很关心,他自是要来的。
不过路上这小子又提出个房地产计划,他便晓得今天醉翁之意不在酒。
“物流产业基地,是融资,我们现在做的参与计划,是自有资金。”陈学兵解释道。
“你们有多少钱?”黄领导饶有兴致。
陈学兵露出自信微笑。
“我们有多少钱在股市里,黄领导不会不晓得吧,这两天股市已经涨到2000点了。”
月初,上证还在1850点。
半个多月,正式突破2000点了。
还在猛涨。
而这次涨幅的所有因素里,已经有长征资本的一部分。
之前长征重新盘点,一号基金和二号基金清账,资金回归原点,不足4亿,但三号基金可是起来了,足足20亿。
长征TMT基金8亿起手,京东方目前6.32元的股价,持股价值变成20.56亿。
另外,那笔3G产业资金,他至今没有找ARM和京东方投资,就是想多挣点钱,月初便把41.3亿资金(除开7000万银行渠道费)一股脑摁进了股市里。
之前基金清盘抛出去的股票全部加倍捡回来了,另外重仓了茅台和沪东重机。
重仓茅台,什么概念?
茅台月初400亿市值,陈学兵差不多是贴着举牌线进的,拿了接近20亿。
这半个月,大盘在疯涨不说,茅台从53块涨到65块,市值从400亿涨到近500亿。
十几天的时间,陈学兵的四支基金本月浮盈9个亿,这还是因为用了接近一个周的时间来重新进仓。
按照40%自有盈利计算,3.6个亿浮盈。
如今5.5万亿总市值的上证,陈学兵握有76亿,1.4万亿总市值的深圳成指,陈学兵握有19亿。
这样的持股量在过去是非常危险的,但现在大A的情绪已经被引燃了,沉寂的股市账户半数被激活,新股民源源不断涌入,每天成交量超过400亿。
现在的股市,已经具备了“随时可支取”的条件,要挪出一二十个亿,基本一天就能完成,而且接盘量非常大,操作得当,几乎影响不了股价。
等到全民炒股时代来临,浮盈,几乎就要等于实盈了。
黄领导知道本月渝富又赚了八千多万,闻言不禁认真盘算起了陈学兵手里的钱。
一算,吓了一跳。
“你那笔40多亿,加上基金的20亿,就有60亿了吧?”
“多一点,离百亿还差五亿。”
黄领导啧啧:“你手里操控的流动资金.比市政府还要多了,你这个炒股盈利还不用上税。”
按照现行税法,即使是公司炒股,也只有持有股票分红盈利才计算税点。
“所以我们要投入实体经济。”
陈学兵顺着切入话题。
“我的思路就是从物流产业基地出发的,那天听您说了重庆的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规划,我认为是个很好的切入口,尤其是接下来我们还要引资进物流产业基地,所以我开始调研这个问题,我逐渐发现,重庆的交通规划,离不开四川。”
“嗯。”黄领导来了点兴趣,坐到沙发上。
蔡志坚准备出门去安排人倒茶,陈学兵却拦住了他。
“这个问题还要到我们的政策规划办公室聊,我们收集的政策资料都在那儿,就在旁边,黄领导请移步。”
黄领导有点发懵。
政策规划办公室?
你一个民营企业,还搞这个部门?
但他的兴趣也愈发足了,起身跟着陈学兵挪步。
安静的办公室,其实就一张会议桌,说会议室更为合适。
桌上横七竖八摆满了资料,里面七八个人,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敲打着键盘。
见陈学兵进来,纷纷起身。
“董事长好!”
“董事长!”
陈学兵摆了摆手:“成渝经济带的资料呢?给我一份。”
后面进来的黄领导听到这个词,脸上浮过了然的神色,摇头笑道:“这是我前两年才经手的工作,你给我看资料干什么?直接说就行了。”
“成渝经济带”这个说法自2003年始,是中科院一位专家提出来的,意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补充。
核心是要在未来5至10年内,构建以成渝两大都市为中心、各级中心城市相互联系和合作的中国西部最大的双核城市群,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最大战略支撑点。
后面几年,逐步纳入研究范围。
两地目前正在筹划,于明年签署一项全方位的合作协议,把双城经济圈的空间范围划定,搞基础设施共建,市场体系一体化,产业协同分工,生态联合治理,构建“成渝一小时经济圈”。
说白了,东部都在搞圈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形成了人才和资金的虹吸效应,作为西部核心城市的重庆甚是乏力,做了个“长江上游经济带”也响应者寥寥,于是想拉上西南唯一搭得上手的成都也来搞个圈,形成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增强吸引力。
四川自视西部老大,倒是也有此意。
而且大家的私心也都差不多:各自的弱项互相弥补,让强势产业也形成竞争活力,像上世纪的珠三角一般,在剧烈的竞争中发展。
“黄领导清楚,那我就不多解释了。”
陈学兵笑着从桌上拿过一张64开尺寸的全国地图摊开,上面在重庆到四川一线的路径上画满了线条,旁边做了许多标记。
黄领导打眼一看,全是“西部大开发”标记的政策编号。
01:“成绵德资眉”城市群卫星新城/组团开发。
02:《优先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03:绵阳“十一五”规划科技城产业带。
04:国道213线改扩建——“岷江峡谷廊道”——三峡移民标杆:《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规划》。
下面的编号一直写到了“12”。
黄领导只见所有内容都在围绕四川,一时觉得头脑发懵,心里已起诸多猜测。
“这是你们在四川的投资计划?搞半天.你们公司准备搬到四川?”
“怎么可能!”陈学兵立马表决心:“我这都是为了重庆的交通线和经济线!”
(正在写,猪脑疯狂运行中)
(本章完)
(/bi/286214/17237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