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女频小说 > 还好我重生了! > 第191章 人马齐聚

第191章 人马齐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驰川集团建设的华地王朝高端酒店项目,填补了县域高端旅游接待设施的空白,配合龙水湖温泉旅游新品的开放,进一步提升了大足县的旅游接待能力……”
    “你们大足我是考察过的,去年的工业增长强劲,占了GDP42.99%,增速达到15.2%,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也很高,为什么没有把你们的金属加工厂项目带来?他们不缺钱吗?”
    “忠县工业园区布局已经开始筹划,船舶产业园和化工产业园的建设,是为2006年园区落地做准备…”
    “忠县农业主导,我看你们园区引进了几家医药和电池行业,下定决心搞转型是好事,三峡库区需要一个特色产业集群的样板,但是你们没有第二产业基础,不要贪大,我看你们的园区类目表,太杂了”
    “我县双星鞋厂…”
    “我觉得你们还是回去好好想想,想清楚再来。”
    “我县茂田水泥厂”
    “你们彭水烤烟是传统支柱行业,除此之外还有农副产品加工,现在要搞矿业开发,嗯.科技含量不高,有资源条件的情况下,倒是不冲突,但是你们要好好想想,这些行业的症结在哪里,你们的基建环境能不能提供对外销售的条件”
    一上午时间,差不多每个县10分钟,把各自带来的项目都介绍了个差不多。
    黄领导全程抱着手听,也没看任何资料,对数据的掌握非常深入。
    能提意见的提意见,意见里差不多有了初步态度,要是意见都不提的,基本就是否了。
    陈学兵坐在离主席台极近的地方,全程只想着四个字:
    不可抗力。
    跟这样的厉害人物意见相左,确实是不可抗力。
    他如果与黄领导辩论,可能讨不到一点好处。
    听了三个小时,连他都快被说服了,想着用有限的资金发展整个市外县域经济,会不会是更好的规划。
    ——如果他不是个重生的人,也许会表示赞同。
    但他很清楚,就他听到的这些企业和产业状况,在后世能出头的没有几个,这钱投下去,大多都要打水漂,甚至要负债。
    不过,从黄领导的回答和既往动作来看,他能感觉出这位明显对国企重组更感兴趣。
    通过大资金推动结构性改革,国企重组→资本运作→产业升级。
    按这套理论来说,对京东方的方案不应该熟视无睹才对。
    大概真的是出于资金的考量。
    这么久的努力
    还得试试。
    翌日,天朗气清。
    市政府的项目讨论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18个县开始各显神通,研究对手和自己的项目,联系相熟的市领导,说明自己的项目优势,也有人直接联系起了手握大权的渝富资本。
    洪区长则在私下向黄领导提出意见,希望领导慎重考虑京东方的方案。
    一辆奥迪A6甚是悠闲地停在机场停车场,车上的两个人最近都日理万机,却等了一整个上午。
    快至中午,一架来自深圳的班机终于到达。
    陈学兵接到电话,带着陆晓春到接机口接机。
    迎面走来的阚治冬,今天打扮格外慎重。
    黑色西装,黄领带,几次见面都随意耷拉着的发型,今天居然梳了个侧分,显得精神百倍。
    旁边蓝色西装黑框眼镜的年轻人与他交谈着过来,脸上轻笑带着一丝不羁,亦自信满满。
    陈学兵今天身着灰色大衣和同色的西装套装,陆晓春也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的定制西装。
    四个人里,只有陈学兵的五官沾得上帅字,但老中青四个男人聚在一起,吸引了周围无数目光,连一群下班的空姐路过也多有侧目。
    男人的帅,不是只体现在外表上,这四人的气场碰在一起,体现着一种远离群众的金钱味道。
    迷人的味道。
    “小伙,眼光不错嘛!”阚治冬拍着陈学兵的肩膀笑,又指着蓝色西装年轻人道:“你这个职业经理人,我给你考察过了,很有水平,国际眼光也不错,前途远大!”
    “人家可是花旗中国区首席战略合作官,还用你夸。”
    陈学兵笑着跟蔡志坚握了握手:“一路辛苦。”
    蔡志坚昨天快晚上才从香港转到珠海,又到达深圳,今天一大早跟阚治冬汇合飞往重庆,算是长途跋涉,但脸上却看不出一点疲倦,这就是年轻的优势。
    28岁的年轻人,职业经历却能让阚治冬正眼相待。
    蔡志坚面对这位给他开出百万美元高薪的年轻董事长,态度比上次更加郑重:“我一直奇怪陈总做投资为何不在上海深圳发展,原来在重庆有这么大的战略,政府引导基金,在大陆前景远大,如果能运行起来,下一步借此发展,整个集团一定能进入快车道,这么长远的眼光,我对公司很有信心。”
    陈学兵心想我倒也没想这么远,你可别误会。笑了一下,道:“不止这个,还有其他原因。”
    旁边的陆晓春倒是对阚治冬更有兴趣,跟他主动握手:“阚总,久仰大名。”
    “陆总,久仰久仰!我们去年好像见过,你来过南方证券,对吧?我跟你们杨总很熟!听说你们博时能帮忙筹措五亿资金?那还是有希望跟重庆谈一谈嘛!”
    阚治冬的话让陆晓春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
    其实筹五亿是他个人跟陈学兵谈的条件,不过为的也是公司利益,上面是同意了的,到时候要借用一些公司的人脉,说是博时帮忙,也没什么问题。
    陈学兵其实并不是十分看重陆晓春帮他筹的五个亿。
    等到基金收益逐步提高,长征资本扬名立万,加上阳光私募的保底条件和透明程度,他自己的筹资能力将远高于五个亿。
    这才是他之前敢于参与这个大项目的关键原因。
    但现目前,大家都更愿意相信博时的名头才能帮他筹到五个亿。
    另外,民间资金是一回事,政府是否愿意负债,又是一回事。
    这个杠杆的原理是中央+地方资金,再到民间配资,最后找银行一比一贷款,从15-20亿到30-40亿,再到七八十亿。
    受投方京东方那边再利用这笔打包的七八十亿投资项目找他们当地的银行贷款。
    这一步要难一些,企业贷款是拿不到这么高比例的,但只要京东方得到35%以上的配资,加上一些企业自有资金,一项一百多亿的投资就达成了。
    这一圈转下来,大头还在银行。
    所以投资受资双方必须积极利用自己的信用背书,才有可能达成。
    核心还在于市里的态度。
    陈学兵想着,看向和那位黄副市长同来自沪圈的阚治冬。
    “阚总,黄副市长,你熟不熟?”
    “老早还是有点交集的。”阚治冬背着手回想:“我们成立申银证券的时候,是上海唯一一家券商,他在上海经济信息中心当主任,有点工作往来,后来他调到黄埔当管委会副主任去了,联系就比较少了,人家升得快,市委副秘书长,经委主任,到了现在.不晓得认不认我这张老脸。”
    他说着,叹了口气。
    听陈学兵说这事的时候,他其实也想表示放弃。
    毕竟地方上的事很复杂,除了盈利考量,还有政治目的,陈学兵没有背景,做出的成绩都不知道归谁,想单纯把这件事做起来,仅靠一个洪区长支持,恐怕不够。
    但放弃在重庆搞引导产业基金,不代表放弃项目,还有别的办法。
    只要把眼界放宽,应该能找到一个更需要他,或者给他更多的支持的地方政府。
    出发重庆之前,他在电话里表达了这层含义。
    陈学兵则把这件事想得简单一些,前世深圳放弃了项目,上海也没接招,而且人家资金充足,不一定需要他,如果是其他地方,他来回奔波,力有不逮。
    重生时他心怀大志,觉得要把自己的生意做到全国,但这一年多时间光是深圳和重庆两地跑,已经时不时感觉累了。
    重庆,深圳,上海,以后顶多再加一个京城,公司的重要力量分布在这四个地方,也就足够了。
    能把项目争取到家门口,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先试试吧。”陈学兵看着老阚道。
    阚治冬沉吟了一下,点点头。
    “行,先试试,不过咱们不用低三下四,中国还有很多地方。”
    陈学兵露出微笑。
    “好。”
    下午,奥迪A6出现在市政府。
    四男一女下车,皆很有气场。
    任颖是不甘停歇的,这段时间认识到公司发展的迅速,知道自己的不足,一直在学习,打算考06年的重大工商管理研究生,陈学兵很欣赏这种态度,也很支持她,给了她足够的自由,非重要事务可以不参加,保薪脱产。
    此刻,她也回到了陈学兵身边,从副驾驶下车,给后排的三位客人拉开了车门。
    后排出来的阚治冬拍了拍身上,有点无语。
    “你小子,怎么这么抠?做这么大的事情,全公司就一辆车?还董事长亲自开车!你去外面谈生意,人家怎么相信你的实力?门面上的装点,还是要注意!”
    陈学兵穿上开车时脱下来的长风衣,嘿然一笑。
    “这不人多嘛,只能我自己开车了!不就是车嘛!买!行了吧?你在上海那个加长林肯,我也买一辆!对了,蔡总喜欢什么车?给你也配一辆!”
    最近股市收益大好,陈学兵说话也很大方。
    装点门面,确实是件重要的事情,有时候财产还得拿出来给别人看看。
    若他的座驾是一辆劳斯莱斯幻影,就算在重庆得不到什么特殊待遇,起码去彭水那种县城,也不至于连书记都见不到。
    蔡志坚一直在香港,倒不是很看重这些,下车笑道:“我不用配车,公司有条件的话,买辆埃尔法吧,接待客户谈事情方便一些。”
    丰田埃尔法是两厢MPV,2002年诞生的,舒适性很高,在香港被称为保姆车,很多明星都买了这个车。
    在商务人士看来,私车是自己用的,顶多接接朋友,谈生意还得用商务车,埃尔法的配置,才是公司跨入门槛的基本象征。
    “那车不好买吧?好像只有新加坡才有卖。”陆晓春想了想,道:“在大陆做生意,商务接待车买别克就行了。”
    陈学兵咂了咂嘴,MPV他坐过不少,埃尔法在MPV界确实是独一档的存在,改装下来估计一百大几十万。
    如果是重生前,买不到埃尔法,他会退而求其次选择别克世纪或者奔驰V级。
    而眼下的别克GL8,却完全不是能够替代埃尔法的选择,七座又窄又闷,舒适性差太多了,买个面包车改装都比那强。
    “埃尔法就埃尔法吧,我想办法弄两辆。”
    陈学兵大手一挥,带着人进了政府大楼。
    正是下午两点半,课堂室的会议室,真就像一个课堂。
    黄领导选择这个会议室,早有打算。
    公平,公正,公开。
    又要按照他心中的发展规划来。
    这是一次方案扶持,也是一次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导。
    他和一众专家组坐在讲台上,下面十八个县的人各自坐在一起,或在商议改进,或打算通知其他的公司过来修改扶持项目,宛如一次课堂作业,每个学生都要交出一份让老师满意的答案。
    至于昨天跟着洪区长来那个年轻人,黄领导说要讨论一下,可能要给他负责一部分投资,有几个县的人也去打听过,结果得来的信息就是一个金融界新人,名下有个金融公司,帮忙编写了项目方案而已,现在渝中都没戏了,黄领导昨日的话也许只是抹不开面的场面话而已。
    今天那个年轻人也没再来了,或许是自知斤两,知道结果,大家也就一笑置之。
    洪天云也在会场,项目申报的事他居功至伟,黄领导在市区九个区内独独给了他一个名额,他同样也可以推荐一个企业过来接受投资考察。
    只是几分钟前,他收到一条短信,此刻频频看向门那边。
    门忽然开了。
    五人依次走进。
    当头那人笑容爽朗,声音洪亮,伸出手就往台上走去。
    “黄秘书长!好久不见!”
    会议室里短暂的沉默,台上的黄领导同样有些迷茫。
    “我申银万国老阚!”
    阚治冬自报家门,“阚”这个姓也并不常见,黄领导终于有了反应,站起身来握手。
    “阚总?好久不见啊!你不是在深圳?”
    黄领导上次听说他,还是在深创投。
    “哈哈哈,早就不在深圳了!在南方证券干了两年,退休喽!这次你们的政府引导基金方案,交上去那份,还是我和上交所的尉文渊一起看的,还签了字!刘主任没跟你说?”
    阚治冬这话实有责怪之意。
    我签了字帮你们作专家背书交上去的方案,上面同意了,你给我否了。
    黄领导询问地眼神看了一眼洪区长。
    洪区长则目光复杂地看了看陈学兵。
    他是金融的行外人,跟上海滩也不熟,不知道阚治冬,只知陈学兵作方案的时候有专家帮忙和签字,没想到这位专家和黄领导还是旧识。
    申请立项的时候黄领导没在,交上去的那份原版方案他还真没看,只看了电子版。
    他这才明白,怎么洪区长的申请报告为何如此顺利,上面没怎么质疑就立项了。
    原来这个年轻人还真出了力,请来阚治冬和尉文渊两个金融老炮帮忙。
    这俩人组织了第一代证券事业,在一些老领导眼里是挂了号的,行业地位很高,黄领导也露出了客气地笑容。
    “我还真不知道!这么远来,这是.”
    阚治冬的目的,刚才的话已经透露出来了。
    他是装作不知道。
    “黄领导。”
    此时,两天不发一言的陈学兵终于走到了台前,道:
    “阚总是我请来协助我的,也是我团队的一员。”
    说着,指向另外两人:
    “这是我公司的总裁,蔡志坚,之前在全球四大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高级经理,花旗银行首席战略官。”
    “这位是我的募资合作人,陆晓春,博时基金的上海公司副总裁,旗舰基金经理。”
    “昨天黄领导修改了我的方案,也许是觉得我的公司初出茅庐,不具备专业性,所以我只能等我的人到场之后才过来,希望黄领导慎重考虑之前的方案。”
    下面一片安静。
    只有少数人知道原来的方案是什么。
    不过来的都是各县主官,最低都是带常的副职,很沉得住气,没人讲话。
    黄领导皱起眉头。
    “这个事情.我昨天已经解释过了,一年有一年的任务,我们市一千多家企业的坏账现在刚刚度过了一个艰难的关口,要降低整体的企业负债率。”
    “可是您也说了,这是个重要的机会,而且38号文的资金明确了以高科技产业为投资导向…”
    陈学兵看了看下面,皱着眉头道:“下面就一家摄像机公司跟半导体有点关系,但都是夕阳产业了,这…不好吧?”
    “如果黄领导重新考虑,我愿意跟渝富资本合作。”
    最后一句话,陈学兵已经补上了缺乏的那点意思:有了功劳算你的。
    黄领导背起了手,陷入沉吟。
    过了会,踱步到门口。
    “你们跟我来。”
    (本章完)
    (/bi/286214/17237448.)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