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女频小说 > 还好我重生了! > 第120章 能量,我强得可怕

第120章 能量,我强得可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上楼,下楼,也就十几分钟。
    曾经的徐镇长把陈学兵送到楼下,看着那台新奥迪,眼神复杂。
    “你真有两千万了?”
    陈学兵拿着手里的资料对徐海乔晃了晃,笑道:“这事我跟你吹牛,不是自找麻烦么,再给我半年时间,我去把自有资金融到一个亿,你们县里的心腹大患,我给你们解决,到时候你去找县里领功,不过在此之前,你不要声张。”
    徐海乔咧了咧嘴:“我还真不敢声张,说多了,到时候你办不成,书记县长得来找我麻烦。”
    陈学兵拍了拍他的胳膊:“你帮我盯着就行了,等我回来,再请你去芙蓉村吃鱼。”
    徐海乔叹了口气,语气莫名地盯着他道:“当初你说要帮芙蓉村开发野生鱼,没想到啊,短短半年,农林渔牧真成了我的工作了,不好干啊!不过这彭水的鱼,是真好。”
    陈学兵笑了一声。
    “你放心,我说到做到,水泥厂一落成,咱们就开发彭水的鱼,管保送你第二份政绩。”
    他的话颇为直白。
    徐海乔却爽朗一笑:
    “你抓紧,我期待。”
    ……
    回程路上。
    陈学兵没开车,和谭海亮二人坐在后排,不断翻看着手里的资料。
    徐海乔利用个人关系,帮他打听到了茂田水泥厂和背后的茂田集团的情况。
    情报搞得很细。
    整个茂田水泥厂项目投资1.9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3亿元,自筹资金6000多万元。
    由于时间拖延,引起一系列费用增加,比如贷款利息,原计划是368万元,到现在为止已经成了1400多万。还有设备方面,多支付了违约金、占地费,每台机器多出100万元等一系列开销,多拖出来的投资总共有3000万元。
    银行不同意追加贷款,茂田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但水泥厂现在没法投产,越拖情况越不利,协调了半年,总算是欠着钱把设备先拖过来了,这个月还搞了个主体竣工的点火仪式,以表具备了投产能力,把县里的情绪压下去,更重要的是借此找银行追加一笔2700万贷款,用来落实材料,电力等,进入真正的投产。
    点火当天,阵仗搞得挺大,2个小时200块钱,总共喊了36台车,又用36元钱一天请了几十个村民戴上安全帽在工地假劳动,杂七杂八的开支花了十几万。
    银行一看项目差不多了,正准备继续打钱,结果项目被匿名举报到了银监会,下来一查帐,发现了由于拖延时间而出现的3000万元资金缺口,于是要求业主先把缺口填平,再继续发放贷款。
    茂田当然没钱去填,贷2700万,结果要让他们填3000万进去,疯了?
    这事彻底拖下来了,最近茂田水泥厂整个厂子就剩了个看门的。
    现在时不时还有记者来暗访,银行是肯定不可能放贷的。
    徐海乔说,他们估计是在等风声过去,想等年底重新搞个仪式,再找贷款。
    不过希望不大,只能等茂田集团那边的酒店周转过来。
    这事03年动工,拖两年了,已经从县里的政绩变成了隐忧。
    陈学兵拿着资料暗自沉思,茂田想花小钱办大事,都到这个境地了,肯定不愿意放手,这个厂想从茂田手里接过来,不仅得准备一个亿以上的资金,还需要县里的鼎力支持才行,要帮自己清退茂田,还得帮自己联系一笔贷款,把对方的贷款对倒接手。
    现金奶牛啊。
    按照核算,年产百万吨,成本每吨120以下,如今的市场价格320左右,除开运费,每年毛利润1.8个亿以上。
    当然麻烦也很多,煤炭和产品运输,电力供应,销售网络。
    他相信茂田至今没有把这个厂开起来,肯定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但这个厂前世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还关乎他的大战略,一定要搞到手。
    不能让茂田有钱。
    他想了想,掏出手机,拨了个电话。
    半晌,那边响起一个热情的声音。
    “陈总!别来无恙啊。”
    陈学兵笑了笑,开门见山:“黄科长!又要麻烦您了!”
    “哦?什么事?”
    “就是这个…彭水啊,有家水泥厂,挪用银行贷款用于别处经营……”
    陈学兵娓娓道来,把茂田水泥厂点火雇人假劳动的事说得有声有色。
    这个故事,可比上次那个什么野人有意思得多。
    只是黄科长听到“贷款1.3个亿”,咝了一声。
    “陈总,这么大的规模?”
    陈学兵淡笑:“车马费也不会少嘛,十万。”
    黄科长那边直接沉默了。
    半晌。
    “…你想搞多大?”
    陈学兵摇摇头:“没多大,只是你去不合适,彭水蓝书记是知道你们的,看到你们的报道就会想到我,咱不能老给人添堵嘛,你有没有认识的金融方面的报社?恐怕要多去暗访几趟,搞个连续报道,这事得帮我持续关注到年后,在此期间,让银行谨慎,对方贷不到款就行。”
    对面语气轻松了许多。
    “贷不到款…按你说的,他已经高负债,那好办……陈总,你现在生意都干这么大了?”
    “黄科长,咱们只谈事,少知道一点,你也轻松,对不对。”
    “呵呵…也对也对,晚上吃个饭?”
    “好,晚上见。”
    一通电话,旁边的谭海亮听得大气都不敢喘。
    1.3个亿,还轻描淡写要让对方贷不了款。
    这个年轻人,几个月间,口气完全判若两人。
    前排的任颖倒是很了解陈学兵的底细,听到陈学兵这个电话,也了解了他要干什么,回头道:
    “陈总…这么大的厂子,是不是太急了?”
    陈学兵看着窗外的风景如同白驹过隙,一如他不断更替的目标,笑了一声:
    “我倒不急,只是机会很急。”
    任颖皱了皱眉,提醒道:“你赚钱的能力确实很强,我知道你肯定有办法,不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变强,就要做一个清晰的人,需求清晰、行为清晰、个性清晰,一个人身上的弱,都是源自于模糊,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你到底想做什么,你太模糊了。我读过一本书,有句话说得很好,烧一壶水,最好的方法就是一直烧,不停的加柴火,烧一半来回切换,永远都不会烧开。”
    陈学兵听得脸上泛起笑容。
    “你这句话,放之当前,很对,但不会一直对。”
    任颖听得一头雾水。
    陈学兵悠悠笑着,也不解释。
    不好解释。
    放之当前,谁也不会知道二十年后的风口变换有多么迅猛。
    七八年间,楼市垮了,风头无两的传统互联网开始搞35岁裁员了,新能源两三年间飞速崛起,无人驾驶拼命上马,芯片产业的命运在两国对决政策之间忽高忽低,AI则在看着芯片与电力的眼色。
    小米在造车,百度在做无人驾驶,阿里,抖音在攻略AI,企鹅在各行各业搞投资。
    万亿级的大船,要翻也就两三年。
    大集团们拼命追赶在每一个风口后面不敢放空,生怕决定未来的产业在某个疏忽下就与自己擦肩而过,便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生意人竞争之烈度,远不是当下那些把“深耕行业”作为生存法则的踏实生意人能懂的。
    技术当然要深耕,但不能迷恋于安逸。
    他从降临这个时代开始,就在适应那个时代。
    他不想再当那个二十年后摇着脑袋叹气,说“现在生意不好做”的人,他要享受时代,引领时代。
    老子才十九岁,一泡尿能窝三米远。
    能量,我强得可怕。
    陈学兵心里正在意气风发,忽然电话响起。
    他脸色一变,接起电话。
    “罗总。”
    “我知道,我知道,我现在刚上飞机,明天早上,人一定到。”
    “你相信我,这次真的上飞机了!”
    ……
    回重庆的第一件事,跟黄科长吃了个饭。
    然后便是让谭海亮清场。
    重庆八大民生工程,水利工程投资占比较大,分三期,总共十几个亿。
    舅舅之前修的渝中污水处理厂是一期工程,现在的三标段是第二期工程。一段九龙坡桃花溪动物园段的围河综合改造,改造的河道从动物园经过,长度约7公里,有一条路要修,部分河段要清淤,还要建排污管网系统,动物园附近要建一个污水处理厂,要求明年六月份之前完工。
    工期挺紧的,战线也很长,从城区到郊外。
    现在停工已经一个周,项目部天天打电话给于春尹,又说现在的队伍不行,又说停工不行。
    就差没说于春尹不行。
    于春尹最近赚了大钱,而且知道陈学兵的身家突飞猛进,倒是没什么压力,到了周四股市权证一结束,索性把陈学兵的电话甩给了项目经理。
    他一个周内离了婚,又发了财,人生三大喜事占了两件,安安逸逸出去散心了。
    还把手机关了。
    这下,压力转移了。
    陈学兵这两天,每天被项目罗经理跳着脚骂。
    开始大家不熟,还比较含蓄。
    陈学兵周末要赶到彭水,还得把谭海亮接回来才好安排开工,只好跟罗经理说自己在外省办事,很快就回来。
    周四说很快就回来。
    周五说事情耽搁了。
    周六说天气不好,飞机延误了。
    到了周天,罗经理熬不住了,问陈学兵在哪,坐的哪趟航班。
    周一,他真的往回赶时,罗经理已经说什么都不信了,两个小时一个电话,顺便发了退场警告。
    陈总身价今非昔比,怎么能受这种夹板气?
    晚上吃饭的时候罗经理又打电话来,陈学兵直接把电话挂了,关机。
    反正他没打算去项目部,道歉的事,让谭海亮去。
    一个假期四处出差挣钱忙个不停的陈总已经不想再过工地上吃灰的生活,把一切交给了谭海亮,准备在开学军训之前,好好享受生活。
    ……
    (今天写了大半章,就当请假休息一天,后面有时间会补)
    (本章完)
    (/bi/286214/17237519.)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