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交院新生,陈总
陈总?
顾安邦和另一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都仔细打量起了陈学兵。
米色衬衫,黑色西裤,打扮挺商务。
却怎么也遮不住脸上的年轻。
横竖最多二十来岁。
在这个大项目能当个“总”,他的年纪,怎么可能?
“这位是…”眼镜中年不禁发问。
“哦!梁校长,这是咱们运输公路的施工方!门口还没完工那条路,就是他在修!陈总办事很有魄力,自掏腰包五十万买土工格栅和高标混凝土升级了路面,指挥部领导听说了,都很感动!这次让他来啊,就是准备给他加加担子,请他参与我们的项目建设!”
杨峰隐约感觉陈学兵是来跑关系,帮着介绍了两句。
他是个直人,陈学兵真刀真枪掏钱给他们解决运输问题,他也不吝美言。
不过,他讲的“参与项目建设”,其实也就是一些三通一平的杂活。
陈学兵没有严介和的运气,虽然贴了钱,但大桥背后这个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的大项目,每一段都是包出去了的,并没有因为这五十万而给他什么“福利”,于是大桥项目部酌情考虑,准备给他介绍个两百多万的公路绿化,让他挣点钱。
几十万的利润而已,陈学兵志不在此。
他摆摆手,笑道:“杨总过誉了,我只想修一条经得住风雨的好路,让当地老百姓能继续用下去,不图其他,我最近也在重庆接了个两千多万的民心水利项目,实在无暇分身了。”
“唔…”
在场的人轻叹。
这年轻人,有实力,有格局。
“民心八大工程?这可是市里今年的重点项目啊,陈…同学,你是我们学院哪届的学生?”
眼镜中年镜片下的眼睛炯炯有神。
今年市里投资70亿,从社会保障、饮用水、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美化等八个角度推动市政建设和就业问题,这不仅是建设的问题,更是一项拉动经济的关键决策。
这年轻人气度不凡,还能拿到这种重点项目。
优秀校友可是学校的重要资产,他竟一点印象都没有。
陈学兵转头对着眼镜中年呵呵笑,又一副老实的模样。
刚才杨峰那句“梁校长”,他已知道这人是谁。
副校长梁乃兴,原来是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公路系副主任,校长助理,德国访问学者,97年调来当的副校长。
头上还有一堆“重庆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交通部XX委员会委员”之类的头衔,还是领着GWY特殊津贴的专家。
这个特殊津贴,不仅代表待遇,还代表国家认证。
陈学兵费尽辛苦考这个大学可不是单纯为了学历,在他眼里,整个学校都是他的资源,从正副校长、书记到学术领头人的资料,任职经历,他全部研究了一遍,这位自然跑不了,而且给他的印象算比较深刻的。
“梁校长,我是今年旅管专业的新生陈学兵,还没入学。”
“咝…”
在场的都在倒抽凉气。
大学新生,陈总?
陈学兵一向不在外暴露学生身份,就怕这种尴尬沉默,他立马呵呵笑道:
“我爸走得早,家里还有个弟弟,条件比较差,所以出来创业也比较早,很早就边做生意边读书了,我读书也比较晚,留过级,好不容易才考上交院,可惜没考上顾教授的专业,真是遗憾。”
他是表明自己不是什么二代,虽然年轻,却是创业老资格。
一众人啧啧惊叹。
但这话却让梁乃兴思考了一阵,而后微微失望。
陈学兵的话,他信不了一点。
民心项目他能一口说出来,情况他还是比较了解的。
好多建设项目都是选择性招标。
也叫邀请招标,非公开的。
这么年轻,没点关系,能拿到市里的核心项目?还拿这么大个标段?
完全不可能。
恐怕是哪个亲戚的帮扶,更大的可能,就是哪个领导认的“干儿子”,白手套之类。
年轻人嘛,父亲又早逝,比较好控制。
他不是凭空多想,这样背景的年轻人他见过,而且最后下场都不太好。
不过即使这样,学院今年也算是来了个厉害人物。
他念头及此,再次打量了一下陈学兵,热情稍稍冷淡,没有接话。
顾安邦倒是没想这么多,见陈学兵如此崇拜他,笑着鼓励道:
“能做着生意还考上了我们学院,足见天资嘛!不用气馁,到了学校把基础课程学好,专业是可以转的!你只要打好了力学和几何基础,也可以来旁听我的课!”
陈学兵刚才的话颇对他的胃口,又是个实践型人才,要是真愿意跟他学习,他是不吝赐教的。
但陈学兵听着这话有点头大。
力学、几何基础。
六个字,包括多少东西?
别说他高中课程都闹不明白的几何了。
还有他根本没学过的物理。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流体力学…
大学光建筑相关的力学至少有五六种!
他也就是借个由头搭话而已,努力学习,申请换个纯理科的桥梁工程专业?
开什么地狱玩笑?
就是直接给我调,我也不去!
“赫赫,教授,我一定努力。”
陈学兵心里吐槽,笑容却依然诚恳。
他见另一个梁院长不讲话,也只能对着旁边的杨峰道:
“杨总,我刚听说你们要去江边?我能不能一起去看看,学习学习?”
来都来了,他断不可能说两句话就走的,今天怎么也得给俩学院大拿搭上个熟脸。
杨峰倒也爽快:“好啊!真没想到陈总这么年轻,却是一诺千金!你们最近进度很快,材料和路基质量我也看了,非常好!张总前两天还在夸你们呢!正好,张总也在那边,一起去!”
“呵呵,那我的工队管理可得感谢杨总了。”
“怎么?”
“你都这么夸了,我得给他们发奖金啊!”
“哈哈哈哈…”
众人皆笑。
…
一行人谈笑着下楼时,焦贵,任颖,谭海亮,赵付华正在路边等待。
那辆崭新的奥迪A6格外显眼。
焦贵这个显眼包见陈学兵下来了,还跑步打开了后排车门。
大家都有些侧目,这车可是新的,牌照都没挂,绝对不是租来充面子的。
“陈总,买新车了?漂亮啊!”
杨峰一直摸不清陈学兵的实力,之前开工几天也没见他坐车,这下终于有了点数。
这项目全垫资,人家还掏五十万提质量,现在还买辆新A6。
得大几十万吧?
梁乃兴也愣了一下。
看来不是个简单的白手套啊,背后是个大领导?
陈学兵今天开车到楼下就是有意显示实力,不过焦贵跑来拉车门的动作还是让他嘴角一抽。
装过了啊。
他啪地把车门推得关上了,睖了焦贵一眼,才笑道:
“老谭,赵付华,杨总刚才夸你们干得不错,现在回工地安排两万红包,你们两人每人两千,其他管理和工人由你们安排,要保证公平公开的发放,鼓励大家,把进度抓紧,必须提前完工!”
公路工地上工人并不多,机械用得多一点,这么发下去,一人也有几百块。
领两千的谭赵俩人没想到今天来还有这笔意外之财,一阵欣喜。
“谢谢陈总!”
“谢谢杨总!”
陈学兵把钱亏在明面上,明明是给自己手下发钱,却给杨峰整得不好意思了。
“陈总你这…大气啊!”杨峰笑了起来。
陈学兵回头看了看两位院长,笑容显得有些尴尬:“我也不想当撒钱的土老板,但咱们队伍进场晚,要按时完成项目部的工期,还得给大家提提劲,马上孩子要开学了,谁家都缺钱。”
本来俩人觉得陈学兵是有些张扬,可听他这么解释,立马就释然了。
顾安邦笑着一摆手:“诶~!什么土老板,按时发钱的就是好老板,还能给工人发奖金,大家不得拼命干?我们学校有你这样体谅工人的学生,是幸事啊!”
梁乃兴也点点头接上了话:“我以前是公路系的老师,也是学建筑材料的,土工格栅用于公路建设,在我们国内最早还是95年的沪宁高速路,之后大多用于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很少听说使用的,但高分子聚合物的高性能必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迟早要广泛运用,陈总作为工程人,能早知道,能早运用,这就是远超同行的发展眼光。”
“两位院长过奖了,我的眼光也并不超前,无非多上点心,多花点钱而已,如果这就能让我远超同行,那我这点投资也太值得了。”
陈学兵的话让大家都笑,默默给他安上了一个【爽快且有实力的老板】的标签。
……
在江边待了一会。
主要是解决一个大桥左幅二号桥墩桩基础位置下的串联溶洞问题。
项目部和设计院也在请教顾安邦大跨径钢管混凝土骨架拱桥的收缩徐变效应问题,讲得太过深奥,什么退化梁单元理论和CSBNLA有限元分析软件等等,什么“随机性不可忽略”,“若采用确定性分析结果,并不能给出具有概率保证意义的分析结果”之类每个字都听得懂,连起来却让人绕得头晕的话。
陈学兵听了10分钟,唯一的收获就是:自己确实不是个学理科的材料。
其实修桥他还是知道工序的,无非就是采用何种方式断水,然后把桩基,承台,桥墩,桥台,预制构件,桥面,附属设施一步步浇筑安装,最后养护罢了。
案例他都听过看过不少。
但他的了解,仅限于大纲的程度。
如何让一座桥更稳固,这里面学问就大了。
每一类结构的材料、相关设备,相互之间的桥接,水文地貌对桥基础的侵蚀等等,几乎都能形成一门专业课。
一个大桥工程,必须有一批极度专业的人来拿捏。
高级公路,超高层房建亦如此,学问太多。
陈学兵原本是想巴结大拿,现在是看着大拿有点眼馋。
妈的,要是手下有一批这种专家,何愁不富…
不。
何愁理想不成啊!
大约半小时,顾安邦才想起有个新学生在场,回头看了看陈学兵。
“小陈,有什么收获啊?”
陈学兵十分实诚地笑道:“修桥,还得把勘探工作搞扎实,还把预算准备足点,要不您看看,你们这么一论证,基础,结构,到处都得加钱。”
顾安邦大笑。
“你倒是个当老板的料!”
……
印象留得足够深,不过也没约上一顿饭,两位大拿趁着天黑前赶回重庆了。
陈学兵到最后也没好意思提请假的事。
恐怕只能等到校了搞点大动作,才能引起校方足够的关注。
倒是杨峰和项目经理张满华对陈学兵挺感兴趣,下午一起乘着他新买的A6,在附近的山庄吃了一顿饭,饭间问到了陈学兵的垫资能力。
陈学兵也没答,只问他们有多大的项目。
张满华也没好过多透露,说他们路桥公司准备投一个国道主干线的支线项目,是个高速路项目,正在寻找具备垫资能力的施工方,并且要交2%的保证金。
要是换个其他人说,陈学兵都觉得是诈骗了。
可跟他说这话的是两个级别不低的项目经理,他也只能谨慎表示等到路桥把项目拿下来了可以谈。
高速公路,如果还是全垫资,不是他现在能碰得起的,如果周期太长,他很多事都得停摆,得不偿失。
不过,他格外提了一件事。
“张总,你们的大桥项目,如果有便宜的水泥供应商,你们会不会考虑更换?”
张满华一惊。
“我们这个桥水泥用量十分大啊,价格也并不高,你有渠道?”
“我就问问。”
“这个…我恐怕决定不了,不过你要有同等质量的价格优势,我可以上报。”
得到答复,陈学兵心思已经不在饭局。
……
翌日,奥迪A6驶到了县农业局楼下。
农业局条件一般,办公场所是个路边的联排楼,旁边还联着居民住房,刚下车,徐局长便在三楼窗户端着茶杯喊了一声。
“陈总!”
陈学兵戴着太阳镜抬头,微笑着调侃。
“徐局,您这楼,比镇上条件可差了不少啊!”
徐海乔看着他身旁的奥迪车,笑了笑。
“陈总的条件倒是好了不少嘛。”
(本章完)
(/bi/286214/17237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