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扫元 > 第13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13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扬州路治所江都县城,淮东道宣慰司衙门。
    “如此说来,贼军犯境,只是为了劫掠乡野,竟然从未攻打城池,甚至都没有围城?”
    宣慰司同知彻里不花说话间,圆胖的面皮一直在抖动,观其模样,明显很有些生气。
    直面其质问的属僚却有苦难言——同知大人这两日心烦,闭门不见滁州告急信使,自己只是个传话的,哪知道滁州现在究竟是啥情况?
    但这位不好伺候的上僚却是当朝御史,还是带着剿灭濠州贼寇任务下来的钦差,最不缺整同僚的胆量和手段,他可得罪不起,只能硬着头皮答道:
    “滁州信使是这么说的,大人!”
    彻里不花身体肥硕,稍坐久一会就觉得累,扭了下腰,跪在其身侧服侍的两名侍女赶紧上前,拿了两张软垫,扶住其人换了一个更舒服的侧躺姿势。
    “那你说,本官是进军,还是不进军?”
    属僚只觉得头皮发麻,他一个正七品的宣慰司都事,芝麻粒大小的官,哪里敢随便出主意?
    大元如今遍地烽火,官军败多胜少,多少官吏死于贼人之手,各级官员都讳言兵事,如彻里不花这种接到讨贼任务甩不脱的,也会想尽办法拖人下水。
    此刻,他无论回答进军还是不进军,日后一旦因其建言而出了大事,都逃不脱追责。
    “下官以为,贼军数目不明,犯境而不攻城,其行也殊为可疑。想,想来,会不会是滁州未曾探明情况,就仓,仓促上报,误导了大人决策?”
    彻里不花眼前一亮,暗道这下属倒是脑子活泛,稍稍坐正了些,道:
    “有道理,你这就过去,叱责那信使速回滁州再探贼情!若还是贼情不清就乱报,定斩不饶!”
    大正月里天气还寒,这都事却已经是满背凉汗,好不容易糊弄住了彻里不花,赶紧告退。
    “下官领命。”
    去年尾,神保、董抟霄相继大败贼军、收复失地的捷报报入大都,贾鲁也刚完成治河工程,朝廷终于能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剿灭乱贼。
    在皇帝和重臣的有意引导下,朝野上下一时皆纵论兵事,大有各地贼军指日可灭的架势。
    彼时,彻里不花勘磨已满,正谋求外放,也想趁着贼势已衰的大好时机,积攒一些军功,以待日后再度升迁,乃积极活动,主动寻求领兵讨贼任务。
    谁料朝廷对神保、董抟霄的封赏还在路上,徐州贼军就反戈一击,夺回虹县,阵斩术仑帖木儿。
    随后,这部贼军又南下五河,大败泗州官军,眼看着就要顺淮河直下,攻取淮东重镇盱眙、清河等地,彻底搅乱产盐重地淮安路,朝廷急调淮东各地兵马、盐丁,命他们沿河死守。
    贼军却声东击西,在淮安路虚晃一枪后,迅速转入安丰路,攻陷濠州城。
    河南江北行省内的三大反贼,刘福通闹出的动静最大;徐寿辉次之,野心却远胜刘福通,公然建国称制;唯有徐州芝麻李不声不响,朝廷本没有多重视。
    此贼却趁朝廷疏忽,突然阻断了淮河水运。
    须知,征讨刘福通部官军所需粮草中的相当大一部分,都是经过淮河水道运入河南腹地,五河、濠州两城失陷,朝廷剿贼大军虽不至于一夜断粮,却再难大规模动兵。
    正在统率讨刘大军的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乃当朝宰相脱脱之弟,自不会坐视这一情况继续,极短时间内就研究通过了增设淮东道宣慰司同知的事项,命御史彻里不花领其职。
    彻里不花虽然有些心慌,但董抟霄之前才大败安丰路贼军,有这敢卖命的汉人在前打生打死,他这个蒙古老爷在后面抢下功劳应该不难,当即欣然领命,并迅速南下。
    结果,鲁钱河一战,不仅打灭了董抟霄的锐气,也打破了彻里不花争功升迁的美梦。
    彻里不花刚入扬州路境内,还没进江都城,就被董抟霄兵败的噩耗惊得六神无主。
    其人不知兵,却知道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大元当前最能打的神保和董抟霄都败给了徐州红巾军,还是败在同一个叫做石山的贼人手里,而这个贼人现在正占据着濠州,等他进剿!
    彻里不花到江都后,得知了更多鲁钱河之战的细节,越发觉得这个叫石山的徐州贼难缠,每日只是坐镇宣慰司,调度粮草,征募兵马,却不敢西进一步。
    董抟霄刚刚兵败,又隶属于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教化,指望不上了。
    彻里不花便极力夸大濠州之贼的实力和威胁,请求朝廷增设淮东路元帅府,以集中淮安路兵马,与扬州路兵马分南北两路同时西进,夹击强贼。
    执掌朝政的脱脱再度展现了极高的行政效率,迅速批准了彻里不花之请,添设淮东路元帅府,迁礼部郎中逯鲁曾为淮东路元帅,统领两淮所募盐丁五千人以讨徐州贼寇。
    逯鲁曾天历二年(1329年)进士及第,无论是中枢,还是地方,皆有丰富的任职经历,能力出众,由其协助,彻里不花这才敢整顿兵马,只待逯鲁曾一到任,便同时出兵。
    彻里不花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响。
    虽说是同时出兵,但逯鲁曾走淮河,可直入五河、濠州城下,他这边则只能经长江,到六合县瓜埠站就要登岸,时间上肯定会稍晚些——还得是队友顶在前面负责打主攻,他负责摘桃子。
    只是,不等逯鲁曾到任,定远贼军却先主动出击,大举进犯滁州,打乱了彻里不花的全盘计划。
    滁州信使来了一波又一波,先说贼军不到两千人,两天后改口之前是贼军先锋,后面又来数千。
    贼军数量庞大,犯境却不围城,冒险出城探查的官军又被贼骑杀得几乎全军覆没,根本不清楚贼军真实情况,只能凭想象急报扬州。
    告急信使说得越危急,彻里不花越是不敢进军。
    开什么玩笑!
    这么早就跟贼军耗上了,他这一部不就成了拼消耗的大怨种,反成全了逯鲁曾那老货摘桃子?
    关键是官军若是士气高昂敢打能胜,能跟贼军拼消耗也就罢了,可现在这副见了贼军就如同老鼠见了狸猫的死德行,谁敢真与贼人硬碰硬?
    因而,面对滁州急报信使,彻里不花各种太极,最后干脆让属僚出面打发滁州信使。
    其人浸淫官场多年,深刻明白一个道理:麻烦是解决不完的,以拖待变反而是处理很多麻烦的最佳选择!
    这一次,还真让彻里不花赌对了。
    如此,拖了整整一旬时间,滁州再来信使,却不是告急,而是报捷——滁州军民万众一心,已经打退了贼军,斩首百余级!
    彻里不花虽然不信滁州战报,但仍是当即发兵,直奔滁州而去。
    其人如此心急,却不是因为争功,而是这段时间天下局势又发生了急剧变化,稳不住了!
    正月初三,竹山县贼孟海马攻陷襄阳路,襄阳路总管柴肃殉难。
    同一日,徐宋红巾军攻陷荆门州。
    正月初四,徐州红巾军攻陷怀远,县尹汪元祐殉难。
    正月十三日,徐宋红巾军丁普郎、徐明远部攻陷汉阳。
    同日,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兴元路爆发贼乱,随后贼人攻陷金州。
    正月十四日,徐宋红巾军攻陷兴国府。
    正月十六日,徐宋红巾军赵普胜、李普胜部攻陷巢县。
    正月十七日,徐宋红巾军邹普胜部攻陷武昌路,威顺王宽撤不花、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和尚弃城走。
    正月十九日,徐宋红巾军鲁法兴部攻陷安陆府,知府丑驴战不胜,死之。
    正月二十九日,徐宋红巾军攻陷沔阳府。
    正月三十日,徐宋红巾军攻陷中兴路,山南宣慰司同知月古轮失领兵出战,众溃,宣慰使锦州不花、山南廉访使卜礼月敦皆遁走。
    与此同时,江西行省龙兴路、袁州路、瑞州路、吉安路、江州路,江浙行省饶州路和信州路等地地方官均上奏境内有白莲妖人公开聚众,疑其举事在即,请求朝廷尽快发大兵平乱。
    一时间,江南江北反贼尽起,大元财赋重地和漕粮运输通道皆有被贼军截断、占据的风险。
    钱粮乃政权之根本,朝廷一旦失去财赋调拨能力,纵有百万雄军,也会迅速瓦解。
    远在大都的皇帝和宰相也感到了形势越发棘手,终于稳不住了,除了淮东宣慰司添设同知宣慰司事及都事各一员,添设淮东元帅府,命其讨伐徐州乱贼外,还多管齐下,频频发出诏令。
    一是劝课农桑,恢复生产。
    以河南、陕西、腹里诸路,供给繁重,调兵讨贼,恐农民不能安于田亩,守令有失劝课为由,委通晓农事官员分道巡视,督勒守令亲诣乡都,省谕农民,依时播种,务要人尽其力,地尽其利。
    其有曾经盗贼、水患、供给之处,贫民不能自备牛、种者,所在有司给之。仍令总兵官,禁止屯驻军马,毋得踏践,以致农事废弛。
    二是大赦天下,瓦解乱民。
    以黄河复故道,大赦天下,试图分化起义军的摇摆分子,以稍稍缓解民间风起云涌的抗元风潮。
    三是括马备战,再起大军。
    下诏拘刷河南、陕西、辽阳三省及上都、大都、腹里等处汉人马。
    四是调兵遣将,合力剿贼。
    命四川行省平章政事月鲁帖木儿为总兵官,与四川行省右丞长吉讨兴元、金州等处贼;
    命政院同知桑哥率领亦都护畏吾儿军与荆湖北道宣慰使朵儿只班同守襄阳;
    宣济宁兵马指挥使宝童统领右都卫军,从知枢密院事月阔察儿讨徐州。
    五是以贼制贼,消除隐患。
    调台州义军万户方国珍北上击徐州贼,并命江浙募舟师北守大江,以防方国珍趁机作乱。
    一连串诏令下来,大元帝国这台战争机器终于开始全力运转,朝野上下都看到皇帝平灭乱贼的大决心。
    彻里不花再不出兵,就要被朝廷申饬了,当然,促使其出兵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淮东路元帅逯鲁曾已经到任,并赶在扬州官军出动前,就先行一步出兵了。
    ……
    Ps:本章后面穿插了大量天下大事,若是改成对话形式,更生动也更容易代入,但对话太占篇幅了,犹豫再三,还是尽量浓缩成大事日志形式,更省笔墨,也更能体现山雨欲来的压抑感。
    (本章完)
    (/bi/286662/17237500.)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