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再扩军剑指怀远
不说怀远汉子这一手神乎其技的箭术,便是“常遇春”这三个字就足以令石山重视。
这可是号称将十万兵马便可平定天下的猛人,今日既然到了自己治下,自没有再让他离开的道理。
石山当即派人请常遇春上城,并亲自为他斟满酒盏。
“常壮士箭术真乃石某生平仅见!当为今日箭术竞技头筹,请满饮此盏。”
常遇春年约二十一二,身高臂长,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相貌极为勇猛,行事也颇为豪气,接过酒盏,仰脖一饮而尽,随即将空盏交给上前的侍女,看着谯楼内布局,朗声道:
“俺其实更喜欢近身肉搏,刀枪入肉那才够劲!百般兵器俺都使得,还擅空手夺白刃。可惜谯楼上地太窄,施展不开。俺现在就到城下,耍给元帅看看。”
常遇春说完,转身就要下城,石山赶紧将他扯住。
漫说后世记忆中,有此人“摧锋陷阵,未尝败北”的威名,便是只看这体魄和连开强弓的神力,石山也能想象常遇春手握长枪、大刀等重兵冲锋陷阵的英姿。
“常壮士此等神力,啥兵器使不得?一会就要颁奖了,咱们先谈正事,你想要民赏,还是军功?”
常遇春之前在观赛区,就已经听元帅府经历司的人讲过,军民同赛,头筹要军功则可直升军阶,另赏铜钱三十贯;若要民赏,就只有钱粮奖励了。
“俺就是听说了元帅治军甚严,红旗营攻无不破,仰慕元帅威名,特来投奔,当然是要军功了。”
“好!”
看到常遇春,石山就想起同样勇悍好杀,还喜欢搞自己一身血的薛显,有心提点,道:
“我军规制不同于其他义军,规矩多,军纪严。你既投了军,凭今日竞技之功,直升什长有余,离队率稍差,我先留你在教卫营,先学习旗鼓号令,熟悉红旗营规制,如何?”
常遇春出身贫苦农家,却天生神力,自小就不甘于终老乡野,靠帮人做杂工换取工钱,拜师学得一身好武艺,欲在这乱世凭手中刀枪博得大富贵。
听说红旗营军纪甚严,破濠州后秋毫无犯,还在堂堂阵战中击败上万官军,常遇春就知道这是一支可以投靠的军队。
但在投军前,他还想近距离观察一下红旗营,以检验传言是否属实。
今日只看竞技赛,他就知道自己的判断没错——跟着石元帅,能有前途。
“元帅把俺放哪儿都行,就是再有大战,俺得给元帅当先锋!”
石山失笑,你这才投军呢,连红旗营具体编制都没搞清,就想着抢先锋,知不知道先锋有多少人?
不过,真有本事的人才,确实不能常理推之,也不能以常理限制。
“哈哈哈。我军如今这兵马规模,什长却是不够做先锋。正好,大军即将攻打怀远县,你尽快熟悉旗鼓号令,待出兵时,许你暂领‘苦役营’,若能先登,我便升你为指挥使。”
常遇春本虽然是怀远乡下人,总共没进几次城,但对怀远县城的了解还是比外乡人多一些,不觉得以自己的本事,拿下先登有什么难度,当即追问道:
“元帅此言当真?”
常遇春闻战则喜,石山知道这样的人天生就是战阵搏命的种子,强留在身边磋磨,反而静不下心来,好在红旗营已经打下一定基础,足以同化大部分人,大不了以后多加留意,尽量莫让长歪了。
“军中无戏言!”
说话间,箭术比赛已经结束,石山便安排曹震送常遇春下城领奖。
常遇春也是个爱出风头不怕事大的,还嫌之前施展箭矢神技的风头没出够,登台领奖时,居然高举右臂朝观赛的军民挥手致意。
末了,还要自己加戏,发表“获奖感言”:
“今日俺虽然拔下头筹,但射靶只是小技!大丈夫就该凭手工刀枪,阵上杀敌博富贵!俺已经投了石元帅,要不了多久,你们就会记住俺的大名‘常遇春’!哈哈哈——”
常遇春一个才投军的新兵,凭借神射出尽风头,压得众将士抬不起头,就已经招人恨了,这厮犹不知足,大言“射靶只是小技”,还没到任,就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不好印象。
也就同样争抢好斗的冯国胜不在意这些,反而燃起无穷斗志,想和常遇春一较长短。
不过,经常遇春这么一闹,不少观赛百姓的心态也有了微妙变化——怀远汉子比赛时还是平民,领奖时就成了红旗营军官。
红旗营将士自百姓中招募,也能与百姓同台竞技,真的和官军不一样。
其后的赛程,无论场上,还是观赛区,气氛都非常活跃。
整场竞技赛持续了近三个时辰,数万军民沉浸其中,免费享受了难得的娱乐“盛宴”,更让其中一些人暂时忘却了朝不保夕的乱世。
其实,也不只是暂时忘却,还有希望。
不幸生活在乱世,无论贵贱都只有一条命,一切欲望都要为“活下去”让路。
还在修筑的濠州城远远算不上固若金汤,红旗营兵力也尚弱,但石元帅军政皆有所长,已经展现了乱世安民的手段,还能吸引豪杰来投,这就足够让治下百姓看到生存下去的希望了。
“老朽今年六十有八,从未见过濠州有今日这般盛景。怕是伪元世祖皇帝在世时,大都城中也很难见到如此热闹的场面吧?天降元帅于濠州,淮西必将大兴,汉家天下必复啊!”
身后黄彦文没甚技术含量的马屁,听得石山浑身直起鸡皮疙瘩,但同在涂山门上观赛的濠州士绅大户却纷纷附和“元帅基业稳固,他日必将攻破大都”之类的话。
毕竟,他们的命运已经与石山深度捆绑,很难再回头。
这些人之前还有些忐忑,今日,由竞技赛看到了具象化的民心,又隐隐觉得以石元帅的手段,怕是真能成就大业,由是更加坚定了继续押宝红旗营的信心。
当然,乱世中也只有这些家有余粮的士绅大户,才能有些感叹,真正的社会底层手停口停,今日看了个尽兴,明日还得修城、务工挣口粮,乐呵乐呵就完了。
石山也没得休息,军民竞技赛举办的次日,他就宣布了新的整编计划。
这次整编的幅度不大,主要有两点变化。
一、继续扩大军队规模。
一是现有战营升等。
乙一、乙三、乙六,共计三个乙等营晋升为甲等营,分别领甲五营(指挥使曾兴)、甲六营(指挥使韩成)、甲七营(指挥使耿再成)营号;
二是新增四个乙等营,调整后的编制序列如下:
乙一营(指挥使费聚,原驻地五河县);
乙二营(指挥使汤和);
乙三营(新增,指挥使王弼)
乙四营(新增,指挥使张蛋,成军后,与乙一营换防);
乙五营(新增,指挥使李松);
乙六营(新增,指挥使孙德崖);
三是新增骑二营,暂编两个骑队,总人数二百一十人,指挥使为冯国胜。
增编后,红旗营共有九个甲等营(含教卫营和骁骑营)、七个乙等营(含骑二营)、一个战训营、一个辎重营和一个战保营,仅战兵就有近七千人。
算上辅兵、补充兵和定远人马,总数近一万二千人。
这么多兵马,又细分如此多的编制,即便以石山的能力,同时指挥起来也有些滞涩。
其实,石山已经有了建立营以上编制的计划,战训营也有足够的补充兵,但苦于训练时间还是太短,现行编制尚在磨合期,大部分中高级军官也需要时间沉淀,暂时不宜再做过大调整。
二、成立绣衣营。
红旗营攻克濠州后,将士们虽然一直没闲着,但生存危机相对以前毕竟还是小了不少,各营管理水平和执行军纪的差异开始显现,这段时间已经暴露了不少问题。
队伍规模越来越大,再事事都靠石山裁决,既不现实,也容易耗损其威望,成立专门执行军纪的机构已经势在必行。
绣衣营负责监察将士日常行为和各营执行军纪情况,并对违纪将士进行判定和处罚,人员由原乙二营部分官兵转职,指挥使为周十二。
绣衣营与原历史位面锦衣卫名称相近,却是源于汉代绣衣直指,只监察军中,不刺探民间,直接对石山负责,定期汇报监察日志及违纪将士处理情况。
红旗营正处于上升期,各营都在忙着扩编和整训,就算知道绣衣营的成立,增加了一把悬在自己头上的刀,将士们的反应还算正常,并没有出现强烈抵触的情况。
经历了上次之事,周十二彻底认清了自己的定位,不再试图融入石山元从圈子,而是以元帅“孤臣”自居,明知绣衣营职司少不了得罪同袍,也愉快接下了此任。
整军之后,便是新的大战。
各渠道打探到的消息都证实了董抟霄兵败后,周边各城均采取守势,不敢越境撩拨威势正盛的红旗营,但这只是暴风雨前的虚假宁静。
元廷不会给石山从容整顿兵马的时间,石山也不会被动防御,赶在过年前,发动了对怀远县的进攻。
(本章完)
(/bi/286662/17237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