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扫元 > 第113章 两军对垒拼心气

第113章 两军对垒拼心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定远北郊,石山等人骑马立于山丘之上,远眺南面的官军营地,李武带着骁骑营护卫,并给众人介绍自己抵达定远后,对官军试探的结果。
    “你们别看官军人多,大半是拉来充数的乡勇,俺们冲到他们营前都不敢出来反击。倒是鞑官亲率的人马有些门道,骑兵多装备好还敢打,俺们险些被缠上。”
    其实,不用李武介绍,众将也能看出个大概。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没人能想象出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乡下老农只能想象皇帝的金扁担,乌合之众未经整训,即使有人手把手教,也很难理解扎营的诸多诀窍。
    董抟霄能从出兵速度、行军和装备等细节,推测红旗营真实战力,石山同样能从敌军营地选择、营帐间距、营外防护等方面,看出敌军各部差距。
    正如李武所言,官军也就主将所在中军营地有些门道,外围各定远土豪团练武装的营地,即便刻意加强了防护,内里杂乱的本质,也瞒不过明眼人。
    “你做的不错!定远城中情况咋样?有没有主动出城反击官军?”
    “没有。俺们快冲到城下,郭子兴才让郭兴出来接应俺们,说是城中兵马正在整训,三哥大军没来,他们不敢出城冒险。”
    “嗯。”
    石山点了点头,红旗营是这一战的绝对主力,定远义军整训不足,发挥不了啥作用,老实待着城中,还能牵制官军部分兵马。
    若是主动出击吃了败仗,白白涨官军士气,反会影响接下的大战。
    “统兵官是谁?”
    “董抟霄,这厮又升官了,现在是啥济宁路总管。
    狗官生怕俺们不知道他的名号,打出自己旗号,还向俺们喊话,吹嘘之前如何平定安丰路之乱,还说他们才在合肥打了一仗,杀了几万义军。
    劝俺们不要无谓抵抗,赶紧放下兵器赶紧投降。
    俺呸!吓唬谁呢?当俺们是没见过官军怂样的土锤!打了几次胜仗,杀人多能证明啥?若是韩四那厮带的鸟兵,谁不能杀个几千几万?”
    董抟霄攻陷安丰、霍丘两地后,义军余部或散或逃,其中就有些人逃到濠州投奔红旗营,众将由此得知董抟霄之名。
    这人带着一帮临时招募的屯田兵和乡勇,连续收复三县,显然不是庸碌之辈,平定庐州路之乱也不是没可能。
    红旗营虽然一直在打胜仗,但所遇敌手要么兵力很少,要么士气低下,这一次还真是遇到了劲敌。
    因而,任李武说得再轻松,汤和、耿再成等人难免还是有些紧张。
    气可鼓而不可泄。
    见此情绪,石山指着官军营地,调侃道:
    “嘿,这营地位置选得有意思,董抟霄果真是当世名将。”
    吴六斤当即就听出了石山话语的反讽,一脸不屑地道:
    “元帅也别抬举狗官激俺们。这厮立营都只顾攻城方便,全没想过被俺们夹击有没有退路,俺看狗官多半个会耍嘴皮子的酸儒,运气好对手尽是乌合才胜了几仗。
    打仗还得靠真刀真枪说话,嘴皮子再好没用。董抟霄兵力不足,指望拉些乡勇就能对抗俺们,分明是昏了头,自取灭亡!”
    董抟霄是不是“耍嘴皮子的酸儒”先放一边,仅从官军散乱的营寨布置,确实能看出其中大部分是乌合,也就人数多点能糊弄人。
    出兵前,石山就阐明了援助定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战必须打,还必须赢得漂亮,红旗营才能收复定远人心,并在安丰路站稳脚跟。
    红旗营练兵多日,各营队本就卯足了劲准备大比,汤和心知此战就是对练兵效果的最好检验,刚才弱了气势,赶紧找补,接话道:
    “俺还道这董抟霄偌大名声,当是个人物,没想到如此自大,看来也就是以往运气好,没遇到元帅,这次定叫他有来无回。元帅,待到大战,乙四营请打头阵。”
    濠州之战中,胡大海刚冲下城墙,就遇到汤和等人,差点交手。
    战后,凭着破城首功,其部晋升为甲四营,乙四营编制又给了汤和。
    由此,胡、汤二人也算是别样交情,说话更随意些。
    “等什么大战,今天就让俺去挑营,杀杀官军锐气!”
    韩成位序原本在胡大海之前,只因没抢到军功,一下拉开了差距,自是不甘示弱。
    “何须拔山营出马,让俺们乙三营上就够了。”
    曾兴紧盯营中官军动静,出言道:
    “别争了,你们看,鞑子在集结骑兵。”
    “有俺们骁骑营掠阵,怕鸟的骑兵?你们尽管上!”
    “嘿嘿,那好……”
    正如吴六斤所说,官军和官军不一样,义军和义军也不一样,以往的战绩只能作为参考,战场上最终还是要靠真刀真枪说话。
    红旗营历经大战洗礼,早非当初的乌合之众,莫说未经整训的乡勇不足为虑,便是董抟霄带上本部所有人马,石山也不惧一战。
    “很好!战略上就该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还需重视,骁骑营已挫敌军锐气,就无需再挑营了。今日行军乏了,咱们先立营,养足了气力,明日杀鞑子。”
    官军大营,望台之上,董抟霄注视山丘上的贼军消失,朝刚集结的骑兵摆手道:
    “散了吧,贼军狡诈,今日就不出战了,养足精神,明日灭贼。”
    待众人散尽,董昂霄上前,迎接走下望台的董抟霄,小声道:
    “二哥,濠州贼军有些邪乎,怕是不好打。”
    “嗯。”
    董抟霄点头应了声,面色颇有些凝重。
    连战连捷,他确实有些自满了,以至于追击溃贼途中,临时决定平灭定远之贼。但贼军也是攻下濠州不久,得到急报就立即赶来增援,情况同样好不到那里去。
    其人选择在定远城西北方扎营,基于官贼双方战力对比,既考虑到了地形和风向影响,也考虑到了阻击贼军援军的需要。
    不想,真等到贼骑出现在战场上,董抟霄就发现自己的选择错了。
    骁骑营一进入战场,就立即抢占上风口,选准官兵防御薄弱部位突入,却不以杀伤人员为首要目标,而是注重打击官军士气。
    贼军三番两次试探得手,定远乡勇士气大挫,董抟霄不得不出动本部精锐驱赶,骁骑营却边撤边反击,明显在测试官军骑兵实力。
    选在定远城西北角立营的弊端开始显现——腹背受敌,前后难以兼顾。
    贼军都是乌合之众时,根本不用担心这一点,可濠州之贼一旦拥有正面硬撼官军的实力,定远城贼军任何策应都可能致命。
    但到了这个时候,董抟霄也不敢在骁骑营威胁下拔营重立了。
    斥候汇报濠州援军总数约有五千人,还不到官兵的一半,即便算上定远城中贼军,也没有官军多。
    正常情况下,董抟霄根本不会把这点贼军放在眼里,但问题就在于濠州贼军表现“很不正常”。
    行军阵型严密就不说了,全军服饰统一,各部旗帜鲜明,前后纵列分明,行军中传令也以旗号为主,甚少看到来回疾跑的传令兵。
    就连侦查军情也是先骑兵四出,驱逐官军探马,抢夺制高点,迅速侦查后就果断撤退,不给官军骑兵与之缠斗的机会。
    很明显,贼军兵力虽少,却是硬茬子。
    “咱们要不先坚守营寨,待合肥兵马调过来,再与贼军决战?”
    “不行!”
    董抟霄毫不犹豫否定了胞弟的建议,道:
    “合肥贼乱才平,官军轻动,贼军定会死灰复燃。而且,这一来一回,又得好几天。定远乡勇本就士气低,咱们兵力占优却避而不战,这些人怕是得先崩掉。”
    董昂霄嘴巴张开又闭上,明智地没提立即撤兵的蠢建议。
    立即撤兵固然能保住本部兵马,但兄长遇贼无不克的不败金身就要破了。
    更重要的是有官军顶在这里,定远乡勇才敢与贼军拼杀;一旦官军撤走,这些人就会被贼军轻易击败收编。
    届时,贼势大涨,莫说安丰路难以收拾,就连合肥都会受到濠州之贼的威胁。
    董抟霄见董昂霄这副模样,暗惊自己还是修身不够,被贼军的强势乱了心性,影响到了身边人,赶紧调整好情绪,笑道:
    “哈哈,老四,何须作如此之态!贼军加起来也就几千人,形势再差,还能差过定林之战?定林咱们能赢,定远照样可以赢。你且看好,为兄如何破贼!”
    这一战,官军最大的破绽就是乡勇未加整训,容易自乱阵脚。
    虽然时间仓促,谁也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但董抟霄何许人,当初平定三县之乱,不也是带着一群乌合?
    其人心中早有定计,只是此计风险甚大,且需天时相助。
    吃过晚饭,全军早早宿营。
    石山和董抟霄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袭营和被袭营,两军篝火点得很亮,营中巡哨不停,坚决不给敌方偷袭的机会。
    临近子时,连刮了数日的西北风终于停下,董抟霄起身走出大帐,抬头仰望露出满天星斗,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
    (本章完)
    (/bi/286662/17237526.)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