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问战策石傅交心
两日后,大雪停歇,薛显所部踏着残雪,返回虹县城中。
大军出战时,仅战兵就有三千三百余人,途中加入了傅友德部七百人,又一路裹挟青壮,兵力最盛时万余众,回到虹县城下的却不足一千五百人。
其中,傅友德所部五百余人,邓顺兴所部三百余人——这两部总计九百,都是石山的人马。
薛显本部原有三千战兵,不算还在赶路的断后部队,存者不足六百人,其本人也被鞑将术仑帖木儿毒箭所伤,昨晚开始发烧,硬撑到今日下午,终于昏迷不醒。
卜辞源走出厢房,抹去额头的汗珠,对守在房外的石山道:
“箭镞放在金汁里熬煮过,幸得战后及时清创,加之万户强健,中毒不是很深,俺已为万户放了血、上了药,再煎一副汤药灌下,今日若能醒转,当无大碍。”
“万户今日若不能醒来,爷爷便拿你——”
此人是薛显麾下千户,话才说到一半,就被同袍猛地撞了一下,后者朝石山努了努嘴,这人才意识到不对,额头瞬间滚落豆大汗珠,赶紧闭嘴。
人以类聚,薛显麾下多桀骜之辈,往日以嫡系自居,没少给“红心营”将士脸色。
但今时不比往日,城中八成以上都是石山的兵,因扣押站户家小之事还和他们结下了仇,薛万户又重伤不醒,要是说瓢了嘴惹来大祸,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石山倒不会因为这人一句话就动怒,要不要趁机杀将吞并薛显部属,也不会是看这几人的态度是否恭敬,而是看有没有这个必要。
杀一人则众军归心,就必须杀;
反之,即便被驳了些许面子,也不应因怒杀人。
实话说,石山虽然实力尚弱,却看不上薛显麾下残军。
论战力,“红心营”绝不弱于其他各部义军;论军纪,薛显麾下还不如常铁头的二营,这个时候强行吞并其部,纯粹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现在的问题是徐州红巾军这块招牌暂时还不能倒,芝麻李、赵均用还不能少了薛显这员虎将,石山也需要他为自己稳住后方。
“卜大夫请务必尽心救治。”
叮嘱完卜辞源,石山才扭头看向薛显的几名部将。
“这里有万户亲兵守着就够了,城中房屋多被焚毁,天寒地冻的,你们赶紧带自己的兵准备宿营。若有人强抢民宅,万户还昏迷着,俺就要替万户代行军法了!”
几名薛部将领刚才分明看到了石山眼中瞬间流露的凶光,差点以为自己要死了,好不容易逃脱一劫,当即缩颈抱拳,道:
“卑职不敢!”
打发走了薛部将领,石山留下傅友德和邓顺兴,询问龙王庙一战详细经过。
邓顺兴回忆起遭袭当晚立营时,常铁头喝了不少酒,曾出言嘲讽他营中立营的胆怯——“干脆挖个地窖藏起来得了”。
结果,胆怯的邓顺兴保全了战力孱弱的乡勇营大部,装备更好组建时间更长的二营却几乎全军覆没,常秃子也在夜袭中不知所踪。
常铁头好歹是“红心营”元老,为队伍建立和壮大立过功流过血,以“红心营”现有格局,石山也不怕他能搞出事来。
只是这人私心太重,用起来不太放心,要多加防备。
之前分兵作战,傅友德、邓顺兴、常铁头配合薛显行动,既是任务需要,也包含石山对三人的考验。
结果,傅友德和邓顺兴通过了考验,常铁头却下落不明,让石山颇为唏嘘。
了解了战斗经过,石山提及战后部署调整。
虹县城池残破,城中官库和百姓存粮被鞑子抢的抢烧的烧,已经无力再供养大军。
但此城相较于现在的“红心营”来说,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绝不能就此放弃。
神保虽然被逼退兵,但实力尚存,随时都能卷土重来,虹县也必须保留一支抵抗力量。
石山的想法是留下邓顺兴,并为其提供部分军械和粮草。
不同于之前只能敲边鼓的乡勇营,这次是把整个虹县都交给邓顺兴。
邓顺兴的私心也重,一门心思就想做虹县土皇帝,以往求之而不得,不想官军一次偷袭,竟然让他如愿以偿。
残破的虹县也是虹县,好歹还有上万丁壮,经此大乱后还更容易掌控,邓顺兴心愿得了,再三向石山保证一定听从镇抚调遣。
邓顺兴所部全是虹县人,他又是地头蛇,比外人更了解在本地如何立足,一旦盘活了虹县所剩民力,就有成为一方小“诸侯”的潜力。
但经过神保此番屠杀和破坏,虹县人对朝廷已经离心,任谁再想献虹县寻求招安,本地百姓都不会答应。
邓顺兴日后若能做大,必然会摆脱石山掌控,却不可能投降官军。
如此,就够了。
虹县作为“红心营”与官军、徐州红巾军三方之间的缓冲地带,交给邓顺兴处理,目前来说也最合适。
至于邓大郎能否就此一飞冲天,成为真正的乱世诸侯,那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和造化了。
待邓顺兴退下,傅友德早已按耐不住,主动开口道:
“镇抚分兵攻打五河之前,是否已经料到了此战结局?”
石山倒是真想自己能神机妙算,如此便可与薛显联手,设局阴神保一把,待解决了北面的隐患,虹县便可以得以保全,如此进可攻退可守,哪像现在这么被动?
他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启发傅友德自己思考。
“友德以为这一战,我是赢了,还是输了?”
傅友德攻下青阳站后,就滞留站中不回虹县,除了一点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心思外,主要还是想请石山率大军顺汴水直下,攻取泗州。
彼时,傅友德刚率五百步骑大破泗州官军前锋,心气正高,自认统率三千大军,泗州亦可破。
结果,没等来石山,却迎来了薛显,薛部兵力更盛,装备也比“红心营”更好,理论上讲破泗州不在话下。
但大军白跑了一趟,连泗州城墙都没摸到,就因后路被断而匆匆回军。
反倒是石山统率的偏师迅速攻破五河,才给“红心营”留下了一条退路。
若没有石山调配的人马发挥关键作用,薛显再是神勇,也要死在龙王庙;若非“红心营”进军神速逼退神保,薛显就算率残部回到虹县城下,也难逃败亡之局。
论斩将夺旗悍勇无匹,傅友德对薛显甘拜下风;论把握战场态势攻敌薄弱,他自认不输于任何人;可若论料敌先机稳扎稳打,傅友德则认为石山远超同侪。
傅友德心中有傲气,原本看不上这点,但经历这半个月以来的战事,方才明白造反之事最难得的就是洞察局势稳步发展。
因为造反这场豪赌押上的是自己的脑袋,你可以冒险赢一百次,但只要输一次,就可能会赔上身家性命。
“镇抚取五河,收豪杰,驱神保,救万户,当然是赢了。”
石山却摇头,语重心长地道:
“单论战果,确实是赢了;但以虹县换没有后方的五河,战略上却是输了。友德,你若能悟透这一点,就可委以方面之任。”
“末将受教。”
傅友德摆出一副受教之态,脑子里却想着石山后半截话,他可不信石山没有后手,真要输了战略,又怎会如此自信?
“镇抚弃泗州而攻五河,是想取濠州?”
五河确实没有后方,但只要攻破濠、泗两州任何一城,就盘活了。破泗州,则可取淮安路;破濠州,则可取安丰路。
当着聪明下属不用说假话,石山点头,道:
“淮安路为盐、漕重地,对朝廷的重要性还在徐州之上,若破泗州而取淮安路,朝廷就算放弃围堵诸路义军,也要集中兵力先灭了咱们这一部。
安丰路则不然,无以上之利,自不会成为朝廷优先打击对象,且境内水道纵横,西、北两面皆有山水,便于防守,有喘息之机,才能整训兵马。
有精兵在手,待天时有变,再无论向何处出兵,都比现在这般被朝廷和徐州两面逼着不断流窜,要更加从容。”
傅友德听出了石山有脱离徐州红巾军之意,“红心营”从组建开始就有极强的离心倾向,脱离徐州是迟早的事,倒是没有太吃惊。
更令他高兴的是石山胸中真有丘壑,对继续进军淮安路还是安丰路的分析直指本质,顿有拨云见日之感,前路不再迷茫,兴奋之下,大着胆子问道:
“邵六哥前些时日带兵离队,莫非是去了安丰路?”
邵荣身为“红心营”高层军官,带兵离队这么大的事根本瞒不住人,石山也没有瞒着众将,傅友德结合石山的战略构想,推断出邵荣去向也很正常。
石山当初派邵荣到定远,确实打定了主意要鼓动郭子兴提前举事,借此吸引元廷的注意力,为本部在淮安路的进取分担一些压力。
但形势变化太快,他这头才夺下五河,薛显那头就丢了虹县,没有稳定的后方,五河孤悬,随时都会被官军围剿,已经不能继续进攻泗州,并等郭子兴起事这个变数了。
更重要的是,经历这段时间的变故后,石山的心态又有了变化。
郭子兴再是英雄,愿提前举事,也愿与他石山联手抗敌,但双方合作的紧密度,还能比薛、石两部更紧?
薛显为人虽然残暴,却还算粗直,与石山的合作也算不错。
但仍有扣押站户家小在前,丢掉虹县在后。
与郭子兴这种豪强联手,少不了理念之争,双方的协同也不会比薛、石联军更好。
这乱世靠谁都不如靠自己,掌控大局方能操纵天下,造反大业岂能假他人之手!
不过,郭子兴若真能提前举事,分担官军围剿压力,终究不是坏事。
此事尚不是公开的时候,石山也不想傅友德失了锐气,道:
“一步闲棋而已,能不能发挥作用尚且两说。此次出兵前,我就派朴道人等人前往濠州打探虚实,待咱们返回五河,情报应该也差不多送回了。
我部兵马已足,只待返回五河,就立即整军备战,挥师西向,再破濠州,正需友德用力。”
若不是薛显横插一脚,淮安路局势又岂会败坏至此?
傅友德其实也担心石山借助外力而把事情办砸,以“红心营”当前的实力和组织度,已经不输徐州红巾任何一部。
想要濠州,自取便是,何须外人瞎掺和!
“末将敢不从命!”
(本章完)
(/bi/286662/17237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