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风波再起
五月中旬,小帕斯卡启程回国,在博恩霍姆临时休整,得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东法兰克再度入侵。
“怎么又打起来了?”
他搁置回国计划,让船长前往丹麦东南海岸,然后换乘划桨长船驶向石勒苏益格。
上次战争结束,北欧各方贵族凑齐四千人驻守丹尼维尔克防线,维格没有提供兵力,但定期从不列颠派遣运粮船,供养这支中等规模的军队。
“不列颠的援军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抵达,他们撑得住吗?”
长船在曲折的施莱湾航行,小帕斯卡焦急地望向西侧水面,忽然想起内阁对于北欧各势力的评价:
装备简陋,披甲率低,箭矢储存量少,而且各势力缺少骑兵,在野战中处于绝对劣势。
不过他们驻守丹尼维尔克防线,法军骑兵派不上用场,北欧战士倚靠防御工事,坚持一段时间不成问题。
六个小时过去,前方出现石勒苏益格的码头,小帕斯卡催促水手加快速度,船只靠岸后,他找到当地贵族,收到的消息是南方战事焦灼。
“挪威、瑞典两地的援兵什么时候抵达?”
贵族摇头,“很难说,至少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
吃过午餐,小帕斯卡来到南侧寨墙,看见几个黑色小点在远处地平线晃动,紧接着,越来越多的黑点出现,汇聚成一股庞大的人潮。尘雾弥漫中,一面残破的军旗时隐时现,上方描绘着世界树图案,是乌普萨拉为北欧联军选定的旗帜。
“败了?”
城头一片死寂,小帕斯卡瞪大双眼,估算溃兵的人数超过两千。很快,几个骑手冲到城外,呼喊着赶紧开门,声称上万法军即将到达。
小帕斯卡不擅长指挥作战,只能任由本地贵族自行发挥,后者放开城门容纳溃兵,然后坚守不出。
黄昏时分,大队法军骑兵抵达城外,没有尝试进攻。第二天,后续的步兵主力到达,五千人围城,剩余五千人绕过石勒苏益格,继续向北前进。
察觉到城内的恐惧氛围,小帕斯卡判断这支两千多人的部队士气瓦解,失去野战能力,只能困在城内,或者乘船逃亡别处。
“留在这里毫无意义,还不如早日回国,向陛下禀报这一切。”
他试图找个借口脱身,突然听到一个坏消息,法军正在施莱湾的狭窄区段建造抛石机,试图封锁石勒苏益格与东侧海面的航道。
如此一来,此地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小帕斯卡暗道不妙,在码头酒馆找到醉醺醺的船长,让他召集船员们出发,
“大人,弟兄们在四处快活,估计要等一段时间。”
“不能再等了,”小帕斯卡警告船长,“法军在施莱湾的两岸建造抛石机,消息扩散,必然引发城内恐慌,有些溃兵可能抢夺船只。”
事关性命,船长叫上十五个水手,剩余的三人不见踪影,船长暗骂一句,留他们在城内自生自灭。
此刻,码头聚集的溃兵越来越多,人声嘈杂,小帕斯卡等人迅速登船,解开缆绳的那一刻,众人立即划动浆橹,远离这群即将失去理智的溃兵。
“二十八艘船,士兵和平民数量超过三千,操作得当,往返四次就能全部撤至海面。但这群溃兵毫无组织,为了争夺首批登船的资格,必然引发流血冲突,假设法军趁乱攻城.”
小帕斯卡中断这个绝望的想法,他舍弃伯爵的体面,与水手们一同划桨,途经海湾狭窄处,确实有数百名法军在砍伐树林。
下午,小帕斯卡返回峡湾出口的双桅帆船,悬着的内心终于放下。
半个月后,伦底纽姆,王宫。
“又来烦我,这群法兰克人就不能安分点?”
维格望着墙上地图,大致猜到东法兰克的意图:北欧海盗擅长袭扰作战,最佳处理方式是主动出击,直取维京人的老巢,从根源上解决海盗问题。
而且,萨克森境内的哈茨山脉开发出多座银矿,财力充足,有足够的经费支撑这场战争。
维格打发走小帕斯卡,在办公桌后自言自语:
“都怪乌伯,假如他当年没有坑害尼尔斯,联军有很大把握攻陷马格德堡,然后劫掠易北河的中上游,摧毁东法兰克的战争潜力。唉,闹成这种局面,难道我每隔几年都要救一次丹麦?”
次日,逐风者来到伦底纽姆,请求维格履行信仰守护者的神圣义务,承诺战胜法兰克人之后,整个北欧的神庙共同尊奉他为至高王。
“事情很难办。假设我率军援助,秃头查理也会派兵。战马不适合长途海运,我缺少骑兵,仍然会重复几年前的困境,只能击退西法兰克军队,却伤不到他们的根本。”
站在指挥官的视角,维格不宜远征丹麦。
然而作为国王,从政治角度来看,他有必要参与这场战争,假设法军在丹麦站稳脚跟,然后蚕食瑞典、挪威,届时不列颠会被彻底孤立。
“法兰克人隔三岔五攻打丹麦,逼迫我军队跨海救援,这日子没法过了!”
维格心情烦躁,绕着大厅反复踱步,脑海逐渐萌生出一个危险的想法。
与其被法军牵着鼻子走,不如把战场选在西法兰克,两地只隔着一道海峡,能够运输更多军队,马匹在船舱待的时间很短,几乎没有损耗。
他走回王座,居高临下俯视年迈的逐风者,“我愿意出兵,然而目标不是丹麦,是西法兰克,用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结束这一切,与敌人彻底来个了结。”
十九年前,拉格纳攻打西法兰克,维京人在塞纳河畔全歼法军主力。八年后,拉格纳深陷财政危机,妄图劫掠西法兰克,结果损失惨重,整个家族迅速走向衰败。趁着不列颠陷入内乱,贡纳尔率领的法军登岸,彻底打烂了不列颠南部。
经过多次战争,不列颠王国与西法兰克彻底没了和解的希望,除非一方被彻底击败,否则这种对峙局面会长期持续,绵延上百年甚至更久。
(本章完)
(/bi/286656/17237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