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河岸
在少数皮克特人的带领下,弓箭手们陆续抛射羽箭,绝大多数箭矢扎进溪边淤泥,吓跑了正在铺设桥面的维京步兵。
眼见伏兵暴露,斯特灵的领主邓肯不再掩饰,率领所有部队放声呼喊,茂密的树林充斥着无数骇人的嚎叫,大片鸟群腾空而起,宛如一团迅速抬升的黑色烟雾。
小溪南岸,维格放下手中的书卷,神色淡然。
“竟然熬到第三天,耐心挺不错,怪不得当年用伏击战术扰得罗马人不厌其烦,逼迫他们修筑哈德良长城。”
作为回应,他派遣重甲弩手靠近溪边,狙杀林地边缘的敌军。
面对这些“铁王八”,皮克特弓箭手难以应付,勉强对射几分钟后退回树林深处,无视维京人的挑衅。
嚎叫声停歇,维格继续坐在树荫下看书,偶尔放目远眺,放松疲惫酸胀的眼眶。
湿热的海风从东南方向的福斯湾吹来,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不远处游荡着一头毛发旺盛的黑山羊,这头生灵无视溪流两岸的杀机,悠然啃食着鲜嫩多汁的草茎。
过了一阵,侦察骑兵赶来报信,说船队顺利驶入福斯河口,预计中午抵达斯特灵北部。
“总算来了。”
维格伸了个长长的懒腰,下令全军烧火做饭,直到维京人用过午餐,树林中的伏兵终于有所反应。
小溪北侧的树林,斯特灵领主一把揪住斥候的衣领,厉声问道:“船队有多少人?”
“总计五十艘长船,足够装载两千维京人。”
听到斥候的判断,周围一大群靛蓝突袭者瞬间慌了神,有人劝阻领主邓肯回援,“北境之蛇过于狠毒,竟然派人绕到斯特灵后方,趁一切还来得及,赶紧返回斯特灵,别在这死撑了!”
撤?
邓肯实在不愿舍弃这处绝佳的战场,溪流北岸遍布树林、沼泽,土质松软,不利于骑兵冲锋。
简而言之,这里是北境联盟唯一的翻盘机会,假如缩回斯特灵死守,迟早会被敌军全歼。
正当他深陷纠结,溪流南岸的维京人走出营地展开阵型,在弓箭手的掩护下,两个百人规模的小型战团迅速渡河,与树林边缘的皮克特伏兵交战。
时间流逝,渡过溪流的维京轻步兵越来越多,经过众人的极力劝阻,邓肯终于下定决心北撤。
然而,两军纠缠在一起,最前方的部队无暇脱身,迫不得已,他只好带着八百人火速撤回西北方向的斯特灵镇。
登上北侧围墙,邓肯望着斯特灵北侧河面上的庞大船队,询问一个面容稚嫩的少年,“敌人多久之前抵达?”
少年杵着一根相当于两倍身高的长矛,小声回应:“大概一顿饭的时间。”
“为何他们一直没有靠岸?”
邓肯突然想到什么,独自跑到福斯河岸边,隔着数十米河面,他发现船队的浆手们正在吃饭,神情悠闲,有人甚至甩出鱼竿钓鱼,丝毫没有主动进攻的迹象。
“不好,我被北境之蛇算计了!船队只是一个空壳子,用来迷惑我们。”
邓肯又惊又怒,忍不住朝着河面放声辱骂,呼喊声吸引了船队的注意,船员们抬出重弩上弦,吓跑了这个涂抹着靛蓝色染料的皮克特人。
小溪北侧树林。
自从邓肯带领主力匆忙返回斯特灵,树林只剩下四百多个陷入战斗的皮克特步兵。面对茫茫多的敌人,他们撑了十来分钟,满心期待友军前来增援,不料收到一个坏消息——邓肯早已带兵撤回了斯特灵。
“见鬼,撤退的时候为什么不打招呼?”
得知自己被友军故意扔下,摩根破口大骂。为了保住身边的六十多人,他无奈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偷偷跑路,任由其他人在树林死扛。
不出半小时,溪流北面的树林遭到肃清,维格开始审讯俘虏。
“你没骗我,树林中的伏兵数量为一千二百?皮克特的机动兵力只剩下这点人?”
算上之前的三千人,皮克特各部只能凑出四千二百机动兵力,会不会太少了?
问过多个俘虏,得到相同的答案后,维格不再纠结,沿着道路继续前进,率军包围了斯特林镇。
骑马绕着围墙逛了一圈,维格发现附近森林遍布,斯特灵镇的北方,福斯河自西向东流淌。再往北,地势越发崎岖,属于北部高地的范围。
“森林密布,有充足的木材供应,适合冶炼生铁。”
目前,从铁矿石冶炼成铁锭,所需的燃料是木炭而非煤炭。煤炭需要经过炼焦,成为焦煤之后才适合冶炼金属,维格没有关于煤炭炼焦的记忆,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用木炭冶铁。
“如今处于中世纪早期,人口极其稀疏,有足够的森林资源,估计可以一直用到蒸汽机出现”
不知过了多久,维格摒弃杂念,把精力投入围攻定居点。
在他的吩咐下,士兵有条不紊地砍伐木材、修筑寨墙,很快建成一个适合长期驻守的围城营地。
营地位于斯特灵北,福斯河畔,通过水路输送补给,避免辎重车队遭到袭击。
围城营地完工,士兵仍然没有停歇,扛着锄头、铁锹,在斯特灵外围挖掘壕沟,截断这个定居点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围墙上,看着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邓肯内心百感交集。
这支军队太古怪了,相比大多数维京海盗,他们更加强调纪律性,和传说中的罗马军团类似。相传罗马人也会修筑坚固的围城营地,建造各类器械,按照严格的步骤攻打定居点。
狠狠拍了下城垛,邓肯唉声叹气,
“看来我们的战术出现严重错误。不应该和这些维京人正面决战,也不应该缩进城里,最好的办法是以小股部队轮番袭扰,消磨他们的实力。”
懊恼、后悔、不甘,种种情绪充盈着邓肯的内心,如果能带着这段记忆回到半年前,自己一定能说服联军更改战术,不至于在特威德河北岸折损大批战士的性命。
“希望西边的盖尔人足够聪明,假如他们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整个北境迟早沦陷。”
(本章完)
(/bi/286656/17237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