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天字第一号间谍诞生记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天字第一号间谍诞生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不能卖。”仿制出红星一号,也是搞出“防1”火控的夏培肃女士首先说道。

    毛主席看着她:“夏培肃同志,你说说你的看法,为什么不能卖。我们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夏培肃整理了一下思绪后发言:“毛主席,各位同事。我是这样认为的,6502的架构我和华罗庚同志一起研究过。”

    “6502是一款扩展性非常强大的芯片架构。这款架构如果被吃透的话,是可以直接从电子管时代一种应用到集成电路时代。加上各种扩展性……”

    夏培肃摇摇头:“如果仅仅是苏联获得的话还好,万一要是被美国人获得……”

    毛主席点点头,大概知道夏培肃的担心是什么了。

    他转头问其他人:“其他人还有没有意见啊。华罗庚同志,你也是和夏培肃同志一样反对出售的吗?”

    华罗庚思考了一下后点点头:“我确实是反对出售。但是我的想法和夏培肃同志不大一样。”

    “我倒是不担心泄密的问题,我主要是害怕把苏联就此引上一条邪路。”华罗庚的说法让毛主席有些意外,毛主席问道:“怎么叫把苏联引上邪路呢?”

    “是这样的主席,我们的晶体管技术目前还只是在曙光厂内小规模的生产。仅仅用以满足我们自己的电脑需求。”华罗庚说道。

    “但是我听其他同事说了,李主任他们把电子管小型化,包括晶体管的技术一并打包成了技术包。作为交易条件准备渡让相关技术给苏联。”

    “我不反对这一点,因为晶体管的成熟技术我们不给,美苏两国最近两年也要搞出来。与其让美国人先搞出来,不如让苏联老大哥先搞出来。”

    “不过晶体管技术有了,我们再给苏联一个相对来说成熟的架构。那么他们会不会在晶体管这项技术上死磕到底?”华罗庚有些担心。

    “万一他们晶体管技术上突破,几年的时间就搞出了贴片晶体管技术,再吃透6502架构的话。他们可能会走上一条没有前路的断崖啊。”

    “他们可能会在贴片晶体管制造计算机这条路上死磕到底。”华罗庚不无担心的说道。

    他这话说的倒是让很多科学家一起跟着点头。

    还真的是很有可能的,这个年代各种技术分支极多,谁都不知道那条路走得通。

    就像是电子管和晶体管之争。感觉上晶体管好像是比电子管先进。

    但实际晶体管并没有比电子管晚多久发明。

    现在的晶体管没有被大量应用主要还是因为其可靠性的问题。

    它可靠度不如电子管,所以对晶体管的投入研究就变少了而一直到四十年代末,大家发现电子管技术好像要走到头了。

    所以晶体管又被找了出来,开始投入研发。到五一年,美国就会出现大量实验性质的晶体管设备。

    而到五三年,美国将掌握晶体管小型化技术。世界第一台小型收音机将诞生。

    现在的收音机大的和一个小电视机一样。

    而晶体管小型化制作的收音机只比后世的收音机大一点点罢了。

    而苏联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每一次重要的技术分支选项时,他们都选错了一条路。

    比如说遗传学说上否定了孟德尔遗传学说,导致了苏联农业衰退。到晶体管与电子管分歧时,他们选择了继续死磕电子管,而没有选择尝试晶体管。

    可以说苏联真的头铁,几乎把每条错路都帮人走了一遍。基于苏联这丰富的头铁经验,在场的科学家们是真的有些担心苏联走上一条不归的邪路。

    反正还是那句话,中苏关系很复杂,国与国的交往不能以人与人的交往类比。

    中苏之间最好的状态就是相互保持一定距离,既合作又堤防。

    不能把对个人的态度用在一个国家上,不要对人掏心掏肺,也别要求别人对你掏心掏肺。

    因为这样做对两国关系没有好处。但是话又说回来,中国现在和苏联的关系,怎么说都是盟友兼大哥。

    从建立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角度出发,中国应该帮苏联一把。从中国自身国家利益出发,中国也需要拉苏联一把来对抗日益嚣张的美国北约。

    同时对苏联售卖这些技术能换来的外汇也是天文数字。

    不过华罗庚的考虑也是很有可能的。

    就怕苏联到时候又搞政治高于科学原理那一套。

    美国搞了集成电路,他们就非要搞晶体管的蠢事他们也不是干不出来。

    毛主席都已经在报纸上三令五申的强调让政治和意识形态远离科学探索。

    这两者不能混在一起。文化是可以带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但是科学不行。

    科学是宇宙中最本源的原理,它可不会因为你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而转移。

    而苏联人总喜欢把这混为一谈,搞得另一个时空的中国跟着老大哥也撞得一头的包。

    这个时候钱学森举手发表意见:“我个人是完全明白华罗庚教授和夏培肃同志的担心的。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我之前在美国工作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就我个人所知,美国已经开始第二代电脑的研究工作。

    他们已经开始了晶体管小型化的研究。当时还来过我所在的实验室询问我们的意见。”

    “大家知道,我是搞火箭的。火箭体积有限,自然是里面的电子元件越小越轻才越好。”

    “我可以想到,美国现如今肯定是已经在跟进相关的进程了。”钱学森指了指李锐说道:“李主任和我说过,世界上第一台袖珍收音机是美国人在1952年底或者是1953年搞出来的。”

    “如果说美国在1953年就已经能把晶体管小型化技术应用到商业产品上的话。那么大家认为他们的电脑小型化还会远吗?”钱学森的话让不少人陷入思考。

    是啊,五二年底最晚五三年,人家都把收音机小型化便携化了,他们难道不会把电脑也小型化?

    难道美国人自己就不会研发自己的架构?

    相比于美国人在电子产品上的高歌猛进,苏联可是在1960年才量产自己的第一台电脑(之前的多为实验室产品)。

    钱学森毕竟是搞火箭的,还帮美国海军空军都做过一些项目。相比于纯粹的科学家来说,他更具有战略眼光。

    “我认为可以把我们的“仿1”型火控设备卖给苏联人。不仅可以卖“仿1”型火控设备这种缩减版,在我们夏培肃同志和华罗庚同志吃透6502架构后,衍生出6502后续的改进型并且可以生产后,我们还可以将红星一号卖给苏联。”

    “我们的优势是有一个网吧为我们提供从此以后七十年的资料!这才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不需要担心我们被人超越。难道照着抄答案,我们还能抄错吗?”

    钱学森这话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我们中国人又不笨,自己学,自己仿制,最后做到我们自己超越!而我们最需要的是时间,我们如果强大了,那美国人是不会开心的。而苏联人的态度也需要谨慎对待。”

    “如果苏联人疑惑我们中国为什么有这个技术的话,你们就往我身上推。”

    钱学森拍了拍胸脯:“就说是钱学森从美国偷回来的!反正美国这个时间段肯定也在做类似的事情,苏联人去查也没问题。你们就说是我弄得,我是中国派往美国最大的间谍!”

    在场的人一愣,随即很多人笑出声。

    就连毛主席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哈哈哈!钱教授,你要是这么说的话,你可是天字第一号的大间谍啊。美国人要多恨你啊。”

    钱学森倒是无所谓:“美国佬难道还能跑到中国来刺杀我不成?为了我们的国家,我背一点骂名又如何。”

    钱学森所不知道的是,在这个时空的几十年后,他真的被冠以间谍之王的名号了……

    有了这三人的发言,剩下大家的发言都很积极。

    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该不该卖“防1”进行。

    有人同意有人反对,不过大家的辩论都是很有理有据的。都是围绕着事情本身展开,而不是骂战。

    所以讨论起来后,反而很快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讨论明白了。

    “6502最关键的是它的流水指令集,“仿1”上面都是严重阉割过得。就连架构都不完整。

    苏联人吃透了也还原不出6502的。我们可以一两年后再将6502卖给他们,让他们不要和美国差的太远。”

    “不用担心苏联走上晶体管的邪路。如果说美国人被苏联影响了,一起走上晶体管的道路的话,那就不是邪路了。”

    “到时候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拉苏联一把。”“关键是能换回多少东西。”

    会议讨论了一个小时,毛主席主要是负责聆听,而很少发表意见。

    最后钱学森、华罗庚等人达成了一致意见。

    “毛主席,我们讨论后觉得,“防1”型火控可以卖。原本这就是一个还未定型的产品。夏培肃同志手上还有两三个优化方案。”

    “甚至在美国人搞出小型化电脑,提升算力时。我们可以将红星一号一起卖给苏联,让苏联不被美国拉开差距。”

    “我们最后的关键是这个东西能为我们换来多少钱。”当说道这句话的时候,会场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了李锐。

    李锐今晚整场会议都在打酱油,不发表任何看法。本来这就不是自己的强项,没必要和他们去抢话题,自己抢话题搞不好还成杠精了。

    所以李锐一整晚一句话都没说。但是当谈到钱的时候,所有人都把目光汇聚了过来。

    因为在前不久的时候,基地里做好了给苏联人的二十项技术包。

    大家在商讨应该要向苏联人要多少钱的时候,大家是有分歧的。

    “这……怎么着也值得几百万卢布把。”有人说道,一看就知道这科学家特淳朴。

    “几百万太少了,这二十项技术可是相当的完整。连分支叶落都有了,伴随着技术的拓展应用都写出去了。我觉得,最少一千万!”

    这位科学家大着胆子曝出了一个自己认为的天文数字。

    这时有留美经验的科学家跳出来说:“你们还是太小心了,要知道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啊。二十项技术,还带扩展应用。我算一个技术一百万卢布,怎么着也要两千万卢布了!”

    这位科学家已经很大胆了,他的话引起一众人等的讨论。

    “两千万,会不会太贵啊……”“是啊,苏联人会不会买啊……”“我觉得要不然还是一千万吧……”

    在一群科学家们讨论的时候,当时的李锐听不下去了。

    “你们都别说话了,都回去做研究。做生意不是你们擅长的,大家听我的,这个技术包要五亿!”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李锐疯了。

    甚至包括去苏联谈判的代表团也是这么认为。

    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李锐真的没疯。

    这个年代的中国人尤其是科学家们有的时候真的是过于淳朴了。

    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上,根本不懂什么叫做往怀里搂钱。所以自从那之后基地里的众人,包括中央都发现了,国际贸易这个东西还是李锐狠。

    不管是在南边给瑞辉卖药,还是在北边给苏联人卖维生素和糖,李锐总是心狠手很刀法精湛,但又不失底线。

    所以毛主席都笑呵呵的看着李锐:“小李同志,那我问问你,你觉得这个东西卖好多钱合适啊。”

    李锐不得不把自己端了一晚上的水杯放下,清了清喉咙:“咳咳,这个吧。我也是支持卖防1的。但是我不大同意的是大家的卖法。”

    众人:??“其实吧,我知道夏培肃同志手上还有更小的简化版本对吧。”

    “对,但是那样的简化版本虽然能在小点,但是算力却会掉到800Hz,我感觉上以制作费用来说太不合算,没有性价比了。”夏培肃老老实实的说。

    但是李锐却摇摇头:“话不是这么说的,对我们来说不合算,但是对老大哥未必不合算啊。更小是不是意味着更强大的机动性?供电降低,让车载发电器都能满足需求。”

    “我们中国现阶段很难搞野战防空临时机场等等。但是不代表老大哥搞不起来啊。”

    “所以,按照我的想法。我们完全可以将“防1”型拆开来卖,捆绑着卖,分成高中低配来卖。卖到一定数量,我们渡让技术给苏联。这多好啊。”

    李锐笑着说道:“而且我们可以不光卖给苏联啊,其他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不要吗?可以卖给他们阉割版的阉割版,降低售价,满足他们的防空需要啊。”

    “大家别拿这种看坏人的眼神看我,事实证明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合适的产品。”

    “依照我的想法,最好是直接使用“防1”型打开整个社会主义欧洲对中国的电子产品的通路。

    以此为契机,开始多项技术的开发,抢占有关市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不拿贷款,不欠钱,直接给中国换回几个156工程!”

    说道这里,李锐忍不住拍了下钱学森的肩膀:“钱教授,就是可能为难你了。”

    钱学森:“嗯?”

    “天字第一号间谍你估计要当定了。所以我个人向组织建议,把钱教授的妻子,蒋英女士也纳入最高保护范围。不行的话,直接搬来这里住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