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黑人为什么能过好?
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
美国的大兵们很显然是没有读过鲁迅的文章的,他们甚至不知道鲁迅是谁。但是他们现在的朴素感情中必然能非常理解鲁迅的这句话。
所以鲁迅的很多文章和句子,当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性真理。
霍华德等人蹲在战壕里,时间已经是下午六点多钟了。朝鲜半岛的天色已经黑沉了,北风开始呼呼的刮着,在战壕里喝冷酒。入喉冷,胃也冷,心就更冷了。
尤其是在听到中国那边传来的广播,所谓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为什么战俘营里还能和亲人见面啊?!”鲍威尔后槽牙都咬碎了。人比人气死人,自己这边这么惨,战俘营里说是被俘虏的家伙们居然还能和家属见面。
而真正让他生气,并且气的不能自已的还在后面呢。
在战俘营里,气氛是热烈的,温度是温暖了。
因为有很多火炉在燃烧,把车间里的气温拉的很高,很多人都把外套给脱下了。
那些有亲人送衣服来的战俘们更是迫不及待的换上了家属们给他们送来的衣服。那些家属没来的,但是委托了其他人带礼物来的战俘们。哪怕是家里送来的是一条围巾,他们都把围巾好好的围上了。
哪怕车间里的温度围着围巾都让他们的脖子开始流汗了。但是他们对于这样会不会悟出痱子这种事已经完全不在意了。
因为感情是真挚的,温度就不算什么了。
当然还有很多战俘们连家人的礼物都没有。或者是家属实在是没办法,甚至连电报都发不过来。
但是战俘营里的管教们已经给他们做了心理疏导,让大家伙要理解他们家属的不容易。毕竟这个年代,相隔万里想要传个信都是个天大的麻烦事。
所以在管教们的开导下,很多战俘们也看开了。
并且管教还对战俘们说道:“我听说圣诞节在你们信仰基督的国家里代表着一家人的团圆,就和咱们中国人一样。你们不发压岁钱红包,但是互相交换一些小礼物。现在你们回不了家,但是在碧瞳战俘营里,那些和你们相处很好的朋友,不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家人吗?”
“你们也可以互相交换礼物啊,好朋友也是一辈子,也是没有血缘的亲人啊。”
所以在管教们的劝说下,今天的战俘营里,除了战俘家属们的礼物。更多的是战俘们之间的礼物交换。
“查尔斯,圣诞节快乐!”一名战俘向另一名战俘送上了圣诞节的礼物。是小包大地牌的糖果,是他好几天的劳动工分换来的。
“也祝你快乐,里查德。”查尔斯回赠了他一小包黄油饼干。这是其他家属帮他带来的家乡礼物,带来的一盒黄油饼干被他分成了三块一包的小包装。从管教那里要来的纸张,把这些饼干包装的整整齐齐的。
还有人给战俘营里认识到朋友送上别的圣诞祝福。
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小礼物,或者是一份手写的贺卡,甚至是一段笑话都行。
今天的战俘营显得特别有分享精神,佩姬帮另一名家属从美国千里迢迢带了一盒非常漂亮的精装巧克力给战俘营的一名战俘。
这名战俘打开巧克力盒子,里面一共装着六十四枚造型漂亮的贝壳形巧克力。拿到的时候这名战俘都不舍得吃,但是今天却非常大方的拿出来,给自己小组里的几十名同伴每人发了一颗。
“谢谢你,乔纳森。”
“乔纳森,你爸爸送的巧克力真棒!我祝你父亲圣诞快乐!”
“我最喜欢贝壳巧克力了,今天圣诞节,乔纳森你就是我的上帝!”一名没有家人送礼物的战俘给乔纳森一个大大的拥抱。
而这一切都通过广播传递传出去。虽然说穿出去的只有声音,但是那种欢笑和真实是不能做假的。
战壕里的霍华德、雷蒙德、鲍威尔等美国士兵听着战俘营的欢声笑语,在互相瞅瞅。
当真是龟丞相见猪八戒,都嫌对方丑。
其他美国士兵也是如此。
“连战俘营都有圣诞礼物互相送啊。”一名美国大兵低声呢喃着。
雷蒙德听到后把自己的口袋里的一条巧克力拿了出来递过去:“圣诞快乐,二等兵。”
“谢谢,中士。你也圣诞快乐。”二等兵接过巧克力,也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条相同的巧克力递了过去。
嗯,都是随军发放的,大家都一样。
两人互换巧克力,完成了圣诞节祝福。
但是这样的场景却莫名的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气氛。
越是这样,似乎越是悲凉了几分。
而战俘营里,交换礼物的环节中,最令人意外的是战俘们给管教们礼物,以及白人和黑人互相交换礼物的环节。
因为现场转播的是广播,并没有真实画面。真实的画面需要等下一期的战俘营纪录片才能看见。
所以战壕里的美国大兵们并不清楚现在发生的一切。
但是在现场的海明威却要把自己的相机按冒烟了。胶卷和不要钱一样,一卷一卷的用。
战俘营圣诞节这么大的事情,当然也有来自北京的记者来现场记录和报道,甚至还有苏联的记者来。
但是还真没人和海明威一样舍得用胶卷。胶卷也要钱啊,也就是海明威这种世界级的大作家可以这样肆无忌惮的用胶卷了。
而这样的广播可不仅仅是在朝鲜半岛上传播,同时也伴随着一路上的中转站,将信号传播到了北京,传播到了中国各地。
在北京,主席今晚请了朱老总和总理来吃饭。所以今天特地让后厨烧了一碗比较大份的红烧肉。而且主席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战俘营的节目。
就着战俘营的节目吃晚饭,主席等人甚至觉得吃饭都香了几分。
“主席啊,今天过洋节请我们吃红烧肉哩。”朱老总看着今晚的菜,不由得打趣几分。
“过不过洋节不说,但是今天我确实是高兴啊。”主席笑呵呵的招呼着朱老总和总理落座吃饭。
总理道:“主席啊,今天这红烧肉要多吃几块啊。我来之前刚收到报告,我们的外贸又增长了。现在几乎每个月都在涨啊,按照这个趋势来算。我们195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要增加百分之三十五啊!”
这话说的确实是让人高兴。因为历史上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1959年,新中国每年的经济成长高达20%。
不过当中有相当部分是来自于苏联的援助外资涌入,从而拉动国内经济增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资本绝对稀缺的情况下能做到最好的程度了。
当然这样也存在问题,那就是历史上1959年中苏交恶,苏联撤出所有外资援助,并且要求中国在几年内还清贷款后,新中国经济急剧恶化。
1960年新中国的经济数据难看到不管用什么算法去算都极度难看。
主席等人时看过李锐搞来的历史资料的,自然知道这一点。而现在总理高兴的原因是目前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十分健康。
这种健康的表现是苏联以援助形式存在的外资占新中国发展中的一成都不到。
更多的是以技术交换、外贸等方式等价公平换回来的资金,以这种方式来弥补新中国建国时期的资本绝对稀缺的劣势。
简单来说就是网咖用自己的方式全方位发力,以技术力拉动新中国经济增长。当然,现在能有这么大的成效,主要还是因为新中国底子薄。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新中国起点太低,所以进步空间巨大。
等新中国底子慢慢厚了,那么增长就不可能这么恐怖了。
主席听罢点点头:“好啊,好啊!经济不好,我们老百姓就吃不饱饭啊。现在这样看来,我们明年财政状况能宽裕一点了。投入到教育、医疗,尤其是农村教育医疗,解放农民劳动力的资金可以更多了。”
朱老总也不客气,趁着主席和总理谈话的时候,他直接上筷子夹了一筷子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放入嘴里嚼起来。
肉吃完了,朱老总开口:“经济是一方面,老百姓能不能过肥年不能看一年。要看更长远的,美国佬要是一直盘踞在东亚,我们就要一直提心吊胆。要把更多的资源留着对付可能会突然冒出来的美帝国主义势力。”
主席一指收音机:“诺,所以我们现在不是在给美国佬唱四面楚歌嘛。”
总理哈哈一笑:“主席,你错了。给美国佬怎么是唱楚歌呢,明明是唱四面美歌嘛!”
主席一拍脑门:“对对对,四面美歌,是美国歌嘛!”
就在主席等人聊天的时候,战俘营的大拜年和交换礼物的环节总算是过去了。战俘营里的气氛被推向了一个高潮,而战俘营里的文艺汇演也正式开始了。
当在战壕里吹冷风的鲍威尔等人妒忌的两眼通红时,喇叭里传来主持人的声音:“接下来请各位欣赏来自二十四团的维森等人表演的蓝调演奏!”
当喇叭里传来极富节奏的黑人蓝调音乐时,战壕里的美国大兵们已经嫉妒的全身颤抖了。
“凭什么黑人都能过的那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