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29章 海南攻略开始

第29章 海南攻略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0月10日,文昌北尾坡的一个小山村里,王武明、冯百驹和杨善中聚精会神地听着联络小组的同志们,给他们讲述李思华部的计划,脸色上看得出来,非常兴奋。

    这对于他们完全是意外之喜。上个月的9月23日,他们领导由各县工农武装组成的“海南讨逆革命军”,进攻嘉积外围的椰子寨,揭开了海南武装总暴动的序幕。到目前,他们已经占领了一些农村地区,工农武装发展到了1400多人。然而武器装备极差,大部分人甚至没有枪支。

    所以其实他们心里很担心,革命的烈火是点燃了,然而海南孤立无援,如果国民党反动派从大陆大举派遣反革命军队,他们能否抵挡住?虽然作为革命者,他们早已经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但他们要对革命的前途负责。

    当冯百驹的一个以前在广州熟悉的同志,姚继英带着李思华部的联络小组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开始还以为是广东的领导们派来的。当姚继英说明了具体的情况,当然让他们极为吃惊和震动,原来我们还有这样一只军队!

    他们并没有怀疑有什么猫腻,姚继英是熟悉的同志,而且他明确支出,广东的领导们,包括熊豪和刘尔崧等人,都对这只军队熟悉并寄予厚望。

    所以随着姚继英越来越细的叙述,他们的眼睛也越来越亮。这只部队居然有三千多人,算得上是一个加强团了,关键是全套美械的武器装备,装备水平几乎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所有民国军队。而且训练严格,组织严密,虽然还没有经过实际战斗的检验,但无疑是一只强军。

    他们明白,如果这只军队完成登陆,那么海南的革命形势,无疑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占领海南,建立全岛的红色根据地,很有可能!

    当听到李思华部抵达海南后,将迅速组建一个师的正规部队,以及2.5万人以上的地方部队,计划的总体武装力量要发展到近4万人的时候。海南纵队的军事领导人杨善中,激动得跳了起来,在屋子里快速地走着步子。

    太好了,他心想着,作为军事领导,他的压力是最大的,他清楚地知道,眼下他们的革命军,其真实实力是何等的孱弱。这下好了,一直沉甸甸的心思,变得开朗了起来。冯百驹和王武明笑着看着他,他们一样的高兴啊。

    大家定下心神,仔细协商了起来,按照李思华的计划,将在11月初登岛,开启海南攻略。第一步就是选择登陆的地点。

    冯百驹比较老成,他已经领会了李思华的主要计划逻辑。前期不要弄得声势太大,以争取足够的时间来建军,然后再以绝对的实力横扫全岛。

    因此他思考后说:

    “我建议前期先在文昌清澜港登陆。我们目前并没有占领计划中文昌的这两个港,这里的反动势力相对我们的力量还是比较强的。”

    “如果占领铺前港,此地过于接近海口,就会震撼全岛。从计划的逻辑出发,不建议先在海口附近行动,否则一下子对反动派震动太大。”

    “拿下清澜港,其实就是要占领文昌。对这里的攻取,当然也会震动敌人,但震动的幅度比较小,重视的程度也不会那么大。敌人对此地的反扑,短期内可能会以本岛的势力为主。”

    “清澜港是很成熟的商港,可以停泊巨轮,对于从海外补给海南是非常方便的。从文昌出发向南进攻,就可以短期内攻占琼海、万宁、陵水等地,建立起沿海革命根据地。”

    大家赞同冯百驹的意见,杨善中指出,需要李思华部先派遣部分先头部队,与革命军汇合,然后合军进攻清澜港和文昌,以保证必然的成功率。

    接下来,大家对于李思华的另一个建议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一个建议,可就不像军事上那样,让大家一下子都能接受了。李思华的建议是,成立“海南民主自治专区”,而不是直接打出“苏维埃”的旗号。她的用意是这样能够在海外进行一些忽悠,虽然大家肚子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在商业往来上就可以当作都看不见,根据地这样的话,面对的外部压力会比较小。

    这当然让海南的同志们有些感到委屈和想不通。不过他们也能理解,大局为重,革命的道路很漫长。在姚继英等同志的耐心劝说下,他们最后还是统一意见,同意了。

    最后大家议定,海南革命军先要在文昌城区电报房附近,建立联络点,实现双方的电报联络,具体行动时间和安排,则等待李思华通知。按照今天的计划框架,海南革命军先做自己能做的,开始前期准备。

    姚继英临走之前,给他们留下了李思华近期的讲话汇编,和她那本已经变得比较出名的小册子《中国社会主义论》。他心想,让你们也享受享受思想的震撼弹,哈哈。

    10月23日,同志们期盼已久的华海号终于归来,等到电报的李思华一早就带领同志们等候在淇澳岛的码头,大家都满面笑容。货轮抵港,李思华等人就看到曹子卿一马当先下船,他显然有点黑瘦,估计是马六甲的太阳晒的,不过精神很好。他走到李思华面前,微笑着敬礼,两人紧紧握手。身后的同志们欢呼声一片。

    接下来,就是把所有的资财,运到已经在一个山谷里搭建的隐秘仓库中。全部搬运到仓库后,获得批准的同志进入,开箱盘库,计算总值。

    在所有人中,负责财务的龚光宗显然还是最激动的那个人。他颤抖着身子,思维变得乱七八糟,一个念头闪过,自己的名字确实没叫错啊,有多少人见识过如此多的财宝?果然是“光宗耀祖”呢。

    大家平静下来,龚光宗带领着财务部的同事们开始清点和估值。李思华现在已经在军队中建立了纠察制度,所以还有几位纠察的同志,负责安全和监视。只有严密的制度,才能减少不测。

    李思华欣赏了一下曹子卿专门带给她鉴赏的“象头”,确实精美,摇摇头说:“很精美,但还是要让它为革命牺牲。同样融了吧。”她计划将所有黄金荣成等量金砖,并将部分兑换成美元。

    接着欣赏了一些带回来的精美珠宝。她告诉龚光宗,联系李家和香港情报点,迅速在香港和上海举行拍卖会,就说是为一位神秘的西方富豪举办的,他将要在近日返回西方,所以将在东方的所得都拍卖了,机会难得。

    两天后,龚光宗报告给她的数字,与她此前的粗略估算差不多,所以她很平静。现在说不准的,就是那些珠宝能卖多少钱了,她主要指望在上海,哪里犹太人和其它西洋富商更多一些。

    这些事情定下来,她的注意力就主要集中到了海南攻略上来,她对曹子卿详细讲述了海南计划,这让曹子卿极为兴奋,他说:“拿下海南,我们就有了一个真正的根据地。而且缅甸的同志也会信心大增,我们将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这对于整体大行动的成功,无疑是巨大的帮助。”

    李思华考虑,她最信任的曹子卿,还是应该留在海南,掌控新军。缅甸计划的领导人,她现在考虑在打下海南后,从海南的同志中选择,其实她最希望的就是冯百驹,前世此人,在杨善中等同志牺牲后,领导海南纵队孤军奋战,坚持革命战斗23年,其革命意志、手腕、领导能力,都是一等一的。

    她和曹子卿等商量,定下来海南登陆的相关行动计划。

    计划11月5日前后,先派遣特种大队潜入海南,与海南革命军汇合,准备拿下清澜港。

    11月10日为全面登陆日,全团乘坐货轮抵达清澜港,在潜入部队发动袭击后,迅速靠港,部队全面占领清澜港,然后迅速进攻文昌城区,消灭一切抵抗的敌对势力,全面占领文昌。

    全团的军事训练即将结束,最后的训练将以山地战和少量的巷战为特色。要求曹子卿迅速熟悉部队现在的训练水平,在训练结束后立即进行编制,任命各级军官,全团成军。

    11月1日,一个爽朗的晴天。淇澳岛的一个大校场上,这是近期才整理出来的一个场所,以前都没有那么大的校场。李思华检阅着全团的部队。经过3个半月的磨练,这些当初的难民,已经成为一只正规的部队。李思华想着,他们很快就要接受真正战斗的检阅,成为人民军队革命中的战士。他们有的会牺牲,有的会流血,但无论如何,会在民族的解放史上记下光荣的一页。

    李思华任命了全团的军官。重要的军官任命包括:

    团长:曹子卿 政委:李思华(兼)

    副团长:李朴 副政委:黄安华 参谋长:唐干林

    一至三营+炮兵营营长:黄敬、谢忠、杜琪、陈传国

    营级政委:夏复、柳岳生、唐武、周弄潮

    特种大队大队长:田君实 教导大队大队长:裘长青

    后勤大队大队长:钟荣福 团部连连长:吴盛

    这些重要的军官,主要来源还是当初被从广州救出的同志中,参军的约30名同志中选拔。他们的革命经验、思想成熟度、管理能力以及文化能力,大多数还只是从军不到一年的农民子弟,还一时赶不上。其中特种大队大队长,本来李思华计划是让王纪出任的,不过缅甸的任务更重要,他要替代曹子卿担任缅甸方面的潜伏部队的军事负责人。

    整个队伍基本具备了作战能力,但是有的部门,例如山炮连,显然还比较稚嫩,虽然已经提前选择士兵提前训练,但现在就要去要求他们的命中率和炮兵战术,都还太早。李思华准备的招数,还是用金子把他们喂出来,炮打得多了,自然经验就有了,耗费一些炮弹,咬牙也要支出。

    李思华宣布,部队很快就要开始革命的行动,最近几天不能松懈,反而要全面加强组合战术训练,真正的战斗很快就将来临。

    今天成军后,王纪和姚继英等率领的特种大队提前出发。他们将使用淇澳岛的捕鱼船伪装出海捕鱼,行驶到文昌附近,等待海南冯百驹等同志的接应后,上岸侦查和部署到文昌清澜港附近。

    李思华送别了他们,感慨着征途新的一步又开始迈出了。但接下来等她接到一份电报,心情就转为恶劣了。

    密电来自香港,广东省委派遣了熊豪和刘尔崧,来到香港,通过他们知道的香港情报点,要求与李思华会面。而根据情报点与他们的沟通,大致的命令是让李思华部,参与计划中的广州城市工人起义。

    李思华气得一拳擂在桌子上,她心里非常愤怒。她对他们的劝说,对城市工人运动起义的必然失败分析,都被他们丢到水里去了,历史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冲动、鲁莽、愚蠢!她的心里咆哮着。

    11月2日,李思华来到香港,会见了熊豪和刘尔崧,地点就在他们之前训练那些洋人的那个大院,现在是香港情报点的主要据点之一。

    会见的时候,大家都很严肃,谁都没笑。熊豪和刘尔崧当然知道,李思华是激烈反对这种城市工人起义的,她的理论也不无道理,虽然接受了组织委托,但他们对于说服她,是一点把握都没有的。

    李思华冷冷地说:“说吧,你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广州城市工人起义?你们知道后果吗?肯定是大批的党员和群众,在这次起义中流血牺牲。流血牺牲让然是革命者的本分,但是毫无意义的牺牲算什么?”其实她也知道,广州起义并不是毫无意义,至少有少数人员,在起义失败后流向南昌,成为南昌起义我党建军中的一部分。但如此的牺牲,显然是不合算的。

    李思华仍然极为坚定的对起义的悲观看法,让两人的心里一沉。刘尔崧先开口:“省委经过了多次协商和讨论,大多数同志坚持认为在广州发动起义,有一定成功的可能,熊豪同志和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没等他具体说明理由,李思华飞快地接上:“不就是看到张发奎现在与李济深有矛盾吗?准备在他们相互争斗的时候趁机下手?你们认为这就有机会了?”当时张发奎是国民党2方面军的第4军,而李济深则是第8路军。双方正激烈地争夺对广州的统治权。

    熊豪和刘尔崧吃惊地看着李思华,原来她也知道?李思华也没有听他们的分析,而是继续说:

    “我实在不知道,你们动员的力量,如何应对张发奎必然从江门、肇庆和韶关调回的3个师,还有已经在珠江南岸的李福林第5军军部,以及必然的英、美、日、法帝国主义的军舰和陆战队的支援。”刘尔崧的脸色开始变得苍白,熊豪的脸色开始复杂。

    “我甚至知道,你们应该可以动员第4军的教导团或者警卫团的一部,你们的力量也不难猜测,教导团以及警卫团你们拉出上千人没有问题,加上工人积极分子,也许能凑出三四千人的队伍,等到起义时,还能动员一部分的群众。”两人的眼神都变得呆滞,她怎么会知道?她怎么能知道?

    “这部分力量出其不备,也许能拿下广州非常短的一段时间,1天?2天?或者3天?我的看法,超不过3天。”

    “因为形势太明显,你们的力量,我如果按照军事上兵棋的推演原则,用张发奎部队的同等力量来核算,大概最多算2千人,而仅仅张发奎的部队,兵棋推演的战力就是你们的15倍以上。更不要说其它的反动派了。”

    熊豪这时候出身,他的神色有点黯然,说道:“中央明令,广州必须组织起义。”他的意思是指从11月9日起,在中央的政策倾向上,瞿夏白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占了上风,广东省委难逆大势,实际上多数同志也主张起义暴动。

    李思华一拳砸在桌子上,怒火冲天,几个茶杯都被震起,有杯盖滚落到地上。而她对于手指的疼痛恍若未觉,骂道:“一群狗屁不通的书生!用同志们的鲜血,去验证他们的狂想!”

    熊豪张了张嘴,想反驳她,可是又觉得无力说话,他好歹当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对于军事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理解李思华所说,胜机渺茫。李思华继续骂道:

    “这才是对革命的不坚定!总幻想着依靠冒险,毕其功于一役,一战成功,却不知道绝大的可能是失败!他们无法忍受革命斗争的长期艰苦煎熬,这不是投机主义,那是什么?革命那么容易?就靠上赌桌梭哈一下?”

    李思华骂完,场面尴尬地平静了下来,死一般地沉寂。大家都没有说话。

    隔了一会,李思华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她说道:

    “我首先表态,我李思华部的所有同志,绝不会参与此次广州工人起义暴动,我不能让同志们如此轻易地被牺牲。即使省委宣布开除我李思华的党籍,也不会改变这个意志。”

    熊豪和刘尔崧都闷声不响,他们已经猜到了,根本不可能说服李思华,根本没有这个可能。

    李思华继续说:

    “我们已经选择了另一条革命路径。选择敌人薄弱地带突破,建立以农村为主的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两人抬起头看着她,这话里有话啊?

    “我告诉你们,我们接下来的部分行动,但需要你们承诺,除了主要广东省委的领导,不得扩散。并且要求你们警示广东省委领导,他们也不要扩散消息。否则会影响我们行动的成败,可能导致同志们的无谓损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