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星星之火与大教育计划
李思华自然想不到,在遥远的万里之遥,一群人正在谈论她。
主角是两人,时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和中共总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以及朱德。其余还有几位红一方面军的高级将领。他们正在讨论针对蒋介石的10万国军的围剿,红军应该采取的反围剿的战略战术。
接下来,毛泽东和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从11月打到了次年3月初,2个多月中,全歼国军的两个主力旅和一个师部,之后乘胜东进,迫使敌人下令收兵。这就是毛泽东《渔家傲》名句:“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的来历。说实话,如果不是毛泽东的诗句,这个当时牛气哄哄的张辉瓒,早就被历史遗忘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红军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这个时候的革命思想,已经成熟,就在今年(1930年)的1月,借着回答青春期的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来信,他发表了历史名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总结各个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发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始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地区先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对于这一次反围剿,毛泽东自然已经心有定见,依据他的理论,自然要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利用敌人进占之机,借助优势地形,对敌发起攻击。
国民党之所以有这次反围剿,是因为蒋介石刚刚打赢了军阀之间的中原大战,将注意力转向了我党,试图一举消灭江西南部的中央根据地。这一次10万国军,采取了所谓“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其实正中毛泽东下怀。
大家在讨论反围剿战略战术的时候,毛泽东再次阐述了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他着重提到,最早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就是李力胜同志,她的《中国社会主义论》让他受益匪浅。当然李力胜要是知道毛泽东的评价,心里肯定惭愧死了,她的理论基本上就是对前世毛泽东理论的抄袭呀。
对于李力胜同志,大家都很感兴趣。海南根据地建立2年多了,虽然当时的信息闭塞,但大家也都知道在海南,在李力胜同志领导下,已经建立了全岛的革命根据地,完全驱逐了反革命力量的事情。在今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时候,还将海南列入了九个革命特区之一。当然也有同志并不看重,海南远在天涯海角,难以影响中土局势。
不过还在共产国际领导下的中央苏区,现在和海南的联系几乎是中断的。虽然偶尔有同志将中央文件带过去,但周恩来等同志也知道,李力胜同志,对于这种努力夺取一两个中心城市的战略,肯定是嗤之以鼻。已经在中央苏区的熊豪私下对周恩来说,李力胜同志看到这种战略,肯定会骂成“蠢猪式的行动,哪里谈得上战略?”他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周恩来苦笑不已。
所以现在中央的多数领导同志,对于海南保持着缄默。大家执行的是两种不同思路的革命策略,最后让革命的结果来检验好了。而李思华则指令海南根据地,先做好自己,少去招惹中央。她知道,1931年1月,王明就将开始领导党中央,那更是一系列灾难的开始。
回到毛泽东他们讨论的现场,最后毛泽东用一副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来对此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做了总结。这幅对联,可谓概括了后来十几年我党军队的主要战略战术,实属历史上罕见的革命思想的智慧结晶。
广州陈济堂,在他的大帅府里,看着手中的电文,沉吟不语。
今年他可谓替蒋介石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6月份的时候,他派遣粤军参与中原大战,帮助蒋介石。出兵湖湘,派遣了蒋光鼐为前敌总指挥,率第六十师(师长就是上次从海南逃脱的蔡廷凯)、第六十一师(师长蒋光鼐),第六十三师(师长李洋敬)入湘作战。
6月10日,粤军突然攻占衡阳、衡山、安仁一带,将桂系的张桂军拦腰斩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迫使张桂军于15日放弃长沙,退屯礼陵。
所以湖湘的大局,是他陈某人替蒋介石打下来的,而桂系之所以最后认输,湖湘大局的影响至深。
可是当中原大战结束后呢?蒋介石居然要求他裁减军队,削减军费,而常支持的省主席陈铭苏,又同他明争暗斗。他娘的,典型的过河拆桥。
现在蒋某人又想他干什么?电文要求他出兵讨伐海南的共产党。人家可不弱,上次那个蔡廷凯,一个主力师,几乎被共产党全歼,如果不是他回来痛哭流涕,早就把他给毙了。但话说回来,蔡某的能力在粤军中还是很强的,要不然也不会后来,自己任命他担任了六十师的师长。
按照蔡某当时的交待,对方炮群恐怕就超过50门,而且肯定有155MM的重炮。蔡某在民国打了那么多仗,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猛烈的火力,整个部队一开始就被干掉了大半。
所以他去碰那个硬石头干嘛呢?海南那个鬼地方,他素来瞧不上,广东富裕之地都在自己的手中,我他妈的吃饱了饭没事干吗?漂洋过海去跟共产党死斗?让你蒋某人可以坐山观虎斗?
最后他冷笑了一声,将电文丢在桌子上。他想,明天拍一封回电应付一下就行了。
这个时候,李思华在美国,也正在阅读密电。
海南第一次抓到了日本间谍。根据地经过对间谍的审问,了解到日本派遣了一个间谍组,试图在海南,建立起一个情报网。根据地对此事高度重视,已经在全面审核,以外松内紧的方式,调查近期到海南的各种人员,争取将这个间谍网全部挖出来。
李思华知道,这个时代的日本,对于民国的间谍刺探,可谓无孔不入,他们每一天,都在为侵略我国做准备。海南虽然不会是日军的主力侵略方向,但在抗战的时候,仍然可能会发生日军的侵略行动。
根据她的记忆。前世1939年初,日军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指挥台湾混成旅团、以及特遣部队1万余人,在日本海军和航空兵的配合下,登陆进犯海南。其主要的战略目标,正是石碌铁矿。侵略海南后即开始疯狂挖掘铁矿石,转运日本,向日本钢铁业提供优质原料。
她冷笑了一声。回电要求加强警惕,必须立即完善和发展反间谍系统,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进行反间谍教育,让日本间谍们,提前体验一下后世“朝阳大妈”们的风采。极端情况下,如果有日本小股侵略,坚决消灭。
海南这个时候,已经有一个军(3个师)近5万人的主力部队,还有5万地方部队,以及40万民兵,怕什么日本侵略?日军这个时候,还没有到疯狂扩军的年代,总共只有17个师团,30万人左右。其主要战略方向是从我国的东北窥视华北,还能把全部17个师团,都拉到海南?
李思华这个时候的工作重点,是在美国的教育方向。
32所工业技术学校已经初步建立。建立的方式是在各地购买较大的厂房改建。虽然还没有到危机最惨烈的阶段,但各地都有大量的工厂破产或停业,为了减轻损失,很多都开始出售厂区和土地,因此总体耗费不高。32所学校的土地总价,都没有超过100万美元,加上增建的厂房、宿舍、活动场所、教室等,全部成本预计在200万美元内。
这些学校的“教具”,倒是最花钱的,上百种工业技术方向的教育,分布在32学校中,总共要购买500多条小的工艺流水线,以及大量示范设备,制作一些工业产品模具等等,耗资将高达上千万美元。
例如教授柴油发动机和蒸汽机,就需要有实样吧?还要有模型,让学员们了解整体结构、每一个细节零件及其功能、工作的原理和流程、使用的制造材料、容易发生问题的成因和修理的步骤等等。光是读书,是掌握不好的,必须有实样和实践。
在最后一年的毕业季,李思华还会将即将毕业的学员们,塞到那些她采购生产设备的美国工厂,进行实习。这样出来的学员,也许理论知识还比较薄弱,不过至少上手实操都有一定经验了,这是适合短期具备生产能力的强化模式。
随着安华在美国地位的巩固,原来帮派力量的重要性下降了,现在则主要演变成为“保安”,一方面是在安利系统的各个城市形成地下力量;另一方面,也会选择其中最好的一部分,使之成为学校的安保力量,也是对学校的外在掩饰。因为利用帮派,吸收了不少的墨西哥拉丁人,他们在德州和南部的很多州,都是很好的润滑剂和伪装。学校很多对外的事务,主要交给他们处理。对于可能的种族主义者的挑衅,当然也要依靠他们去解决。
从海南根据地调来的管理干部,则进入各个学校,建立起地下的党组织,对学院们进行比较隐蔽的政治思想教育。尤其是从美国和东南亚招来的华人。教育的形式不能那么正式,因为我们不能在美国的讲堂上,公然地教育共产主义。但需要发挥同志们的聪明智慧,以各种方式在地下组织起来。
在美国本土招聘的一些安华员工,则构成我们对美国“白道”官僚体系的公关力量,确保美国各地的地方官僚,不会敌视我们的学校和学员,故意为我们制造各种障碍。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黑道白道、外部内部,都要建立起相关组织和行动能力,构成完整的体系。
工业技术学校的模式,除了安保方面,全面要复制到海南根据地,随着时间推移到1930年末,招聘一定的师资前往海南,已经不是天方夜谭了,失业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多,他们对自己工作要求的标准,也变得越来越低。从1930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向根据地开始提供技术人员构成的学校师资。
根据地的工业学校,需要更大规模,必须对接上普通教育的小学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预计随着移民数量的大量增加,其中的儿童和少年部分,先截留下来,在海南进行教育培训。这样的话有可能海南的学生数量,2年内将增加到150万人,让海南几乎成为一个“学生之岛”,目前以组织的财力,基本可以支持这样的规模。
最优秀的学员,已经选拔到美国了。其余的更大规模,就必须在海南本地组织起来。美国教育部分,能够在1933年开始提供批量的初级技术人才;而海南的教育部分,则1933你那能同期提供初级人才最好,否则必须在最晚1934年能够开始提供批量技术人才,规模当然要更大。
这样的理想状况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通过美国部分提供25万人,而海南应该教育出35万人,总体形成60万的初级技术人才。这样的话,李思华的3000工厂计划,平均下来每个厂有200名初级技术人才,这就基本能把3000工厂都运转起来,实现初级工业的基础。实际上她估计能有一半的人投入普通工厂,而另外的30万人,全部投入大工业体系的部分,还不知道够不够。
至于技术要求低的普通工人,大部分文字扫盲后,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实现,更重要的工作纪律的培训。其中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技术工人,与工业技术学校一起,开办技校,例如机械加工所需的17个工种,包括钳工、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等,只有通过技校,进行短期突击训练。
这样的计划制定下来,李思华马上觉得原来的移民数量不够了,还得增加。海南这样的话自己就要截留150万人左右,这是前期思虑不周的结果,李思华责备着自己,同志们在这方面的水平还不高,想不到这么深,自己就只能负起更大的责任。
学生新增100万人,短期是无法转为哪怕是普通工人的,那么普通工人60万人,2年内的技术学员20万人,总计就要180万人左右。海南现在的人口,大约只能提供40万左右,所以缺口就是140万人。
原来考虑向缅甸的280万人不变的话,2年中总的移民需求,则将高达420万人。
李思华考虑成熟后,立即向根据地拍发了电报,要求研究院立即对上述计划进行细节研究,根据最终计划,通知和调整在山东和河南的移民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以满足增加移民人口数量的要求。
布莱恩站在海南的海滩上,咕噜了一句:“有点像佛罗里达”。他是佛罗里达人。
布莱恩40多岁,他是卡恩公司的高级项目经理,负责海南工业体项目前期的火电厂、电力系统、输电网这一块的工业建设指导。他带领的一个项目组,是最早来到海南的卡恩公司职员。
公司安排他来远东工作,他其实是有点不情不愿的,谁愿意来这个美国人非常陌生的异域呢?不过大萧条危机下,他可不敢辞职,公司的每个人,都意识到了工作机会的宝贵,他有三个孩子,可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失业。他的薪水不错,到远东还有补贴,失去了这样的工作计划,眼下他未必还能在美国找得到。
不过到了远东差不多一个月了,他感觉还不错,没有想象的那么糟,至少伙食和住宿都还是不错的,就是生活比较枯燥。今天是休憩日,他也只能来到海滩游游泳,这并不是以往他比较喜欢的运动。
按照他的观察,这些土著虽然还不懂工业,但准备还是很充分的,所有的场地都经过了精心规划,在他们到来之前就完成了平整,现在则开始挖建地下管线。
几乎所有必要的建材,在他们列出清单后,都能短期就运输到位,其实这里的路很差,不过他们能动员的人力,简直是让人叹为观止。
而且各种施工需要的器械和设备,准备得非常充分,和他们的人力资源结合在一起,让施工的速度,比起美国的一般工业项目,还要快了很多。
他已经考察过整个工业区,非常大,几乎绵延200平方公里,在工业区内部,会有不小的轨道运输工程。其实本来是无需如此分散的,集中在一起效率更高,但业主坚持,他想着,说明这里对战争的考虑很充分,终究不是美国那样安全的地方,他不禁有点骄傲。
一条大路,正从他可以观察到的“东方港区”延伸向工业区,宽度达到了20米,非常宽的一条路,无论是道路,还是港区,都在紧张的建设中。他远远望去,道路上就有很多人。这里的建设氛围,让他想起了十多年前美国工业的黄金时代。想起现在美国糟糕的经济,他又不禁有点郁闷。
火电厂等生产设备,已经启程,在海运中,如果一切顺利,也许不到半年,就可以全部完成。不,按照这些土著的工作热情,搞不好四个月就能完成主体工程,接下来就是调试了。
无论如何,能赚钱就行。他呢喃了几句。